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朕意已決,下罪己詔
封地擁兵八十萬,皇帝逼我交兵權 作者:碼字農民黃三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嘩!
晉國公龐先楚此話一出,議事殿內一片嘩然。
在場的文臣武將,俱是將原本投向趙王劉新武的目光,不約而同的投到了晉國公龐先楚的身上。
盡管,此時的晉國公龐先楚還沒有,針對如何處置參與反叛的幽雲將士一事表明具體態度。
但,從他的語氣和神態已經不難看出,他的意見將會和兵部尚書李璟瑜、刑部侍郎崔三運大相徑庭。
果不其然,龐先楚接下來的一番話,頓時讓議事殿內的一眾文臣武將紛紛側目,倒吸一口涼氣。
隻聽龐先楚繼續慢慢悠悠的說道:“啟稟皇上,臣以為既然叛軍賊首劉子玉已經落網,其麾下一眾鐵杆心腹將領亦是死的死,被俘的被俘;”
“那麽,此次幽雲兵變一事就該到此告一段落了,不應該在進行擴大化,更不應該在新朝初立、外有強敵環伺的情況下大肆清洗邊關軍隊;”
“臣認為,對於此次參與兵變的幽雲各軍中千戶以上的將領,根據其參與兵變的程度酌情處理,對於千戶及千戶以下的基層將領和一線士兵,不予追究其參與兵變的責任;”
“畢竟,這些一線的軍官和士兵都是服從了上級的命令,才參與到此次兵變之中來的!”
頓了頓,龐先楚繼續道:“臣這幾日,已經走訪了參與此次兵變的一線軍官不下百人,也從他們的口中了解到了一些此前不曾掌握的情況;”
“這些一線的官兵,對皇上、對大唐王朝那都是有感情的,之所以參與到此次兵變之中,絕大多數人都是受到了賊首劉子玉的蠱惑,以及軍隊中的令行禁止的約束;”
“他們都認為,此次舉兵靖難,是為了肅清朝中奸佞,匡扶大唐王朝江山社稷,是為了忠義而戰;”
“卻不曾想,這一切都是劉子玉這個罪魁禍首,所編造的歪理邪說!”
最後,晉國公龐先楚總結發言道:“皇上,諸位大人,不管怎麽說,這些幽雲地區的一線官兵,都曾是皇上麾下龍城南征大軍的一份子;”
“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都為大唐王朝的建立曾拋頭顱、灑熱血,立下過汗馬功勞;”
“此次參與兵變也並非他們的本意,而是受到了賊首劉子玉的蠱惑和脅迫,最終被迫而為之;”
“現如今,兵變一事已經平定,賊首劉子玉妖言惑眾一事也已經澄清,真要是把這幽雲各州軍中百戶以上的將領和他們的九族全都殺了,日後駐守邊關的將士們誰還會替朝廷賣命啊?”
“再者說,那西域三十六國以及東征的阿拔斯王朝王朝,可都是在看著咱們如何處理此次幽雲兵變;”
“稍有不慎,就將釀成大禍啊!”
“還望,還望皇上三思!”
龐先楚情真意切的一番發言過後,偌大的議事殿內再一次陷入了詭異的安靜之中。
突然,一道猶如炸雷般的聲音驟然響起:“啟稟皇上,末將也讚成晉國公的意見,此時不宜大開殺戒!”
說話的,赫然是臨時擔任大唐王朝禦林軍主將的趙子龍!
居庸關一戰,趙子龍一戰成名。
朝中的文武百官雖不清楚趙子龍的來路,卻是對其在戰場之上的勇武表現佩服不已,又見其深得皇上的器重,對他的恭敬便又多了幾分。
趙子龍站出來,向昭武帝陳懷安行禮之後,這才一五一十的說出了他的看法:“皇上,末將曾在居庸關外,與幽雲各州的叛軍有過數日的交手;”
“在戰場之上,末將能感覺得到那幽雲各州的一線官兵,無論是對皇上還是對大唐王朝,都有著深厚的情感;”
“正是因為他們的忠義之心,才堅定了他們在戰場之上的作戰信念,更是展現出強悍的戰鬥力和戰鬥意誌;”
“在他們看來,他們都是在為皇上而戰,為大唐王朝而戰!”
