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懷安當然還是曾經那個,能與麾下的將領們一起“上陣殺敵,下馬飲酒”的陳懷安。


    隻不過,如今登上帝位執掌天下之後,他已經修煉出一顆喜怒不形於色的強大內心,哪怕是泰山在他麵前崩塌,依舊能泰然處之。


    但,對於手下的二位兵馬副元帥、兩個統兵大將軍聯名上奏之事,陳懷安還是極為重視的。


    其實,自從他下旨讓全國三品以上大員、軍中守備以上將軍盡數趕赴金陵城,參加自己的登基大典和新朝立國後的受封大典開始;


    從各地抵達金陵城的文臣武將,在京城期間的一舉一動,都在他執掌的情報機構龍城內衛的密切監控之下。


    昨夜發生在秦淮河畔的事情,他今日一早就已經收到了龍城內衛副指揮使羅玉成的折子。


    不僅如此,以副將劉子玉為首的幽雲十六州武將集團,和以兩江總督蘇晨、兩湖總督薑寧為首的南方封疆大吏、文臣集團之間暗通曲款的消息,陳懷安也早有耳聞。


    在禦書房的抽屜裏麵,關於幽雲勳貴劉子玉的折子,已經塞滿了整整一抽屜。


    今日朝會結束,他召集兵部尚書李璟瑜和禮部尚書張甫議事,就是為了在正月十五的受封大典前,正式確定大唐開國的六位國公,十八位侯爵和三十六名伯爵的受封名單。


    他本想著,看在武寧王劉新武的麵子上,對悍將劉子玉網開一麵的,將事情拖到受封大典之後再處理;


    哪知道,這囂張跋扈的劉子玉,竟然在大庭廣眾之下幹出此等有損大唐國體之事,搞得金陵城的百姓怨聲載道、罵聲四起;


    甚至,都引來了朝中的兵馬副元帥和統兵大將軍的聯名上奏。


    如此一來,陳懷安也不得不提前做出對劉子玉的處理。


    很快,陳懷安便乘著三十二抬大轎來到禦書房,將早已經在此等候多時的兵部尚書和禮部尚書叫到禦書房內看茶賜座,自己則轉身進了禦書房的內殿。


    在內殿的書櫃抽屜裏麵,陳懷安拿出了那張寫有開國受封名單的宣紙,副將劉子玉的名字赫然出現在大唐十八侯之上——武州侯劉子玉,位列大唐侯爵之首。


    說起來,陳懷安對劉子玉已經夠意思了。


    他以前朝降將的身份,還能被敕封為新朝侯爵,這得是多大的殊榮啊!


    單單憑劉子玉的軍功,頂多能被封為一個伯爵,都還未必能位列三十六伯爵之首,那龍城破虜軍三十六將中隨便拎一人出來,戰功都比劉子玉要高,還是根紅苗正的“世子一黨”。


    至於,劉子玉在一眾馬屁精的口中,所謂的“前朝效忠皇上第一人”、“土木堡大捷首功”、“直取開封府,戰死七義子”等等功績;在陳懷安看來雖有戰功,卻根本達不到封侯標準。


    再加上,劉子玉在歸降以後,依舊保持著的吃空餉、破城後縱兵搶三日等等惡行,能給他一個功過相抵都算是看武寧王劉新武的麵子了。


    更遑論是將其敕封武州侯,位列大唐十八侯之首。


    這完全就是,陳懷安為了彌補,不知該如何封賞武寧王的愧疚,才將本該屬於武寧王的功勞,強加到他的義子劉子玉身上的。


    否則,那率一萬精騎奔襲千裏、直搗黃龍滅國突厥的冠軍侯霍去病;那鎮守安西四鎮,率一路兵馬就直接打到回紇汗國乞降,而後又親赴西域三十五國遊說諸國歸晉的大將軍藍玉;


    哪一個不比劉子玉更有資格,成為這大唐的十八侯之首?


    若是這劉子玉不居功自傲,在陳懷安稱帝之後痛改前非、低調行事,陳懷安也不是那種心胸狹窄之輩,這武州侯的位置劉子玉也還真就坐穩了;


    可偏偏劉子玉自恃“戰功赫赫”,又有義父武寧王為其背書,再加上義妹劉書君還被冊立為大唐皇後,這就讓他開始變得有些飄了,更是目中無人了;


    用現在的話說,劉子玉這就叫不作死就不會死!


    陳懷安終於提起毛筆,將受封名單上大唐十八侯爵之首的武州侯劉子玉的名字圈掉,隨後在大唐三十六伯爵的最後,提筆寫下了武州伯三個大字。


    就這輕描淡寫的一圖一改,本該位列大唐開國十八侯之首的劉子玉,搖身一變成了三十六伯爵之尾;


    甚至,連他曾經在武州城的副將劉二狗,都排在了他的前麵。


    陳懷安是想以這種方式敲打劉子玉,讓他閉門自省、戒驕戒躁。


    也算是,看在武寧王劉新武和皇後劉書君的麵子上,再給劉子玉一次機會吧!


    做完這一切後,陳懷安當即拿起那張受封名單,從禦書房的內殿走了出來。


    “皇上——”


    見狀,禦書房外殿飲茶的兵部尚書李璟瑜和禮部尚書張甫,急忙起身相迎,向陳懷安問好。


    嗯!


    陳懷安依舊是麵帶笑容,不緊不慢的招呼兩位大臣坐下。


    隨後,將手中的受封名單遞到兵部尚書李璟瑜的手上。


    陳懷安道:“二位大人,這是我大唐王朝開國受封的將領名單,你們二人根據朕擬定的名單,著手去準備十日後的受封大典吧!”


    頓了頓,他又補充了一句:“二位大人,此受封名單乃是新朝機密,你二人做到心中有數就行了;”


    “朕不希望,在受封大典之前,這份名單上任何的內容有所泄露!”


    說著,陳懷安目光如炬的盯著二人,一字一句的說道:“你們,明白朕的意思嗎?”


    “臣,遵旨!”


    李璟瑜和張甫急忙起身領旨。


    響鼓不用重錘,他們又豈能不知皇上的話外之音,這可是事關九族安危的事情,誰敢向外透露半個字?


    陳懷安繼續道:“對了,朕還有一個小小的建議,這敕封的大唐國公,為朝廷從一品官員,祿米每年1000石,俸錢5000兩;”


    “侯爵,為朝廷正二品官員,祿米每年800石,俸錢3000兩;”


    “伯爵,為朝廷從二品官員,祿米每年600石,俸錢2000兩;”


    “其他方麵的待遇,就讓戶部參照前朝的標準製定吧!”


    “臣,遵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封地擁兵八十萬,皇帝逼我交兵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碼字農民黃三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碼字農民黃三戒並收藏封地擁兵八十萬,皇帝逼我交兵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