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平定叛亂,趙子龍一戰成名(上)
封地擁兵八十萬,皇帝逼我交兵權 作者:碼字農民黃三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正如劉子玉所預判的那般,昭武帝陳懷安在幽州城嚐到了“勸降”的甜頭,不戰而屈人之兵便能奪去城池之後,當即決定如法炮製,率大軍出居庸關,前往媯州、檀州勸降,以兵不血刃的方式解決此次叛亂。
說到底,陳懷安對於此次參與反叛的幽雲各州士兵,還是有憐憫之情的,他隻想懲治以劉子玉為首的驕兵悍將,對於基層聽從命令的士兵並不打算大開殺戒。
畢竟,他們都是曾跟隨當年的晉王陳懷安起兵靖難打天下的功臣,他們身上流淌著的都是大唐子民的鮮血。
所以,陳懷安在幽州城僅僅是休整了兩日,便繼續率領兩萬輕重騎兵踏上北上的平叛之路。
下一站,媯州城。
媯州城內,守備將軍府。
駐守於此的守備將軍趙小飛,已經連夜接到了來自武州城的八百裏加急,命令趙小飛率媯州城內的兩萬大軍主動出城,前往幽州與幽州守軍合兵一處,殲滅出現在幽州城外的朝廷兵馬先鋒一部。
當趙小飛接到此軍令時,他還是稍稍有些納悶的,以統兵打仗多年的經驗來看,麵對朝廷重兵壓境,即便是要發起反攻,也不應該是把所有的兵力集中到一起在兵發一處嗎?
哪有像現在這樣,下令讓各州的將領各自率領城池內的全部兵馬,前往幽州城敵軍圍城的地方集結的,這不是成了“添油戰術”了麽?
此乃兵家大忌啊!
事實上,身為叛軍主將的劉子玉又豈能不知“添油戰術”乃兵家大忌?
他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啊!
幽州城的突然失守,昭武帝陳懷安的突然出現,一下子就將劉子玉此前部署好的作戰計劃全盤打亂,逼得他不得不出此下策。
劉子玉給除了武州、新州、蔚州、儒州之外的媯州、順州、檀州三地的將領下達的軍令,都是讓他們各自率部棄城而出,名義上是前往幽州增援作戰,實際上是成為戰術板上誘敵深入的棋子。
而他自己,則是集結了剩餘四州的全部兵馬,以及前來助陣的三萬突厥鐵騎,組成了一支十萬人的大軍,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姿態,隨時準備對昭武帝陳懷安親率的兩萬先鋒以致命一擊。
劉子玉的設想是,媯州、順州、檀州三地的兵馬,在接到軍令向幽州城集結的過程中,一定會在居庸關外的某一處地方,與北上收複城池、平定叛亂的朝廷兵馬相遇。
兩軍野外遭遇,極大概率就會直接混戰至一起,從而不給昭武帝陳懷安出言禍亂軍心的機會和可能。
而他親率的十萬大軍,則馬不停蹄的向居庸關趕,爭取在媯州、順州、檀州三地的兵馬,將朝廷先鋒大軍消耗得七七八八的時候,再以伏兵的姿態一鼓作氣疾出,全殲朝廷先鋒大軍。
不得不說,劉子玉這一手如意算盤打得挺好。
而現實中兩軍遭遇的情況,也正如他預料和推演的那樣,昭武帝陳懷安親率的兩萬大軍,果然在數日後於居庸關外,與媯州城開拔而來的兩萬叛軍遭遇,雙方在居庸關激戰了一天一夜。
隨即,從順州和檀州開出來的兩路叛軍合計三萬人,也趕到了居庸關的戰場之上,隨即與媯州叛軍合兵一處,激戰再次爆發。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陳懷安親率的兩萬禦林軍,還是自媯州、順州、檀州開拔而來的叛軍,都是整個大唐王朝戰鬥力極為強悍的軍隊,雙方在戰場之上的廝殺和鏖戰,那也是半斤對八兩,人數處於劣勢的禦林軍並沒有建立起壓倒性的優勢。
更詭異的是,在兩軍的統兵主將和基層士兵心目中,都認為對方才是叛軍,而己方則是匡扶大唐江山社稷的正義之師。
