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禮拜後,阿文得意洋洋找到成哥。
“你小子牛批啊,這都能讓你發現秘訣。”
“我把這些遊戲廳的水果機掃蕩一空,有6000多呢!考駕照錢有了。”
成哥麵無表情:“拿來。”
“什麽啊?”
“紙條。”
阿文連忙拿出紙條,成哥接過撕得粉碎,扔進魚塘裏麵。
阿文說:“扔了幹嘛?”
成哥冷冷地說道:“你想找死就直說,我送你一程。”
“要是被那些老板發現,你想想會有什麽後果?”
“我是好心幫你,你在這大呼小叫,生怕別人不知道,你腦子進水了嗎?”
阿文瞪大眼睛,捂住嘴巴:“我什麽都不知道,什麽都沒看見。”
成哥:“把它忘記吧,以後都不要去了,對大家都好。”
“還有,考駕照不準用這個錢。”
阿文奇道:“怎麽不能用哦?”
“你整天在地裏,沒有出去賺錢,到時候你媽問起來怎麽說?”
“實話實說啊!”
成哥一副看白癡的眼神:“你小子真的是榆木腦袋少根筋,說了還不信。”
“你必須哭著喊著求著要錢學駕照,懂嗎?”
“以你媽那個大嘴巴性格,過不了幾天全村都知道了。”
“被那些老板聽到,保管你吃不了兜著走。”
“這個錢到時候開車,不管燒氣還是燒油,我們一人出一半充卡。”
“你也可以分幾個月上交給你媽,就說跑車賺的錢。”
“或者你把它留著自己花。”
“這下明白了吧。走,刷題去。”
阿文:“我明白了,成仔你真是個機靈鬼啊!佩服佩服!”
舅媽出來隻看見兩人背影。
不由得在後麵咒罵幾句。
“白天睡到中午起,晚上家裏不見人。”
“家裏的事也不伸手幫一下,一天天不知道搞些什麽。。。”
晚上成哥回來,舅媽實在受不了他,就說:“還知道回來啊?又去哪裏玩了,飯都不要吃了嗎?”
表哥說:“我和阿文去學考駕照,科目一要考理論知識,所以去刷題了。”
舅媽臉上這才陰轉晴:“對嘛,起碼學一門技術。”
“至少以後有個飯碗,生活不用發愁。”
“老是在家裏躺著怎麽行,得出去看看。”
在舅媽不斷的嘮嘮叨叨中,表哥去堂屋吃飯了。
...
我們正在說著呢,長阿姨全家過來了。
長阿姨笑著說:“媽,我們回來了,你最近身體怎麽樣?”
外婆說:“都還好,你們過來坐吧,吃點水果。”
我起身喊道:“長阿姨好,大姨夫好。中秋節快樂,表弟你也過來坐。”
秋香姐也起身打了招呼,表弟隻是撇了撇嘴,回了一個字“嗯。”
他往椅子上坐去,離我們很遠。
看樣子並不是很高興。
接著就拿手機玩了起來。
我那時候還沒有手機,不由得多看了幾眼。
長阿姨拿出一個紅包,往外婆上衣口袋裏塞。
外婆說不用,你們也不容易。
長阿姨說:“過節也不知道買啥送給媽,給點錢你自己買身衣服穿吧。”
外婆就不再推辭。
長阿姨問外婆:“門口的寶馬車真不錯,誰買的?”
