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天災逃荒翻身路(3)
綁定生子係統後成為人生贏家 作者:愛吃紫米酸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配著小店香噴噴的羊湯,手上捏著滿是豬肉餡料的包子,一家六口吃飽喝足。
又打包幾個用油紙帶走,沈瑤來到醫館與周氏和沈富貴匯合。
“爹,娘,你們先墊墊肚子,咱們今天要忙的事不少。”
把手裏的包子不由分說的塞過去,一家八口浩浩蕩蕩地往外走。
有些時候,人忙起來就會忽略時間的飛速流逝。
沈瑤帶著沈富貴和周氏以及五個孩子一路走一路看,最後在一家牙行租了三輛馬車回來。
“太多了,你還要照顧幾個孩子,該省著些。”
周氏忍不住念叨,老百姓的質樸觀念都是節約,哪怕再苦再累也不覺得難受。
沈瑤則受不了,主要也是因為她有足夠的底氣。
笑著安撫周氏不用擔心,去縣城一走好幾天,多雇一輛車,他們晚上休息也能睡一個安穩覺。
“娘,到時你和爹都過去,咱們一家子擠在一起怎麽趕路?”
再說衛成幾個年紀不小,最小的衛蓁也有五歲,總不能全都睡在一起吧。
周氏:……
周氏言語說不過沈瑤,總覺得自家女兒性格變了。容貌還是那個容貌,但說話辦事比之前更堅決了些。
“嗐,這不是想著前幾年太憋屈,明明是衛家對不起我們,倒弄得像我們占了衛家便宜。
娘,女兒這次出門,想著碰見合適的人就往前走一步。
是那衛老二對不起女兒,女兒不願意與衛家再有牽扯。”
這話,由沈瑤說出來有些重,但卻正好符合自己此時的心境。
周氏哎呦一聲,拉著沈瑤的手表示不愧是她的女兒。
“早該這麽做,前兩年你總說蓁兒年紀小舍不得。
眼下你被耽誤這些年,為自己多考慮考慮是應該的。”
外孫和外孫女再親也沒有親女兒親,周氏還是更願意見到女兒過的好。
眼神中滿是欣慰,周氏覺得沈瑤能這麽想就是大徹大悟。
不錯不錯,改天有功夫就去找鎮上的媒婆走動,碰見不錯的男後生,給自家女兒多留意。
當天晚上,沈大年幾個兄弟也知道了沈瑤要帶著自家兒女去縣城的事。
“娘,是不是衛家又欺負三妹了?我這就去找他們算賬!”
沈二友氣的起身往外走,被沈富貴開口攔住。
“回來!你三妹沒事,就是去縣城對幾個孩子更有好處。
這事說出來也是告訴你們一聲,明兒一早我們就走。
到時衛家再有人上門,便直接打發了他們。”
沈四餘喊了聲爹,“三姐去縣城,一個人照顧幾個孩子也太難了。”
他早幾年走鏢的時候去過縣城,那裏好是好,但花銷什麽都比鎮上貴。
三姐從衛家出來確實有些私房錢,但要養五個孩子,都不夠花的。
沈大友碰了碰媳婦何氏,“爹,我們這還有些銀子,就拿出來一道給三妹吧。”
何氏聞言趕緊回屋去取銀子,被周氏叫住。
“不用,老大媳婦,你也坐吧,你們三妹手裏銀子暫時夠用。
行了,這件事有我和你爹在,還輪不到你們操心。”
周氏也怕因為這個引起家庭內部的一些矛盾。
原本沈瑤回來住就有些不好說,要不是娶的幾個兒媳婦都不錯,家裏多年來也都和和氣氣,興許早就要鬧上一陣,畢竟家家戶戶都沒多少餘錢。
話題告一段落,晚上睡覺各人嘀嘀咕咕也與沈瑤無關。
沈瑤已經帶著幾個孩子將衣服被褥什麽都整理好,隻等明天馬車過來,將物品全都搬上去,就可直接出發。
係統感慨宿主的高效率,沒想到宿主行動這麽迅速。
‘不迅速不行,這個世道,後麵還有更多的危機。
不趁機脫離鎮城熟悉的環境,怎麽完成原始積累。’
不是說周氏和沈富貴不好,隻是原主與他們太熟。
相處久了,難免會產生各種矛盾,沈瑤不是原主,做不到如原主一般。
‘宿主,不過為什麽不直接去更為繁華的府城?’
