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水落石出
穿成卑微庶女我演技爆表戰績可查 作者:一眠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妨玉這誓發的毒,為了證明此事她是清白立場,竟然不惜將自己的後半生都搭進去做賭。
一時間在場眾人望向她的眼神充滿憐憫。
趙妨蘭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所以然來,躲在帳子裏裝死,企圖美美隱身。
趙妨玉被憑空甩了這麽大一口黑鍋,這些日子來的努力險些作廢,又怎麽會如她的願?
立刻原地跪下對著大夫人和趙憫山道:“女兒不孝,卻也想為自己辯駁一句,請問張姨娘所說的,我毒害三姐,無恥下賤,攛掇府醫給府中姊妹和姨娘下毒一事,可有實證?”
“我姨娘養我一場,縱有不是,也請張姨娘言辭間放尊重些,都是姨娘,她隻是命不好,不似張姨娘能讀書識字,懂許多大道理。她隻是一位無知婦人,但她未曾因我獲得什麽榮耀,也不該因我受到牽連,被張姨娘用那樣粗俗的言辭咒罵。”
張姨娘冷笑一聲,腰背挺直:“四姑娘進了大夫人的院子,手眼通天,眼尖嘴利,妾身百口莫辯。”
趙妨玉猛然抬起頭,一雙黑亮的眼睛眼底微紅,嗓音幾近顫抖,整個人仿佛一片落葉,飄飄搖搖找不到歸處。
“姨娘到底是百口莫辯!還是憑空汙蔑!”
趙妨玉對著趙憫山和大夫人狠狠磕了一個響頭,動靜之大,趙妨錦聽了都牙酸,腦漿子似乎都跟著晃了晃。
趙妨玉緩緩抬頭,滿是淚珠的稚嫩臉龐透露出一種決絕。
“女兒自入清平院,從未有過不敬之心,尊重長姐,孝順爹娘,禮重兄長,生怕給母親添亂。女兒住在清平院,已經給母親帶來諸多麻煩,如今還要蒙受憑空汙蔑,帶累大夫人和姐姐的名聲,女兒百死難辭其咎。”
“此事查明,若女兒當真有錯,求父親將我送到尼姑庵,以正家風。”
趙妨玉在賭,她賭趙憫山不敢讓她真的投湖自盡,也不敢讓她入家廟。
無論哪一個朝代,朝廷中一定會有監察機構,有時候是東廠,有時候是錦衣衛,也可能是其他組織,再不濟還有禦史言官。
家中妻妾爭鬥,致使子女喪生,無論如何都是政敵攻訐的最好突破口。
哪怕是無緣無故送一個女兒進家廟,也會被政敵翻來覆去查三遍。
趙憫山不敢,極大概率不敢。
何況張姨娘和大夫人對上,從茜紅色襖裙的丫鬟找出藥渣的那一刻起,就已經顯露敗相。
趙妨玉後麵的所作所為,不過是火上澆油,為張姨娘的敗局再添一筆。
趙憫山沉默一瞬,大夫人不動如山,重又拿起茶盞,放任自流。
“三姑娘是老爺的女兒,四姑娘也是。”
“三姑娘起了疹子就知道找老爺哭訴,說家中有人毒害她,四姑娘當時落水,燒的險些救不回來,也沒說半個字旁人的不是。”
“學識好得,品性難得,老爺覺得呢?”
老爺覺得……老爺覺得大夫人說得對。
外麵請來的大夫不止一個,足足三個。
三位大夫將黃先生的藥渣嚐過一遍,又仔細嚐過趙妨蘭留下的藥湯後道:“三姑娘的湯藥中多了一些花生粉。”
大夫人哦了一聲,語調上揚:“花生粉?”
趙妨玉也笑了。
因為正院之中,趙妨墨也有花生過敏,整個清平院是從不進花生的。
張姨娘嘴硬:“四丫頭除了正院,還另有一個錢姨娘呢!”
