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身殿,藍春收到朱元璋示意後站出來清了清嗓子,然後在那裝腔作勢,就是不說正事,藍玉見狀直接出聲罵道:
“小兔崽子,你有屁快放,再裝小心一會挨抽。”
被自己老爹威脅後藍春不敢再裝,連忙嚴肅起來:
“首先,我先問各位叔叔伯伯一個問題,你們有人打過滅族之戰嗎?”
藍春說完就連徐達都懵了,他也不明白藍春這話是什麽意思,隻有朱元璋和朱標明白藍春要放大招了。
最後還是湯和站出來說:
“大侄子,老夫打了一輩子仗,但是從來沒聽說過滅族之戰。”
“是呀,我徐達也算見多識廣,可是也沒聽明白。”
這時候大明還是講究仁義的,所以眾人並沒有往種族方麵去想,見狀藍春給二人解釋:
“兩位叔伯,我說的族是種族的族。”
此言一出,徐達瞬間回過味來,一臉驚恐看著藍春:
“大侄子,難道你是想.....”
話沒說完就被藍春打斷:
“沒錯,正如徐叔所想那樣。”
得到肯定答案後徐達看藍春眼神不一樣了,帶著不可置信和震驚!
倆人對話被其他人聽的一清二楚,有聰明人已經明白藍春要幹嘛了,他們都用驚恐的眼神看著藍春。尤其是姚廣孝,他在心裏默念,幸好自己醒悟的早,這小子竟然要滅一個種族!
但是還有少部分武將沒明白,藍玉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因為他想等自己兒子親口承認。
在眾人期盼中藍春終於說出了答案:
“我說的滅族之戰正是倭國上下一個不留,我要這個種族從世上徹底消失!心慈手軟者就別爭了,如果你們覺得這樣有傷天和那我就親自領兵!”
說完看向禮部尚書劉仲質:
“檄文你就照常寫,至於結果就不用公布了。”
“還有,你們不要跟我講什麽狗屁道德仁義,他們不配!在這裏我想請你們思考一個問題。”
“倭國從唐開始,就不斷在學習我華夏先進技術,看似很謙卑,尊我華夏為宗主國,但是你們就沒發現那是因為我們強大嗎?”
“如今更是仗著自己遠在海外,不聽我大明號令,不斷襲擾我大明沿海地區,如果再等幾十年,上百年,等他們強大以後誰能保證他們不會有野心,所以我的意見就是直接斬草除根。”
“你們也別跟我講可以奴役他們,曆史上奴隸傷害主人的例子還少嗎?”
最後藍春一句話定音:
“反正這滅族之戰是打定了,接受不了的可以不去。”
還不等眾人有所反應,朱元璋站出來力挺藍春:
“這件事是經過咱同意的,藍小子說的對,放任狼子野心之輩在身邊咱睡不著。”
朱標也站出來力挺藍春:
“孤也支持。”
話音剛落殿外傳出三道聲音:
“我們也支持!”
隨後眾人望向門口,就見朱樉三兄弟從外麵走進來,他們三個得知朱元璋召武將和六部尚書一起覲見,所以來聽聽是什麽事,然後就聽到藍春剛才所講,雖然震驚藍春心狠,但是不妨礙他們支持藍春。
見是三人朱元璋詫異道:
“你們三個怎麽來了?都多大人了還躲在外麵偷聽,既然來了就一起吧。”
他並沒有怪罪三人,畢竟也不是什麽秘密。
老朱話音剛落藍玉就站出來說:
“皇爺,臣願領兵出征。”
藍春是他兒子,他不管這其中有何貓膩,支持就對了,如果自己姐夫在,這種事根本輪不到自己。
其實朱元璋是傾向藍玉領兵的,因為藍玉之前跟在常遇春身邊沒少幹殺降之事。
藍玉出來爭主帥位置後很多人就放棄了,因為除了那些老將,其他人也沒資格和藍玉爭。
朱元璋沒有第一時間答應藍玉的請求,而是看向自己幾位老兄弟,首先問徐達:
“天德,你要不要統兵?”
