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成千上萬道士
穿梭兩界:他隻想當個莊園主 作者:浮世青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無語的望著兩位老將軍,祝紅陽怎麽也沒想到,堂堂人武者巔峰高手,居然被當成神棍使用。
神之所以稱之為神,是因為擁有凡人所不能擁有的能力和手段。
無數宗教信仰的大神,都是僅在傳說中存在,能展現神跡的,不敢說絕對沒有,但絕對是鳳毛麟角。
但是,高階武者如果去扮演神棍展現聖跡,簡直不要太適合。
以朱旭的能力,把光明拳發揮到極致,再加上真氣的特性,任何電子設備都拍不下來,偽裝個光明神,綽綽有餘。
但是他也就那麽點水平,而且偽裝一次光明神降下神跡,最少得用好幾天來恢複真氣。
畢竟他不比樊若霜隻是短暫停留,那些富含天地靈氣的物品、快速恢複真氣的丹藥需要省著點用,隻能自然恢複。
假若把朱旭換成謝靈雨,那可就真是騰雲駕霧、呼風喚雨、排山倒海,近乎無所不能。
遇到敢質疑的,還能召喚雷電降下個天罰什麽的。
薛老將軍也是苦笑不已,用武者去偽裝神棍,隻是去給埃米國添點堵,哪想到會整的如此聲勢浩大?
祝紅陽感慨道:“所有宗教開宗立派的宗旨,都是勸人向善,可惜總是成為某些人的工具,拿來造反、當間諜,和平年代更是成為文化侵略的急先鋒,這方麵我們做的非常不好……”
楊宣武頓時急了,這要是再讓祝紅陽即興發揮下去,這個寫小說的,估計能不帶重複的侃一天,正要開口阻止,卻看到薛老將軍遞過來一個眼神,示意讓祝紅陽繼續說下去。
宗教事務,曆來一言難盡,華國曆史上王朝一般都是采取高壓態勢,即便如此也不盡如人意。
而縱觀整個地球世界的曆史,宗教是任何政權都無法忽視的存在,某些地域宗教曾經淩駕王權之上數百年。
即便是在現代社會,依然存在政教合一的國家,依然存在所謂的聖戰神戰。
薛老將軍倒是要聽聽,祝紅陽這個能穿梭兩個世界的人,對此有何高見。
祝紅陽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又身在建築企業,四海為家,相關的東西了解不少,這牢騷一旦發出起來,那是沒完沒了。
“以宗教形式開展的文化侵略,我不相信這麽多華國人看不出來,但是卻沒有任何應對措施,起碼我沒有看到。”
“華國的傳統節日逐漸失去任何意義,但是各種洋節卻方興未艾,比如複活節、聖誕節,其實都是宗教節日,許多人連信徒都不是,卻把這些節日過的無比隆重,是不是很好笑?”
“你們身居高位,可能有些情況不太了解,或者故意裝糊塗,現如今很多城市,教堂數量比中小學數量還要多!”
“我在偏遠的工地上,三省交界,窮的一塌糊塗,但那裏不僅有教堂,還是最富麗堂皇的建築,不知道你們看到會有何感想?”
“每天接送孩子,經常遇到信徒手裏拿著宗教書籍,追著孩子宣傳什麽天堂天主,即便在宗教發源地都沒有這種現象,究竟是我們國家的信徒太虔誠,還是我們有信心把他們同化?”
“一塊地,假如申請開發,不管是建工廠還是建樓房,不管是商用還是民用,甚至是你們軍方用,各種審批程序折騰個一年半載都不稀奇,但要是申請建寺廟建教堂,審批的那叫一個快啊!”
“我就納悶了,明明道教才是我們本土宗教啊!”
“清靜無為、煉氣長生、修身養性,雖然有些理念確實不合時宜,但總體來說,對社會沒什麽危害吧?”
“道家功夫有助於延年益壽,這是不爭的事實,國家為什麽就不推廣推廣,還是說大家都活夠了不想長命百歲?”
“別的不說,追求長生起碼是活在當世,而不是追求虛無縹緲的來生如何死去如何……”
薛老將軍和楊宣武默然無語,祝紅陽說的這些,有些他們知道,有些也是第一次知道,但這畢竟與軍方關係不大,卻也絕非沒有任何關係。
某些現役人員,也成某宗教的信徒,就算沒有,但是回到家裏,父母妻兒都是信徒,能不受到影響嗎?