趙子龍繼續說道:“直到,當他們發現自己上當受騙之後,這才幡然醒悟過來,更是主動在戰場之上放下武器,選擇重新回到皇上和朝廷這邊;”
“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來,這些一線的官兵還是效忠皇上和大唐王朝的,隻不過是此前受奸人所蒙蔽而已;”
“既然,他們骨子裏流淌的都是大唐王朝的子民鮮血,都是對皇上和朝廷絕對效忠的將士,就不該將幽雲兵變的責任強加到他們的身上!”
是啊!
這幽雲兵變的責任,的確不能強加到那些基層的一線幽雲士兵身上!
但,不管怎麽說他們參與反叛都是不爭的事實,若是在處理之上板子高高舉起,最後又輕輕放下的話,似乎也不足以服眾。
對於別的帝王來說,處理此事或許還有些頭疼、棘手。
可對於身懷【天生帝王命】係統的昭武帝陳懷安而言,卻完全不是一個問題,已經可以無限爆兵的他,有無數種方式能妥善處理此次幽雲兵變。
無論是按照兵部尚書李璟瑜的提議,處死參與反叛的軍中百戶以上將領及其九族,還是按照晉國公龐先楚的提議,赦免軍中千戶及千戶以下的建議,都不過是在陳懷安的一念之間。
哪怕,是將整個幽雲十六州的軍民都清洗一遍,他也能在一夜之間重新將人口和軍備恢複。
唯一讓陳懷安感到困惑的是,他所需要締造的大唐盛世,究竟是在原來的曆史進程中,稍稍利用【天生帝王命】係統的幫助,開創屬於他昭武帝的盛世;
還是說,完全依靠【天生帝王命】係統無限爆兵給人、給糧、給武器,讓他所親手締造的昭武盛世之下,到處都是“係統npc”的身影。
僅僅隻是片刻的遲疑之後,陳懷安便做出了決定。
他最終還是選擇尊重曆史進程,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之下並不想讓自己締造的大唐盛世,連普通百姓中都存在“係統npc”。
陳懷安決定,采納晉國公龐先楚和禦林軍主將趙子龍的建議。
咳咳!
隻聽得主位之上的昭武帝陳懷安幹咳了兩聲,議事殿內頓時變得鴉雀無聲,在場的文臣武將都將目光投到昭武帝的身上,等待他做出對此次“幽雲兵變”叛軍將士最終的裁決。
陳懷安道:“眾愛卿,關於如何處置幽雲兵變一事,你們提出來的意見和建議,朕都已經深思熟慮了一遍;”
“無論是李大人和崔大人提出來“亂世用重典”,還是晉國公和趙將軍提出來的“仁政治天下”,在朕看來都不無道理;”
“但——”
說著,陳懷安話鋒一轉,又道:“朕思來想去,釀成此次幽雲兵變的因果,責任不僅是在武義伯劉子玉身上,朕也有責任;”
“若是,朕能在開國封賞大典之後,就剝奪了劉子玉的兵權,讓他在京城當個閑散的伯爵爺,或許也不會釀成如今的慘劇;”
“此次幽雲兵變,前前後後戰死了超過三萬將士,都是我大唐王朝的勇士啊,都曾對大唐王朝的建立立下過汗馬功勞;”
“事已至此,因此此次兵變死的人已經夠多了,就不必在增加不必要的流血和死亡了!”
陳懷安一邊說著,一邊站起身子來,道:“朕決定,赦免此次幽雲兵變中千戶及千戶以下的全部官兵,讓他們解甲歸田吧;”
“打了半輩子的仗,也該讓他們回鄉歸養,陪陪家中的父母妻兒了!”
“至於,千戶以上的將領,由兵部和刑部會同審理,在查明其參與兵變的程度之後,再根據《大唐律令》的條款依法處置吧!”
“同時,朕,朕也會頒布一道罪己詔,就此次幽雲兵變一事,給天下百姓和朝中文武百官一個交代!”
