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後宮永遠不得幹政!
大唐:我上朝穿龍袍,李二人麻了 作者:黑的螞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承乾自麗政殿中辭別,乘輿回至東宮。
宮門巍峨,石階漫長,每一步都映襯著他的尊貴與威嚴。
而沐婉晴,卻早已在東宮門口迎候。
她身著一襲淡雅長裙,發髻輕挽,顯得溫婉而又端莊。
“殿下回宮了。”沐婉晴輕聲問候,語氣中滿是柔情與關切。
李承乾點頭,見到她,心中有些詫異。
此女果然頗有心計,竟在這親自迎候?
他臉上露出淡淡的笑意,“晴兒,今日宮中可還順利?”
沐婉晴微笑著回應:“一切都好,隻是妾身時刻掛念著殿下。”
她邊說邊為李承乾解下披風,動作輕柔而細致。
兩人一同走入殿內,沐婉晴繼續道:“殿下近日政績卓著,不僅大唐海軍大勝,連錦衣衛與東西廠的籌建也進展順利,妾身為殿下感到驕傲。”
李承乾聞言,淡淡一笑,道:“你想說什麽?”
沐婉晴眼中閃過一絲期盼,“妾身想,若能有更多的時間陪伴殿下,為殿下分憂解難,那該多好。”
李承乾聞言,臉上平靜無波。
深邃的眼眸中透著一絲難以捉摸的光芒。
他轉向沐婉晴,嘴角微揚,似帶戲謔地問:“婉晴,對於本宮近日的政績,你有何看法?”
沐婉晴心中,雖知李承乾近日來確實政績顯著,但仍保持著謙遜之態,連聲稱頌:
“殿下英明神武,所取得的成就乃是大唐之福,妾身深感敬佩。”
然而。
話音未落。
她驀地發現李承乾的臉色微微一沉,那種淡漠與疏離讓她心中一緊。
緊接著。
李承乾的聲音緩緩響起,卻帶著一種莫名的冷漠:“你可知,本宮為何將你冊封為才人?”
沐婉晴心中一驚,不知自己何處失言,忙垂首道:“妾身愚鈍,應是做得還不夠好,還請殿下明示。”
李承乾冷冷地注視著她,每個字都似乎帶著冰碴:“你的確很聰明,也懂得如何取悅於人。”
“但有一點,你卻忘了……”
“後宮永遠不得幹政!”
此言一出,沐婉晴隻覺如五雷轟頂,整個人僵在原地!
她從未想過,自己無意中的一句話,竟會觸碰到如此禁忌!
後宮不得幹政,這是曆代皇室的鐵律,她怎會忘記?
可剛才的一時失言,顯然已讓李承乾心生芥蒂。
沐婉晴心中慌亂,卻也不敢多言,隻能深深俯首,聲音微顫:“妾身知錯,請殿下恕罪。”
她知道,這次的失言,恐怕會讓她在東宮的地位岌岌可危。
李承乾淡淡地瞥了沐婉晴一眼,聲音中無喜無怒:“起來吧,今次之事,下不為例。”
言罷,他緩緩轉身,準備離開。
沐婉晴卻仍舊跪在地上,心中惶恐不安,連連叩首:“妾身知罪,請殿下責罰。”
她的聲音中帶著顫抖。
李承乾停下腳步,側頭看了她一眼,目光深邃而冷漠。
他並未再多言,轉身離開了,留下沐婉晴一人跪在原地。
隨著李承乾的離去,氣氛頓時變得凝重起來。
沐婉晴隻覺全身冰涼,仿佛被冷水澆透了一般。
她知道,自己這次的失言已經觸怒了李承乾。
雖然他沒有重罰自己,但那種冷漠和疏離卻讓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
良久,沐婉晴緩緩站起身,心中的慌亂與惶恐仍舊難以平複。
她深知後宮的規矩和禁忌,也明白李承乾的警告意味著什麽。
這次的教訓讓她深刻體會到了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也讓她更加小心翼翼地侍奉在李承乾身邊,生怕再犯下任何錯誤。
……
新年伊始。
萬象更新。
天子腳下,盛世繁華。
百官齊聚金鑾殿前,衣冠楚楚,神色莊重而喜悅。
鍾聲悠揚,響徹雲霄,標誌著貞觀三年的第一場朝會正式拉開帷幕!