趙妨玉因為跟趙妨錦和大夫人學管家,府中分例牢記於心,立刻背出月初至今府邸中的分例:“月初至今,府中菜肴使用到花生的菜品隻有三道,這菜肴各院都有,唯獨清平院和裁月院沒有。”
“點心中用了花生的點心一共十二品,除了清平院,各院都有。”
“點心中的花生,量少且碎,十二品中六品是花生酥,花生碾碎成粉末和麵做的點心,無法從中提取純粹的花生粉給三姐姐下毒,另外六品是花生芝麻酥糖,這裏麵倒是有花生,隻要查清這六品花生芝麻酥糖和三品菜肴的去處,三姐姐秋咳湯中的花生粉來源,也應當水落石出了。”
大夫人點點頭,對趙妨玉的說法表示認可,給她查漏補缺道:“去把大廚房的李媽媽喊來,讓她查一查這三個月裏,有誰往家裏采買過花生,用在何處,還有多少。”
花生粉的含量不多,這麽查其實也很難查出來,隻不過是敲山震虎,洗清趙妨玉身上的嫌疑。
李媽媽和裁月院等各院子裏的媽媽都被喊來,交代當初發下來的花生芝麻酥糖如何處理。
這其中著重問的是裁月院的老媽媽和李媽媽。
老媽媽記得很清楚:“花生芝麻酥糖,錢姨娘一向不喜歡吃,四姑娘也不喜歡,所以咱們院子裏的花生芝麻酥糖從來都是賞下人的,有時錢姨娘家裏來人,也會包給錢姨娘的家裏人帶走。”
這話的真實性極其好查,趙憫山一個眼神過去,自然有人去查證老媽媽的話。
李媽媽回憶片刻道:“這三月中,采買花生一共有過四回。都是鄭二家采買的。每回都是三斤,一般拿來做點心和湯圓。”
“但今日,三姑娘身邊的巧慧,單點了一份花生芝麻酥糖。”
至此,張姨娘和趙妨蘭的詭計算是徹底勘破,如此輕易,甚至給趙妨玉一種虎頭蛇尾之感。
一開始聲勢浩大,還以為要死人,誰知道不過是一場自導自演,栽贓嫁禍的過敏。
也就是大夫人治下,各門房進出都有記錄,廚房所有食材進出都有定數和文書,否則也不會這樣輕易就查到趙妨蘭。
也對,趙妨玉的秋咳湯送來的突然,除此以外,也想不出什麽好點子了。
莫名的,趙妨玉想到一句,這招雖險,勝算卻大。
如果真讓她們栽贓成功,等待趙妨玉的結果可能真就是溺死或者家廟裏度過餘生。
就從剛才趙憫山態度來看,即便她如今在大娘子院中,也遠遠比不上張姨娘和趙妨蘭在他心中的地位。
而她和趙憫山這淡薄到極點的父女之情也真經不起任何風雨。
水落石出後,趙憫山也沒有半分氣弱,仍舊大馬金刀坐著,麵對張姨娘的懇求絲毫不心軟,麵無表情,甚至還扭頭來看趙妨玉的表情,似乎是想要觀察她臉上有沒有記恨之色。
趙妨玉低著頭,想盡了前後兩輩子的傷心事,眼淚止不住的流。
大夫人拿出帕子抿抿嘴,看著趙妨蘭和張姨娘慢條斯理道:“按理來說,家中出了這樣包藏禍心的妾室,合該發賣了還家宅清淨才是。”
一時間在場眾人望向她的眼神充滿憐憫。
趙妨蘭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所以然來,躲在帳子裏裝死,企圖美美隱身。
趙妨玉被憑空甩了這麽大一口黑鍋,這些日子來的努力險些作廢,又怎麽會如她的願?
立刻原地跪下對著大夫人和趙憫山道:“女兒不孝,卻也想為自己辯駁一句,請問張姨娘所說的,我毒害三姐,無恥下賤,攛掇府醫給府中姊妹和姨娘下毒一事,可有實證?”
“我姨娘養我一場,縱有不是,也請張姨娘言辭間放尊重些,都是姨娘,她隻是命不好,不似張姨娘能讀書識字,懂許多大道理。她隻是一位無知婦人,但她未曾因我獲得什麽榮耀,也不該因我受到牽連,被張姨娘用那樣粗俗的言辭咒罵。”
張姨娘冷笑一聲,腰背挺直:“四姑娘進了大夫人的院子,手眼通天,眼尖嘴利,妾身百口莫辯。”
趙妨玉猛然抬起頭,一雙黑亮的眼睛眼底微紅,嗓音幾近顫抖,整個人仿佛一片落葉,飄飄搖搖找不到歸處。
“姨娘到底是百口莫辯!還是憑空汙蔑!”
趙妨玉對著趙憫山和大夫人狠狠磕了一個響頭,動靜之大,趙妨錦聽了都牙酸,腦漿子似乎都跟著晃了晃。
趙妨玉緩緩抬頭,滿是淚珠的稚嫩臉龐透露出一種決絕。
“女兒自入清平院,從未有過不敬之心,尊重長姐,孝順爹娘,禮重兄長,生怕給母親添亂。女兒住在清平院,已經給母親帶來諸多麻煩,如今還要蒙受憑空汙蔑,帶累大夫人和姐姐的名聲,女兒百死難辭其咎。”
“此事查明,若女兒當真有錯,求父親將我送到尼姑庵,以正家風。”
趙妨玉在賭,她賭趙憫山不敢讓她真的投湖自盡,也不敢讓她入家廟。
無論哪一個朝代,朝廷中一定會有監察機構,有時候是東廠,有時候是錦衣衛,也可能是其他組織,再不濟還有禦史言官。
家中妻妾爭鬥,致使子女喪生,無論如何都是政敵攻訐的最好突破口。
哪怕是無緣無故送一個女兒進家廟,也會被政敵翻來覆去查三遍。
趙憫山不敢,極大概率不敢。
何況張姨娘和大夫人對上,從茜紅色襖裙的丫鬟找出藥渣的那一刻起,就已經顯露敗相。
趙妨玉後麵的所作所為,不過是火上澆油,為張姨娘的敗局再添一筆。
趙憫山沉默一瞬,大夫人不動如山,重又拿起茶盞,放任自流。
“三姑娘是老爺的女兒,四姑娘也是。”
“三姑娘起了疹子就知道找老爺哭訴,說家中有人毒害她,四姑娘當時落水,燒的險些救不回來,也沒說半個字旁人的不是。”
“學識好得,品性難得,老爺覺得呢?”