外婆說:“成伢子新買的。”
長阿姨說:“那這伢子混得不錯啊,都開上豪車了。”
“讓大姨夫去買掛鞭炮慶祝一下。”
大姨夫說:“”應該的,畢竟是豪車。我先去跟大哥大嫂打個招呼。”
說著他就往廚房走去。
進了廚房,舅媽在灶台前麵燒火,舅舅在切菜。
大姨夫說道:“大哥大嫂中秋好啊,恭喜你崽買了那麽好的車。”
舅媽說:“中秋好,這都是他自己出的錢,我們一分錢沒出。”
舅媽心情很不錯。
大姨夫:“這小子出息了啊,有前途。大哥,過節不好買什麽,這200塊錢一點小小意思你收下。”
舅舅推辭:“這怎麽行,你們不用破費的。”
大姨夫說:“沒事,我去買掛鞭炮很快就回來。”
說著就從後門出去了。
我問舅媽要幫忙不,她說你去陪陪長阿姨他們,這裏有我就行。
我進到堂屋的時候,外婆正握著長阿姨的手,不斷端詳著說:“自己還好不,看你都瘦了。”
長阿姨說:“就是身體不好,一到陰天下雨就頭痛,胳膊肘發麻腳抽筋。”
“醫生說是老風濕了。”
外婆恨恨地說:“你大哥跟你差不多,都是那個老鬼害了你們。”
外婆說的老鬼是指我們外公。
我對外公幾乎沒有什麽印象,因為他都過世十多年了。
外公有一兒四女。
兒子就是舅舅,大女兒就是長阿姨,嫁在瀏陽市區。
二女兒偉姨,嫁在南鄉西岸村。
三女兒是我媽,嫁在長禾村。
四女兒紅姨,遠嫁在深圳。
那時家裏前麵有三間房,中間堂屋,兩邊各一個房間。
後麵和現在是一樣的,一個房間舅舅睡。
廚房和廁所都沒變化。
外公外婆睡前麵左邊房間,阿姨他們睡前麵右邊房間。
在舅舅他們小時候還是搞集體,全村人大家一起上。
種地,修路,開溝挖渠,挑土,一起吃大鍋飯。
老人,婦女都得上,沒有什麽特殊,一視同仁。
每家出一個勞動力,吃一頓午飯,就是窩窩頭。
生產隊實行“人七勞三”。
就是分糧食時,按照人頭多少分70%,按照勞動力出工記工分分30%。
然而外公嗜酒如命,天天都要打酒喝。
家裏窮的叮當響,米缸裏經常空空如也。
他喝醉了就隻能外婆頂替去上工。
隊裏分的那點糧食,兩大五小七張嘴根本不夠吃。
日子過得緊緊巴巴。
後來村集體解散,村裏把集體土地全部分到各家各戶,以抓鬮的形式抽簽。
家裏分到了2畝左右的地。
運氣不好沒抽到近的土地,離家往西有差不多300多米,而且不是連在一起的地。
外婆於是帶著幾個孩子撲在地裏刨食。
大的那塊種菜,小點的地種紅薯。
外婆她們負責種菜,澆水,施肥,采收。
外公則和舅舅用平板車把菜拉到東街口去賣。
當時還沒有農貿市場,菜農們就在狹窄的街邊擺攤。
隨著菜的不斷賣出,兜裏漸漸鼓起來了。
很快舅舅和長阿姨到了上學的年紀。
外婆就決定讓他們去學校讀書。
說好歹要讀點書,總不能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吧?
外公一臉不情願,從他兜裏掏錢就是從他身上割肉,要他老命一樣。
最終舅舅和長阿姨還是去學校上課去了。
鼓起的腰包又癟了。
這影響了外公買酒喝,讓他脾氣越發暴躁。
看什麽都不順眼,逮誰都要罵幾句。
吃的菜是煮的紅薯葉子或紅薯苗,清亮亮的沒有一點油星子。
或者是賣剩下的菜。
米飯是沒有的,就是紅薯絲。
紅薯苗子還要掐著算,不能摘太多,否則地下不會結紅薯。
煤油燈的芯子,隻點一根怕廢油,過了晚上8點半就吹滅了。
衣服2年,3年都不會買的。
老二穿不了給老三,老三穿了老四穿,到老五那裏,已經滿是補丁了。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家裏娃娃多,難免會有爭吵磕碰。
外公信奉棍棒出孝子。
他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打,用拇指粗的竹條,往身上狠狠的抽。
仿佛那不是他的兒女,而是仇人一樣。
外婆忍不住護著,他發酒瘋時連外婆都打。
打了幾回,家裏安靜了。
孩子們都不敢大聲說話,都小心翼翼以免再遭來毒打。
打老婆孩子的男人隻會窩裏橫。
外婆不想和他過下去,卻舍不得幾個孩子,又能怎麽辦呢?
她看丟掉的菜葉菜梆子可惜,就養了2隻母雞。
母雞下的蛋幾個娃輪流煮著吃。
孩子們眼巴巴看著母雞,隻恨它不能一天下倆個蛋。
要在地裏幹活,肚子裏沒有油水哪行?
外婆經常都餓得咕咕叫。
外公有點錢就喝酒,喝醉了酒品賊差。
發酒瘋罵人打人,拿到什麽就劈頭蓋臉往身上打。
我媽說她肩膀都挨了好幾回扁擔。
2個大的孩子讀書,外婆就讓外公下地幹活,老三管後麵2個小的,自己出去找事做。
她在食品廠找到了工作。
切薑絲,薑片,切刀把豆,切荷蘭豆。。。
中午再回家做午飯,自己隨意扒拉幾口又去做事了。
很快生活有了起色,米缸有了粗糙的調和米。
這個米煮熟後比較硬,有點梗喉嚨,難以下咽。
但煮粥還是不錯的。
孩子們終於能到喝白米粥了。
油壺裏也有了菜籽油,隻是每次炒菜都隻敢放小半勺。。。
但魚和肉還是沒有影子。
因為偉姨也開始上學了。
家裏經濟愈發窘迫起來。
畢竟外婆能掙到的錢實在不多。
日子越發難過起來,捉襟見肘。
“你小子牛批啊,這都能讓你發現秘訣。”
“我把這些遊戲廳的水果機掃蕩一空,有6000多呢!考駕照錢有了。”
成哥麵無表情:“拿來。”
“什麽啊?”
