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十二郎
穿成卑微庶女我演技爆表戰績可查 作者:一眠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風靡京城的香露在隴西也是難得的好物件兒,一時間小姑娘們恨不能將趙妨玉圈起來搜一搜抖一抖,好再掉落些好東西下來。
社交局麵打開,趙妨玉身上沒帶那許多香丸,說是等回去了,她給家裏的小娘子一人一瓶香丸才罷休。
趙家女子都未曾學過騎馬,李九娘和李十四娘一人接一個,帶著她們熟悉馬匹。
馬場極大,暮春時節,草場上茵茵一片綠,不時有鮮衣怒馬的少年郎或小娘子疾馳而過,有人賽馬,有人馳風,馬匹踏過的草地不會似京城那般揚起陣陣塵灰,隻有抖落的草露和驚出的蚱蜢。
十四娘見趙妨玉頻頻看向騎馬而過的身影,以為她也想這樣策馬疾馳,連忙勸道:“妨玉姐姐剛學,跑的這樣快恐控不住馬。”
“好玩兒的多著呢,姐姐可別以為咱們隴西隻有風沙。”
說完,十四娘牽著趙妨玉的手,緩緩落在小馬的額頭上。馬毛略硬,有些紮手,但趙妨玉自己還是極其願意學的。
古代不像現代那樣安穩,會騎馬,就是掌握了一項極其有用的保命技能。
趙妨玉不僅想騎馬,她還想學射箭!
這個朝代處處都透露著宋朝的影子,但曆史上的宋朝並不太平,她不知道這個架空朝代的曆史軌跡會不會向宋朝偏移,但無論何時,擁有自保之力總好過坐以待斃。
不再看周圍,趙妨玉專心和麵前這匹小馬培養感情,猝然上馬雙方都容易受驚,隻有提前將小馬哄好,才不會掉馬驚馬。
“十四娘!幹嘛呢!”馬蹄聲近,回頭時,趙妨玉正對一張碩大馬臉。
漆黑的小馬眨巴眨巴眼,友好的用鼻孔輕輕噴了下氣。
從未這樣近距離接觸過馬,趙妨玉隻覺得一股熱氣襲麵而來,禁不住後退幾步,捂住胸口!
老天,什麽莽人!
李十四娘見趙妨玉被嚇,連忙跑過去捶了一頓馬上少年的腿。
“十二郎!!!你犯什麽混!嚇到人了!”
少年聞言立刻下馬道歉。長腿一抬便從一人高的馬背上下來,高高瘦瘦,常年在馬背上曬著,皮膚比趙妨玉見過的所有人都要黑一個度。
少年不好意思的摸摸後腦勺,甕聲笑著,森白牙齒被黑皮一襯,不知為何讓趙妨玉夢回非洲。
而黑皮少年卻在看清趙妨玉的瞬間,麵色漲紅,隻是太黑了,連身邊的十四娘也未發覺。
十四娘想扯少年的耳朵,被少年下意識拍落,氣的十四娘一個響亮的巴掌招呼在人後背,這才老實下來,跟著十四娘快步行來。
“姐姐別怕,十二哥天生就傻,他不是故意想嚇姐姐的。”
李十二郎揚起的嘴角立時僵住,看向趙妨玉的眼神都帶上局促,甕聲甕氣欠身道:“方才不當心,嚇到表妹是我的不是。”
“我是十二郎,前些日子去了趟樊城,今天才回來,所以昨日表妹應該不曾見過我。”
說著,十二郎從小馬上取下來一個小盒遞給趙妨玉:“路上耽擱,否則昨日就該給妹妹們的。”
趙妨玉禮貌道謝,誰知十二郎竟道:“妹妹不妨瞧瞧喜不喜歡,若是不喜歡,我把上麵的石頭扣下來給妹妹打首飾。”
趙妨玉:“……”古往今來的定律是黑皮不聰明嗎?
趙妨玉聞言打開,錦盒中的的物件露出,正是一枚女子用的匕首。
金子做的刀鞘,上麵鑲嵌了許多寶石,尤其是把手上有一顆比貓眼兒還大些。
想起昨天舅舅們送的大塊寶石,趙妨玉忍不住疑惑,隴西特產是寶石嗎?