所以,到了戰場之上雙方廝殺起來,都以為自己是在為國家而戰,為民族流血,那叫一個英勇無畏。
這種“李鬼大戰李逵”的狀態,一直持續到昭武帝陳懷安不顧勸阻,親自披掛策馬上陣殺敵才算是得到緩解。
媯、順、檀三州的叛軍中,也終於有明事理的將士,敏銳的察覺到了事情並不像此前,大將軍劉子玉頒布《討逆檄文》,號召幽雲十六州的將士舉兵靖難、以清君側時那麽簡單。
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從一開始就被裹挾到了一個巨大的陰謀之中。
又是一日的激戰過後,居庸關外的交戰雙方鳴金收兵,重整旗鼓準備來日再戰。
叛軍大營,中軍大帳內。
媯州主將趙小飛、順州主將楊科、檀州主將雷力齊聚一堂,商議著今日戰場之上出現大唐王朝開國皇帝、昭武帝陳懷安的身影一事。
這幾位叛軍主將,情緒都略顯低落,眼神中都透著迷茫和不解,誰也沒有率先開口說話,隻是圍坐在中軍大帳內,就著烤肉喝悶酒。
終於,還是順州主將楊科率先沉不住氣,在猛灌了自己一口烈酒之後,砰的一下將酒壇子重重的摔在麵前的案桌上,語氣低沉的說道:
“二位,我敢肯定,今日出現在居庸關戰場之上,那身披黃金戰甲之人,就是當今聖上無疑!”
“放眼整個大唐王朝,除了當今聖上以及晉王殿下之外,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三個有膽子膽敢僭越、身披黃金戰甲之人!”
原來,今日昭武帝陳懷安不顧隨行金吾衛將領的勸阻,親自前往居庸關戰場之時,正好趕上交戰雙方各自鳴金收兵;
所以,陳懷安並未策馬衝向戰場喊話表明身份,亂哄哄的戰場之上,似乎也不適合像他在幽州城下叫門那般自報家門;
但,那一道身披黃金戰甲的金色身影,卻是被居庸關靠北一側的叛軍將士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再聯想到這幾日,朝廷兵馬在戰場之上的表現,以及那統兵的趙姓將軍義正言辭的激烈言辭,頓時讓一眾叛軍將士對那身披黃金戰甲之人的身份產生無限遐想,真實身份也是呼之欲出;
正因如此,才讓一眾叛軍將士開始自我懷疑起來,這一場在大將軍劉子玉的號召之下“起兵靖難,以清君側”的軍事行動的合法性和正義性。
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則事不成。
此前,大將軍劉子玉在號召幽雲各州將領起兵靖難之時,告訴大家的是皇帝身邊有奸佞之臣,以讒言蒙騙皇上,這才導致皇上在處理朝政、軍務之時多有昏聵之舉;
比如,在大唐王朝立國後的封賞大典之上,對幽雲係將領的刻意打壓;
又比如,在遼東戰事的定奪之上,讓原本替大唐王朝鎮守邊關的幽雲十六州將領,率部前往遼東地區輪戰,從而讓幽雲十六州城防空虛,為蠻族入侵邊關、為禍百姓創造機會等等。
在大將軍劉子玉義正言辭的“洗腦”之下,在謀臣何寬發表的《討逆檄文》三寸筆鋒的烘托之下,這些基層的幽雲十六州將士,理所當然的選擇了相信頂頭上司劉子玉,隨後開始舉兵對抗朝廷;
並且,還將此舉看作是正義之舉,是在匡扶大唐江山社稷,為國家和民族鏟除奸佞之臣,以正義之名出師,即便是在對上了精銳的朝廷禦林軍,依舊能保持著強悍的戰鬥力而不落下風;
這當中,除了將士們自身的勇武之外,士氣和軍心也占了很大一部。
卻不曾想,在今日的居庸關戰場之上,竟然出現了當今聖上的身影;
這一下,可就把自詡“正義之師、出兵討逆”的幽雲地區媯、順、檀三州的將士們搞得不會了。
開什麽玩笑,當今聖上都親自領兵平叛來了,他們還靖誰的難,清誰的側?
站在皇上的對立麵,他們哪裏還是什麽狗屁的王者之師、靖難大軍,是叛軍啊!
