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三千營看似三千人,實則在靖難之役時期,這些騎兵足有近十萬騎兵之多!
這些騎兵可以說為了朱棣的反叛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這樣的騎兵,如此的功勞,最後也沒落得好,反而讓朱棣五次北伐!明著是打擊北元殘餘勢力,實際上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打擊朵顏三衛!
主要原因和寧王遭遇的情況是一樣,寧王沒有獲得朱棣許諾的平分天下,朱棣許諾朵顏三衛的事情最終他也沒有履行諾言。
這也是朵顏三衛最終反叛的主要原因,當然要說寧王沒在暗中挑唆,估計也是不可能的!
總之,靖難之役之後的五次北伐,實則可以看成是寧王借助朵顏三衛的勢力和朱棣爭奪天下的延續戰!
最終還是朱棣技高一籌,算是把朵顏三衛打跑了,但為此也付出了極為慘烈的代價,在第五次北伐的時候就死了!
這也是他不履行諾言的報應!
而且這個報應並沒有就此結束,而是越演越烈!
甚至到最後明朝皇帝都被朵顏三衛的後人給掠去了!這就是明朝最著名的土木堡之變。
土木堡之變到底怎麽回事,估計大家都知道,在這裏也就不再多說了!
總之,這件事的淵源由來已久,明英宗朱祁鎮兵敗被俘,也是應了當初朱棣抓住寧王威脅寧王,策反朵顏三衛的事情!這是朱祁鎮幫他祖宗朱棣擋刀了!
後來朱祁鎮被送回來,重新做了皇帝,他還有之後的皇帝,基本上和瓦剌帝國保持了親密的的商貿關係,沒有在發生大的衝突。
這也說明雙方自此算是恩怨兩消了!
當然朱棣五次北伐的事情恩怨還沒消除,實際上你看看自從朱棣北伐死亡以後,你看看後來的那個明朝皇帝還去主動北伐?!沒有,一個都沒有?!
為什麽,主要是那些皇帝知道真相,朱棣那樣做無非是排除異己罷了,隻不過打著消滅北元餘孽的旗號罷了!
這一點和他讓鄭和下西洋,暗地裏尋找建文帝的下落是一樣的道理,他目的不純,所以達到的目的也不同,下西洋要真的為了海上霸權,怕是也沒有英吉利什麽事情了!
可惜一念之差,朱棣的作為就讓華夏落後於西方了!
那時候可以說在全球背景下,販賣奴隸那是大行其道,要是按照建文帝那樣履行周禮,勢必也要走奴隸製度,所以販賣奴隸這個潮流必然也會在明朝興起。
到那時候哪還有米利堅什麽事情?!
大明也隻會因此變得更加強大,也不至於被女真這樣的小部落取而代之。
朱棣和建文帝的爭鬥,可以說是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的過程,後世還無數人歌頌朱棣,從華夏地盤來說,確實如此!
但從世界史上,你在放眼看看,實際上朱棣就是在開曆史倒車,不知道順應全球曆史發展!直接把明朝帶進了死胡同!
好吧,話題扯遠了,還是回頭接著說朱棣當時的情況。
值得一說的是當時雖然沒人可以治得了朱棣,但朱元璋和他自己卻早就給他設置好了死路!
史料記載:金\/李氏,女真酋長於虛出(阿哈出)女,明成祖為燕王與之聯姻。這件事是得到朱元璋允許的!朱棣自己認可的!
無他,他的野心讓他需要女真的力量!
但他恐怕做夢也想不到,最終推翻明朝,取代明朝的人竟然是女真!
至於朱元璋為什麽會同意這次聯姻,自然是覺得朱棣和李氏聯姻,有助於穩固拉攏女真,更好地鞏固邊防!
但朱元璋也沒想到朱棣竟然早就有不臣之心,甚至他反叛的假想敵都不是建文帝,而是大哥朱標!
當時朱元璋的皇後病故的時候,朱棣不臣之心已經很明顯了,不然當時也不會被姚廣孝看出來。
姚廣孝這人是很邪的,看出朱棣不臣之心,這才故意和朱棣說白帽!
朱棣為王,帶白就是皇字!暗指朱棣想做皇帝。
朱棣當時不動聲色,卻把姚廣孝控製起來,後來發現姚廣孝確實有才華,也是真心實意輔佐他爭奪天下,這才對姚廣孝心悅誠服!
