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昭武帝親征,不戰而勝
封地擁兵八十萬,皇帝逼我交兵權 作者:碼字農民黃三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唐昭武元年,六月二十七。
禦駕親征的昭武帝陳懷安,親率兩萬先鋒大軍自涿州城開拔,一路北上兵鋒直指幽州城下。
此時,幽州城內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報——”
“啟稟將軍,朝廷、朝廷的兵馬已經開拔到幽州城外了,目前正在集結,做攻城前最後的準備!”
朝廷平叛大軍兵臨城下的消息,在第一時間便被傳令兵通報到,鎮守幽州城的叛軍主將羅平安的帳下。
叛軍中軍大帳內,幽州守備將軍羅平安身披明光鎧坐鎮中軍,看著麵前的作戰演練沙盤擺出一副運籌帷幄的姿態。
當他聽到朝廷平叛大軍兵臨城下的消息後,不由得心頭一慌,幾乎是騰的一下就站起身來,好不容易營造出來的那一副運籌帷幄、鎮定自若的形象也在一瞬間蕩然無存。
羅平安故作鎮定的問道:“敵軍有多少兵馬,是何人領兵出戰,攜帶了何種攻城器械和裝備,都一並探查清楚了嗎?”
傳令兵道:“回稟將軍,據前軍斥候匯報,出現在幽州城外的朝廷、敵軍,人數規模大概在兩萬左右,多為輕騎兵和重甲騎兵,應該,應該是當初的龍城鐵浮屠;”
“目前,並未發現敵軍攜帶何種大型攻城器械,也未見敵軍中有紅衣大炮和神機營;”
頓了頓,傳令兵繼續道:“至於敵軍的統兵主將,斥候目前還未探查到具體領兵主將為何人;”
“但,在敵軍兵馬中,斥候發現了一麵麵“趙”字旗!”
“趙字旗?”
聞言,羅平安眉毛一挑,有些疑惑不解的說道:“沒聽說過這朝廷中有姓趙的將軍啊,難不成,是前朝餘孽?”
說著,羅平安一抬手,吩咐道:“再探,再報!”
“末將得令!”
很快,傳令兵便匆忙離去。
羅平安依舊念叨著趙姓將軍,在中軍大帳內來回踱步。
終於,他突然停下腳步,厲聲道:“左右虞候軍,隨本將軍登上幽州城牆去,本將軍倒想瞧瞧,這大唐王朝中到底是有哪一個姓趙的將軍,竟敢僅憑區區兩萬兵馬,還是兩萬輕騎兵和重騎兵,就膽敢來攻城的;”
“本將軍倒要看看,他的鐵浮屠是怎麽越過護城河、攀登上幽州城的!”
......
同一時間,幽州城外。
兩萬禦林軍先鋒大軍並未急著攻城,而是以一部分騎兵圍城,另一部分騎兵下馬作戰,利用現有的裝備構築飛橋,準備橫跨幽州城護城河。
一襲銀色戰甲,手持龍膽亮銀槍的趙子龍策馬傲立在三軍陣前,那犀利的眼神一刻也不曾從幽州城牆之上挪開。
不難看出,趙子龍已經開始在心裏琢磨著破城之計策了!
至於禦駕親征的昭武帝陳懷安,此時正在中軍大帳內處理政務。
他剛剛接到後方的八百裏加急,告知他由晉國公龐先楚率領的大軍已經離開濟南府,正在向涿州城趕。
此時,有趙子龍坐鎮指揮三軍,陳懷安也可以放心大膽的將前線戰事全權交給趙子龍,自己則騰出時間處理政務。
未時時分。
幽州城外的護城河外側河堤上,一架架簡易的飛橋已經組裝完畢,輔兵正在有序集結,隨時準備扛著飛橋踏進城牆之上叛軍的弩箭射程範圍,將飛橋橫跨於護城河兩岸,為大軍攻城做準備。
幽州城城牆之上,叛軍首領羅平安也在此時,在一眾麾下將領和親兵的簇擁之下登上城牆,居高臨下的注視著城外朝廷大軍的一舉一動。
羅平安的目光,從登上城樓的那一刻起,就被城下護城河對岸的那一道銀色的英武身影所吸引。
他當即認出來,此人定是傳令兵此前通報的那名朝廷趙姓將軍。
羅平安仗著幽州城城牆高大且堅固,而城外的朝廷攻城兵馬又缺乏大型攻城器械,更沒有神機營和紅衣大炮助陣,麵對兩萬朝廷兵馬表現出一副有恃無恐的樣子。
甚至,還饒有興致的對著城外的趙子龍喊話道:“城下來將何人呀,竟敢率部包圍我幽州城,吃了熊心豹子膽了是吧?”