陽光照耀在漢白玉鋪就的廣場上。
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仿佛為這新年的朝會增添了幾分神聖與莊嚴。
官員們按照品級,依次列隊,他們的朝服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彰顯著大唐的威嚴與尊貴。
鼓樂齊鳴,笙歌鼎沸!
空氣中彌漫著喜慶與祥和的氣氛!
宮女們手持花籃,彩帶飄舞,將花瓣灑向空中,宛如繽紛細雨,為這朝會增添了幾分浪漫與詩意。
李承乾端坐於龍椅之上,麵帶微笑,俯瞰著群臣。
他的目光深邃而堅定,仿佛能洞穿一切表象,直指人心。
群臣們依次而前,每至龍椅之前,皆深深躬身,雙手作揖,以額觸地,行三跪九叩之大禮。
禮畢,他們齊聲高呼:“臣等恭賀殿下新年吉祥,願大唐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恭賀殿下,我等當為大唐之繁榮再獻綿薄之力!”
“願我等齊心協力,共築昌盛社稷!”
聲音洪亮而整齊,如同春雷滾滾。
此刻的大唐,正值盛世之際,國力昌盛,文化繁榮,百姓安居樂業。
朝堂之上,一片祥和喜慶之氣,君臣共慶新年之始。
這場朝會,非同小可。
既是一場盛會,匯聚了滿朝文武百官,共商國事。
更是一場文化的盛宴,展現了大唐的文化底蘊和君臣們的才情橫溢。
官員們興致高昂,或低聲吟誦詩句,互相唱和,或對時政發表高見,各抒己見。
一時間,朝堂上詩意盎然,議論風生。
李承乾端坐龍椅,目光深邃,他環視群臣,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有力:
“今日朝會,有一重要議題需商議,東瀛倭寇屢次侵擾我海疆,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為維護我大唐海疆安寧,必須定下滅東瀛倭寇的戰略計策。”
“李積,你素來智勇雙全,此重任便交予你,你來擬定詳細計策。”
李積聞言,從容出列,躬身應道:“臣領旨。”
“東瀛倭寇狡猾多端,然其兵力分散,且船隻裝備遠不及我軍,臣以為,可采取分兵合擊之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搗其巢穴。”
“例如,我軍可派遣三支精銳艦隊,分別由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同時出擊,使倭寇首尾不能相顧,同時,利用我軍的火器優勢,對倭寇船隻進行遠程打擊,以摧毀其有生力量。”
宮門巍峨,石階漫長,每一步都映襯著他的尊貴與威嚴。
而沐婉晴,卻早已在東宮門口迎候。
她身著一襲淡雅長裙,發髻輕挽,顯得溫婉而又端莊。
“殿下回宮了。”沐婉晴輕聲問候,語氣中滿是柔情與關切。
李承乾點頭,見到她,心中有些詫異。
此女果然頗有心計,竟在這親自迎候?
他臉上露出淡淡的笑意,“晴兒,今日宮中可還順利?”
沐婉晴微笑著回應:“一切都好,隻是妾身時刻掛念著殿下。”
她邊說邊為李承乾解下披風,動作輕柔而細致。
兩人一同走入殿內,沐婉晴繼續道:“殿下近日政績卓著,不僅大唐海軍大勝,連錦衣衛與東西廠的籌建也進展順利,妾身為殿下感到驕傲。”
李承乾聞言,淡淡一笑,道:“你想說什麽?”
沐婉晴眼中閃過一絲期盼,“妾身想,若能有更多的時間陪伴殿下,為殿下分憂解難,那該多好。”
李承乾聞言,臉上平靜無波。
深邃的眼眸中透著一絲難以捉摸的光芒。
他轉向沐婉晴,嘴角微揚,似帶戲謔地問:“婉晴,對於本宮近日的政績,你有何看法?”
沐婉晴心中,雖知李承乾近日來確實政績顯著,但仍保持著謙遜之態,連聲稱頌:
“殿下英明神武,所取得的成就乃是大唐之福,妾身深感敬佩。”
然而。
話音未落。
她驀地發現李承乾的臉色微微一沉,那種淡漠與疏離讓她心中一緊。
緊接著。
李承乾的聲音緩緩響起,卻帶著一種莫名的冷漠:“你可知,本宮為何將你冊封為才人?”
沐婉晴心中一驚,不知自己何處失言,忙垂首道:“妾身愚鈍,應是做得還不夠好,還請殿下明示。”
李承乾冷冷地注視著她,每個字都似乎帶著冰碴:“你的確很聰明,也懂得如何取悅於人。”
“但有一點,你卻忘了……”
“後宮永遠不得幹政!”