盡管這三地的主將都沒有說出口,但他們心中都很明白,今日當大唐開國皇帝陳懷安的身影出現在居庸關之後,己方士兵的軍心明顯發生了東搖,士氣也在肉眼可見的低落。
因此,這三位主將,才會在鳴金收兵之後齊聚中軍大帳,商議接下來該如何應敵。
可順州主將楊科的一番話,頓時就將三人之間那一層默契的窗戶紙給捅破了。
在明知對陣的另一方,乃是當今聖上統帥的朝廷平叛禦林軍之後,接下來這個仗該怎麽打下去,誰也不知道。
良久之後,檀州主將雷力也灌了一口酒,甕聲甕氣的說道:“皇上的身份,幾乎已經可以確認;”
“今日若不是突然天降暴雨,導致雙方不得不提前鳴金收兵的話,隻要皇上策馬殺向戰場表明身份,恐怕我們這邊的軍心和士氣,早都在一瞬間崩潰了!”
頓了頓,雷力繼續道:“二位,現在擺在我們麵前的問題,不是去猜測和揣摩那身披黃金戰甲之人的身份,而是在確定對方就是當今聖上之後,接下來居庸關這一仗該怎麽打?”
“還能不能高舉此前“舉兵靖難,以清君側”的大旗,還能不能確保麾下的將士們,是否能保證向以往的士氣和軍心?”
“在我看來,自從我們接受了大將軍劉子玉的起兵將令那一刻開始,事情的發展就已經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尤其是,居庸關這一仗一打,更是坐實了我們舉兵造反的事實,現如今的局勢對我們而言很是不利啊!”
誒——
說完,檀州主將雷力一聲哀歎,又忍不住給自己灌了一口悶酒。
三位叛軍主將中的兩人,都先後借著酒勁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唯獨隻有媯州主將趙小飛一言不發,繼續專注的用手中的短刀,切割著麵前的烤肉,將一塊塊切割成均勻大小的烤肉塞進自己的嘴裏嚼著。
當初,在武州城伯爵府參加大將軍劉子玉舉行的,起兵前的緊急作戰會議之時,趙小飛就發現了此次起事的種種端倪,當時他就有滿肚子的疑惑;
最終卻是抵不過大將軍劉子玉的威壓,選擇了服從對方的將令。
現如今看來,他當時的懷疑是對的,此次起兵果然有詐,真實內幕恐怕也不會是向大將軍劉子玉所說的那樣,更不會是《討逆檄文》中書寫的那般冠冕堂皇;
可是,無論真相是怎樣的,現在的趙小飛和他麾下的兩萬媯州將士,都已經被打上了叛軍的烙印。
在戰事結束之後,都是要被清算,被誅九族的。
打又打不贏,降又不能降。
一時間,趙小飛隻覺得如坐針氈、騎虎難下啊!
“趙將軍,說說你的看法吧!”
這時,眼見趙小飛一直不吱聲,坐在他左手邊的順州主將楊科終於忍不住,主動向趙小飛發問。
聞言,原本一直埋頭幹飯的趙小飛終於抬起頭來,投給兩位叛軍主將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臉。
沉思片刻後,終於開口道:“兩位將軍,實不相瞞,我現在也是一頭霧水,也不知接下來該怎麽辦;”
“但,有一點我很清楚——”
說著,趙小飛話鋒一轉,厲聲道:“我們決不能再在造反這條路上一條道走到黑了,身為領兵主將,我們可以不為自己考慮,甚至是不為自己的家族考慮;”
“可是,我們總得為麾下的這幫弟兄,為這些跟隨著我們南征北戰、無數次從屍山血海中站起來的弟兄們和他們的九族考慮;”
“居庸關這一仗,是真的不能再打下去了!”
呼——
發表完自己的意見後,趙小飛長出了一口氣,仿佛像是卸下了壓在身上的千斤擔一般。
而順州主將楊科、檀州主將雷力在聽到他的這一番意見之後,也是不約而同的長歎一聲,隨後將腦袋埋了下去。
不難看出,這二人雖然沒有對此發表意見,但他們的內心深處應該也是有著和趙小飛一樣的考慮。
被大將軍劉子玉忽悠著走上的這條造反之路,肯定不能一條道走到黑了啊!
“報——”
“啟稟三位將軍,大將軍急報!”
突然,就在三人沉默不語之時,中軍大帳外卻響起了傳令兵的聲音,是大將軍劉子玉最新的將令指示到了!
見狀,趙小飛使勁晃了晃自己的腦袋,隨後吩咐道:“大將軍有什麽指示?”