城外,隔著上千步距離的趙子龍,能清楚的聽見城牆之上羅平安的喊話,甚至都能用肉眼看到那站在城牆垛口處的敵軍主將身影。
麵對敵將羅平安的挑釁式問詢,騎在馬背上的趙子龍中氣十足的回道:“我乃常山趙子龍,奉大唐昭武帝的聖諭,前來討伐幽雲叛軍;”
“爾等,還不速速出城投降,方能免死!”
哈哈哈!
城牆之上,羅平安肆無忌憚的放聲大笑,道:“常山趙子龍?”
“本將軍縱橫幽雲十六州數十載,從未曾聽過常山郡有趙子龍這麽一號人物啊,難不成,你是那趙王劉新武麾下牽馬墜蹬的馬夫,而今憑借劉新武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竟成了這大唐王朝的征北將軍?”
“就憑你,還想勸降本將軍?”
哼!
羅平安冷哼一聲,繼續道:“你也不撒泡尿照照鏡子,你算哪根蔥啊,也膽敢在本將軍麵前吆五喝六的;”
“就算是你的主子趙王劉新武前來,本將軍也不賣他的麵子;”
“實話告訴你,本將軍此番率部駐守幽州城,抵禦北上的朝廷兵馬,乃是奉天靖難,以清君側;”
“這幽州城內的數萬大軍,皆為正義之師、王者之師!”
羅平安“義正言辭”的說道:“反倒是你們,這些受昏聵之君、奸佞之臣蒙蔽唆使的愚昧之人,才應該及時向我討逆大軍投降倒戈,本將軍可念在你們乃是受人蒙蔽的份上,饒你們不死;”
“否則——”
羅平安話鋒一轉:“這幽州城內的精兵悍將、強弓硬弩,定叫你們有來無回,死無葬身之地!”
“羅平安,爾等要靖什麽難,清誰的側啊?”
突然,一個不合時宜的聲音在幽州城外響起。
聲若洪鍾,不怒自威,又好似裹挾著雷霆之勢,讓幽州城內外的兩軍將士都聽得真真切切、清清楚楚。
隨著話音落下,一個身披黃金戰甲、腰係龍泉寶劍的欣長身影策馬款款而來,直到在護城河的堤岸邊這才勒住戰馬的韁繩。
來人,正是剛剛處理完軍政要務,策馬前來巡視前線的大唐王朝開國皇帝、昭武帝陳懷安。
更為巧合的是,他剛剛走到這邊時,便聽到了幽州叛軍將領羅平安的那一番“靖難”言辭,頓時激起了陳懷安的怒火。
於是乎,這才有了他當著兩軍將士的麵,詢問幽州叛軍首領羅平安的那一番話——靖什麽難,清誰的側?
嘩!
此話一出,現場一片嘩然。
於幽州城護城河兩岸、城內城外對峙的兩軍陣中,那朝廷的兩萬禦林軍將士自不必多說,誰都認識禦駕親征的昭武帝陳懷安。
而那幽州城城外之上的叛軍士兵,絕大多數都是當初的龍城南征兵馬,當中也有不少人曾跟隨當時的晉王殿下南下征戰,自然也認得那整個王朝中、唯二可以身披黃金戰甲之人。
所以,當禦駕親征的昭武帝陳懷安策馬出現在幽州城外之時,駐守在幽州城城牆之上的叛軍將士,頓時開始騷動起來。
有眼尖的士兵,難以置信的吼道:“是,是皇上!”
“沒錯,還真的是皇上啊,我認得皇上的黃金戰甲!”
“我看清楚了,的確是皇上!”
“......”
一時間,幽州城城牆之上的守軍士兵,紛紛開始將身子探出城牆垛口,隻為一睹皇上的九五之尊龍顏,哪裏還有半分緊張備戰的姿態!
