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6章 簡單入住
謝邀,人在長安,正準備造反 作者:一燈闌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段曉棠家庭結構奇特,李開德家又太完整了。
這次除了他父母,妻子和兩兒一女,兩個弟弟,一個娶親帶了娘子,另一個打光棍來的。底下還有三個侄子,兩個侄女,加起來小十來口人。
據說留了哥嫂侄子看家。
這個家庭規模在鄉下說不上大,也稱不得小。
祝明月愈發慶幸,當初頭也不回地離開武功。
接風宴分兩桌,祝明月隻管和李家的女眷交際,有戚蘭娘和陳娘子在,氣氛倒算和諧。
唯獨李開德的妻子劉蘭芳有些沉默,不知為何。
李家人在路上沒好生吃過飯,好不容易能正經坐桌子上用飯,陳娘子準備的菜差點沒打住。
嚇得戚蘭娘趕忙去的西廂房找消食丸給幾個孩子吃下去。
吃完飯歇息一會,祝明月從後院抱出來兩個包袱。
祝明月:“這是李校尉給家人準備的東西,另外還有十貫錢。”
李開德等人租了房子,趁著休沐零零總總地把各處地方修繕好了,炕盤了灶砌了,偶爾去住兩日,也算有了人氣。
但除了尹金明買了一個門房在家裏照應著,其他兩人出來進去都是單蹦,貴重東西放家裏不安全,故而委托給了祝明月。
王翠翠接過來不著痕跡地在包袱外頭捏一捏,估摸是衣裳一類。
孟二良在門口套車,請祝明月和李家人上車。
陳娘子另抱了一些肉食果蔬放到平板車上。
王翠翠趕忙阻止道:“這怎麽能成呢!”
來隻帶了一袋新麥和山貨,結果連吃帶拿,算怎麽回事。
祝明月柔聲道:“伯母,都是自家種的,你帶回去嚐嚐。我們鄉裏鄉親,不用多計較。”
王翠翠羞道:“我倒占便宜了。”
祝明月:“搭把手的事,當初返鄉不便,不也是李校尉幫忙嗎!”說的是交稅的事。
套了兩輛車,安置下所有人,送他們去的租住的地方。
陳娘子一路介紹道:“油鹽醬醋一般坊內都能買到,若是大件的,就要到東西市去。”
王翠翠連連點頭,“嗯,剛剛經過了,熱鬧得很。”
陳娘子一路和他們說長安居家過日子的要點,都是真金白銀換回來的。
馬車走了好些時候,終於到了。
祝明月將鑰匙交給的李四海,讓他自己開門。
祝明月提醒道:“聽說院裏沒有水井,打水要去巷子口。”
王翠翠:“也不遠。”以前打水得去走到村口去,更遠。
孟二良等人幫著將李家的行李物什搬到院裏,再挑起扁擔去巷口挑兩桶水回來。
看李家能慢慢規整起來,祝明月方才告辭。
祝明月:“坊裏還有兩家是李校尉的同僚,他們家鄉遠一點,家眷還沒到,後頭就能慢慢走動起來了。”
王翠翠好奇道:“他們住哪兒?”
戚蘭娘:“他們一塊租的房子,尹中侯和劉校尉住後麵兩條巷子。”
王翠翠莫名有些期待起來,他們在長安人生地不熟,能來往的也就是李開德的同僚家。
院子大門闔上,幾個小孩子陡然活潑起來,沒有外人在,不用拘著禮數,將院子內外逛了個遍。
李四海:“房子是規整些,但像鳥籠子似的。”
小,太小了,還沒有菜地。
王翠翠:“那也是長安的鳥籠子。”沒打聽過行情,但縣裏的宅子比村裏的值錢,長安肯定比縣裏更值錢。
祝明月回程坐在馬車裏,盤算不止,“十幾口人,養得起嗎?”