係統覺得以宿主的本事,就是去皇帝所在的京城都能過的如魚得水,沒必要選擇偏安一隅。
沈瑤:……
沈瑤沒想到係統將她看的這麽強,‘不一樣,去了縣城,才有借口去府城,直接去府城的話,沈家這邊說不通。’
沈瑤隻是不想在原主親人麵前過多維持人設,並不代表她要暴露身份。
既占著對方的身體,就沒必要鬧的太過難看。
更何況這個古代世界是一個天災頻發的背景。
‘幹旱,洪澇,蟲災,匪患……你覺得去府城會有救?
往往人多的地方最不安全,咱們到時興許還要往外跑。’
起碼他們所在的清河鎮就不是一個適宜生存的地方。
清河鎮位於齊國南方,清河水患幾乎年年都有,到時整片良田顆粒無收,他們能做的就是遷徙離開。
清河鎮周圍的幾個府城基本都位於更南的地方。
去了那裏,不過是給人送菜的份,且人多的地方,亂起來時想跑都難。
來到這裏不過兩天,沈瑤就已經將後麵的事想的差不多。
沒有和係統過多去講什麽,反正後麵也會暴露出來。
合眼睡覺,又是新的一天。
衛瀅大早上起身,不忘拉著衛蘊和衛蓁洗漱打理自己。
大舅母何氏與二舅母趙氏已經準備好了早飯。
因為今天沈瑤等人離開,何氏與趙氏做的都是一些耐儲存的饅頭花卷炊餅。
二月的天已經不怎麽冷,甚至有些柳樹已經發了芽。
“三妹啊,這是我和大嫂替你準備的小物件,不值什麽錢,拿去用也方便。
聽說城裏的人都特別講究,咱們鎮上可比不得。”
趙氏塞了一個包裹給沈瑤,裏邊裝的是一些手帕荷包之類,都是自家做的,賣不了什麽錢。
“多謝大嫂二嫂,我就不客氣了。這一去也不知什麽時候才能回來,家裏就辛苦兩位嫂子。”
至於弟媳小周氏,前幾日帶著孩子回了娘家小住,人至今還沒有回來。
何氏和趙氏借勢和沈瑤客氣客氣,等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完早飯,門口處,牙行的人也趕來了三輛馬車。
車夫雇了一個,沈富貴和周氏夫妻都會趕車,便省了車夫的幾個錢。
沈瑤在這方麵沒堅持,心道等累了她就和兩人搭一搭手,這具身體也會趕車,甚至大兒子衛成也能上手。
一家人都去縣城,少說也有小十天,家裏的事,尤其是殺豬鋪和醫館,都得交代一聲。
“爹,娘,你們放心,我們一定能守好家裏。”
沈大友幾個人又是拍胸脯保證,又是將說過的話重複幾遍,沈富貴和周氏這才安心趕車離開。
馬車走在鋪好的青石板路上發出吱呀吱呀的響動,沈瑤掀開窗簾,神色淡淡的望向外麵。
今日也不過是沈瑤來到這裏的第三天而已,對於眼前這個沐浴在晨光中的小鎮,沈瑤了解不多。
不過觀之周圍古香古色的庭院和老舊複古的工具,哎,早已習慣了現代社會的發達果然很難適應。
“閨女,熱了就將窗簾放下,外麵都是灰塵。”
趕車的沈富貴小聲說了一嘴,跟著加快趕車速度。
沈瑤嗯的一聲點了點頭,又問道沈富貴最近家裏生意怎麽樣。
“嗐,就那樣,最近豬不好賣,去年地裏收成不好,人都吃不飽,哪還有糧食喂那些牲畜。”
沈富貴擰了擰眉,沿著話題提醒沈瑤到了縣城,別忘了多囤些糧食回去。
“怕就怕今年還會鬧災,老天爺的脾氣誰能摸得準。”
沈瑤:……
沈瑤抬頭看了眼清朗明媚的天,心說在這個世界,老天爺確實是有些喜怒無常。
