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一觸即發,這一次,明朝還會重蹈覆轍嗎……


    城外,也先站在營帳前,遠遠地望見自己派出的使者跌跌撞撞、連滾帶爬地朝這邊狂奔而來,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慍怒之意。


    “怎麽回事!你怎會如此狼狽不堪?成何體統!”也先身旁的一名將領見狀,更是怒不可遏,揚起手中的鞭子狠狠地抽向那名使者。


    然而,即便鞭子抽打在使者身上留下道道血痕,他卻仿若未覺一般,仍是維持著那驚恐萬分的模樣。


    “到底發生了何事?速速道來!”此刻,也先終於意識到情況似乎有些不對勁兒,眉頭緊皺,神色凝重地問道。


    “我……我看見了明……朱元璋……”使者顫抖著聲音說道。


    當使者吐出這句話時,周圍的將領們先是一愣,隨即爆發出一陣哄堂大笑。


    “你莫不是見鬼了吧?那老頭兒都死去多年了,如何能重現人世?”一個副將滿臉戲謔地笑道。


    “沒錯,如今還有他的明孝陵在那兒呢,絕無可能還活著。”也先起初同樣並未將使者的話放在心上。


    但就在下一瞬,眾人忽然感覺到氣氛變得異常壓抑。


    隻見崇文門城樓之上,代墨琛、朱元璋、於謙以及朱勇四人並肩而立。他們的目光猶如寒冰般森冷刺骨,直直地凝視著下方的也先大軍,仿佛要將他們看穿。


    就在此刻,那令人瞠目結舌、完全顛覆眾人傳統觀念和認知的一幕赫然出現在眼前。原本正抬頭望向城樓的也先,整個人瞬間如被雷擊中一般,僵立當場,仿佛變成了一尊石像。


    “這怎麽可能啊!你明明已經死去多年!絕無可能!你一定是個冒牌貨!”也先滿臉不可置信地叫嚷起來,聲音因為極度的驚恐而變得尖銳刺耳。隨著他這一番話語出口,其麾下軍隊的軍心開始出現了些許細微的動搖跡象。


    隻聽一聲冷哼響徹雲霄,宛如洪鍾大呂般震耳欲聾:“哼!百年之前,朕給予你們這些邊關部落的沉痛教訓,似乎並未讓爾等有所收斂。既然如此,此番朕定要親自動手,將你們這幾個部落徹底剿滅!”朱元璋那雄渾厚重的嗓音,猶如一道無形的衝擊波,狠狠撞擊著在場每一個部落士兵的內心深處,令他們膽戰心驚。


    眼見局勢不妙,也先急忙扯起嗓子朝著人群大喊道:“部落的勇士們!千萬不要輕信此人所言!時光已然匆匆流逝百年之久,他若不是神仙下凡,又怎能存活至今!大家切莫驚慌失措!”他聲嘶力竭地呼喊著,試圖穩定住己方軍隊的士氣。


    然而,他這一喊卻讓身處城樓上的孫太後心中不由得泛起一絲疑慮。她秀眉微蹙,美眸凝視著朱元璋的身影,但礙於身份地位,終究不敢貿然開口詢問。


    與此同時,一名明朝官員亦壓低聲音竊竊私語道:“是啊,這太祖皇帝早已駕崩多年,難道真有這般離奇之事……”話音未落,隻見代墨琛麵色冷峻,目光如寒星般冷冷地掃視過來,那淩厲的眼神仿佛能穿透人心,嚇得這名官員當即噤若寒蟬,再也不敢多說半句。


    ““你是何人?”代墨琛麵若寒霜,聲音冰冷地問道。他那銳利如鷹隼般的目光緊緊盯著麵前之人,仿佛要將對方看穿一般。


    隻見那人先是微微一愣,顯然沒料到會被如此質問,但他畢竟久經官場,很快就回過神來,趕忙躬身行禮道:“回大人話,臣乃是都察院右副禦史。”言語之間,態度恭敬而又略顯惶恐。


    聽到這話,代墨琛的眼睛微微眯起,嘴角不易察覺地向上揚了揚,流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緊接著,他不緊不慢地從懷中取出一物,赫然便是明祖令。


    就在明祖令出現在眾人眼前的那一刹那,原本站在一旁默不作聲的朱元璋也隨之轉過頭來。與此同時,他緩緩伸出右手,從袖袍之中掏出了一件東西。定睛一看,竟是一塊乳白色的玉璽!


    這玉璽一出,原本還有些心存疑慮的百官們瞬間麵色大變,紛紛跪倒在地,齊聲高呼萬歲。


    因為他們心裏再清楚不過,這塊玉璽可不是普通之物,而是大明朝的傳國玉璽啊!它代表著至高無上的皇權,見此玉璽,如同見到太祖皇帝親臨。


    “這下,你們滿意了?”朱元璋臉色陰沉如水,語氣冷冰冰地說道。他的目光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所到之處,眾人心頭皆是一顫。


    徐有貞慌忙的跪下:“太……太祖皇帝,微臣不是有意揣測皇家身份的……”


    此時,尚未等徐有貞把話說完,朱元璋便大手一揮,厲聲道:“來人呐!將這不知天高地厚的家夥給朕拖下去!”