大吳給官員的俸祿不低,養活家小不成問題,但若要養一大家子……
李家隻是周邊縣城的普通莊戶,餓不死,但也沒有多少底子。
陳娘子:“他們帶了糧食來,口糧解決了,其他的花銷不大。”
房子是現成的,衣裳穿舊的,頂多添點花幾個小錢針頭線腦。
祝明月反應過來,“所以,還是要有地才行。”
有地才能有個退路,但大部分的老百姓沒有地,或者擁有的土地不足以種出養活一家人的糧食。
祖傳下來的理想,城裏待不下去就回家種地,發財了就回家包更多的地來種。
李家人跋涉幾日,在新房子裏簡單歸置後倒頭就睡。
連晚飯都是啃路上沒吃完的幹糧,有中午的葷腥打底,吃起來倒不算艱難。
次日一早,精力旺盛的李四海出門找鄰居說話。
李開德剛住過來時,就拜訪過四周,昨日一隊車馬連帶著烏泱泱的人過來,就知道是老家來人了。
這會見李四海出來,問清楚名姓關係,恭維他是官宦人家的老郎主。
李四海這才有些兒子做官了的真情實感,以前見的都是鄉裏鄉親,吉祥話當不得真。
李家的女人們在家裏洗洗涮涮,廚房裏建了灶台放了鐵鍋,但沒人會用。
幸好老灶沒拆,用起來倒是熟練。
王翠翠在鍋邊敲一敲,驚聲道:“鐵的!”
這麽大一口鍋,全是鐵做的!
如果拿來打鐮刀鋤頭,能做多少把!
劉蘭芳:“好像是做飯的。”
王翠翠轉念一想,放在廚房裏,當然是做飯的。
劉蘭芳:“幫陳娘子送菜去廚房時,看見他們做飯就是用這個鍋。”
李家人不知道怎麽用鐵鍋,往常陶鍋的辦法似乎不行,但燒水還不行嗎?
有些東西一通百通,鐵鍋裏放上水,灶台裏點燃火後,不一會兒就有了點溫度。
婆媳倆立刻就愛上這東西,除了鐵鑄費錢外,沒別的缺點。
不過都是李開德早前預備好的,不用額外花銷,接受起來容易得多。
王翠翠立刻讓兒子去巷口挑水,一家人要痛痛快快地洗個澡。
李家院子門口來了一輛馬車,下來一男一女,身上都背著藥箱。
李四海和人聊天不忘看自家門口的動靜。
鄰居是坐地戶,看打扮眼熟,“你家請的大夫來了。”
莊戶人家的原則就是,隻要不是病的要死都不會看大夫,忍一忍熬一熬就過去了。
李家沒病沒災的怎麽可能請大夫,是祝明月提議的。
既然答應段曉棠,照應她下屬家人,當然要保證他們的身體健康。
這次除了他父母,妻子和兩兒一女,兩個弟弟,一個娶親帶了娘子,另一個打光棍來的。底下還有三個侄子,兩個侄女,加起來小十來口人。
據說留了哥嫂侄子看家。
這個家庭規模在鄉下說不上大,也稱不得小。
祝明月愈發慶幸,當初頭也不回地離開武功。
接風宴分兩桌,祝明月隻管和李家的女眷交際,有戚蘭娘和陳娘子在,氣氛倒算和諧。
唯獨李開德的妻子劉蘭芳有些沉默,不知為何。
李家人在路上沒好生吃過飯,好不容易能正經坐桌子上用飯,陳娘子準備的菜差點沒打住。
嚇得戚蘭娘趕忙去的西廂房找消食丸給幾個孩子吃下去。
吃完飯歇息一會,祝明月從後院抱出來兩個包袱。
祝明月:“這是李校尉給家人準備的東西,另外還有十貫錢。”
李開德等人租了房子,趁著休沐零零總總地把各處地方修繕好了,炕盤了灶砌了,偶爾去住兩日,也算有了人氣。
但除了尹金明買了一個門房在家裏照應著,其他兩人出來進去都是單蹦,貴重東西放家裏不安全,故而委托給了祝明月。
王翠翠接過來不著痕跡地在包袱外頭捏一捏,估摸是衣裳一類。
孟二良在門口套車,請祝明月和李家人上車。
陳娘子另抱了一些肉食果蔬放到平板車上。
王翠翠趕忙阻止道:“這怎麽能成呢!”