徐達搖搖頭說:
“老哥哥,我老了,這種事還是交給年輕人吧,隻要把我家允恭帶上就行。”
朱元璋又看向湯和。
見老朱看自己,湯和也連忙說:
“老哥哥,三弟都老了,我更是不行,隻要把我家鼎兒帶上就行。”
眼見兩位老兄弟都拒絕,朱元璋又看向馮勝,還不等他開口馮勝直接說:
“上位,別看我,我和他倆一樣,隻要把常茂那臭小子帶上就行,年輕人就該多鍛煉。”
三人心裏都清楚,打仗不難,但是打完之後就難了,這功勞太大,他們沒人敢認,現在他們已經是國公了,難道封王?一旦封王那離死也就不遠了。
朱元璋也清楚三人想法,所以並沒有逼三人,隨後說:
“既然這樣的話那就.....”
可是話沒說完就被藍春打斷:
“陛下,我有個不成熟的想法,不如這次就讓表哥掛帥吧。”
藍玉不懂,藍春可是懂的,這功勞怎麽能領呢,所以才提出讓朱家人掛帥。
聞言朱元璋嗬斥道:
“胡鬧,標兒怎麽能掛帥呢,他是儲君。”
麵對斥責藍春也不慫,耐心解釋:
“陛下,其實一點也不危險,表哥隻是名義上掛帥,等我爹把前方危險掃除後表哥再去,這樣一來能威懾周邊小國,告訴他們我大明下一任皇帝也不是好惹的,你們要有想法就先看看倭國的下場。”
“還有就是等打完仗後,表哥可以把所有的殺孽和罪過都推到我爹身上,這樣不僅可以堵住天下文人的嘴,還能彰顯表哥威名,兩全其美。”
在場所有人聽完都在心裏直誇藍春真是個大孝子。
藍春解釋完朱元璋確實心動了,朱標仁義之名確實夠,唯獨缺乏威名,以前覺得自己能幫標兒掃平所有威脅,但是得知海外遼闊後他心態變了。
隨後看了眼朱標,後者微微點頭,然後朱元璋就同意了藍春的提議,並且讓朱樉三兄弟跟著一起去,爭取速戰速決,他還等著用銀子呢。
事情定下來後眾人開始商議糧草運輸等問題,然後給傅友德增兵七萬,湊夠十萬大軍從朝鮮借道。朱元璋甚至告訴傅友德,如果朝鮮阻攔直接滅了。
最後老朱又許諾了很多好處,事就皆大歡喜定下了,唯有一人不高興,那就是藍玉。本來主帥妥妥的,現在不僅主帥沒了,還要背黑鍋。
“小兔崽子,你有屁快放,再裝小心一會挨抽。”
被自己老爹威脅後藍春不敢再裝,連忙嚴肅起來:
“首先,我先問各位叔叔伯伯一個問題,你們有人打過滅族之戰嗎?”
藍春說完就連徐達都懵了,他也不明白藍春這話是什麽意思,隻有朱元璋和朱標明白藍春要放大招了。
最後還是湯和站出來說:
“大侄子,老夫打了一輩子仗,但是從來沒聽說過滅族之戰。”
“是呀,我徐達也算見多識廣,可是也沒聽明白。”
這時候大明還是講究仁義的,所以眾人並沒有往種族方麵去想,見狀藍春給二人解釋:
“兩位叔伯,我說的族是種族的族。”
此言一出,徐達瞬間回過味來,一臉驚恐看著藍春:
“大侄子,難道你是想.....”
話沒說完就被藍春打斷:
“沒錯,正如徐叔所想那樣。”
得到肯定答案後徐達看藍春眼神不一樣了,帶著不可置信和震驚!
倆人對話被其他人聽的一清二楚,有聰明人已經明白藍春要幹嘛了,他們都用驚恐的眼神看著藍春。尤其是姚廣孝,他在心裏默念,幸好自己醒悟的早,這小子竟然要滅一個種族!
但是還有少部分武將沒明白,藍玉是揣著明白裝糊塗,因為他想等自己兒子親口承認。
在眾人期盼中藍春終於說出了答案:
“我說的滅族之戰正是倭國上下一個不留,我要這個種族從世上徹底消失!心慈手軟者就別爭了,如果你們覺得這樣有傷天和那我就親自領兵!”
說完看向禮部尚書劉仲質:
“檄文你就照常寫,至於結果就不用公布了。”
“還有,你們不要跟我講什麽狗屁道德仁義,他們不配!在這裏我想請你們思考一個問題。”
“倭國從唐開始,就不斷在學習我華夏先進技術,看似很謙卑,尊我華夏為宗主國,但是你們就沒發現那是因為我們強大嗎?”