老爺覺得……老爺覺得大夫人說得對。
外麵請來的大夫不止一個,足足三個。
三位大夫將黃先生的藥渣嚐過一遍,又仔細嚐過趙妨蘭留下的藥湯後道:“三姑娘的湯藥中多了一些花生粉。”
大夫人哦了一聲,語調上揚:“花生粉?”
趙妨玉也笑了。
因為正院之中,趙妨墨也有花生過敏,整個清平院是從不進花生的。
張姨娘嘴硬:“四丫頭除了正院,還另有一個錢姨娘呢!”
趙妨玉因為跟趙妨錦和大夫人學管家,府中分例牢記於心,立刻背出月初至今府邸中的分例:“月初至今,府中菜肴使用到花生的菜品隻有三道,這菜肴各院都有,唯獨清平院和裁月院沒有。”
“點心中用了花生的點心一共十二品,除了清平院,各院都有。”
“點心中的花生,量少且碎,十二品中六品是花生酥,花生碾碎成粉末和麵做的點心,無法從中提取純粹的花生粉給三姐姐下毒,另外六品是花生芝麻酥糖,這裏麵倒是有花生,隻要查清這六品花生芝麻酥糖和三品菜肴的去處,三姐姐秋咳湯中的花生粉來源,也應當水落石出了。”
大夫人點點頭,對趙妨玉的說法表示認可,給她查漏補缺道:“去把大廚房的李媽媽喊來,讓她查一查這三個月裏,有誰往家裏采買過花生,用在何處,還有多少。”
花生粉的含量不多,這麽查其實也很難查出來,隻不過是敲山震虎,洗清趙妨玉身上的嫌疑。
李媽媽和裁月院等各院子裏的媽媽都被喊來,交代當初發下來的花生芝麻酥糖如何處理。
這其中著重問的是裁月院的老媽媽和李媽媽。
老媽媽記得很清楚:“花生芝麻酥糖,錢姨娘一向不喜歡吃,四姑娘也不喜歡,所以咱們院子裏的花生芝麻酥糖從來都是賞下人的,有時錢姨娘家裏來人,也會包給錢姨娘的家裏人帶走。”
這話的真實性極其好查,趙憫山一個眼神過去,自然有人去查證老媽媽的話。
李媽媽回憶片刻道:“這三月中,采買花生一共有過四回。都是鄭二家采買的。每回都是三斤,一般拿來做點心和湯圓。”
“但今日,三姑娘身邊的巧慧,單點了一份花生芝麻酥糖。”
至此,張姨娘和趙妨蘭的詭計算是徹底勘破,如此輕易,甚至給趙妨玉一種虎頭蛇尾之感。
一開始聲勢浩大,還以為要死人,誰知道不過是一場自導自演,栽贓嫁禍的過敏。
也就是大夫人治下,各門房進出都有記錄,廚房所有食材進出都有定數和文書,否則也不會這樣輕易就查到趙妨蘭。
也對,趙妨玉的秋咳湯送來的突然,除此以外,也想不出什麽好點子了。
莫名的,趙妨玉想到一句,這招雖險,勝算卻大。
如果真讓她們栽贓成功,等待趙妨玉的結果可能真就是溺死或者家廟裏度過餘生。
就從剛才趙憫山態度來看,即便她如今在大娘子院中,也遠遠比不上張姨娘和趙妨蘭在他心中的地位。
而她和趙憫山這淡薄到極點的父女之情也真經不起任何風雨。
水落石出後,趙憫山也沒有半分氣弱,仍舊大馬金刀坐著,麵對張姨娘的懇求絲毫不心軟,麵無表情,甚至還扭頭來看趙妨玉的表情,似乎是想要觀察她臉上有沒有記恨之色。
趙妨玉低著頭,想盡了前後兩輩子的傷心事,眼淚止不住的流。
大夫人拿出帕子抿抿嘴,看著趙妨蘭和張姨娘慢條斯理道:“按理來說,家中出了這樣包藏禍心的妾室,合該發賣了還家宅清淨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