就連駐守幽州城的叛軍將領羅平安,也被突然出現在城外戰場前線的當今聖上給嚇了一大跳。
昭武帝陳懷安禦駕親征的消息,身為幽州城叛軍主將的羅平安是早有耳聞的。
但,令他沒想到的是,這早已經貴為當朝皇上、九五之尊的陳懷安,竟然有膽識“單槍匹馬”(此刻的昭武帝陳懷安身邊,僅有數名金吾衛將士在身後保護)的站到前線,直麵幽州城牆之上的床子弩和投石器。
難道,他陳懷安就不怕死嗎?
他就不怕被這幽州城城牆之上的床子弩射成刺蝟,就不怕被城牆之上的投石器發射的石丸砸成肉餅?
連身為統兵主將的羅平安,都被陳懷安的突然出現搞得有些手足無措,可想而知此刻幽州城牆之上守軍士兵們的躁動和不安。
“羅平安,你告訴朕,爾等究竟是要靖誰的難,清誰的側啊?”
就在城牆之上的羅平安愣神之時,又一道威嚴無比的聲音在幽州城牆內外炸響,仿佛像是晴天霹靂一般。
更令羅平安心驚膽戰的是,那昭武帝陳懷安身邊的金吾衛將士,竟然開始不斷重複著這句話——
“羅平安,爾等究竟是要靖誰的難,清誰的側啊?”
“羅平安,爾等究竟是要靖誰的難,清誰的側啊?”
每一次質問聲的響起,都猶如一道炸雷在羅平安的耳邊炸響,令他惶恐不安的同時,也讓他發現周遭的基層士兵看向他的眼神,開始充滿了負責的懷疑神色。
是啊!
當初羅平安在校場之上發表,由幽雲十六州謀士何寬撰寫的《討逆檄文》之時,可是把當今聖上陳懷安比作是,受奸臣蒙蔽的君王;
而他們幽雲地區的討逆軍,說要討伐的對象則是兵部尚書李璟瑜、魏國公常遇春、晉國公龐先楚等人。
而今,當朝皇上都出現在了幽州城外,還當眾質問羅平安,到底是要靖誰的難、清誰的側?
如此一來,即便是這些幽州城的一線將士再傻,也不得不去考慮他們此次在主將羅平安的號召之下,所謂舉兵靖難清君側的合法性了!
昭武帝陳懷安往幽州城外這麽一站,僅僅隻是那麽一句質問,於幽州城內的叛軍將士而言,可抵十萬雄兵啊!
“他是假的,此人竟敢冒充當今聖上,人人得而誅之!”
說起來,這羅平安的腦瓜子也是轉得挺快的,他當即憋紅了一張老臉,站在幽州城頭振臂高呼:“來人啊,給本將軍放箭,把這膽敢假冒當今聖上的亂臣賊子,射殺在幽州城外!”
“放箭!”
盡管,就在距離羅平安不到百餘步的城牆垛口處,就一字排開的架設著數架床子弩,如矛杆粗細的箭矢也早已經扣在了發射架上,弓弦也被拉倒隨時可以擊發的位置;
但,卻並沒有任何一個士兵聽從羅平安的將令,扣下床子弩的機擴,讓那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箭矢射向城外的“冒牌皇帝”。
城牆之上的基層士兵,皆是目光疑惑的望向主將羅平安。
“怎麽,你們他娘的想造反啊!”
見此情景,羅平安先是一愣,繼而大怒。
他三步並兩步的衝到其中一架床子弩前,拔出自己隨身攜帶的環首刀,就架到了其中一名弓弩手的脖子上,怒吼道:“給老子放箭,本將軍讓你放箭!”
“將軍,城下,城下站著的可是皇上啊!”
那名被刀架在脖子上的士兵,聲音中不僅帶著哭腔,還帶著對皇權、對皇上天然的畏懼。
是啊!
那站在幽州城外的,可是大唐王朝的開國皇帝啊,是自起兵以來、立國之後皆對四海之內的百姓施以仁政的昭武帝陳懷安啊!
他不僅減免了百姓一半的稅賦,還在大唐王朝推行科舉改革,讓全天下的學子都有了入仕為官的機會,更是大力推行農業改革,將無主的土地均分給窮苦的百姓,還有......
這些駐守幽州城的士兵,不僅有當初跟隨晉王陳懷安打天下的士兵,更有直接或間接接受過晉王恩惠的士兵,他們的家眷老小,也直接或間接的正在接受著大唐王朝的恩惠,接受著昭武帝陳懷安的仁政所帶來的恩惠;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他們這些大頭兵雖然沒讀過什麽聖賢書,卻也知道那個王朝好,那個皇帝是明君。
現在,讓他們對大唐王朝的開國皇帝陳懷安下毒手,他們實在做不到啊!