“爹,咱們家裏也是,多屯糧,俗話說手裏有糧心裏不慌。”
“欸,是這個理,我和你娘都記著,倒是你,去了縣城周圍沒個親戚,日後……”
沈富貴越說越上癮,路上嘴巴一直沒閑著。
沈瑤很有耐心,和她坐在一起的是三個女兒。
四個人就這麽聽著沈富貴說話,偶爾也會配合接兩句茬,直到時間來到晌午,眾人停下馬車作勢歇息,沈富貴被前麵趕車的周氏耳提麵令好一會兒才安靜下來。
“再往前走兩天,咱們就能順利抵達臨山縣,”車夫年紀不小,看著與沈富貴差不多。
“以前去臨山縣的人不少,這兩年搬的搬走的走,路上清淨許多。”
沈富貴接話,又是一通感慨,等回來吃了炊餅和水,趕緊再次上路。
這段路線倒是安全沒有劫匪,但像去府城的路,就不能保證。
尤其越是往南越不安全,相反,北麵有大軍鎮守,沒這麽多事。
沈瑤這具身體的前夫,目前就在北麵當兵。
“前頭有間驛站,咱們能落腳,但是不能住。”
沈富貴告訴沈瑤一聲,因為驛站是屬於官家的,隻有那些朝廷官員才能住,普通百姓有個落腳地方就該感恩戴德,誰讓這些都是自古以來的規矩。
沈瑤:……
沈瑤不覺得規矩,隻覺得憋屈,果然身份才是在古代活得好的標配。
看來去縣城不是目的,她到底要盡快完成任務。
任務完成的同時最好要給自己討要一個不錯的身份。
臨山縣周圍的幾個府城,她總要過去瞧一瞧才好。
又打包幾個用油紙帶走,沈瑤來到醫館與周氏和沈富貴匯合。
“爹,娘,你們先墊墊肚子,咱們今天要忙的事不少。”
把手裏的包子不由分說的塞過去,一家八口浩浩蕩蕩地往外走。
有些時候,人忙起來就會忽略時間的飛速流逝。
沈瑤帶著沈富貴和周氏以及五個孩子一路走一路看,最後在一家牙行租了三輛馬車回來。
“太多了,你還要照顧幾個孩子,該省著些。”
周氏忍不住念叨,老百姓的質樸觀念都是節約,哪怕再苦再累也不覺得難受。
沈瑤則受不了,主要也是因為她有足夠的底氣。
笑著安撫周氏不用擔心,去縣城一走好幾天,多雇一輛車,他們晚上休息也能睡一個安穩覺。
“娘,到時你和爹都過去,咱們一家子擠在一起怎麽趕路?”
再說衛成幾個年紀不小,最小的衛蓁也有五歲,總不能全都睡在一起吧。
周氏:……
周氏言語說不過沈瑤,總覺得自家女兒性格變了。容貌還是那個容貌,但說話辦事比之前更堅決了些。
“嗐,這不是想著前幾年太憋屈,明明是衛家對不起我們,倒弄得像我們占了衛家便宜。
娘,女兒這次出門,想著碰見合適的人就往前走一步。
是那衛老二對不起女兒,女兒不願意與衛家再有牽扯。”
這話,由沈瑤說出來有些重,但卻正好符合自己此時的心境。
周氏哎呦一聲,拉著沈瑤的手表示不愧是她的女兒。
“早該這麽做,前兩年你總說蓁兒年紀小舍不得。
眼下你被耽誤這些年,為自己多考慮考慮是應該的。”
外孫和外孫女再親也沒有親女兒親,周氏還是更願意見到女兒過的好。
眼神中滿是欣慰,周氏覺得沈瑤能這麽想就是大徹大悟。
不錯不錯,改天有功夫就去找鎮上的媒婆走動,碰見不錯的男後生,給自家女兒多留意。
當天晚上,沈大年幾個兄弟也知道了沈瑤要帶著自家兒女去縣城的事。
“娘,是不是衛家又欺負三妹了?我這就去找他們算賬!”
