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二掛科了,這下子好幾天都不用練車。
但我媽也不能讓我閑著沒事幹,就說讓我去地裏幹活。
我說剛剛下過雨,地裏是濕的,泥巴粘鞋怎麽去嘛!
“下的雨都不夠濕地皮的,不信你去看看。幫我挖一塊地,我要種小白菜。”我媽說。
“那我吃過午飯,下午再去行不?”我耍賴說。
“就你會偷懶,行吧。讓地表幹一會,你下午去翻土。”
吃過午飯,我一覺睡到下午兩點半。
再賴床我媽就要罵人了,我趕緊起床。
扛上鋤頭,我往菜地裏走去。菜地離家裏200米左右,它其實原來是稻田。
因為給幾丘田供水的魚塘漏水,存不住多少水,所以之後的田幹脆都改成菜地了。
魚塘至少有3個地方漏,然而塘坎寬度有近1.4米,想要挖開修補很困難。
在它有水的時候,裏麵也沒怎麽養魚,它老是漏水,大家都覺得劃不來。
後來幹脆就沒有人管了。
隊上隻好把它登記為荒塘,即荒廢了的魚塘。
塘下麵有7丘田,我家的菜地位於第四丘。
10月的太陽還是很猛的,上午下雨,下午就曬幹了。
我來到這塊要挖的地,它原來種的辣椒,現在辣椒樹都死得差不多了。
剩下幾棵也是要死不活的狀態,所以我媽就讓我把地翻過來,種點小白菜。
我先把辣椒樹都拔掉,扔到地邊上。上麵的辣椒已經被我媽上午摘回了家。
然後就是鋤草,草並不多,幾鋤頭就鏟完了。
由於20來天沒下雨,地上裂開了縫,已經可以放進去一個手指。
這麽幹旱,以後種菜該怎麽辦啊?還是先翻地吧。
我高高舉起鋤頭,用力挖下去。
地十分的硬,上午的雨隻濕了地皮,底下的還是幹的。
下雨對於農業還是非常重要的。
好在種了辣椒的壟比較鬆,硬邦邦的就是每行辣椒與另一行辣椒之間的空裏,那裏相對比較硬。
把大塊的泥土用鋤頭背敲碎,再用力挖下去,翻起來一大塊泥土,再把它敲碎。
地裏麵躲著不少小昆蟲,其中有土蠶,蛐蛐,土狗子,蚯蚓也有,但不多。
土蠶就是地老虎,是作物苗期危害最嚴重的地下害蟲之一。
除了為害玉米外,它還可以為害花生、向日葵、高粱、棉花、豆類、瓜類等多種農作物。
地老虎會咬食幼苗的嫩葉、嫩莖,輕者造成缺苗斷壟,重者需毀種重播。
見到它就意味著辣椒樹的根被咬斷了,所以才要死不活的生長著。
我準備了一個八寶粥瓶子,見到地老虎就用樹枝做雙筷子,夾進去,它在瓶子裏就跑不掉了。
土狗子,就是螻蛄,這也是很令農民惱火的害蟲。
在旱田中,螻蛄會在地下四處打洞,有時候會在田埂上打洞躲起來。
發現農作物後,便會用口器啃食農作物的根莖,導致農作物枯萎死亡。
而在水田中,它們會水田田壩周圍打洞,使水外流,螻蛄是一種農民恨之入骨的害蟲。
老樣子,夾進八寶粥瓶子裏。
但它有翅膀會飛,所以需要把蓋子蓋上。
蛐蛐,就是蟋蟀。
蟋蟀穴居,常棲息於地表、磚石下、土穴中、草叢間。
它是夜出活動的。
雜食性,吃各種作物、樹苗、菜果等。
老慣例,逮住了扔進瓶子裏。它能蹦很高,所以也要蓋蓋子。
要不然,等你種下小白菜了,才長幾厘米就會被它給吃得精光。
蚯蚓是不抓的,它能鬆土,且它的排泄物是很好的有機肥料。
不到一個小時,這塊地就被我翻過來了。
大的泥土用鋤頭再敲一次,然後用水桶挑一擔水過來。
再用瓢裝水,把剛剛翻過來的地潑濕。
等泥土吸收了水分,就會變得鬆軟,明天就可以撒小白菜種子了。
我看著翻好的地,心裏湧起一種成就感。
“回家,喂母雞去嘍。”我扛著鋤頭,拿著裝滿害蟲的八寶粥瓶子往家走去。
這些抓起來的害蟲,帶回去給母雞吃,它們老喜歡吃了。
隨意夾起一個小壞蛋扔出去。
四五隻母雞爭著搶著一擁而上。
一口一個,倍兒香。
吃完都盯著我,示意:繼續啊,還不夠填肚子呢!