傳令兵道:“回稟將軍,大將軍急報,媯、順、檀三州主將聽令,於明日一早主動向朝廷大軍先鋒發起進攻,務必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配合大將軍一舉將居庸關的朝廷先鋒大軍全殲於此,不得有誤!”
說到底,陳懷安對於此次參與反叛的幽雲各州士兵,還是有憐憫之情的,他隻想懲治以劉子玉為首的驕兵悍將,對於基層聽從命令的士兵並不打算大開殺戒。
畢竟,他們都是曾跟隨當年的晉王陳懷安起兵靖難打天下的功臣,他們身上流淌著的都是大唐子民的鮮血。
所以,陳懷安在幽州城僅僅是休整了兩日,便繼續率領兩萬輕重騎兵踏上北上的平叛之路。
下一站,媯州城。
媯州城內,守備將軍府。
駐守於此的守備將軍趙小飛,已經連夜接到了來自武州城的八百裏加急,命令趙小飛率媯州城內的兩萬大軍主動出城,前往幽州與幽州守軍合兵一處,殲滅出現在幽州城外的朝廷兵馬先鋒一部。
當趙小飛接到此軍令時,他還是稍稍有些納悶的,以統兵打仗多年的經驗來看,麵對朝廷重兵壓境,即便是要發起反攻,也不應該是把所有的兵力集中到一起在兵發一處嗎?
哪有像現在這樣,下令讓各州的將領各自率領城池內的全部兵馬,前往幽州城敵軍圍城的地方集結的,這不是成了“添油戰術”了麽?
此乃兵家大忌啊!
事實上,身為叛軍主將的劉子玉又豈能不知“添油戰術”乃兵家大忌?
他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啊!
幽州城的突然失守,昭武帝陳懷安的突然出現,一下子就將劉子玉此前部署好的作戰計劃全盤打亂,逼得他不得不出此下策。
劉子玉給除了武州、新州、蔚州、儒州之外的媯州、順州、檀州三地的將領下達的軍令,都是讓他們各自率部棄城而出,名義上是前往幽州增援作戰,實際上是成為戰術板上誘敵深入的棋子。
而他自己,則是集結了剩餘四州的全部兵馬,以及前來助陣的三萬突厥鐵騎,組成了一支十萬人的大軍,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姿態,隨時準備對昭武帝陳懷安親率的兩萬先鋒以致命一擊。
劉子玉的設想是,媯州、順州、檀州三地的兵馬,在接到軍令向幽州城集結的過程中,一定會在居庸關外的某一處地方,與北上收複城池、平定叛亂的朝廷兵馬相遇。
兩軍野外遭遇,極大概率就會直接混戰至一起,從而不給昭武帝陳懷安出言禍亂軍心的機會和可能。
而他親率的十萬大軍,則馬不停蹄的向居庸關趕,爭取在媯州、順州、檀州三地的兵馬,將朝廷先鋒大軍消耗得七七八八的時候,再以伏兵的姿態一鼓作氣疾出,全殲朝廷先鋒大軍。
不得不說,劉子玉這一手如意算盤打得挺好。
而現實中兩軍遭遇的情況,也正如他預料和推演的那樣,昭武帝陳懷安親率的兩萬大軍,果然在數日後於居庸關外,與媯州城開拔而來的兩萬叛軍遭遇,雙方在居庸關激戰了一天一夜。
隨即,從順州和檀州開出來的兩路叛軍合計三萬人,也趕到了居庸關的戰場之上,隨即與媯州叛軍合兵一處,激戰再次爆發。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陳懷安親率的兩萬禦林軍,還是自媯州、順州、檀州開拔而來的叛軍,都是整個大唐王朝戰鬥力極為強悍的軍隊,雙方在戰場之上的廝殺和鏖戰,那也是半斤對八兩,人數處於劣勢的禦林軍並沒有建立起壓倒性的優勢。
更詭異的是,在兩軍的統兵主將和基層士兵心目中,都認為對方才是叛軍,而己方則是匡扶大唐江山社稷的正義之師。
所以,到了戰場之上雙方廝殺起來,都以為自己是在為國家而戰,為民族流血,那叫一個英勇無畏。
這種“李鬼大戰李逵”的狀態,一直持續到昭武帝陳懷安不顧勸阻,親自披掛策馬上陣殺敵才算是得到緩解。
媯、順、檀三州的叛軍中,也終於有明事理的將士,敏銳的察覺到了事情並不像此前,大將軍劉子玉頒布《討逆檄文》,號召幽雲十六州的將士舉兵靖難、以清君側時那麽簡單。
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從一開始就被裹挾到了一個巨大的陰謀之中。
又是一日的激戰過後,居庸關外的交戰雙方鳴金收兵,重整旗鼓準備來日再戰。
叛軍大營,中軍大帳內。
媯州主將趙小飛、順州主將楊科、檀州主將雷力齊聚一堂,商議著今日戰場之上出現大唐王朝開國皇帝、昭武帝陳懷安的身影一事。
這幾位叛軍主將,情緒都略顯低落,眼神中都透著迷茫和不解,誰也沒有率先開口說話,隻是圍坐在中軍大帳內,就著烤肉喝悶酒。
終於,還是順州主將楊科率先沉不住氣,在猛灌了自己一口烈酒之後,砰的一下將酒壇子重重的摔在麵前的案桌上,語氣低沉的說道:
“二位,我敢肯定,今日出現在居庸關戰場之上,那身披黃金戰甲之人,就是當今聖上無疑!”
