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 走別人的路
三國:身為反賊,沒有金手指 作者:天天吹泡泡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種敏感時期,身為皇帝也要說話慎重,做的每一個決定都關乎很多人的生死。
城內抓捕了大幾千,城外十幾萬人憂心忡忡。
一個不慎就可能導致衝突的爆發。
各大家族傳承幾百年,好不容易有點起色,被禍害沒了,都得拚命。
袁紹以進為退的策略就很狗,賺了人心,贏了聲望。
偏偏還拿他沒轍,劉宏恨不得馬上答應,我放人,你快去死吧。
親娘都被這幫孫子砍死了,親兒子都差點沒了。
你袁紹死的不冤啊!
沒讓你們全陪葬已經很寬容了。
袁家的背景,何其強大,門生故吏遍天下。
當眾逼死袁紹,勢必引起袁家的反撲。
明麵上不會有什麽大動作,但人家暗地裏搞什麽,無從得知。
天下本就不太平,再加個袁家,大漢王朝徹底完了。
也不知是不是大限將至,近幾年來,總是憂心忡忡,擔心自己沒臉見祖宗。
劉宏自己也說不明是為什麽,反正心裏不太舒服。
享盡了人間極樂,回過頭來,老祖宗的基業亂七八糟。
每當看到高祖劉邦的赤帝劍,那種感覺愈加強烈,像有雙銳利的眼神盯著自己,恨不得揮劍斬來。
不論如何,大漢不能毀在自己手裏。
袁紹殺不得!
“朕有言在先,可免死罪!但禍亂皇宮,害死朕的生母,實難平憤!”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想戴罪立功,就為朕另起新軍,討伐賊寇!若有明目,此事既往不咎,拖延怠慢者,朕必罰!”
袁紹愣了刹那,秒懂其意,不僅沒責罰,反而還給了很大的權限,有些匪夷所思。
“新軍由誰為帥?”
漢靈帝麵容冷酷,平靜的回道:“你!糧草兵甲自行籌備!”
聽完後,袁紹瞬間心情不美麗了,一臉的豬肝色。
赤裸裸的白嫖。
招兵買馬,組建新軍,然後去打反賊平叛,然後朝廷一點點援助也沒有。
言下之意很明顯,我當皇帝的不殺你們,但是你們要為朝廷賣命。
組建新軍的兵器盔甲,所需的物資,你袁紹不是本事大,自己想辦法咯。
當然,也別想著偷懶,你這是將功補過,幹出成績了免罪,一事無成嘛,再秋後算賬。
對於這個要求,袁紹隻能答應,總比下不得台要好的多。
“臣叩謝皇恩!”
再抬頭時,漢靈帝已不在原地,不知去向。
轟動洛陽的一場兵變,以何進死,袁紹慫的局麵收場。
漢靈帝也沒有食言,抓捕的人全部放掉,對當官的部分人實行罷免。
看似風輕雲淡,好像皇帝並沒有對董太後的死而發怒。
實際上,這種怒火隻是轉移到了何氏身上。
何家族人,當官的全部罷免,嚴查過往政績,從嚴處理。
貪汙受賄,一個字,死!
欺壓百姓,死!
隻要有證據有證人,全部定罪。
何皇後連求情的機會都沒有,因為她自己都自身難保。
劉宏當眾宣布,要廢除皇後。
幸好朝堂上反對聲音太多,沒有當場生效。
皇後乃一國之本,不能兒戲,更何況,太子還沒定呢,這不扯麽。
何皇後很清楚自己該保全什麽,放棄什麽。
何氏族人,她保不了,也不能保。
隻要劉辯還有機會當皇帝,何家就能再次翻身。
至於誰說話好使,她也很清楚,故而偷摸派人去拜見張讓。
為了皇帝,差點送了命的人,現在更是身份顯赫,權力也達到了巔峰。
這事的確難為情,張讓一時間也不知如何抉擇。
廢掉何皇後,對劉協有利,但是又覺得沒什麽必要。
何進死了,誰當皇帝都一樣,一樣是個聽話的傀儡。
而且,何皇後很聰明的提及了一嘴,不管以後發生什麽,絕對維護宦官的利益,還扯到了之前的救命之恩。
何進多次想除掉宦官,包括其他大臣也一樣,多次將宦官廢除。
是何皇後保下了他們,並且說明,皇宮一直都由宦官處理事情,不能廢。
劉宏拗不過,也就把這事壓下來了。
說起來,何皇後對所有宦官都有救命之恩。
現在落井下石,明顯不合適。
猶豫之際,燕南飛給出了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
劉辯繼位,何皇後更需要靠山,現在正是逼其就範的好時候。
從政治角度來說,現在的劉辯比劉協更容易掌控。
沒有了何家的勢力,何皇後母子隻能唯唯諾諾的活著。
劉協這邊還不太一樣,董太後雖然死了,但是還有董重,董卓。
因為何進的死,劉協反而擁有了更大的威脅。
說到這裏,燕南飛又插嘴道:“大人還少算了一人!”