沈二友氣的起身往外走,被沈富貴開口攔住。
“回來!你三妹沒事,就是去縣城對幾個孩子更有好處。
這事說出來也是告訴你們一聲,明兒一早我們就走。
到時衛家再有人上門,便直接打發了他們。”
沈四餘喊了聲爹,“三姐去縣城,一個人照顧幾個孩子也太難了。”
他早幾年走鏢的時候去過縣城,那裏好是好,但花銷什麽都比鎮上貴。
三姐從衛家出來確實有些私房錢,但要養五個孩子,都不夠花的。
沈大友碰了碰媳婦何氏,“爹,我們這還有些銀子,就拿出來一道給三妹吧。”
何氏聞言趕緊回屋去取銀子,被周氏叫住。
“不用,老大媳婦,你也坐吧,你們三妹手裏銀子暫時夠用。
行了,這件事有我和你爹在,還輪不到你們操心。”
周氏也怕因為這個引起家庭內部的一些矛盾。
原本沈瑤回來住就有些不好說,要不是娶的幾個兒媳婦都不錯,家裏多年來也都和和氣氣,興許早就要鬧上一陣,畢竟家家戶戶都沒多少餘錢。
話題告一段落,晚上睡覺各人嘀嘀咕咕也與沈瑤無關。
沈瑤已經帶著幾個孩子將衣服被褥什麽都整理好,隻等明天馬車過來,將物品全都搬上去,就可直接出發。
係統感慨宿主的高效率,沒想到宿主行動這麽迅速。
‘不迅速不行,這個世道,後麵還有更多的危機。
不趁機脫離鎮城熟悉的環境,怎麽完成原始積累。’
不是說周氏和沈富貴不好,隻是原主與他們太熟。
相處久了,難免會產生各種矛盾,沈瑤不是原主,做不到如原主一般。
‘宿主,不過為什麽不直接去更為繁華的府城?’
係統覺得以宿主的本事,就是去皇帝所在的京城都能過的如魚得水,沒必要選擇偏安一隅。
沈瑤:……
沈瑤沒想到係統將她看的這麽強,‘不一樣,去了縣城,才有借口去府城,直接去府城的話,沈家這邊說不通。’
沈瑤隻是不想在原主親人麵前過多維持人設,並不代表她要暴露身份。
既占著對方的身體,就沒必要鬧的太過難看。
更何況這個古代世界是一個天災頻發的背景。
‘幹旱,洪澇,蟲災,匪患……你覺得去府城會有救?