“如今更是仗著自己遠在海外,不聽我大明號令,不斷襲擾我大明沿海地區,如果再等幾十年,上百年,等他們強大以後誰能保證他們不會有野心,所以我的意見就是直接斬草除根。”
“你們也別跟我講可以奴役他們,曆史上奴隸傷害主人的例子還少嗎?”
最後藍春一句話定音:
“反正這滅族之戰是打定了,接受不了的可以不去。”
還不等眾人有所反應,朱元璋站出來力挺藍春:
“這件事是經過咱同意的,藍小子說的對,放任狼子野心之輩在身邊咱睡不著。”
朱標也站出來力挺藍春:
“孤也支持。”
話音剛落殿外傳出三道聲音:
“我們也支持!”
隨後眾人望向門口,就見朱樉三兄弟從外麵走進來,他們三個得知朱元璋召武將和六部尚書一起覲見,所以來聽聽是什麽事,然後就聽到藍春剛才所講,雖然震驚藍春心狠,但是不妨礙他們支持藍春。
見是三人朱元璋詫異道:
“你們三個怎麽來了?都多大人了還躲在外麵偷聽,既然來了就一起吧。”
他並沒有怪罪三人,畢竟也不是什麽秘密。
老朱話音剛落藍玉就站出來說:
“皇爺,臣願領兵出征。”
藍春是他兒子,他不管這其中有何貓膩,支持就對了,如果自己姐夫在,這種事根本輪不到自己。
其實朱元璋是傾向藍玉領兵的,因為藍玉之前跟在常遇春身邊沒少幹殺降之事。
藍玉出來爭主帥位置後很多人就放棄了,因為除了那些老將,其他人也沒資格和藍玉爭。
朱元璋沒有第一時間答應藍玉的請求,而是看向自己幾位老兄弟,首先問徐達:
“天德,你要不要統兵?”
徐達搖搖頭說:
“老哥哥,我老了,這種事還是交給年輕人吧,隻要把我家允恭帶上就行。”
朱元璋又看向湯和。
見老朱看自己,湯和也連忙說:
“老哥哥,三弟都老了,我更是不行,隻要把我家鼎兒帶上就行。”
眼見兩位老兄弟都拒絕,朱元璋又看向馮勝,還不等他開口馮勝直接說:
“上位,別看我,我和他倆一樣,隻要把常茂那臭小子帶上就行,年輕人就該多鍛煉。”
三人心裏都清楚,打仗不難,但是打完之後就難了,這功勞太大,他們沒人敢認,現在他們已經是國公了,難道封王?一旦封王那離死也就不遠了。
朱元璋也清楚三人想法,所以並沒有逼三人,隨後說:
“既然這樣的話那就.....”
可是話沒說完就被藍春打斷:
“陛下,我有個不成熟的想法,不如這次就讓表哥掛帥吧。”
藍玉不懂,藍春可是懂的,這功勞怎麽能領呢,所以才提出讓朱家人掛帥。
聞言朱元璋嗬斥道:
“胡鬧,標兒怎麽能掛帥呢,他是儲君。”
麵對斥責藍春也不慫,耐心解釋:
“陛下,其實一點也不危險,表哥隻是名義上掛帥,等我爹把前方危險掃除後表哥再去,這樣一來能威懾周邊小國,告訴他們我大明下一任皇帝也不是好惹的,你們要有想法就先看看倭國的下場。”
“還有就是等打完仗後,表哥可以把所有的殺孽和罪過都推到我爹身上,這樣不僅可以堵住天下文人的嘴,還能彰顯表哥威名,兩全其美。”
在場所有人聽完都在心裏直誇藍春真是個大孝子。
藍春解釋完朱元璋確實心動了,朱標仁義之名確實夠,唯獨缺乏威名,以前覺得自己能幫標兒掃平所有威脅,但是得知海外遼闊後他心態變了。
隨後看了眼朱標,後者微微點頭,然後朱元璋就同意了藍春的提議,並且讓朱樉三兄弟跟著一起去,爭取速戰速決,他還等著用銀子呢。
事情定下來後眾人開始商議糧草運輸等問題,然後給傅友德增兵七萬,湊夠十萬大軍從朝鮮借道。朱元璋甚至告訴傅友德,如果朝鮮阻攔直接滅了。
最後老朱又許諾了很多好處,事就皆大歡喜定下了,唯有一人不高興,那就是藍玉。本來主帥妥妥的,現在不僅主帥沒了,還要背黑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