張讓皺眉:“誰?”
“皇子協的老師是個賈詡,而雲中子也是他的學生,廢掉何皇後得利的反而是別人!”
立場的轉變,張讓自己都懵逼,被燕南飛一說,反而覺得很正確。
次日早朝,漢靈帝依舊在說廢後的事。
眾大臣無力辯駁時,張讓拖著受傷的身軀出現。
“皇後不可廢,臣懇請陛下三思!”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皆傻眼,完全不明白張讓在搞啥。
劉宏聽了都愣了片刻,疑惑的問道:“當真不可廢?”
張讓眼神堅定的回道:“江山為重,社稷為重!懇請陛下收回成命!”
隨後,一眾大臣全部跪下。
“好!此事就此作罷!”
說完,劉宏甩了甩衣袖,寒著臉徑直往後堂走去。
這一波反向拉扯,讓各方勢力解讀了好幾天。
洛陽城的局勢逐漸回歸穩定,能殺的都殺完了,能抓的都下了牢。
董太後剛出殯完兩天,又是一則大新聞。
十常侍帶頭提議,立皇子劉辯為太子。
士大夫們徹底瘋了,被一套組合拳打的暈頭轉向。
自古都是立長不立幼,劉辯理應當太子,沒有任何不對。
何進活著的時候,滿朝文武都是這個想法,推劉辯繼位。
現在幕後推手變成了十常侍,走了他們的路,讓他們無路可走,足以惡心的要吐。
因為他們沒理由反過來支持劉協。
以前口口聲聲喊著立長不立幼,現在被迫得改口,那不是啪啪打臉麽。
城內抓捕了大幾千,城外十幾萬人憂心忡忡。
一個不慎就可能導致衝突的爆發。
各大家族傳承幾百年,好不容易有點起色,被禍害沒了,都得拚命。
袁紹以進為退的策略就很狗,賺了人心,贏了聲望。
偏偏還拿他沒轍,劉宏恨不得馬上答應,我放人,你快去死吧。
親娘都被這幫孫子砍死了,親兒子都差點沒了。
你袁紹死的不冤啊!
沒讓你們全陪葬已經很寬容了。
袁家的背景,何其強大,門生故吏遍天下。
當眾逼死袁紹,勢必引起袁家的反撲。
明麵上不會有什麽大動作,但人家暗地裏搞什麽,無從得知。
天下本就不太平,再加個袁家,大漢王朝徹底完了。
也不知是不是大限將至,近幾年來,總是憂心忡忡,擔心自己沒臉見祖宗。
劉宏自己也說不明是為什麽,反正心裏不太舒服。
享盡了人間極樂,回過頭來,老祖宗的基業亂七八糟。
每當看到高祖劉邦的赤帝劍,那種感覺愈加強烈,像有雙銳利的眼神盯著自己,恨不得揮劍斬來。
不論如何,大漢不能毀在自己手裏。
袁紹殺不得!
“朕有言在先,可免死罪!但禍亂皇宮,害死朕的生母,實難平憤!”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想戴罪立功,就為朕另起新軍,討伐賊寇!若有明目,此事既往不咎,拖延怠慢者,朕必罰!”
袁紹愣了刹那,秒懂其意,不僅沒責罰,反而還給了很大的權限,有些匪夷所思。
“新軍由誰為帥?”
漢靈帝麵容冷酷,平靜的回道:“你!糧草兵甲自行籌備!”