朱元璋的皇後死於1382年,而朱標死於1392年,也就說在朱標死亡十年前,朱棣已經和姚廣孝密謀開始謀奪天下了。
這還不算朱棣沒遇到姚廣孝之前,自己暗自隱藏實力,謀奪天下的種種手段。
一直到靖難之役,那就已經是1399年的事情了!
前後十七年,加上朱棣自己發展實力的時間,估計要在二十年以上!
二十年的有心算無心,建文帝被打敗真的不算什麽恥辱,不過曆史向來有勝利者書寫,朱棣把自己發動靖難之役寫的是險象環生,有如神助!仿佛這就是老天爺在幫他,建文帝好像就是失德昏君,老天爺都不想讓建文帝當皇帝一般。
實際上呢?!二十年的精心經營,怕不是把整個朝廷滲透的成了篩子!要是在打不贏一直被蒙在鼓裏的建文帝那才是離譜呢!
真要是朱標沒病死,朱棣和朱標爭奪天下,朱棣未必可以造反成功,哪怕朱棣有心算無心暗中滲透二十年,因為朱標作為太子,也有自己一幫幫手的!鹿死誰手真的很難說啊!
隻是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了讓建文帝順利上位,又怕他年紀小壓不住朱標的那些老臣,所以借故殺了不少人!可以說把朱標的勢力削弱了許多!導致建文帝能用的人不多。
朱棣趁此機會,故意派自己的人去幫助建文帝,建文帝不知內情,重用這些人,以至於從一開始就中了圈套!
所以後來建文帝剛剛登上帝位,還沒有鞏固自己的實力,著急忙慌的開始消減個個藩王的實力。
史料記載:1398年末,即朱允炆即位之初的幾個月中,皇帝開始考慮怎樣增強自己的權力而同時削弱諸封建王國的權力,並且利用或有或無的罪名對那些較小較弱的藩王采取激烈的行動。周王朱橚(1361—1425年)是第一個倒台的,接著另外四個王子也垮了下來:代王朱桂(1374—1446年);湘王朱柏(1371—1399年);齊王朱榑(1364—1428年);以及岷王朱楩(1379—1400年)。
一年之內在五個舉足輕重的藩封被廢之後,燕王便成了下一個目標。朝廷承認他是最棘手的敵人,因此在行動上很小心謹慎;可是,這樣一來反而給了燕王集結部隊和作準備的時間。
最後這句話,你品,你細品!
這些騎兵可以說為了朱棣的反叛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這樣的騎兵,如此的功勞,最後也沒落得好,反而讓朱棣五次北伐!明著是打擊北元殘餘勢力,實際上主要目的還是為了打擊朵顏三衛!
主要原因和寧王遭遇的情況是一樣,寧王沒有獲得朱棣許諾的平分天下,朱棣許諾朵顏三衛的事情最終他也沒有履行諾言。
這也是朵顏三衛最終反叛的主要原因,當然要說寧王沒在暗中挑唆,估計也是不可能的!
總之,靖難之役之後的五次北伐,實則可以看成是寧王借助朵顏三衛的勢力和朱棣爭奪天下的延續戰!
最終還是朱棣技高一籌,算是把朵顏三衛打跑了,但為此也付出了極為慘烈的代價,在第五次北伐的時候就死了!
這也是他不履行諾言的報應!
而且這個報應並沒有就此結束,而是越演越烈!
甚至到最後明朝皇帝都被朵顏三衛的後人給掠去了!這就是明朝最著名的土木堡之變。
土木堡之變到底怎麽回事,估計大家都知道,在這裏也就不再多說了!
總之,這件事的淵源由來已久,明英宗朱祁鎮兵敗被俘,也是應了當初朱棣抓住寧王威脅寧王,策反朵顏三衛的事情!這是朱祁鎮幫他祖宗朱棣擋刀了!
後來朱祁鎮被送回來,重新做了皇帝,他還有之後的皇帝,基本上和瓦剌帝國保持了親密的的商貿關係,沒有在發生大的衝突。
這也說明雙方自此算是恩怨兩消了!
當然朱棣五次北伐的事情恩怨還沒消除,實際上你看看自從朱棣北伐死亡以後,你看看後來的那個明朝皇帝還去主動北伐?!沒有,一個都沒有?!
為什麽,主要是那些皇帝知道真相,朱棣那樣做無非是排除異己罷了,隻不過打著消滅北元餘孽的旗號罷了!
這一點和他讓鄭和下西洋,暗地裏尋找建文帝的下落是一樣的道理,他目的不純,所以達到的目的也不同,下西洋要真的為了海上霸權,怕是也沒有英吉利什麽事情了!