“就這樣吧,退朝——”
晉國公龐先楚此話一出,議事殿內一片嘩然。
在場的文臣武將,俱是將原本投向趙王劉新武的目光,不約而同的投到了晉國公龐先楚的身上。
盡管,此時的晉國公龐先楚還沒有,針對如何處置參與反叛的幽雲將士一事表明具體態度。
但,從他的語氣和神態已經不難看出,他的意見將會和兵部尚書李璟瑜、刑部侍郎崔三運大相徑庭。
果不其然,龐先楚接下來的一番話,頓時讓議事殿內的一眾文臣武將紛紛側目,倒吸一口涼氣。
隻聽龐先楚繼續慢慢悠悠的說道:“啟稟皇上,臣以為既然叛軍賊首劉子玉已經落網,其麾下一眾鐵杆心腹將領亦是死的死,被俘的被俘;”
“那麽,此次幽雲兵變一事就該到此告一段落了,不應該在進行擴大化,更不應該在新朝初立、外有強敵環伺的情況下大肆清洗邊關軍隊;”
“臣認為,對於此次參與兵變的幽雲各軍中千戶以上的將領,根據其參與兵變的程度酌情處理,對於千戶及千戶以下的基層將領和一線士兵,不予追究其參與兵變的責任;”
“畢竟,這些一線的軍官和士兵都是服從了上級的命令,才參與到此次兵變之中來的!”
頓了頓,龐先楚繼續道:“臣這幾日,已經走訪了參與此次兵變的一線軍官不下百人,也從他們的口中了解到了一些此前不曾掌握的情況;”
“這些一線的官兵,對皇上、對大唐王朝那都是有感情的,之所以參與到此次兵變之中,絕大多數人都是受到了賊首劉子玉的蠱惑,以及軍隊中的令行禁止的約束;”
“他們都認為,此次舉兵靖難,是為了肅清朝中奸佞,匡扶大唐王朝江山社稷,是為了忠義而戰;”
“卻不曾想,這一切都是劉子玉這個罪魁禍首,所編造的歪理邪說!”
最後,晉國公龐先楚總結發言道:“皇上,諸位大人,不管怎麽說,這些幽雲地區的一線官兵,都曾是皇上麾下龍城南征大軍的一份子;”
“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都為大唐王朝的建立曾拋頭顱、灑熱血,立下過汗馬功勞;”
“此次參與兵變也並非他們的本意,而是受到了賊首劉子玉的蠱惑和脅迫,最終被迫而為之;”
“現如今,兵變一事已經平定,賊首劉子玉妖言惑眾一事也已經澄清,真要是把這幽雲各州軍中百戶以上的將領和他們的九族全都殺了,日後駐守邊關的將士們誰還會替朝廷賣命啊?”
“再者說,那西域三十六國以及東征的阿拔斯王朝王朝,可都是在看著咱們如何處理此次幽雲兵變;”
“稍有不慎,就將釀成大禍啊!”
“還望,還望皇上三思!”
龐先楚情真意切的一番發言過後,偌大的議事殿內再一次陷入了詭異的安靜之中。
突然,一道猶如炸雷般的聲音驟然響起:“啟稟皇上,末將也讚成晉國公的意見,此時不宜大開殺戒!”
說話的,赫然是臨時擔任大唐王朝禦林軍主將的趙子龍!
居庸關一戰,趙子龍一戰成名。
朝中的文武百官雖不清楚趙子龍的來路,卻是對其在戰場之上的勇武表現佩服不已,又見其深得皇上的器重,對他的恭敬便又多了幾分。
趙子龍站出來,向昭武帝陳懷安行禮之後,這才一五一十的說出了他的看法:“皇上,末將曾在居庸關外,與幽雲各州的叛軍有過數日的交手;”
“在戰場之上,末將能感覺得到那幽雲各州的一線官兵,無論是對皇上還是對大唐王朝,都有著深厚的情感;”
“正是因為他們的忠義之心,才堅定了他們在戰場之上的作戰信念,更是展現出強悍的戰鬥力和戰鬥意誌;”
“在他們看來,他們都是在為皇上而戰,為大唐王朝而戰!”