    話音未落,早已守候在旁的錦衣衛立刻如狼似虎般衝上前去,不由分說地將徐有貞架住,然後迅速拖離了現場。


    其實,朱元璋心中跟明鏡兒似的,對於這個徐有貞的底細他可是一清二楚。


    此人當年曾協助朱祁鎮複辟皇位,實乃不折不扣的奸臣。這樣的人留在朝中,必定會後患無窮,所以今日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他逃脫懲處。


    “還有什麽疑問嗎?諸位盡管提出來便是,咱們一個一個地來解決。”朱元璋麵帶微笑,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陽一般,漸漸地變得濃鬱起來。


    此時此刻,再也沒有人膽敢去議論朱元璋身份的真假問題了。眾人皆噤若寒蟬,生怕惹惱了這位看似和藹可親實則威嚴無比的人物。


    “甚好!那麽現在燕京能夠調動的兵馬究竟有多少呢?”朱元璋目光如炬,緊緊盯著前方,開口詢問道。


    於謙輕咳一聲,走上前來,微微躬身行禮後說道:“啟稟陛下,若是將城中尚且能夠上陣殺敵的青壯年全部計算在內,再加上詔獄之中的那些人,竭盡全力大概能夠拚湊出兩萬左右的兵馬。”


    說到此處,於謙不禁麵露難色,顯得極為無奈。要知道,京師最為精銳的部隊早已被朱祁鎮盡數帶離京城,如今留在燕京的不過是一些普通的府兵、禁軍以及錦衣衛罷了。


    “嗯,朕明白了。”朱元璋微微頷首,臉色卻愈發凝重起來。


    就在此時,站在下方的也先突然放聲大笑起來。那笑聲猶如夜梟啼鳴,令人毛骨悚然。


    “哈哈哈,這可真是多虧了你朱家那位乳臭未幹的小娃娃啊!若不是他如此輕率行事,帶領大批精兵強將遠離京城,我們又怎能這般輕而易舉地長驅直入,一路來到此地呢?”也先一邊笑著,一邊用充滿嘲諷與挑釁的眼神看著朱元璋和在場的眾人。


    “算算時間,想必再過不久,你便能親眼見到那位小皇帝了。”也先嘴角上揚,露出一抹神秘莫測的笑容。


    聽聞此言,原本就被朱元璋強大氣場所震懾而不敢妄言的文武百官們頓時炸開了鍋,紛紛交頭接耳,再度議論起來。他們有的憂心忡忡,擔心大明江山社稷危在旦夕;有的則對朱祁鎮此番決策頗有微詞,認為正是因為他的衝動魯莽才導致了如今這被動的局麵。


    一時間,城樓之上仿佛炸開了鍋一般,嘈雜聲如潮水般洶湧而起,混亂不堪,眾人皆麵露驚惶之色。


    尤其那孫太後,更是臉色煞白,身體搖搖欲墜,隻差那麽一點點便要一頭栽倒在冰冷堅硬的城牆上。


    就在這時,朱元璋那淩厲的目光緩緩落在了孫太後身上。


    被他這麽一看,孫太後隻覺得一股寒意從脊梁骨上直衝腦門,不由自主地打了一個激靈。


    隻見朱元璋麵沉似水,冷冷開口說道:“嗬嗬,這國家大事,自古以來便是能者居之、強者掌之。朕實在想不通,那朱瞻基究竟是如何看走眼的,竟選了朱祁鎮這樣一個不成器的家夥來接管天下。”


    說罷,他稍稍頓了一頓,眼中閃過一絲失望與惱怒:“這朱祁鎮,心性浮躁,行事魯莽衝動,從不考慮事情可能引發的後果。正因他這般肆意妄為,才致使我大明精銳部隊幾乎全軍覆沒。像他這種德行之人,怎能擔當得起治理天下的重任?”


    隨後,朱元璋話鋒一轉,看向一旁默不作聲的朱祁鈺,眼神中流露出幾分讚賞之意:“然而,經過朕這段時間的暗中觀察,發現前宣宗皇帝吳妃之子朱祁鈺倒是個可造之才。此子不僅德才兼備,而且品行端莊正直,實乃繼承大統的不二之選。所以今日,朕在此鄭重宣布,立朱祁鈺為人皇!”


    此言一出,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下方原本就已經有些騷亂的一眾群臣頓時炸了窩,瞬間亂成了一鍋粥。


    “不可啊!太祖皇帝,此事萬萬不可啊!”有人高呼出聲,緊接著更多人附和起來,此起彼伏的呼喊聲響徹整個城樓。


    麵對群情激憤的大臣們,朱元璋卻是不為所動。他猛地一甩衣袖,冷哼一聲道:“哼!不可?朕可不是在跟你們這群酒囊飯袋商量!今日之事,朕意已決,誰敢有異議?誰讚成?誰反對?若是有人膽敢反對,那就趁早收拾東西回家去,給自己準備好一口棺材吧!”


    說到最後,朱元璋的目光變得愈發陰森寒冷,如同兩把利刃直直刺向那些心存不滿的大臣。


    在他那充滿壓迫感的注視下,一眾大臣皆是噤若寒蟬,雖然心中憤憤不平,但卻再也無人敢站出來公然違抗聖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所念隔山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歸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歸餘並收藏所念隔山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