可惜一念之差,朱棣的作為就讓華夏落後於西方了!
那時候可以說在全球背景下,販賣奴隸那是大行其道,要是按照建文帝那樣履行周禮,勢必也要走奴隸製度,所以販賣奴隸這個潮流必然也會在明朝興起。
到那時候哪還有米利堅什麽事情?!
大明也隻會因此變得更加強大,也不至於被女真這樣的小部落取而代之。
朱棣和建文帝的爭鬥,可以說是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的過程,後世還無數人歌頌朱棣,從華夏地盤來說,確實如此!
但從世界史上,你在放眼看看,實際上朱棣就是在開曆史倒車,不知道順應全球曆史發展!直接把明朝帶進了死胡同!
好吧,話題扯遠了,還是回頭接著說朱棣當時的情況。
值得一說的是當時雖然沒人可以治得了朱棣,但朱元璋和他自己卻早就給他設置好了死路!
史料記載:金\/李氏,女真酋長於虛出(阿哈出)女,明成祖為燕王與之聯姻。這件事是得到朱元璋允許的!朱棣自己認可的!
無他,他的野心讓他需要女真的力量!
但他恐怕做夢也想不到,最終推翻明朝,取代明朝的人竟然是女真!
至於朱元璋為什麽會同意這次聯姻,自然是覺得朱棣和李氏聯姻,有助於穩固拉攏女真,更好地鞏固邊防!
但朱元璋也沒想到朱棣竟然早就有不臣之心,甚至他反叛的假想敵都不是建文帝,而是大哥朱標!
當時朱元璋的皇後病故的時候,朱棣不臣之心已經很明顯了,不然當時也不會被姚廣孝看出來。
姚廣孝這人是很邪的,看出朱棣不臣之心,這才故意和朱棣說白帽!
朱棣為王,帶白就是皇字!暗指朱棣想做皇帝。
朱棣當時不動聲色,卻把姚廣孝控製起來,後來發現姚廣孝確實有才華,也是真心實意輔佐他爭奪天下,這才對姚廣孝心悅誠服!
朱元璋的皇後死於1382年,而朱標死於1392年,也就說在朱標死亡十年前,朱棣已經和姚廣孝密謀開始謀奪天下了。
這還不算朱棣沒遇到姚廣孝之前,自己暗自隱藏實力,謀奪天下的種種手段。
一直到靖難之役,那就已經是1399年的事情了!
前後十七年,加上朱棣自己發展實力的時間,估計要在二十年以上!
二十年的有心算無心,建文帝被打敗真的不算什麽恥辱,不過曆史向來有勝利者書寫,朱棣把自己發動靖難之役寫的是險象環生,有如神助!仿佛這就是老天爺在幫他,建文帝好像就是失德昏君,老天爺都不想讓建文帝當皇帝一般。
實際上呢?!二十年的精心經營,怕不是把整個朝廷滲透的成了篩子!要是在打不贏一直被蒙在鼓裏的建文帝那才是離譜呢!
真要是朱標沒病死,朱棣和朱標爭奪天下,朱棣未必可以造反成功,哪怕朱棣有心算無心暗中滲透二十年,因為朱標作為太子,也有自己一幫幫手的!鹿死誰手真的很難說啊!
隻是朱標死後,朱元璋為了讓建文帝順利上位,又怕他年紀小壓不住朱標的那些老臣,所以借故殺了不少人!可以說把朱標的勢力削弱了許多!導致建文帝能用的人不多。
朱棣趁此機會,故意派自己的人去幫助建文帝,建文帝不知內情,重用這些人,以至於從一開始就中了圈套!
所以後來建文帝剛剛登上帝位,還沒有鞏固自己的實力,著急忙慌的開始消減個個藩王的實力。
史料記載:1398年末,即朱允炆即位之初的幾個月中,皇帝開始考慮怎樣增強自己的權力而同時削弱諸封建王國的權力,並且利用或有或無的罪名對那些較小較弱的藩王采取激烈的行動。周王朱橚(1361—1425年)是第一個倒台的,接著另外四個王子也垮了下來:代王朱桂(1374—1446年);湘王朱柏(1371—1399年);齊王朱榑(1364—1428年);以及岷王朱楩(1379—1400年)。
一年之內在五個舉足輕重的藩封被廢之後,燕王便成了下一個目標。朝廷承認他是最棘手的敵人,因此在行動上很小心謹慎;可是,這樣一來反而給了燕王集結部隊和作準備的時間。
最後這句話,你品,你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