趙子龍繼續說道:“直到,當他們發現自己上當受騙之後,這才幡然醒悟過來,更是主動在戰場之上放下武器,選擇重新回到皇上和朝廷這邊;”
“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來,這些一線的官兵還是效忠皇上和大唐王朝的,隻不過是此前受奸人所蒙蔽而已;”
“既然,他們骨子裏流淌的都是大唐王朝的子民鮮血,都是對皇上和朝廷絕對效忠的將士,就不該將幽雲兵變的責任強加到他們的身上!”
是啊!
這幽雲兵變的責任,的確不能強加到那些基層的一線幽雲士兵身上!
但,不管怎麽說他們參與反叛都是不爭的事實,若是在處理之上板子高高舉起,最後又輕輕放下的話,似乎也不足以服眾。
對於別的帝王來說,處理此事或許還有些頭疼、棘手。
可對於身懷【天生帝王命】係統的昭武帝陳懷安而言,卻完全不是一個問題,已經可以無限爆兵的他,有無數種方式能妥善處理此次幽雲兵變。
無論是按照兵部尚書李璟瑜的提議,處死參與反叛的軍中百戶以上將領及其九族,還是按照晉國公龐先楚的提議,赦免軍中千戶及千戶以下的建議,都不過是在陳懷安的一念之間。
哪怕,是將整個幽雲十六州的軍民都清洗一遍,他也能在一夜之間重新將人口和軍備恢複。
唯一讓陳懷安感到困惑的是,他所需要締造的大唐盛世,究竟是在原來的曆史進程中,稍稍利用【天生帝王命】係統的幫助,開創屬於他昭武帝的盛世;
還是說,完全依靠【天生帝王命】係統無限爆兵給人、給糧、給武器,讓他所親手締造的昭武盛世之下,到處都是“係統npc”的身影。
僅僅隻是片刻的遲疑之後,陳懷安便做出了決定。
他最終還是選擇尊重曆史進程,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之下並不想讓自己締造的大唐盛世,連普通百姓中都存在“係統npc”。
陳懷安決定,采納晉國公龐先楚和禦林軍主將趙子龍的建議。
咳咳!
隻聽得主位之上的昭武帝陳懷安幹咳了兩聲,議事殿內頓時變得鴉雀無聲,在場的文臣武將都將目光投到昭武帝的身上,等待他做出對此次“幽雲兵變”叛軍將士最終的裁決。
陳懷安道:“眾愛卿,關於如何處置幽雲兵變一事,你們提出來的意見和建議,朕都已經深思熟慮了一遍;”
“無論是李大人和崔大人提出來“亂世用重典”,還是晉國公和趙將軍提出來的“仁政治天下”,在朕看來都不無道理;”
“但——”
說著,陳懷安話鋒一轉,又道:“朕思來想去,釀成此次幽雲兵變的因果,責任不僅是在武義伯劉子玉身上,朕也有責任;”
“若是,朕能在開國封賞大典之後,就剝奪了劉子玉的兵權,讓他在京城當個閑散的伯爵爺,或許也不會釀成如今的慘劇;”
“此次幽雲兵變,前前後後戰死了超過三萬將士,都是我大唐王朝的勇士啊,都曾對大唐王朝的建立立下過汗馬功勞;”
“事已至此,因此此次兵變死的人已經夠多了,就不必在增加不必要的流血和死亡了!”
陳懷安一邊說著,一邊站起身子來,道:“朕決定,赦免此次幽雲兵變中千戶及千戶以下的全部官兵,讓他們解甲歸田吧;”
“打了半輩子的仗,也該讓他們回鄉歸養,陪陪家中的父母妻兒了!”
“至於,千戶以上的將領,由兵部和刑部會同審理,在查明其參與兵變的程度之後,再根據《大唐律令》的條款依法處置吧!”
“同時,朕,朕也會頒布一道罪己詔,就此次幽雲兵變一事,給天下百姓和朝中文武百官一個交代!”
“就這樣吧,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