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股權激勵
重生從努力當學霸開始 作者:新安小胖A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即使到後來,華夏遊戲市場逐漸崛起,但北米市場依然是世界遊戲產業極其重要,兵家不得不爭的高端市場。
劉偉正沉吟片刻後說道:
“北米分公司今年上半年必須要成立。在創立過程中可以吸取東瀛分公司建立的成功經驗,團隊依然是要搞本土化。招募當地人為主,這樣能夠更好的對於當地的人文、市場更了解。”
跨國公司最怕的不是雇傭的員工是資質平庸的人,而是怕什麽都不懂的外國人空降高層,完全不懂當地的市場規則,不調查研究就開始胡亂的指手畫腳照搬經驗。
實際上,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成功經驗,搬到另外一個國家,都未必能成功。要意識到,每個國家和市場,都是特殊的,商業不是自然科學和數學,拿不出一條永遠正確永遠適用的真理。
在維創電子公司年會舉辦的次日,劉家父子又在維創出版集團公司召開年會。雖然,兩家公司都帶有“維創”,大股東都是劉家父子,但是兩家公司經營比較獨立,也很少有財務上的關聯,基本上,可以被視為兩家不同的公司。
這也是劉偉正有意為之。
現在國際上一味提倡做大規模,認為隻有做大了規模,才能節約成本,以及增強企業競爭力。尤其是,世界五百強企業,成為這個年代大部分的企業的目標。似乎,企業的規模達到五百強,就是目的。
但並不是這樣的,企業本質上是用來實現持續經營和盈利的平台,擴大員工規模和企業營收規模,並不是根本目的。最根本的目的,還是實現資產的增值,給股東和員工創造長久持續的回報。
而一旦企業規模大了,業務也就越來越不純粹,思維也會逐漸混亂。其次,一部分的決策層動腦子,大部分人開始不動腦,或者即使動腦其智慧也很難被采納。畢竟,人一多,你說這樣,他說那樣,成千上萬條建議和方案,到底要怎麽樣?
後世有一些管理者反思,認為企業不是越大越好。反而開始不斷的將龐大的公司,逐漸分成一個個獨立的小公司、小團隊。
如果大公司效率低下,思維混亂,那麽就讓內部分成不同的團隊做事,大家獨立經營,井水不犯河水,各自有不同的決策者。用時間來證明誰對誰錯,避免所有資源都投入到錯誤的決策中。
如果,分成兩個團隊還不夠,那麽,逐漸切分,逐漸分散成人數越來越少,每個小團隊都有一個核心的決策者。
越小的團隊,其目標反而越清晰,並且,決策者是誰,也更明確。一旦方向正確,反而是效率最高,很少資源和人力被浪費。
正是有這種理念,劉偉正才不會試圖把家裏麵所有的公司合並成一家,將來有可能還會讓越來越多不同方向的業務剝離出去,獨立經營。
劉偉正微笑說道:
“昨天,我們剛剛召開了維創電子公司的年會,對維創電子公司進行了一些製度性的改革。大家也許知道一些消息,就是股權激勵。
原本,維創電子公司,我家父子幾乎占據100%股權,差不多是獨資企業。此外,公司的平均薪水不低,但上限卻是能看得見的,也就是2萬塊錢的月薪到頭了。
從公司最高等級的董事長、總經理,到中層管理者,這就是維創電子公司的月薪上限。
技術人員是有發明專利和產品上市之後的分紅激勵,企業管理者和職業經理人,以及研發項目周期很長的團隊和人員,激勵就存在死角。
因此,在維創電子公司,我們父子經過商量,拿出了一部分股權推行了股權激勵製度。讓公司核心人員,一起享受成長匯報。”
在場參與會議的絕大部分都是作家、漫畫家,真正的企業拿固定工資的並不是很多。
劉森看了看麻榮成、牛大佬兩人說道,
“維創出版公司也是一樣存在類似的問題。當紅的作家和漫畫家,可以年賺到稿酬百萬以上。但是,編輯和管理崗位的人才,卻僅能夠拿死工資,業績表現再好,也不能分享工資以外的回報。”
在場的一部分編輯們露出了期待模樣,當然了,麻榮成和牛大佬有點尷尬,事實上,他們頭頂上的編輯,收入確實不如他們的零頭。
若是老牌的漫畫大神,當然覺得理所當然,但他們都是今年剛剛崛起不久的漫畫家,所賺的驚人稿酬,還是通過改編《鬥破蒼穹》,心裏自然不會有什麽傲氣了,反而有點擔心頭盯上管理他們的責編、主編、總編們會不會心理不平衡,悄然打壓他們。
劉森接著說道:
“對於內容公司而言,無論是管理層、編輯和作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創作者是千裏馬的畫,那麽,優秀的編輯就是伯樂。
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因此,優秀的編輯的經驗也絕對是不可忽視的一筆財富。同樣我們公司的主要股東商量後,決定由我們拿出一部分的股權,對公司優秀人員進行激勵。”
章大海點頭說道:
“我也支持股權激勵政策!”