“放眼整個大唐王朝,除了當今聖上以及晉王殿下之外,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三個有膽子膽敢僭越、身披黃金戰甲之人!”
原來,今日昭武帝陳懷安不顧隨行金吾衛將領的勸阻,親自前往居庸關戰場之時,正好趕上交戰雙方各自鳴金收兵;
所以,陳懷安並未策馬衝向戰場喊話表明身份,亂哄哄的戰場之上,似乎也不適合像他在幽州城下叫門那般自報家門;
但,那一道身披黃金戰甲的金色身影,卻是被居庸關靠北一側的叛軍將士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再聯想到這幾日,朝廷兵馬在戰場之上的表現,以及那統兵的趙姓將軍義正言辭的激烈言辭,頓時讓一眾叛軍將士對那身披黃金戰甲之人的身份產生無限遐想,真實身份也是呼之欲出;
正因如此,才讓一眾叛軍將士開始自我懷疑起來,這一場在大將軍劉子玉的號召之下“起兵靖難,以清君側”的軍事行動的合法性和正義性。
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則事不成。
此前,大將軍劉子玉在號召幽雲各州將領起兵靖難之時,告訴大家的是皇帝身邊有奸佞之臣,以讒言蒙騙皇上,這才導致皇上在處理朝政、軍務之時多有昏聵之舉;
比如,在大唐王朝立國後的封賞大典之上,對幽雲係將領的刻意打壓;
又比如,在遼東戰事的定奪之上,讓原本替大唐王朝鎮守邊關的幽雲十六州將領,率部前往遼東地區輪戰,從而讓幽雲十六州城防空虛,為蠻族入侵邊關、為禍百姓創造機會等等。
在大將軍劉子玉義正言辭的“洗腦”之下,在謀臣何寬發表的《討逆檄文》三寸筆鋒的烘托之下,這些基層的幽雲十六州將士,理所當然的選擇了相信頂頭上司劉子玉,隨後開始舉兵對抗朝廷;
並且,還將此舉看作是正義之舉,是在匡扶大唐江山社稷,為國家和民族鏟除奸佞之臣,以正義之名出師,即便是在對上了精銳的朝廷禦林軍,依舊能保持著強悍的戰鬥力而不落下風;
這當中,除了將士們自身的勇武之外,士氣和軍心也占了很大一部。
卻不曾想,在今日的居庸關戰場之上,竟然出現了當今聖上的身影;
這一下,可就把自詡“正義之師、出兵討逆”的幽雲地區媯、順、檀三州的將士們搞得不會了。
開什麽玩笑,當今聖上都親自領兵平叛來了,他們還靖誰的難,清誰的側?
站在皇上的對立麵,他們哪裏還是什麽狗屁的王者之師、靖難大軍,是叛軍啊!