來隻帶了一袋新麥和山貨,結果連吃帶拿,算怎麽回事。
祝明月柔聲道:“伯母,都是自家種的,你帶回去嚐嚐。我們鄉裏鄉親,不用多計較。”
王翠翠羞道:“我倒占便宜了。”
祝明月:“搭把手的事,當初返鄉不便,不也是李校尉幫忙嗎!”說的是交稅的事。
套了兩輛車,安置下所有人,送他們去的租住的地方。
陳娘子一路介紹道:“油鹽醬醋一般坊內都能買到,若是大件的,就要到東西市去。”
王翠翠連連點頭,“嗯,剛剛經過了,熱鬧得很。”
陳娘子一路和他們說長安居家過日子的要點,都是真金白銀換回來的。
馬車走了好些時候,終於到了。
祝明月將鑰匙交給的李四海,讓他自己開門。
祝明月提醒道:“聽說院裏沒有水井,打水要去巷子口。”
王翠翠:“也不遠。”以前打水得去走到村口去,更遠。
孟二良等人幫著將李家的行李物什搬到院裏,再挑起扁擔去巷口挑兩桶水回來。
看李家能慢慢規整起來,祝明月方才告辭。
祝明月:“坊裏還有兩家是李校尉的同僚,他們家鄉遠一點,家眷還沒到,後頭就能慢慢走動起來了。”
王翠翠好奇道:“他們住哪兒?”
戚蘭娘:“他們一塊租的房子,尹中侯和劉校尉住後麵兩條巷子。”
王翠翠莫名有些期待起來,他們在長安人生地不熟,能來往的也就是李開德的同僚家。
院子大門闔上,幾個小孩子陡然活潑起來,沒有外人在,不用拘著禮數,將院子內外逛了個遍。
李四海:“房子是規整些,但像鳥籠子似的。”
小,太小了,還沒有菜地。
王翠翠:“那也是長安的鳥籠子。”沒打聽過行情,但縣裏的宅子比村裏的值錢,長安肯定比縣裏更值錢。
祝明月回程坐在馬車裏,盤算不止,“十幾口人,養得起嗎?”
大吳給官員的俸祿不低,養活家小不成問題,但若要養一大家子……
李家隻是周邊縣城的普通莊戶,餓不死,但也沒有多少底子。
陳娘子:“他們帶了糧食來,口糧解決了,其他的花銷不大。”
房子是現成的,衣裳穿舊的,頂多添點花幾個小錢針頭線腦。
祝明月反應過來,“所以,還是要有地才行。”
有地才能有個退路,但大部分的老百姓沒有地,或者擁有的土地不足以種出養活一家人的糧食。
祖傳下來的理想,城裏待不下去就回家種地,發財了就回家包更多的地來種。
李家人跋涉幾日,在新房子裏簡單歸置後倒頭就睡。
連晚飯都是啃路上沒吃完的幹糧,有中午的葷腥打底,吃起來倒不算艱難。
次日一早,精力旺盛的李四海出門找鄰居說話。
李開德剛住過來時,就拜訪過四周,昨日一隊車馬連帶著烏泱泱的人過來,就知道是老家來人了。
這會見李四海出來,問清楚名姓關係,恭維他是官宦人家的老郎主。
李四海這才有些兒子做官了的真情實感,以前見的都是鄉裏鄉親,吉祥話當不得真。
李家的女人們在家裏洗洗涮涮,廚房裏建了灶台放了鐵鍋,但沒人會用。
幸好老灶沒拆,用起來倒是熟練。
王翠翠在鍋邊敲一敲,驚聲道:“鐵的!”
這麽大一口鍋,全是鐵做的!
如果拿來打鐮刀鋤頭,能做多少把!
劉蘭芳:“好像是做飯的。”
王翠翠轉念一想,放在廚房裏,當然是做飯的。
劉蘭芳:“幫陳娘子送菜去廚房時,看見他們做飯就是用這個鍋。”
李家人不知道怎麽用鐵鍋,往常陶鍋的辦法似乎不行,但燒水還不行嗎?
有些東西一通百通,鐵鍋裏放上水,灶台裏點燃火後,不一會兒就有了點溫度。
婆媳倆立刻就愛上這東西,除了鐵鑄費錢外,沒別的缺點。
不過都是李開德早前預備好的,不用額外花銷,接受起來容易得多。
王翠翠立刻讓兒子去巷口挑水,一家人要痛痛快快地洗個澡。
李家院子門口來了一輛馬車,下來一男一女,身上都背著藥箱。
李四海和人聊天不忘看自家門口的動靜。
鄰居是坐地戶,看打扮眼熟,“你家請的大夫來了。”
莊戶人家的原則就是,隻要不是病的要死都不會看大夫,忍一忍熬一熬就過去了。
李家沒病沒災的怎麽可能請大夫,是祝明月提議的。
既然答應段曉棠,照應她下屬家人,當然要保證他們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