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虛真人沉默許久,長歎一口氣:“電子科技時代,還有誰會靜心修道?道家的根已經毀了,毀在人心,不若紮根另一個世界!”


    祝紅陽笑道:“無論如何,道家都是華國源遠流長的重要傳承,此時沒落,未必不是他日興盛所需,不是修道之人,還請道長教我。”


    說著祝紅陽做出一個邀請的手勢,和清虛真人並肩緩緩向祝家莊園走去。


    清虛真人露出追思之色,邊走邊緩緩開口:“道德經有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這大概是對於大道最直觀的詮釋,道始之於天地初生之前!”


    道,天道,大道,是一種很抽象的概念,比中醫武道更難讓人理解。


    一部道德經,區區數千言,無數人悟了幾千年,依然隻見其博大精深,不知其深淺。


    祝紅陽因為寫修仙小說的緣故,從道家典藏中剽竊了不少內容,但他畢竟不是修道之人,真要對坐論道,他還沒那個資格。


    緩步踏入祝家莊,空氣為之一變,清爽許多,紫雲花香撲麵而來,讓人精神為之一振。


    兩人沒有進入木樓,而是默契的來到西側涼亭坐下,由清虛真人將道家曆史娓娓道來。


    三皇五帝時期,雖有大道,但未成體係,真正形成體係,其實是在諸子顯聖百家爭鳴之時。


    被奉為道家祖師的老子,以道德經五千言奠定道家根基,後有文始真人尹喜發揚光大,與彼時被稱之為先秦煉氣士的人相互融合,成為當時影響力最大的主流思想之一。


    不過在追求天人合一練氣長生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兩大流派,一派講究性命雙修吐納練氣注重個人修為,另一派則提倡以丹藥符篆借助天地之力達成長生久視的目標。


    結果秦皇一統天下,追求長生不老時,立竿見影效果顯著的丹符流派占了上風,隻是結果卻比較悲催。


    一部分煉丹士被秦皇當做騙子殺死,一部分為追求長生大道揚帆出海,算是道家第一次劫難。


    隨後,在黃石公等人努力下,道家思想再度興盛,漢初百餘年奉行黃老之術,就是證明。


    可惜,隨著漢朝實力大增,道家思想成為漢武帝天子集權打擊匈奴的障礙,被當時內聖外王的儒家思想取代,也就是所謂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但真正讓道家元氣大傷的,是漢末太平道發動的黃巾起義,幾乎讓道家貼上反賊的標簽,無數道家精英甚至珍貴典籍,在這場戰火中化為飛灰。


    這以後,才有了佛家崛起的機會,形成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的盛景,而道家從此之後,再沒有進入過中樞。


    比如李唐王朝,因為自家姓李,曾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大聖祖高上金闕天皇大帝”等等,甚至立道教為國教,地位不可謂不高,但大家都知道,佛教大盛也是在這個時期。


    無論是玄奘以大唐禦弟的身份西天取經,還是韓愈上書諫迎佛骨表背後代表的含義,都證明道家在泱泱大唐其實沒有表麵那麽風光。


    所以袁天罡、李淳風、呂洞賓等著名道士,幾乎是道家最後的輝煌。


    此後千年,道家再沒有名動天下、風華絕代的人物出世。


    雖然道家傳承對華國文化的影響依然足夠深遠,甚至無處不在,但道家的沒落,也是不爭的事實。


    特別是進入工業時代電子時代以後,在所謂的效益效率麵前,道家修身養性那一套,更顯得格格不入,所以清虛真人才有毀在人心的感慨。


    祝紅陽也是大開眼界,雖然以前對道家了解不算少,但真正撇開那些神神怪怪全麵了解道家曆史,這還是第一次。


    清虛真人這才緩緩道:“流傳至今的道家流派,如今說起來也不算少,但真心向道的人,卻屈指可數。”


    祝紅陽好奇問道:“聽聞道家有十大道派,願聞其詳。”


    清虛真人微微歎息,再多道派又能如何,還不是日漸沒落?


    正一道,正以治邪,一以統萬,因其祖師張道陵曾被冊封為天師,又稱天師道,奉道德經為經典,尊老子為道祖,在道家擁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上清派,奉黃庭經和上清大洞真經為經典,因此宗門駐地位於茅山,又被稱為茅山派,注重本身精炁神修煉,一度成為道家煉氣長生的代表,曾有天下道士出茅山的說法。


    靈寶派,又稱閣皂宗,始於道教著名人物葛洪,奉元始天尊為最高神,乃是道家最重要的一支。


    北帝派,尊北極紫薇大帝為主神,擅長雷法,主修天蓬經和北帝授劍法,人們印象中道士身背長劍,掌發天雷的形象,多數都是這一派的,隻是因為北帝黑律嚴苛,門人弟子漸少,法脈逐漸失傳。


    神霄派,所謂天有九霄,神霄最高,奉南極長生大帝為主神,同樣以雷法見長,修行中認為人的精神與天時、陰陽、四季變化一脈相通,算是最注重內煉也就是真氣的教派。


    清微派,同樣是主修雷法的道派,主張內煉丹術,外練雷法,招神遣將,影視劇中常用所謂請神的橋段,就源於該派。


    全真派,這個但凡看過金大大武俠小說的,大概沒有不知道的,以內丹修行為主,主張性命雙修,以達到長生久視的目標。


    其他的如遇仙派、龍門派、金山派等等,大致都是從這幾大流派的分支,清虛真人也並未多講。


    祝紅陽愣住了,在他心目中一向是道家代表的武當派,居然沒有,大名鼎鼎的三豐真人,更是連名字都排不上。


    清虛真人苦笑解釋道:“武當一脈,本就是元末明初因三豐真人才稍有名氣,號稱隱仙派,其道統是以古武為根基,在道家傳承中不入主流,哪怕現如今由三豐真人開創的太極拳名聲再大,依然不是正統道家傳承。”


    祝紅陽愕然無語,想想也是,道家幾大流派,都自稱是要修煉成仙的,可不是要修煉成古武高手,所以三豐真人這腳踏實地的探索者,反而是另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梭兩界:他隻想當個莊園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世青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世青萍並收藏穿梭兩界:他隻想當個莊園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