盡管這三地的主將都沒有說出口,但他們心中都很明白,今日當大唐開國皇帝陳懷安的身影出現在居庸關之後,己方士兵的軍心明顯發生了東搖,士氣也在肉眼可見的低落。
因此,這三位主將,才會在鳴金收兵之後齊聚中軍大帳,商議接下來該如何應敵。
可順州主將楊科的一番話,頓時就將三人之間那一層默契的窗戶紙給捅破了。
在明知對陣的另一方,乃是當今聖上統帥的朝廷平叛禦林軍之後,接下來這個仗該怎麽打下去,誰也不知道。
良久之後,檀州主將雷力也灌了一口酒,甕聲甕氣的說道:“皇上的身份,幾乎已經可以確認;”
“今日若不是突然天降暴雨,導致雙方不得不提前鳴金收兵的話,隻要皇上策馬殺向戰場表明身份,恐怕我們這邊的軍心和士氣,早都在一瞬間崩潰了!”
頓了頓,雷力繼續道:“二位,現在擺在我們麵前的問題,不是去猜測和揣摩那身披黃金戰甲之人的身份,而是在確定對方就是當今聖上之後,接下來居庸關這一仗該怎麽打?”
“還能不能高舉此前“舉兵靖難,以清君側”的大旗,還能不能確保麾下的將士們,是否能保證向以往的士氣和軍心?”
“在我看來,自從我們接受了大將軍劉子玉的起兵將令那一刻開始,事情的發展就已經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尤其是,居庸關這一仗一打,更是坐實了我們舉兵造反的事實,現如今的局勢對我們而言很是不利啊!”
誒——
說完,檀州主將雷力一聲哀歎,又忍不住給自己灌了一口悶酒。
三位叛軍主將中的兩人,都先後借著酒勁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唯獨隻有媯州主將趙小飛一言不發,繼續專注的用手中的短刀,切割著麵前的烤肉,將一塊塊切割成均勻大小的烤肉塞進自己的嘴裏嚼著。
當初,在武州城伯爵府參加大將軍劉子玉舉行的,起兵前的緊急作戰會議之時,趙小飛就發現了此次起事的種種端倪,當時他就有滿肚子的疑惑;
最終卻是抵不過大將軍劉子玉的威壓,選擇了服從對方的將令。
現如今看來,他當時的懷疑是對的,此次起兵果然有詐,真實內幕恐怕也不會是向大將軍劉子玉所說的那樣,更不會是《討逆檄文》中書寫的那般冠冕堂皇;
可是,無論真相是怎樣的,現在的趙小飛和他麾下的兩萬媯州將士,都已經被打上了叛軍的烙印。
在戰事結束之後,都是要被清算,被誅九族的。
打又打不贏,降又不能降。
一時間,趙小飛隻覺得如坐針氈、騎虎難下啊!
“趙將軍,說說你的看法吧!”
這時,眼見趙小飛一直不吱聲,坐在他左手邊的順州主將楊科終於忍不住,主動向趙小飛發問。
聞言,原本一直埋頭幹飯的趙小飛終於抬起頭來,投給兩位叛軍主將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臉。
沉思片刻後,終於開口道:“兩位將軍,實不相瞞,我現在也是一頭霧水,也不知接下來該怎麽辦;”
“但,有一點我很清楚——”
說著,趙小飛話鋒一轉,厲聲道:“我們決不能再在造反這條路上一條道走到黑了,身為領兵主將,我們可以不為自己考慮,甚至是不為自己的家族考慮;”
“可是,我們總得為麾下的這幫弟兄,為這些跟隨著我們南征北戰、無數次從屍山血海中站起來的弟兄們和他們的九族考慮;”
“居庸關這一仗,是真的不能再打下去了!”
呼——
發表完自己的意見後,趙小飛長出了一口氣,仿佛像是卸下了壓在身上的千斤擔一般。
而順州主將楊科、檀州主將雷力在聽到他的這一番意見之後,也是不約而同的長歎一聲,隨後將腦袋埋了下去。
不難看出,這二人雖然沒有對此發表意見,但他們的內心深處應該也是有著和趙小飛一樣的考慮。
被大將軍劉子玉忽悠著走上的這條造反之路,肯定不能一條道走到黑了啊!
“報——”
“啟稟三位將軍,大將軍急報!”
突然,就在三人沉默不語之時,中軍大帳外卻響起了傳令兵的聲音,是大將軍劉子玉最新的將令指示到了!
見狀,趙小飛使勁晃了晃自己的腦袋,隨後吩咐道:“大將軍有什麽指示?”
傳令兵道:“回稟將軍,大將軍急報,媯、順、檀三州主將聽令,於明日一早主動向朝廷大軍先鋒發起進攻,務必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配合大將軍一舉將居庸關的朝廷先鋒大軍全殲於此,不得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