聽完後,袁紹瞬間心情不美麗了,一臉的豬肝色。
赤裸裸的白嫖。
招兵買馬,組建新軍,然後去打反賊平叛,然後朝廷一點點援助也沒有。
言下之意很明顯,我當皇帝的不殺你們,但是你們要為朝廷賣命。
組建新軍的兵器盔甲,所需的物資,你袁紹不是本事大,自己想辦法咯。
當然,也別想著偷懶,你這是將功補過,幹出成績了免罪,一事無成嘛,再秋後算賬。
對於這個要求,袁紹隻能答應,總比下不得台要好的多。
“臣叩謝皇恩!”
再抬頭時,漢靈帝已不在原地,不知去向。
轟動洛陽的一場兵變,以何進死,袁紹慫的局麵收場。
漢靈帝也沒有食言,抓捕的人全部放掉,對當官的部分人實行罷免。
看似風輕雲淡,好像皇帝並沒有對董太後的死而發怒。
實際上,這種怒火隻是轉移到了何氏身上。
何家族人,當官的全部罷免,嚴查過往政績,從嚴處理。
貪汙受賄,一個字,死!
欺壓百姓,死!
隻要有證據有證人,全部定罪。
何皇後連求情的機會都沒有,因為她自己都自身難保。
劉宏當眾宣布,要廢除皇後。
幸好朝堂上反對聲音太多,沒有當場生效。
皇後乃一國之本,不能兒戲,更何況,太子還沒定呢,這不扯麽。
何皇後很清楚自己該保全什麽,放棄什麽。
何氏族人,她保不了,也不能保。
隻要劉辯還有機會當皇帝,何家就能再次翻身。
至於誰說話好使,她也很清楚,故而偷摸派人去拜見張讓。
為了皇帝,差點送了命的人,現在更是身份顯赫,權力也達到了巔峰。
這事的確難為情,張讓一時間也不知如何抉擇。
廢掉何皇後,對劉協有利,但是又覺得沒什麽必要。
何進死了,誰當皇帝都一樣,一樣是個聽話的傀儡。
而且,何皇後很聰明的提及了一嘴,不管以後發生什麽,絕對維護宦官的利益,還扯到了之前的救命之恩。
何進多次想除掉宦官,包括其他大臣也一樣,多次將宦官廢除。
是何皇後保下了他們,並且說明,皇宮一直都由宦官處理事情,不能廢。
劉宏拗不過,也就把這事壓下來了。
說起來,何皇後對所有宦官都有救命之恩。
現在落井下石,明顯不合適。
猶豫之際,燕南飛給出了一個無法拒絕的理由。
劉辯繼位,何皇後更需要靠山,現在正是逼其就範的好時候。
從政治角度來說,現在的劉辯比劉協更容易掌控。
沒有了何家的勢力,何皇後母子隻能唯唯諾諾的活著。
劉協這邊還不太一樣,董太後雖然死了,但是還有董重,董卓。
因為何進的死,劉協反而擁有了更大的威脅。
說到這裏,燕南飛又插嘴道:“大人還少算了一人!”
張讓皺眉:“誰?”
“皇子協的老師是個賈詡,而雲中子也是他的學生,廢掉何皇後得利的反而是別人!”
立場的轉變,張讓自己都懵逼,被燕南飛一說,反而覺得很正確。
次日早朝,漢靈帝依舊在說廢後的事。
眾大臣無力辯駁時,張讓拖著受傷的身軀出現。
“皇後不可廢,臣懇請陛下三思!”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皆傻眼,完全不明白張讓在搞啥。
劉宏聽了都愣了片刻,疑惑的問道:“當真不可廢?”
張讓眼神堅定的回道:“江山為重,社稷為重!懇請陛下收回成命!”
隨後,一眾大臣全部跪下。
“好!此事就此作罷!”
說完,劉宏甩了甩衣袖,寒著臉徑直往後堂走去。
這一波反向拉扯,讓各方勢力解讀了好幾天。
洛陽城的局勢逐漸回歸穩定,能殺的都殺完了,能抓的都下了牢。
董太後剛出殯完兩天,又是一則大新聞。
十常侍帶頭提議,立皇子劉辯為太子。
士大夫們徹底瘋了,被一套組合拳打的暈頭轉向。
自古都是立長不立幼,劉辯理應當太子,沒有任何不對。
何進活著的時候,滿朝文武都是這個想法,推劉辯繼位。
現在幕後推手變成了十常侍,走了他們的路,讓他們無路可走,足以惡心的要吐。
因為他們沒理由反過來支持劉協。
以前口口聲聲喊著立長不立幼,現在被迫得改口,那不是啪啪打臉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