就好比國外拍攝的某部電影,身為信徒的士兵寧願受處分,也不願違背宗教信仰,手拿聖經走上戰場,結果反而成為英雄被宣揚了幾十年,這對國家真的是好事嗎?
微微抬手,薛老將軍阻止了祝紅陽的長篇大論,緩緩道:“你說的這些,國家已經開始重視,弘揚民族文化,提倡民俗節日,甚至把孔子學院開到國外,都是文化領域的戰爭,國家並非什麽都沒做!”
祝紅陽點了點頭:“我們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害怕宗教壯大起來影響社會穩定,如果我有建言權,一定會建議大力發展本土宗教,教導全民追求長生,練練道家功夫,總比唱聖經跳廣場舞強的多!”
楊宣武略帶幾分幸災樂禍道:“你答應清虛牛鼻子老道,在那邊建一座道觀,他一回來就召集徒子徒孫,在嶗山太平宮聚會,過幾天你就能看到成千上萬道士齊聚祝家莊!”
想想那場麵,祝紅陽也是醉了,他不知道的是,這個行動已經開始了。
從嶗山到衛州的高速公路上,緊急避車道被高速交警征用,以供一群特殊人員行走。
一群接一群道士形成壯觀的人流,帶著朝聖的虔誠,帶著前往異世界傳道的決心,步行走向衛州。
這些道士都身穿正規道袍,分為紫色、杏黃、藍色三大類。
其實道教的服飾接近漢服的樣式,顏色也有很多種,如果以傳統道教法衣顏色來論,以黃為貴。
但是清虛真人召集的,大多數都是和古武相關的流派,練武的人與普通道士又不相同。
以紫為貴,非大觀觀主或有大貢獻的,是沒有資格穿紫色道袍的。
其次便是影視劇中常見的杏黃色道袍,用道家的話來衡量,就是道德之士或者修煉有成的,才有資格穿杏黃色道袍。
最後便是普通道士所傳的藍色道袍,至於以訛傳訛的灰色道袍,其實是沒有的,大概可能也許未正式入教的雜役所穿吧。
這麽一支隊伍,沿著高速公路,浩浩蕩蕩步行前進,蔚為壯觀。
神之所以稱之為神,是因為擁有凡人所不能擁有的能力和手段。
無數宗教信仰的大神,都是僅在傳說中存在,能展現神跡的,不敢說絕對沒有,但絕對是鳳毛麟角。
但是,高階武者如果去扮演神棍展現聖跡,簡直不要太適合。
以朱旭的能力,把光明拳發揮到極致,再加上真氣的特性,任何電子設備都拍不下來,偽裝個光明神,綽綽有餘。
但是他也就那麽點水平,而且偽裝一次光明神降下神跡,最少得用好幾天來恢複真氣。
畢竟他不比樊若霜隻是短暫停留,那些富含天地靈氣的物品、快速恢複真氣的丹藥需要省著點用,隻能自然恢複。
假若把朱旭換成謝靈雨,那可就真是騰雲駕霧、呼風喚雨、排山倒海,近乎無所不能。
遇到敢質疑的,還能召喚雷電降下個天罰什麽的。
薛老將軍也是苦笑不已,用武者去偽裝神棍,隻是去給埃米國添點堵,哪想到會整的如此聲勢浩大?
祝紅陽感慨道:“所有宗教開宗立派的宗旨,都是勸人向善,可惜總是成為某些人的工具,拿來造反、當間諜,和平年代更是成為文化侵略的急先鋒,這方麵我們做的非常不好……”
楊宣武頓時急了,這要是再讓祝紅陽即興發揮下去,這個寫小說的,估計能不帶重複的侃一天,正要開口阻止,卻看到薛老將軍遞過來一個眼神,示意讓祝紅陽繼續說下去。
宗教事務,曆來一言難盡,華國曆史上王朝一般都是采取高壓態勢,即便如此也不盡如人意。
而縱觀整個地球世界的曆史,宗教是任何政權都無法忽視的存在,某些地域宗教曾經淩駕王權之上數百年。
即便是在現代社會,依然存在政教合一的國家,依然存在所謂的聖戰神戰。
薛老將軍倒是要聽聽,祝紅陽這個能穿梭兩個世界的人,對此有何高見。
祝紅陽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又身在建築企業,四海為家,相關的東西了解不少,這牢騷一旦發出起來,那是沒完沒了。
“以宗教形式開展的文化侵略,我不相信這麽多華國人看不出來,但是卻沒有任何應對措施,起碼我沒有看到。”
“華國的傳統節日逐漸失去任何意義,但是各種洋節卻方興未艾,比如複活節、聖誕節,其實都是宗教節日,許多人連信徒都不是,卻把這些節日過的無比隆重,是不是很好笑?”
