這一次,陳懷安是真的動怒了。


    不僅是因為群臣上書逼婚之事,更是因為幽雲十六州的這幫家夥,竟然直接將折子遞到了他母後徐若雲的手上。


    他們這些家夥的眼裏,還有沒有朕這個皇上?


    這一次是上書逼婚,下一次是不是就要上書逼宮了?


    陳懷安微弱的表情變化,以及那雙星眸中一閃而過的殺氣,自然是沒能逃過母後徐若雲的法眼。


    說起來,這件事身為母親的徐若雲本不該插手的。


    但,而今新朝初立,新帝陳懷安的一言一行都關乎著新王朝的形象。


    尤其是,這幽雲十六州的文臣舊將,本就是新王朝中一股不容小覷的勢力,其背後所代表著的更是武寧王劉新武。


    這武寧王在新朝中的地位,那可不是一般的文臣武將所能比擬的。


    在晉王陳懷安起兵之初,人家武寧王就不惜押上了全部身家到陳懷安身上。


    不僅是在“土木堡之變”中,直接出人出力建言獻策,這才讓陳懷安輕鬆覆滅趙乾的五十萬北伐大軍,送大新二世帝殯天。


    而後,在龍城南征大軍征伐幽雲十六州之時,更是憑一己之力說服幽雲十四州歸降晉王,為龍城靖難大軍平定北方,立下了不世之功。


    再加上,這武寧王府的書君公主劉書君,本就與陳懷安有婚約在身,隻是因為陳懷安一直忙於征戰,才遲遲未能完婚。


    於情於理來說,對於武寧王劉新武的合理訴求,無論是以陳懷安母親的身份,還是站在新朝太後娘娘的角度,徐若雲都不能坐視不理。


    所以,當她接到幽雲十六州地方官員和守備武將的聯名上書,奏請皇上盡早大婚,以安天下民心的折子後;


    思索再三,最終還是決定以母親的身份,前來和兒子陳懷安談一談。


    徐若雲一臉平靜的看著動怒邊緣的陳懷安,語氣祥和的說道:“兒啊,母後也很詫異,這幽雲十六州的官員,為何會將折子遞到母後的手上?”


    “但——”


    徐若雲話鋒一轉,道:“事情既然出了,那就不能不處理,總是這麽拖著,也不是個辦法啊,你說呢?”


    嗯!


    陳懷安點了點頭,心情已經平複了很多,道:“母後,其實兒臣也準備在今日,前去和母後商議大婚一事的;”


    “隻不過是,這幫家夥直接繞過朕,將逼婚的折子都遞到了母後的手上,這樣的行為的確讓朕生氣!”


    徐若雲寬慰道:“兒啊,這事兒嚴格說起來,也怪不著這幽雲十六州的官員,你想想啊,這自古以來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我兒雖已登上帝位,貴為九五之尊的天子,但依舊不能逃脫世俗禮法的約束!”


    “母後在想,這幽雲十六州的官員,應該是出於世俗禮法的考量,才會將這奏請皇上大婚的折子,遞到母後手上。”


    事實也的確如此。


    原本,以幽州守備熊凱,以及常山郡知府何寬為首的幽雲十六州官員,在聯名上書奏請皇上大婚之時,是打算直接將折子遞到新帝陳懷安手上的。


    最終,在上表奏折之時,卻被武寧王劉新武緊急叫停,讓他們將折子轉呈太後娘娘徐若雲。


    眾官員雖有不解,卻還是按照王爺的要求,這才把折子遞到了太後徐若雲的手上。


    如今看來,不得不承認薑還是老的辣啊!


    武寧王劉新武這一招,的確算是棋高一招。


    否則,這折子若是直接到了陳懷安手上,沒有太後娘娘徐若雲從中斡旋的話,搞不好盛怒之下的陳懷安,就已經按照折子上的名字,下令龍城內衛按名字拿人了。


    他正愁找不到“殺雞給猴看”的雞,以便在敕封大典開始之前,殺一殺這些驕兵悍將和勳貴集團的銳氣呢,正好拿幽雲十六州開刀。


    可折子到了母後徐若雲的手上,陳懷安自然是看不到聯名上書的官員名單了。


    也不能本著寧可錯殺三千,絕不放過一個原則,把幽雲十六州的文臣武將,從上到下全部擼幹淨換一波人吧?


    陳懷安還在胡思亂想著。


    這邊,太後娘娘徐若雲繼續道:“兒啊,既然大婚的事情已經被擺到台麵上了,你現在是怎麽打算的?”


    “書君公主和毗伽公主,到底是一人立後,一人立妃,還是按當初母後和你說的那樣,立東西宮皇後?”


    額——


    關於這個問題,陳懷安自西域返回之後,反複思考了幾個月,依然還是沒能考慮出一個兩全之策。


    按理來說,作為一個係統爆兵,一路靠自己南征北戰打下江山,最終一步步登上帝位的穿越者皇帝,本不該受到這種問題的困擾;


    他立誰為後,也無需看誰的顏色。


    畢竟,他陳懷安能以世子身份起兵,最終成為新朝皇帝,既沒有借武寧王劉新武之勢,也沒有借回紇汗國和西域諸國之力。


    倒不是陳懷安過河拆橋,有意想要抹殺武寧王劉新武的功績;


    事實上,武寧王在新朝建立的過程中,也隻是做了些錦上添花的事情而已。


    即便是沒有他,陳懷安麾下的龍城大軍依然能一路平推,最終奪取大新王朝的趙氏江山。


    也許在時間上,會晚一年半載。


    但,最終陳懷安稱帝登基的結果卻不會變。


    至於回紇和西域諸國,則完全對陳懷安登基稱帝沒有任何影響和借力,連錦上添花都算不上。


    可話又說回來了,對於立誌要當那比肩秦皇漢武的千古一帝,開啟探索永生權限的陳懷安來說,他又不得不遵照世俗禮法的約束。


    總不能,仗著手上有絕對忠誠的係統兵馬,就一路以血腥的殺戮鎮壓為主吧?


    把任何敢有反對之聲的人全部殺光,那樣的話,豈不是成了千古暴君?


    所以,麵對母後徐若雲拋出的這個問題,到底是立誰為後,還是立東西宮皇後,陳懷安一時間還真不知該如何作答。


    誒——


    徐若雲似乎也看出來了陳懷安的難以抉擇,便再次開口道:“兒啊,母後知道在立誰為後這件事情上,你完全有能力做到,不受外界任何一方勢力的影響;”


    “你需要做的,隻是遵從你內心的真實想法。”


    最後,徐若雲給出了她的意見,道:“關於立誰為後的這個問題,母後的意見是,你為何不去聽一聽當事人的想法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封地擁兵八十萬,皇帝逼我交兵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碼字農民黃三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碼字農民黃三戒並收藏封地擁兵八十萬,皇帝逼我交兵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