往往人多的地方最不安全,咱們到時興許還要往外跑。’
起碼他們所在的清河鎮就不是一個適宜生存的地方。
清河鎮位於齊國南方,清河水患幾乎年年都有,到時整片良田顆粒無收,他們能做的就是遷徙離開。
清河鎮周圍的幾個府城基本都位於更南的地方。
去了那裏,不過是給人送菜的份,且人多的地方,亂起來時想跑都難。
來到這裏不過兩天,沈瑤就已經將後麵的事想的差不多。
沒有和係統過多去講什麽,反正後麵也會暴露出來。
合眼睡覺,又是新的一天。
衛瀅大早上起身,不忘拉著衛蘊和衛蓁洗漱打理自己。
大舅母何氏與二舅母趙氏已經準備好了早飯。
因為今天沈瑤等人離開,何氏與趙氏做的都是一些耐儲存的饅頭花卷炊餅。
二月的天已經不怎麽冷,甚至有些柳樹已經發了芽。
“三妹啊,這是我和大嫂替你準備的小物件,不值什麽錢,拿去用也方便。
聽說城裏的人都特別講究,咱們鎮上可比不得。”
趙氏塞了一個包裹給沈瑤,裏邊裝的是一些手帕荷包之類,都是自家做的,賣不了什麽錢。
“多謝大嫂二嫂,我就不客氣了。這一去也不知什麽時候才能回來,家裏就辛苦兩位嫂子。”
至於弟媳小周氏,前幾日帶著孩子回了娘家小住,人至今還沒有回來。
何氏和趙氏借勢和沈瑤客氣客氣,等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完早飯,門口處,牙行的人也趕來了三輛馬車。
車夫雇了一個,沈富貴和周氏夫妻都會趕車,便省了車夫的幾個錢。
沈瑤在這方麵沒堅持,心道等累了她就和兩人搭一搭手,這具身體也會趕車,甚至大兒子衛成也能上手。
一家人都去縣城,少說也有小十天,家裏的事,尤其是殺豬鋪和醫館,都得交代一聲。
“爹,娘,你們放心,我們一定能守好家裏。”
沈大友幾個人又是拍胸脯保證,又是將說過的話重複幾遍,沈富貴和周氏這才安心趕車離開。
馬車走在鋪好的青石板路上發出吱呀吱呀的響動,沈瑤掀開窗簾,神色淡淡的望向外麵。
今日也不過是沈瑤來到這裏的第三天而已,對於眼前這個沐浴在晨光中的小鎮,沈瑤了解不多。
不過觀之周圍古香古色的庭院和老舊複古的工具,哎,早已習慣了現代社會的發達果然很難適應。
“閨女,熱了就將窗簾放下,外麵都是灰塵。”
趕車的沈富貴小聲說了一嘴,跟著加快趕車速度。
沈瑤嗯的一聲點了點頭,又問道沈富貴最近家裏生意怎麽樣。
“嗐,就那樣,最近豬不好賣,去年地裏收成不好,人都吃不飽,哪還有糧食喂那些牲畜。”
沈富貴擰了擰眉,沿著話題提醒沈瑤到了縣城,別忘了多囤些糧食回去。
“怕就怕今年還會鬧災,老天爺的脾氣誰能摸得準。”
沈瑤:……
沈瑤抬頭看了眼清朗明媚的天,心說在這個世界,老天爺確實是有些喜怒無常。
“爹,咱們家裏也是,多屯糧,俗話說手裏有糧心裏不慌。”
“欸,是這個理,我和你娘都記著,倒是你,去了縣城周圍沒個親戚,日後……”
沈富貴越說越上癮,路上嘴巴一直沒閑著。
沈瑤很有耐心,和她坐在一起的是三個女兒。
四個人就這麽聽著沈富貴說話,偶爾也會配合接兩句茬,直到時間來到晌午,眾人停下馬車作勢歇息,沈富貴被前麵趕車的周氏耳提麵令好一會兒才安靜下來。
“再往前走兩天,咱們就能順利抵達臨山縣,”車夫年紀不小,看著與沈富貴差不多。
“以前去臨山縣的人不少,這兩年搬的搬走的走,路上清淨許多。”
沈富貴接話,又是一通感慨,等回來吃了炊餅和水,趕緊再次上路。
這段路線倒是安全沒有劫匪,但像去府城的路,就不能保證。
尤其越是往南越不安全,相反,北麵有大軍鎮守,沒這麽多事。
沈瑤這具身體的前夫,目前就在北麵當兵。
“前頭有間驛站,咱們能落腳,但是不能住。”
沈富貴告訴沈瑤一聲,因為驛站是屬於官家的,隻有那些朝廷官員才能住,普通百姓有個落腳地方就該感恩戴德,誰讓這些都是自古以來的規矩。
沈瑤:……
沈瑤不覺得規矩,隻覺得憋屈,果然身份才是在古代活得好的標配。
看來去縣城不是目的,她到底要盡快完成任務。
任務完成的同時最好要給自己討要一個不錯的身份。
臨山縣周圍的幾個府城,她總要過去瞧一瞧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