“你們身居高位,可能有些情況不太了解,或者故意裝糊塗,現如今很多城市,教堂數量比中小學數量還要多!”
“我在偏遠的工地上,三省交界,窮的一塌糊塗,但那裏不僅有教堂,還是最富麗堂皇的建築,不知道你們看到會有何感想?”
“每天接送孩子,經常遇到信徒手裏拿著宗教書籍,追著孩子宣傳什麽天堂天主,即便在宗教發源地都沒有這種現象,究竟是我們國家的信徒太虔誠,還是我們有信心把他們同化?”
“一塊地,假如申請開發,不管是建工廠還是建樓房,不管是商用還是民用,甚至是你們軍方用,各種審批程序折騰個一年半載都不稀奇,但要是申請建寺廟建教堂,審批的那叫一個快啊!”
“我就納悶了,明明道教才是我們本土宗教啊!”
“清靜無為、煉氣長生、修身養性,雖然有些理念確實不合時宜,但總體來說,對社會沒什麽危害吧?”
“道家功夫有助於延年益壽,這是不爭的事實,國家為什麽就不推廣推廣,還是說大家都活夠了不想長命百歲?”
“別的不說,追求長生起碼是活在當世,而不是追求虛無縹緲的來生如何死去如何……”
薛老將軍和楊宣武默然無語,祝紅陽說的這些,有些他們知道,有些也是第一次知道,但這畢竟與軍方關係不大,卻也絕非沒有任何關係。
某些現役人員,也成某宗教的信徒,就算沒有,但是回到家裏,父母妻兒都是信徒,能不受到影響嗎?
就好比國外拍攝的某部電影,身為信徒的士兵寧願受處分,也不願違背宗教信仰,手拿聖經走上戰場,結果反而成為英雄被宣揚了幾十年,這對國家真的是好事嗎?
微微抬手,薛老將軍阻止了祝紅陽的長篇大論,緩緩道:“你說的這些,國家已經開始重視,弘揚民族文化,提倡民俗節日,甚至把孔子學院開到國外,都是文化領域的戰爭,國家並非什麽都沒做!”
祝紅陽點了點頭:“我們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害怕宗教壯大起來影響社會穩定,如果我有建言權,一定會建議大力發展本土宗教,教導全民追求長生,練練道家功夫,總比唱聖經跳廣場舞強的多!”
楊宣武略帶幾分幸災樂禍道:“你答應清虛牛鼻子老道,在那邊建一座道觀,他一回來就召集徒子徒孫,在嶗山太平宮聚會,過幾天你就能看到成千上萬道士齊聚祝家莊!”
想想那場麵,祝紅陽也是醉了,他不知道的是,這個行動已經開始了。
從嶗山到衛州的高速公路上,緊急避車道被高速交警征用,以供一群特殊人員行走。
一群接一群道士形成壯觀的人流,帶著朝聖的虔誠,帶著前往異世界傳道的決心,步行走向衛州。
這些道士都身穿正規道袍,分為紫色、杏黃、藍色三大類。
其實道教的服飾接近漢服的樣式,顏色也有很多種,如果以傳統道教法衣顏色來論,以黃為貴。
但是清虛真人召集的,大多數都是和古武相關的流派,練武的人與普通道士又不相同。
以紫為貴,非大觀觀主或有大貢獻的,是沒有資格穿紫色道袍的。
其次便是影視劇中常見的杏黃色道袍,用道家的話來衡量,就是道德之士或者修煉有成的,才有資格穿杏黃色道袍。
最後便是普通道士所傳的藍色道袍,至於以訛傳訛的灰色道袍,其實是沒有的,大概可能也許未正式入教的雜役所穿吧。
這麽一支隊伍,沿著高速公路,浩浩蕩蕩步行前進,蔚為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