禦駕親征的昭武帝陳懷安,親率兩萬先鋒大軍自涿州城開拔,一路北上兵鋒直指幽州城下。
此時,幽州城內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報——”
“啟稟將軍,朝廷、朝廷的兵馬已經開拔到幽州城外了,目前正在集結,做攻城前最後的準備!”
朝廷平叛大軍兵臨城下的消息,在第一時間便被傳令兵通報到,鎮守幽州城的叛軍主將羅平安的帳下。
叛軍中軍大帳內,幽州守備將軍羅平安身披明光鎧坐鎮中軍,看著麵前的作戰演練沙盤擺出一副運籌帷幄的姿態。
當他聽到朝廷平叛大軍兵臨城下的消息後,不由得心頭一慌,幾乎是騰的一下就站起身來,好不容易營造出來的那一副運籌帷幄、鎮定自若的形象也在一瞬間蕩然無存。
羅平安故作鎮定的問道:“敵軍有多少兵馬,是何人領兵出戰,攜帶了何種攻城器械和裝備,都一並探查清楚了嗎?”
傳令兵道:“回稟將軍,據前軍斥候匯報,出現在幽州城外的朝廷、敵軍,人數規模大概在兩萬左右,多為輕騎兵和重甲騎兵,應該,應該是當初的龍城鐵浮屠;”
“目前,並未發現敵軍攜帶何種大型攻城器械,也未見敵軍中有紅衣大炮和神機營;”
頓了頓,傳令兵繼續道:“至於敵軍的統兵主將,斥候目前還未探查到具體領兵主將為何人;”
“但,在敵軍兵馬中,斥候發現了一麵麵“趙”字旗!”
“趙字旗?”
聞言,羅平安眉毛一挑,有些疑惑不解的說道:“沒聽說過這朝廷中有姓趙的將軍啊,難不成,是前朝餘孽?”
說著,羅平安一抬手,吩咐道:“再探,再報!”
“末將得令!”
很快,傳令兵便匆忙離去。
羅平安依舊念叨著趙姓將軍,在中軍大帳內來回踱步。
終於,他突然停下腳步,厲聲道:“左右虞候軍,隨本將軍登上幽州城牆去,本將軍倒想瞧瞧,這大唐王朝中到底是有哪一個姓趙的將軍,竟敢僅憑區區兩萬兵馬,還是兩萬輕騎兵和重騎兵,就膽敢來攻城的;”
“本將軍倒要看看,他的鐵浮屠是怎麽越過護城河、攀登上幽州城的!”
......
同一時間,幽州城外。
兩萬禦林軍先鋒大軍並未急著攻城,而是以一部分騎兵圍城,另一部分騎兵下馬作戰,利用現有的裝備構築飛橋,準備橫跨幽州城護城河。
一襲銀色戰甲,手持龍膽亮銀槍的趙子龍策馬傲立在三軍陣前,那犀利的眼神一刻也不曾從幽州城牆之上挪開。
不難看出,趙子龍已經開始在心裏琢磨著破城之計策了!
至於禦駕親征的昭武帝陳懷安,此時正在中軍大帳內處理政務。
他剛剛接到後方的八百裏加急,告知他由晉國公龐先楚率領的大軍已經離開濟南府,正在向涿州城趕。
此時,有趙子龍坐鎮指揮三軍,陳懷安也可以放心大膽的將前線戰事全權交給趙子龍,自己則騰出時間處理政務。
未時時分。
幽州城外的護城河外側河堤上,一架架簡易的飛橋已經組裝完畢,輔兵正在有序集結,隨時準備扛著飛橋踏進城牆之上叛軍的弩箭射程範圍,將飛橋橫跨於護城河兩岸,為大軍攻城做準備。
幽州城城牆之上,叛軍首領羅平安也在此時,在一眾麾下將領和親兵的簇擁之下登上城牆,居高臨下的注視著城外朝廷大軍的一舉一動。
羅平安的目光,從登上城樓的那一刻起,就被城下護城河對岸的那一道銀色的英武身影所吸引。
他當即認出來,此人定是傳令兵此前通報的那名朝廷趙姓將軍。
羅平安仗著幽州城城牆高大且堅固,而城外的朝廷攻城兵馬又缺乏大型攻城器械,更沒有神機營和紅衣大炮助陣,麵對兩萬朝廷兵馬表現出一副有恃無恐的樣子。
甚至,還饒有興致的對著城外的趙子龍喊話道:“城下來將何人呀,竟敢率部包圍我幽州城,吃了熊心豹子膽了是吧?”