大概是隴西李氏隨手送的都是寶石打底,趙妨玉忍不住問出。十四娘笑著回道:“這是去嘉峪關外麵打來的。”
“我們隴西李氏,不似旁人家重文輕武或重武輕文,子孫無論男女,必得會騎馬,讀完四書,家中哥哥們若是從武,便會跟著家中叔叔去嘉峪關。”
“家裏的寶石,大多都是兒孫去嘉峪關外打仗帶回來的戰利品。”
十二郎憨憨點頭:“送妹妹們的,都是我自個兒打回來的。”言辭間很有一副土財主的氣魄。放到外麵,誰也不知這竟能是隴西李氏的孩子。
趙妨玉道謝,不多時趙妨錦回來,也得了一樣的寶石匕首,連趙妨墨也有一把,隻是小一些,拿來削水果正好。
等晚上歸家,趙妨玉才知道,這位李十二郎,本名李伯棠,是家中出了名的笨蛋種子。
“十二郎最笨,四書姐妹們最晚十歲也學完了,唯獨他,一直被打到去年才結束學業,就這還是小叔叔打累了,說朽木不可雕,誰能誰來雕,反正打死他也不雕。無奈之下,家中才放他去的嘉峪關。”
十四娘提起十二郎的學業,忍不住嘖了一聲:“我們李家百年來,還是第一回遇到這樣笨的。”
趙妨玉瞧著十四娘頗為嫌棄的模樣,好笑道:“這也不算什麽,好歹十二郎看著武學一道別有天賦?”
十四娘再次嘖了一聲:“小叔叔說,要是什麽本事也沒有,活該送出去要飯,被打死也別說是李家人。”
說完緊緊握住趙妨玉的手,仿佛想起什麽傷心事:“家中族學一向是錯一個罰一群,每回他背不出書,我們都得跟著他一起抄,一起罰沒……”
似乎是想起那段黑暗往事,十四娘眼淚花都出來了,喃喃道:“太蠢了……實在是太蠢了……”
“天天被罰,我手上抄書的繭子都比姑姑厚兩層!”
趙妨玉沒想到李家這一代還有這樣的傷心事,好笑的帶著十四娘回自己的屋子,拿了一顆銀香球才哄好。
大夫人從外間回來,等十四娘和趙妨玉道別後,才把趙妨玉招來麵前:“你瞧著隴西如何?”
“來這邊住的可還習慣?”
按照大夫人的思量來看,趙妨玉的婚事不算好辦,至少得勸服趙憫山。
思來想去,還是嫁回李家最好。
真嫁回李家,趙憫山再有百八十個想法,對上她父親,也都要按下去。
隻是不知妨玉習不習慣隴西風俗,畢竟和上京相比,隴西瞧著還是粗獷了些。
社交局麵打開,趙妨玉身上沒帶那許多香丸,說是等回去了,她給家裏的小娘子一人一瓶香丸才罷休。
趙家女子都未曾學過騎馬,李九娘和李十四娘一人接一個,帶著她們熟悉馬匹。
馬場極大,暮春時節,草場上茵茵一片綠,不時有鮮衣怒馬的少年郎或小娘子疾馳而過,有人賽馬,有人馳風,馬匹踏過的草地不會似京城那般揚起陣陣塵灰,隻有抖落的草露和驚出的蚱蜢。
十四娘見趙妨玉頻頻看向騎馬而過的身影,以為她也想這樣策馬疾馳,連忙勸道:“妨玉姐姐剛學,跑的這樣快恐控不住馬。”
“好玩兒的多著呢,姐姐可別以為咱們隴西隻有風沙。”
說完,十四娘牽著趙妨玉的手,緩緩落在小馬的額頭上。馬毛略硬,有些紮手,但趙妨玉自己還是極其願意學的。
古代不像現代那樣安穩,會騎馬,就是掌握了一項極其有用的保命技能。
趙妨玉不僅想騎馬,她還想學射箭!
這個朝代處處都透露著宋朝的影子,但曆史上的宋朝並不太平,她不知道這個架空朝代的曆史軌跡會不會向宋朝偏移,但無論何時,擁有自保之力總好過坐以待斃。
不再看周圍,趙妨玉專心和麵前這匹小馬培養感情,猝然上馬雙方都容易受驚,隻有提前將小馬哄好,才不會掉馬驚馬。
“十四娘!幹嘛呢!”馬蹄聲近,回頭時,趙妨玉正對一張碩大馬臉。
漆黑的小馬眨巴眨巴眼,友好的用鼻孔輕輕噴了下氣。
從未這樣近距離接觸過馬,趙妨玉隻覺得一股熱氣襲麵而來,禁不住後退幾步,捂住胸口!
老天,什麽莽人!
李十四娘見趙妨玉被嚇,連忙跑過去捶了一頓馬上少年的腿。
“十二郎!!!你犯什麽混!嚇到人了!”