然後我又繼續扔,母雞們繼續搶著吃。
很快,八寶粥罐子空了。
我拍拍手:“沒啦,等下次吧。”這也算是給母雞改善夥食了。
我媽看見我,問我是不是剛剛起來?
我說:“沒有啊,地我都挖過了。呐,你看看我的指甲,指甲縫裏都是泥呢。”
“明天就可以撒小白菜籽了。”我邀功。
“地翻過來了就行。”
“對了媽,我想在地裏挖一口井。”
“挖井做什麽?”我媽問到。
“那口塘都快沒有水了,連個水桶都淹不掉。”
“再幹旱一陣子,怕是一點水都留不住了。”
“再說塘離地裏50多米,挑水也不方便啊。”我說道。
“行吧,反正你有幾天的時間。”
於是我去找短把鋤頭,不要那麽長,那麽重。因為挖井,裏麵的空間有限。
然後我找到了土撮箕,用來把泥土從井裏倒出來。
再就是去找一根竹子了,長度大約1.2米。
這是為了量井內壁的大小。竹子橫著一放,就知道哪裏還沒挖到位。
短把鋤頭也找到一個,明天就能挖井啦。
第二天上午,我穿著短袖,大短褲,拖鞋。
手裏拿著鋤頭,撮箕,竹子,還帶了一壺茶。興衝衝的往地裏跑去。
鄰居大哥在地裏鋤草,見我拿著鋤頭撮箕,就問我幹什麽呢?
我說:“上麵的塘裏快沒有水了,都從底下漏走啦。”
“我想挖一口井,這樣以後種菜,就不用跑那麽遠挑水澆菜了。”
大哥說:“是啊,我怎麽沒有想到呢?改天我也挖一口井。”
我選了地中間靠上那邊,把拖鞋甩開,開始平地麵。
竹子中間鑽了一個孔,裏麵有一根繩子,繩子另外一頭再係住一顆釘子。
這樣,一個大號圓規就做成了。
把“圓規”放在平的地麵上,我劃了兩個半圓。這樣,井口就形成了。
然後竹子放遠遠的,就可以用短鋤頭沿著半圓挖井。
旁邊溝邊上有個鐵鏟,用來鏟泥土還不錯。
表麵的泥土比較硬,挖了一會就開始鬆軟了。
我挖井的地方邊上,是一條深20厘米寬30厘米的水溝。作用是防止夏天下大雨,把菜地淹了,用來出水的。
當然,它現在是幹涸狀態。這個可不能把它堵住。
所以我的井靠近水溝,但離它20厘米左右。
很快,我就挖到了40厘米深,鏟子已經鏟不到泥土了。
現在輪到撮箕上場了。
大哥站田埂看了一陣子,說:“看起來也不難挖嘛。”
確實,除了上麵的硬土,下麵的泥巴濕潤很好挖。
底下也沒有石頭,挖個2米深都不是難事。
我把泥土堆在另外3麵,水溝那邊沒有堆。
時不時把竹子拿下來量一下,看看挖得圓不圓。
不遠處,我已經準備好了一桶水,可以把手洗幹淨再喝點水,歇一會兒。
我媽也過來地裏看看。
她說:“你把井挖在這裏啊?我以為你會挖在角落裏呢。”
我回答:“這裏是菜地的中間,兩邊挑水最遠都不超過20米,多省事嘛。”
我媽問:“你確定這裏會有水?到時候別白費力氣了。”
“不相信我是吧?這裏絕對有水,最多2米就有水,你信不信?”我反駁道。
大哥也說:“這裏原來是稻田,挖到水應該不難。再說就算沒有水,把溝裏開個口子,下雨了就能存滿水的。”
我繼續往下挖。泥土差不多了就用撮箕裝滿,再提出來倒掉。
我媽說要回家做午飯了,下午再來弄。
這時候井的深度已經差不多1米左右。
回家吃飯,往床上一躺著,確實有點小累。
一會兒就睡著了。
下午兩點半,我繼續去挖井。
到傍晚的時候,挖的深度到了1.3米。
你們可能會覺得怎麽變慢了?
其實我大部分時間,都是用來修井壁。
一般情況下,井口是越挖越小的,需要不斷的修大。
要把井壁修成垂直的,以保證井口和底下都一樣大。
天很快黑下來,我收拾一下回家。晚上我做夢,夢見井裏已經有水了。它將為以後的菜地提供水源。
隻要辛苦這一次,以後都不用挑水了。一勞永逸的解決幹旱問題。
這是屬於我的井,我親自挖出來的。它是獨一無二的水井。
但我媽也不能讓我閑著沒事幹,就說讓我去地裏幹活。
我說剛剛下過雨,地裏是濕的,泥巴粘鞋怎麽去嘛!