城外,隔著上千步距離的趙子龍,能清楚的聽見城牆之上羅平安的喊話,甚至都能用肉眼看到那站在城牆垛口處的敵軍主將身影。
麵對敵將羅平安的挑釁式問詢,騎在馬背上的趙子龍中氣十足的回道:“我乃常山趙子龍,奉大唐昭武帝的聖諭,前來討伐幽雲叛軍;”
“爾等,還不速速出城投降,方能免死!”
哈哈哈!
城牆之上,羅平安肆無忌憚的放聲大笑,道:“常山趙子龍?”
“本將軍縱橫幽雲十六州數十載,從未曾聽過常山郡有趙子龍這麽一號人物啊,難不成,你是那趙王劉新武麾下牽馬墜蹬的馬夫,而今憑借劉新武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竟成了這大唐王朝的征北將軍?”
“就憑你,還想勸降本將軍?”
哼!
羅平安冷哼一聲,繼續道:“你也不撒泡尿照照鏡子,你算哪根蔥啊,也膽敢在本將軍麵前吆五喝六的;”
“就算是你的主子趙王劉新武前來,本將軍也不賣他的麵子;”
“實話告訴你,本將軍此番率部駐守幽州城,抵禦北上的朝廷兵馬,乃是奉天靖難,以清君側;”
“這幽州城內的數萬大軍,皆為正義之師、王者之師!”
羅平安“義正言辭”的說道:“反倒是你們,這些受昏聵之君、奸佞之臣蒙蔽唆使的愚昧之人,才應該及時向我討逆大軍投降倒戈,本將軍可念在你們乃是受人蒙蔽的份上,饒你們不死;”
“否則——”
羅平安話鋒一轉:“這幽州城內的精兵悍將、強弓硬弩,定叫你們有來無回,死無葬身之地!”
“羅平安,爾等要靖什麽難,清誰的側啊?”
突然,一個不合時宜的聲音在幽州城外響起。
聲若洪鍾,不怒自威,又好似裹挾著雷霆之勢,讓幽州城內外的兩軍將士都聽得真真切切、清清楚楚。
隨著話音落下,一個身披黃金戰甲、腰係龍泉寶劍的欣長身影策馬款款而來,直到在護城河的堤岸邊這才勒住戰馬的韁繩。
來人,正是剛剛處理完軍政要務,策馬前來巡視前線的大唐王朝開國皇帝、昭武帝陳懷安。
更為巧合的是,他剛剛走到這邊時,便聽到了幽州叛軍將領羅平安的那一番“靖難”言辭,頓時激起了陳懷安的怒火。
於是乎,這才有了他當著兩軍將士的麵,詢問幽州叛軍首領羅平安的那一番話——靖什麽難,清誰的側?
嘩!
此話一出,現場一片嘩然。
於幽州城護城河兩岸、城內城外對峙的兩軍陣中,那朝廷的兩萬禦林軍將士自不必多說,誰都認識禦駕親征的昭武帝陳懷安。
而那幽州城城外之上的叛軍士兵,絕大多數都是當初的龍城南征兵馬,當中也有不少人曾跟隨當時的晉王殿下南下征戰,自然也認得那整個王朝中、唯二可以身披黃金戰甲之人。
所以,當禦駕親征的昭武帝陳懷安策馬出現在幽州城外之時,駐守在幽州城城牆之上的叛軍將士,頓時開始騷動起來。
有眼尖的士兵,難以置信的吼道:“是,是皇上!”
“沒錯,還真的是皇上啊,我認得皇上的黃金戰甲!”
“我看清楚了,的確是皇上!”
“......”
一時間,幽州城城牆之上的守軍士兵,紛紛開始將身子探出城牆垛口,隻為一睹皇上的九五之尊龍顏,哪裏還有半分緊張備戰的姿態!
就連駐守幽州城的叛軍將領羅平安,也被突然出現在城外戰場前線的當今聖上給嚇了一大跳。
昭武帝陳懷安禦駕親征的消息,身為幽州城叛軍主將的羅平安是早有耳聞的。
但,令他沒想到的是,這早已經貴為當朝皇上、九五之尊的陳懷安,竟然有膽識“單槍匹馬”(此刻的昭武帝陳懷安身邊,僅有數名金吾衛將士在身後保護)的站到前線,直麵幽州城牆之上的床子弩和投石器。
難道,他陳懷安就不怕死嗎?