少年聞言立刻下馬道歉。長腿一抬便從一人高的馬背上下來,高高瘦瘦,常年在馬背上曬著,皮膚比趙妨玉見過的所有人都要黑一個度。
少年不好意思的摸摸後腦勺,甕聲笑著,森白牙齒被黑皮一襯,不知為何讓趙妨玉夢回非洲。
而黑皮少年卻在看清趙妨玉的瞬間,麵色漲紅,隻是太黑了,連身邊的十四娘也未發覺。
十四娘想扯少年的耳朵,被少年下意識拍落,氣的十四娘一個響亮的巴掌招呼在人後背,這才老實下來,跟著十四娘快步行來。
“姐姐別怕,十二哥天生就傻,他不是故意想嚇姐姐的。”
李十二郎揚起的嘴角立時僵住,看向趙妨玉的眼神都帶上局促,甕聲甕氣欠身道:“方才不當心,嚇到表妹是我的不是。”
“我是十二郎,前些日子去了趟樊城,今天才回來,所以昨日表妹應該不曾見過我。”
說著,十二郎從小馬上取下來一個小盒遞給趙妨玉:“路上耽擱,否則昨日就該給妹妹們的。”
趙妨玉禮貌道謝,誰知十二郎竟道:“妹妹不妨瞧瞧喜不喜歡,若是不喜歡,我把上麵的石頭扣下來給妹妹打首飾。”
趙妨玉:“……”古往今來的定律是黑皮不聰明嗎?
趙妨玉聞言打開,錦盒中的的物件露出,正是一枚女子用的匕首。
金子做的刀鞘,上麵鑲嵌了許多寶石,尤其是把手上有一顆比貓眼兒還大些。
想起昨天舅舅們送的大塊寶石,趙妨玉忍不住疑惑,隴西特產是寶石嗎?
大概是隴西李氏隨手送的都是寶石打底,趙妨玉忍不住問出。十四娘笑著回道:“這是去嘉峪關外麵打來的。”
“我們隴西李氏,不似旁人家重文輕武或重武輕文,子孫無論男女,必得會騎馬,讀完四書,家中哥哥們若是從武,便會跟著家中叔叔去嘉峪關。”
“家裏的寶石,大多都是兒孫去嘉峪關外打仗帶回來的戰利品。”
十二郎憨憨點頭:“送妹妹們的,都是我自個兒打回來的。”言辭間很有一副土財主的氣魄。放到外麵,誰也不知這竟能是隴西李氏的孩子。
趙妨玉道謝,不多時趙妨錦回來,也得了一樣的寶石匕首,連趙妨墨也有一把,隻是小一些,拿來削水果正好。
等晚上歸家,趙妨玉才知道,這位李十二郎,本名李伯棠,是家中出了名的笨蛋種子。
“十二郎最笨,四書姐妹們最晚十歲也學完了,唯獨他,一直被打到去年才結束學業,就這還是小叔叔打累了,說朽木不可雕,誰能誰來雕,反正打死他也不雕。無奈之下,家中才放他去的嘉峪關。”
十四娘提起十二郎的學業,忍不住嘖了一聲:“我們李家百年來,還是第一回遇到這樣笨的。”
趙妨玉瞧著十四娘頗為嫌棄的模樣,好笑道:“這也不算什麽,好歹十二郎看著武學一道別有天賦?”
十四娘再次嘖了一聲:“小叔叔說,要是什麽本事也沒有,活該送出去要飯,被打死也別說是李家人。”
說完緊緊握住趙妨玉的手,仿佛想起什麽傷心事:“家中族學一向是錯一個罰一群,每回他背不出書,我們都得跟著他一起抄,一起罰沒……”
似乎是想起那段黑暗往事,十四娘眼淚花都出來了,喃喃道:“太蠢了……實在是太蠢了……”
“天天被罰,我手上抄書的繭子都比姑姑厚兩層!”
趙妨玉沒想到李家這一代還有這樣的傷心事,好笑的帶著十四娘回自己的屋子,拿了一顆銀香球才哄好。
大夫人從外間回來,等十四娘和趙妨玉道別後,才把趙妨玉招來麵前:“你瞧著隴西如何?”
“來這邊住的可還習慣?”
按照大夫人的思量來看,趙妨玉的婚事不算好辦,至少得勸服趙憫山。
思來想去,還是嫁回李家最好。
真嫁回李家,趙憫山再有百八十個想法,對上她父親,也都要按下去。
隻是不知妨玉習不習慣隴西風俗,畢竟和上京相比,隴西瞧著還是粗獷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