“下的雨都不夠濕地皮的,不信你去看看。幫我挖一塊地,我要種小白菜。”我媽說。
“那我吃過午飯,下午再去行不?”我耍賴說。
“就你會偷懶,行吧。讓地表幹一會,你下午去翻土。”
吃過午飯,我一覺睡到下午兩點半。
再賴床我媽就要罵人了,我趕緊起床。
扛上鋤頭,我往菜地裏走去。菜地離家裏200米左右,它其實原來是稻田。
因為給幾丘田供水的魚塘漏水,存不住多少水,所以之後的田幹脆都改成菜地了。
魚塘至少有3個地方漏,然而塘坎寬度有近1.4米,想要挖開修補很困難。
在它有水的時候,裏麵也沒怎麽養魚,它老是漏水,大家都覺得劃不來。
後來幹脆就沒有人管了。
隊上隻好把它登記為荒塘,即荒廢了的魚塘。
塘下麵有7丘田,我家的菜地位於第四丘。
10月的太陽還是很猛的,上午下雨,下午就曬幹了。
我來到這塊要挖的地,它原來種的辣椒,現在辣椒樹都死得差不多了。
剩下幾棵也是要死不活的狀態,所以我媽就讓我把地翻過來,種點小白菜。
我先把辣椒樹都拔掉,扔到地邊上。上麵的辣椒已經被我媽上午摘回了家。
然後就是鋤草,草並不多,幾鋤頭就鏟完了。
由於20來天沒下雨,地上裂開了縫,已經可以放進去一個手指。
這麽幹旱,以後種菜該怎麽辦啊?還是先翻地吧。
我高高舉起鋤頭,用力挖下去。
地十分的硬,上午的雨隻濕了地皮,底下的還是幹的。
下雨對於農業還是非常重要的。
好在種了辣椒的壟比較鬆,硬邦邦的就是每行辣椒與另一行辣椒之間的空裏,那裏相對比較硬。
把大塊的泥土用鋤頭背敲碎,再用力挖下去,翻起來一大塊泥土,再把它敲碎。
地裏麵躲著不少小昆蟲,其中有土蠶,蛐蛐,土狗子,蚯蚓也有,但不多。
土蠶就是地老虎,是作物苗期危害最嚴重的地下害蟲之一。
除了為害玉米外,它還可以為害花生、向日葵、高粱、棉花、豆類、瓜類等多種農作物。
地老虎會咬食幼苗的嫩葉、嫩莖,輕者造成缺苗斷壟,重者需毀種重播。
見到它就意味著辣椒樹的根被咬斷了,所以才要死不活的生長著。
我準備了一個八寶粥瓶子,見到地老虎就用樹枝做雙筷子,夾進去,它在瓶子裏就跑不掉了。
土狗子,就是螻蛄,這也是很令農民惱火的害蟲。
在旱田中,螻蛄會在地下四處打洞,有時候會在田埂上打洞躲起來。
發現農作物後,便會用口器啃食農作物的根莖,導致農作物枯萎死亡。
而在水田中,它們會水田田壩周圍打洞,使水外流,螻蛄是一種農民恨之入骨的害蟲。
老樣子,夾進八寶粥瓶子裏。
但它有翅膀會飛,所以需要把蓋子蓋上。
蛐蛐,就是蟋蟀。
蟋蟀穴居,常棲息於地表、磚石下、土穴中、草叢間。
它是夜出活動的。
雜食性,吃各種作物、樹苗、菜果等。
老慣例,逮住了扔進瓶子裏。它能蹦很高,所以也要蓋蓋子。
要不然,等你種下小白菜了,才長幾厘米就會被它給吃得精光。
蚯蚓是不抓的,它能鬆土,且它的排泄物是很好的有機肥料。
不到一個小時,這塊地就被我翻過來了。
大的泥土用鋤頭再敲一次,然後用水桶挑一擔水過來。
再用瓢裝水,把剛剛翻過來的地潑濕。
等泥土吸收了水分,就會變得鬆軟,明天就可以撒小白菜種子了。
我看著翻好的地,心裏湧起一種成就感。
“回家,喂母雞去嘍。”我扛著鋤頭,拿著裝滿害蟲的八寶粥瓶子往家走去。
這些抓起來的害蟲,帶回去給母雞吃,它們老喜歡吃了。
隨意夾起一個小壞蛋扔出去。
四五隻母雞爭著搶著一擁而上。
一口一個,倍兒香。
吃完都盯著我,示意:繼續啊,還不夠填肚子呢!