“紙條。”
阿文連忙拿出紙條,成哥接過撕得粉碎,扔進魚塘裏麵。
阿文說:“扔了幹嘛?”
成哥冷冷地說道:“你想找死就直說,我送你一程。”
“要是被那些老板發現,你想想會有什麽後果?”
“我是好心幫你,你在這大呼小叫,生怕別人不知道,你腦子進水了嗎?”
阿文瞪大眼睛,捂住嘴巴:“我什麽都不知道,什麽都沒看見。”
成哥:“把它忘記吧,以後都不要去了,對大家都好。”
“還有,考駕照不準用這個錢。”
阿文奇道:“怎麽不能用哦?”
“你整天在地裏,沒有出去賺錢,到時候你媽問起來怎麽說?”
“實話實說啊!”
成哥一副看白癡的眼神:“你小子真的是榆木腦袋少根筋,說了還不信。”
“你必須哭著喊著求著要錢學駕照,懂嗎?”
“以你媽那個大嘴巴性格,過不了幾天全村都知道了。”
“被那些老板聽到,保管你吃不了兜著走。”
“這個錢到時候開車,不管燒氣還是燒油,我們一人出一半充卡。”
“你也可以分幾個月上交給你媽,就說跑車賺的錢。”
“或者你把它留著自己花。”
“這下明白了吧。走,刷題去。”
阿文:“我明白了,成仔你真是個機靈鬼啊!佩服佩服!”
舅媽出來隻看見兩人背影。
不由得在後麵咒罵幾句。
“白天睡到中午起,晚上家裏不見人。”
“家裏的事也不伸手幫一下,一天天不知道搞些什麽。。。”
晚上成哥回來,舅媽實在受不了他,就說:“還知道回來啊?又去哪裏玩了,飯都不要吃了嗎?”
表哥說:“我和阿文去學考駕照,科目一要考理論知識,所以去刷題了。”
舅媽臉上這才陰轉晴:“對嘛,起碼學一門技術。”
“至少以後有個飯碗,生活不用發愁。”
“老是在家裏躺著怎麽行,得出去看看。”
在舅媽不斷的嘮嘮叨叨中,表哥去堂屋吃飯了。
...
我們正在說著呢,長阿姨全家過來了。
長阿姨笑著說:“媽,我們回來了,你最近身體怎麽樣?”
外婆說:“都還好,你們過來坐吧,吃點水果。”
我起身喊道:“長阿姨好,大姨夫好。中秋節快樂,表弟你也過來坐。”
秋香姐也起身打了招呼,表弟隻是撇了撇嘴,回了一個字“嗯。”
他往椅子上坐去,離我們很遠。
看樣子並不是很高興。
接著就拿手機玩了起來。
我那時候還沒有手機,不由得多看了幾眼。
長阿姨拿出一個紅包,往外婆上衣口袋裏塞。
外婆說不用,你們也不容易。
長阿姨說:“過節也不知道買啥送給媽,給點錢你自己買身衣服穿吧。”
外婆就不再推辭。
長阿姨問外婆:“門口的寶馬車真不錯,誰買的?”