此言一出,沐婉晴隻覺如五雷轟頂,整個人僵在原地!
她從未想過,自己無意中的一句話,竟會觸碰到如此禁忌!
後宮不得幹政,這是曆代皇室的鐵律,她怎會忘記?
可剛才的一時失言,顯然已讓李承乾心生芥蒂。
沐婉晴心中慌亂,卻也不敢多言,隻能深深俯首,聲音微顫:“妾身知錯,請殿下恕罪。”
她知道,這次的失言,恐怕會讓她在東宮的地位岌岌可危。
李承乾淡淡地瞥了沐婉晴一眼,聲音中無喜無怒:“起來吧,今次之事,下不為例。”
言罷,他緩緩轉身,準備離開。
沐婉晴卻仍舊跪在地上,心中惶恐不安,連連叩首:“妾身知罪,請殿下責罰。”
她的聲音中帶著顫抖。
李承乾停下腳步,側頭看了她一眼,目光深邃而冷漠。
他並未再多言,轉身離開了,留下沐婉晴一人跪在原地。
隨著李承乾的離去,氣氛頓時變得凝重起來。
沐婉晴隻覺全身冰涼,仿佛被冷水澆透了一般。
她知道,自己這次的失言已經觸怒了李承乾。
雖然他沒有重罰自己,但那種冷漠和疏離卻讓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
良久,沐婉晴緩緩站起身,心中的慌亂與惶恐仍舊難以平複。
她深知後宮的規矩和禁忌,也明白李承乾的警告意味著什麽。
這次的教訓讓她深刻體會到了伴君如伴虎的道理。
也讓她更加小心翼翼地侍奉在李承乾身邊,生怕再犯下任何錯誤。
……
新年伊始。
萬象更新。
天子腳下,盛世繁華。
百官齊聚金鑾殿前,衣冠楚楚,神色莊重而喜悅。
鍾聲悠揚,響徹雲霄,標誌著貞觀三年的第一場朝會正式拉開帷幕!
陽光照耀在漢白玉鋪就的廣場上。
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仿佛為這新年的朝會增添了幾分神聖與莊嚴。
官員們按照品級,依次列隊,他們的朝服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彰顯著大唐的威嚴與尊貴。
鼓樂齊鳴,笙歌鼎沸!
空氣中彌漫著喜慶與祥和的氣氛!
宮女們手持花籃,彩帶飄舞,將花瓣灑向空中,宛如繽紛細雨,為這朝會增添了幾分浪漫與詩意。
李承乾端坐於龍椅之上,麵帶微笑,俯瞰著群臣。
他的目光深邃而堅定,仿佛能洞穿一切表象,直指人心。
群臣們依次而前,每至龍椅之前,皆深深躬身,雙手作揖,以額觸地,行三跪九叩之大禮。
禮畢,他們齊聲高呼:“臣等恭賀殿下新年吉祥,願大唐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恭賀殿下,我等當為大唐之繁榮再獻綿薄之力!”
“願我等齊心協力,共築昌盛社稷!”
聲音洪亮而整齊,如同春雷滾滾。
此刻的大唐,正值盛世之際,國力昌盛,文化繁榮,百姓安居樂業。
朝堂之上,一片祥和喜慶之氣,君臣共慶新年之始。
這場朝會,非同小可。
既是一場盛會,匯聚了滿朝文武百官,共商國事。
更是一場文化的盛宴,展現了大唐的文化底蘊和君臣們的才情橫溢。
官員們興致高昂,或低聲吟誦詩句,互相唱和,或對時政發表高見,各抒己見。
一時間,朝堂上詩意盎然,議論風生。
李承乾端坐龍椅,目光深邃,他環視群臣,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有力:
“今日朝會,有一重要議題需商議,東瀛倭寇屢次侵擾我海疆,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為維護我大唐海疆安寧,必須定下滅東瀛倭寇的戰略計策。”
“李積,你素來智勇雙全,此重任便交予你,你來擬定詳細計策。”
李積聞言,從容出列,躬身應道:“臣領旨。”
“東瀛倭寇狡猾多端,然其兵力分散,且船隻裝備遠不及我軍,臣以為,可采取分兵合擊之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搗其巢穴。”
“例如,我軍可派遣三支精銳艦隊,分別由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同時出擊,使倭寇首尾不能相顧,同時,利用我軍的火器優勢,對倭寇船隻進行遠程打擊,以摧毀其有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