然後我又繼續扔,母雞們繼續搶著吃。
很快,八寶粥罐子空了。
我拍拍手:“沒啦,等下次吧。”這也算是給母雞改善夥食了。
我媽看見我,問我是不是剛剛起來?
我說:“沒有啊,地我都挖過了。呐,你看看我的指甲,指甲縫裏都是泥呢。”
“明天就可以撒小白菜籽了。”我邀功。
“地翻過來了就行。”
“對了媽,我想在地裏挖一口井。”
“挖井做什麽?”我媽問到。
“那口塘都快沒有水了,連個水桶都淹不掉。”
“再幹旱一陣子,怕是一點水都留不住了。”
“再說塘離地裏50多米,挑水也不方便啊。”我說道。
“行吧,反正你有幾天的時間。”
於是我去找短把鋤頭,不要那麽長,那麽重。因為挖井,裏麵的空間有限。
然後我找到了土撮箕,用來把泥土從井裏倒出來。
再就是去找一根竹子了,長度大約1.2米。
這是為了量井內壁的大小。竹子橫著一放,就知道哪裏還沒挖到位。
短把鋤頭也找到一個,明天就能挖井啦。
第二天上午,我穿著短袖,大短褲,拖鞋。
手裏拿著鋤頭,撮箕,竹子,還帶了一壺茶。興衝衝的往地裏跑去。
鄰居大哥在地裏鋤草,見我拿著鋤頭撮箕,就問我幹什麽呢?
我說:“上麵的塘裏快沒有水了,都從底下漏走啦。”
“我想挖一口井,這樣以後種菜,就不用跑那麽遠挑水澆菜了。”
大哥說:“是啊,我怎麽沒有想到呢?改天我也挖一口井。”
我選了地中間靠上那邊,把拖鞋甩開,開始平地麵。
竹子中間鑽了一個孔,裏麵有一根繩子,繩子另外一頭再係住一顆釘子。
這樣,一個大號圓規就做成了。
把“圓規”放在平的地麵上,我劃了兩個半圓。這樣,井口就形成了。
然後竹子放遠遠的,就可以用短鋤頭沿著半圓挖井。
旁邊溝邊上有個鐵鏟,用來鏟泥土還不錯。
表麵的泥土比較硬,挖了一會就開始鬆軟了。
我挖井的地方邊上,是一條深20厘米寬30厘米的水溝。作用是防止夏天下大雨,把菜地淹了,用來出水的。
當然,它現在是幹涸狀態。這個可不能把它堵住。
所以我的井靠近水溝,但離它20厘米左右。
很快,我就挖到了40厘米深,鏟子已經鏟不到泥土了。
現在輪到撮箕上場了。
大哥站田埂看了一陣子,說:“看起來也不難挖嘛。”
確實,除了上麵的硬土,下麵的泥巴濕潤很好挖。
底下也沒有石頭,挖個2米深都不是難事。
我把泥土堆在另外3麵,水溝那邊沒有堆。
時不時把竹子拿下來量一下,看看挖得圓不圓。
不遠處,我已經準備好了一桶水,可以把手洗幹淨再喝點水,歇一會兒。
我媽也過來地裏看看。
她說:“你把井挖在這裏啊?我以為你會挖在角落裏呢。”
我回答:“這裏是菜地的中間,兩邊挑水最遠都不超過20米,多省事嘛。”
我媽問:“你確定這裏會有水?到時候別白費力氣了。”
“不相信我是吧?這裏絕對有水,最多2米就有水,你信不信?”我反駁道。
大哥也說:“這裏原來是稻田,挖到水應該不難。再說就算沒有水,把溝裏開個口子,下雨了就能存滿水的。”
我繼續往下挖。泥土差不多了就用撮箕裝滿,再提出來倒掉。
我媽說要回家做午飯了,下午再來弄。
這時候井的深度已經差不多1米左右。
回家吃飯,往床上一躺著,確實有點小累。
一會兒就睡著了。
下午兩點半,我繼續去挖井。
到傍晚的時候,挖的深度到了1.3米。
你們可能會覺得怎麽變慢了?
其實我大部分時間,都是用來修井壁。
一般情況下,井口是越挖越小的,需要不斷的修大。
要把井壁修成垂直的,以保證井口和底下都一樣大。
天很快黑下來,我收拾一下回家。晚上我做夢,夢見井裏已經有水了。它將為以後的菜地提供水源。
隻要辛苦這一次,以後都不用挑水了。一勞永逸的解決幹旱問題。
這是屬於我的井,我親自挖出來的。它是獨一無二的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