他就不怕被這幽州城城牆之上的床子弩射成刺蝟,就不怕被城牆之上的投石器發射的石丸砸成肉餅?
連身為統兵主將的羅平安,都被陳懷安的突然出現搞得有些手足無措,可想而知此刻幽州城牆之上守軍士兵們的躁動和不安。
“羅平安,你告訴朕,爾等究竟是要靖誰的難,清誰的側啊?”
就在城牆之上的羅平安愣神之時,又一道威嚴無比的聲音在幽州城牆內外炸響,仿佛像是晴天霹靂一般。
更令羅平安心驚膽戰的是,那昭武帝陳懷安身邊的金吾衛將士,竟然開始不斷重複著這句話——
“羅平安,爾等究竟是要靖誰的難,清誰的側啊?”
“羅平安,爾等究竟是要靖誰的難,清誰的側啊?”
每一次質問聲的響起,都猶如一道炸雷在羅平安的耳邊炸響,令他惶恐不安的同時,也讓他發現周遭的基層士兵看向他的眼神,開始充滿了負責的懷疑神色。
是啊!
當初羅平安在校場之上發表,由幽雲十六州謀士何寬撰寫的《討逆檄文》之時,可是把當今聖上陳懷安比作是,受奸臣蒙蔽的君王;
而他們幽雲地區的討逆軍,說要討伐的對象則是兵部尚書李璟瑜、魏國公常遇春、晉國公龐先楚等人。
而今,當朝皇上都出現在了幽州城外,還當眾質問羅平安,到底是要靖誰的難、清誰的側?
如此一來,即便是這些幽州城的一線將士再傻,也不得不去考慮他們此次在主將羅平安的號召之下,所謂舉兵靖難清君側的合法性了!
昭武帝陳懷安往幽州城外這麽一站,僅僅隻是那麽一句質問,於幽州城內的叛軍將士而言,可抵十萬雄兵啊!
“他是假的,此人竟敢冒充當今聖上,人人得而誅之!”
說起來,這羅平安的腦瓜子也是轉得挺快的,他當即憋紅了一張老臉,站在幽州城頭振臂高呼:“來人啊,給本將軍放箭,把這膽敢假冒當今聖上的亂臣賊子,射殺在幽州城外!”
“放箭!”
盡管,就在距離羅平安不到百餘步的城牆垛口處,就一字排開的架設著數架床子弩,如矛杆粗細的箭矢也早已經扣在了發射架上,弓弦也被拉倒隨時可以擊發的位置;
但,卻並沒有任何一個士兵聽從羅平安的將令,扣下床子弩的機擴,讓那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箭矢射向城外的“冒牌皇帝”。
城牆之上的基層士兵,皆是目光疑惑的望向主將羅平安。
“怎麽,你們他娘的想造反啊!”
見此情景,羅平安先是一愣,繼而大怒。
他三步並兩步的衝到其中一架床子弩前,拔出自己隨身攜帶的環首刀,就架到了其中一名弓弩手的脖子上,怒吼道:“給老子放箭,本將軍讓你放箭!”
“將軍,城下,城下站著的可是皇上啊!”
那名被刀架在脖子上的士兵,聲音中不僅帶著哭腔,還帶著對皇權、對皇上天然的畏懼。
是啊!
那站在幽州城外的,可是大唐王朝的開國皇帝啊,是自起兵以來、立國之後皆對四海之內的百姓施以仁政的昭武帝陳懷安啊!
他不僅減免了百姓一半的稅賦,還在大唐王朝推行科舉改革,讓全天下的學子都有了入仕為官的機會,更是大力推行農業改革,將無主的土地均分給窮苦的百姓,還有......
這些駐守幽州城的士兵,不僅有當初跟隨晉王陳懷安打天下的士兵,更有直接或間接接受過晉王恩惠的士兵,他們的家眷老小,也直接或間接的正在接受著大唐王朝的恩惠,接受著昭武帝陳懷安的仁政所帶來的恩惠;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他們這些大頭兵雖然沒讀過什麽聖賢書,卻也知道那個王朝好,那個皇帝是明君。
現在,讓他們對大唐王朝的開國皇帝陳懷安下毒手,他們實在做不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