外婆說:“成伢子新買的。”
長阿姨說:“那這伢子混得不錯啊,都開上豪車了。”
“讓大姨夫去買掛鞭炮慶祝一下。”
大姨夫說:“”應該的,畢竟是豪車。我先去跟大哥大嫂打個招呼。”
說著他就往廚房走去。
進了廚房,舅媽在灶台前麵燒火,舅舅在切菜。
大姨夫說道:“大哥大嫂中秋好啊,恭喜你崽買了那麽好的車。”
舅媽說:“中秋好,這都是他自己出的錢,我們一分錢沒出。”
舅媽心情很不錯。
大姨夫:“這小子出息了啊,有前途。大哥,過節不好買什麽,這200塊錢一點小小意思你收下。”
舅舅推辭:“這怎麽行,你們不用破費的。”
大姨夫說:“沒事,我去買掛鞭炮很快就回來。”
說著就從後門出去了。
我問舅媽要幫忙不,她說你去陪陪長阿姨他們,這裏有我就行。
我進到堂屋的時候,外婆正握著長阿姨的手,不斷端詳著說:“自己還好不,看你都瘦了。”
長阿姨說:“就是身體不好,一到陰天下雨就頭痛,胳膊肘發麻腳抽筋。”
“醫生說是老風濕了。”
外婆恨恨地說:“你大哥跟你差不多,都是那個老鬼害了你們。”
外婆說的老鬼是指我們外公。
我對外公幾乎沒有什麽印象,因為他都過世十多年了。
外公有一兒四女。
兒子就是舅舅,大女兒就是長阿姨,嫁在瀏陽市區。
二女兒偉姨,嫁在南鄉西岸村。
三女兒是我媽,嫁在長禾村。
四女兒紅姨,遠嫁在深圳。
那時家裏前麵有三間房,中間堂屋,兩邊各一個房間。
後麵和現在是一樣的,一個房間舅舅睡。
廚房和廁所都沒變化。
外公外婆睡前麵左邊房間,阿姨他們睡前麵右邊房間。
在舅舅他們小時候還是搞集體,全村人大家一起上。
種地,修路,開溝挖渠,挑土,一起吃大鍋飯。
老人,婦女都得上,沒有什麽特殊,一視同仁。
每家出一個勞動力,吃一頓午飯,就是窩窩頭。
生產隊實行“人七勞三”。
就是分糧食時,按照人頭多少分70%,按照勞動力出工記工分分30%。
然而外公嗜酒如命,天天都要打酒喝。
家裏窮的叮當響,米缸裏經常空空如也。
他喝醉了就隻能外婆頂替去上工。
隊裏分的那點糧食,兩大五小七張嘴根本不夠吃。
日子過得緊緊巴巴。
後來村集體解散,村裏把集體土地全部分到各家各戶,以抓鬮的形式抽簽。
家裏分到了2畝左右的地。
運氣不好沒抽到近的土地,離家往西有差不多300多米,而且不是連在一起的地。
外婆於是帶著幾個孩子撲在地裏刨食。
大的那塊種菜,小點的地種紅薯。
外婆她們負責種菜,澆水,施肥,采收。
外公則和舅舅用平板車把菜拉到東街口去賣。
當時還沒有農貿市場,菜農們就在狹窄的街邊擺攤。
隨著菜的不斷賣出,兜裏漸漸鼓起來了。
很快舅舅和長阿姨到了上學的年紀。
外婆就決定讓他們去學校讀書。
說好歹要讀點書,總不能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吧?
外公一臉不情願,從他兜裏掏錢就是從他身上割肉,要他老命一樣。
最終舅舅和長阿姨還是去學校上課去了。
鼓起的腰包又癟了。
這影響了外公買酒喝,讓他脾氣越發暴躁。
看什麽都不順眼,逮誰都要罵幾句。
吃的菜是煮的紅薯葉子或紅薯苗,清亮亮的沒有一點油星子。
或者是賣剩下的菜。
米飯是沒有的,就是紅薯絲。
紅薯苗子還要掐著算,不能摘太多,否則地下不會結紅薯。
煤油燈的芯子,隻點一根怕廢油,過了晚上8點半就吹滅了。
衣服2年,3年都不會買的。
老二穿不了給老三,老三穿了老四穿,到老五那裏,已經滿是補丁了。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家裏娃娃多,難免會有爭吵磕碰。
外公信奉棍棒出孝子。
他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打,用拇指粗的竹條,往身上狠狠的抽。
仿佛那不是他的兒女,而是仇人一樣。
外婆忍不住護著,他發酒瘋時連外婆都打。
打了幾回,家裏安靜了。
孩子們都不敢大聲說話,都小心翼翼以免再遭來毒打。
打老婆孩子的男人隻會窩裏橫。
外婆不想和他過下去,卻舍不得幾個孩子,又能怎麽辦呢?
她看丟掉的菜葉菜梆子可惜,就養了2隻母雞。
母雞下的蛋幾個娃輪流煮著吃。
孩子們眼巴巴看著母雞,隻恨它不能一天下倆個蛋。
要在地裏幹活,肚子裏沒有油水哪行?
外婆經常都餓得咕咕叫。
外公有點錢就喝酒,喝醉了酒品賊差。
發酒瘋罵人打人,拿到什麽就劈頭蓋臉往身上打。
我媽說她肩膀都挨了好幾回扁擔。
2個大的孩子讀書,外婆就讓外公下地幹活,老三管後麵2個小的,自己出去找事做。
她在食品廠找到了工作。
切薑絲,薑片,切刀把豆,切荷蘭豆。。。
中午再回家做午飯,自己隨意扒拉幾口又去做事了。
很快生活有了起色,米缸有了粗糙的調和米。
這個米煮熟後比較硬,有點梗喉嚨,難以下咽。
但煮粥還是不錯的。
孩子們終於能到喝白米粥了。
油壺裏也有了菜籽油,隻是每次炒菜都隻敢放小半勺。。。
但魚和肉還是沒有影子。
因為偉姨也開始上學了。
家裏經濟愈發窘迫起來。
畢竟外婆能掙到的錢實在不多。
日子越發難過起來,捉襟見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