維創出版社的股權激勵跟維創電子公司大同小異,但激勵人員數量相對較少。至於公司的總股本也是1億股,但目前公司淨資產僅6000萬元。對於公司長遠發展比較認可的員工,可以從工資上扣款,按公司時下每股的淨資產進行估值認購股權。
這些股權的來源,是老股東自願,按當前的淨資產估值,向公司財務出售一部分股權。而財務設立專門的股權基金,既向員工出售股權,也實行現金回購股權。
這樣,公司雖然沒有上市,但內部股權卻是有一個有限製的流通市場。這個市場,股價不按漲價,而是按淨資產估值。
麻榮成說道:
“我有疑問,漫畫作家有沒有資格,申購公司股權。”
劉森解釋說道,
劉偉正沉吟片刻後說道:
“北米分公司今年上半年必須要成立。在創立過程中可以吸取東瀛分公司建立的成功經驗,團隊依然是要搞本土化。招募當地人為主,這樣能夠更好的對於當地的人文、市場更了解。”
跨國公司最怕的不是雇傭的員工是資質平庸的人,而是怕什麽都不懂的外國人空降高層,完全不懂當地的市場規則,不調查研究就開始胡亂的指手畫腳照搬經驗。
實際上,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成功經驗,搬到另外一個國家,都未必能成功。要意識到,每個國家和市場,都是特殊的,商業不是自然科學和數學,拿不出一條永遠正確永遠適用的真理。
在維創電子公司年會舉辦的次日,劉家父子又在維創出版集團公司召開年會。雖然,兩家公司都帶有“維創”,大股東都是劉家父子,但是兩家公司經營比較獨立,也很少有財務上的關聯,基本上,可以被視為兩家不同的公司。
這也是劉偉正有意為之。
現在國際上一味提倡做大規模,認為隻有做大了規模,才能節約成本,以及增強企業競爭力。尤其是,世界五百強企業,成為這個年代大部分的企業的目標。似乎,企業的規模達到五百強,就是目的。
但並不是這樣的,企業本質上是用來實現持續經營和盈利的平台,擴大員工規模和企業營收規模,並不是根本目的。最根本的目的,還是實現資產的增值,給股東和員工創造長久持續的回報。
而一旦企業規模大了,業務也就越來越不純粹,思維也會逐漸混亂。其次,一部分的決策層動腦子,大部分人開始不動腦,或者即使動腦其智慧也很難被采納。畢竟,人一多,你說這樣,他說那樣,成千上萬條建議和方案,到底要怎麽樣?
後世有一些管理者反思,認為企業不是越大越好。反而開始不斷的將龐大的公司,逐漸分成一個個獨立的小公司、小團隊。
如果大公司效率低下,思維混亂,那麽就讓內部分成不同的團隊做事,大家獨立經營,井水不犯河水,各自有不同的決策者。用時間來證明誰對誰錯,避免所有資源都投入到錯誤的決策中。
如果,分成兩個團隊還不夠,那麽,逐漸切分,逐漸分散成人數越來越少,每個小團隊都有一個核心的決策者。
越小的團隊,其目標反而越清晰,並且,決策者是誰,也更明確。一旦方向正確,反而是效率最高,很少資源和人力被浪費。
正是有這種理念,劉偉正才不會試圖把家裏麵所有的公司合並成一家,將來有可能還會讓越來越多不同方向的業務剝離出去,獨立經營。
劉偉正微笑說道:
“昨天,我們剛剛召開了維創電子公司的年會,對維創電子公司進行了一些製度性的改革。大家也許知道一些消息,就是股權激勵。
原本,維創電子公司,我家父子幾乎占據100%股權,差不多是獨資企業。此外,公司的平均薪水不低,但上限卻是能看得見的,也就是2萬塊錢的月薪到頭了。
從公司最高等級的董事長、總經理,到中層管理者,這就是維創電子公司的月薪上限。
技術人員是有發明專利和產品上市之後的分紅激勵,企業管理者和職業經理人,以及研發項目周期很長的團隊和人員,激勵就存在死角。
因此,在維創電子公司,我們父子經過商量,拿出了一部分股權推行了股權激勵製度。讓公司核心人員,一起享受成長匯報。”
在場參與會議的絕大部分都是作家、漫畫家,真正的企業拿固定工資的並不是很多。
劉森看了看麻榮成、牛大佬兩人說道,
“維創出版公司也是一樣存在類似的問題。當紅的作家和漫畫家,可以年賺到稿酬百萬以上。但是,編輯和管理崗位的人才,卻僅能夠拿死工資,業績表現再好,也不能分享工資以外的回報。”
在場的一部分編輯們露出了期待模樣,當然了,麻榮成和牛大佬有點尷尬,事實上,他們頭頂上的編輯,收入確實不如他們的零頭。
若是老牌的漫畫大神,當然覺得理所當然,但他們都是今年剛剛崛起不久的漫畫家,所賺的驚人稿酬,還是通過改編《鬥破蒼穹》,心裏自然不會有什麽傲氣了,反而有點擔心頭盯上管理他們的責編、主編、總編們會不會心理不平衡,悄然打壓他們。
劉森接著說道:
“對於內容公司而言,無論是管理層、編輯和作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創作者是千裏馬的畫,那麽,優秀的編輯就是伯樂。
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因此,優秀的編輯的經驗也絕對是不可忽視的一筆財富。同樣我們公司的主要股東商量後,決定由我們拿出一部分的股權,對公司優秀人員進行激勵。”
章大海點頭說道:
“我也支持股權激勵政策!”
維創出版社的股權激勵跟維創電子公司大同小異,但激勵人員數量相對較少。至於公司的總股本也是1億股,但目前公司淨資產僅6000萬元。對於公司長遠發展比較認可的員工,可以從工資上扣款,按公司時下每股的淨資產進行估值認購股權。
這些股權的來源,是老股東自願,按當前的淨資產估值,向公司財務出售一部分股權。而財務設立專門的股權基金,既向員工出售股權,也實行現金回購股權。
這樣,公司雖然沒有上市,但內部股權卻是有一個有限製的流通市場。這個市場,股價不按漲價,而是按淨資產估值。
麻榮成說道:
“我有疑問,漫畫作家有沒有資格,申購公司股權。”
劉森解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