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3章 誰管錢?
穿成女屠夫後,全村去逃荒 作者:西門七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徐老頭也非常不讚同這種分法,把心中的不讚同說了出來:“村長啊,如果把錢給那些小年輕,他們肯定亂花的啊,到時候把錢花光了,還是俺們做父母的為難。總不能看著他們沒糧食吃啊。”
徐老頭有兩個兒子,徐大牛和徐二虎,兩個都成親了,分宅基地的時候,就分了家。
徐老頭和徐婆子跟大兒子,二兒子二兒媳一家獨立出來。
在衙門做官差的大牛除了給公家交錢以及租房生活費,剩下的錢全給徐老頭和徐婆子保管。
兩夫妻已經習慣保管兒子們的錢了,此時要放手,肯定不甘心。
徐老頭肯定不能把不甘心說出來,隻好變相地說小年輕不會管錢,借著擔心之名,達到掌管財政大權的目的。
徐老頭的話一致得到徐家村的老一輩讚同。
讓兒子兒媳掌管錢,他們真的好難做到。
他們年輕的時候被父母管了一輩子,如今不能管兒子兒媳,心有不甘。
別說村裏的老頭老太婆這麽想,連村長也是這麽想的。
不過這個決定是七叔公和程顧卿建議的,他們兩個的意見完勝村長。
村長沒辦法,隻好按下頭接受。
村裏的包工頭徐瓦頭非常讚同地說:“大牛爹說得有道理。像俺家的福剛,剛成親就掌家,掌錢,這怎麽行啊?俺怕他們兩個小年輕一下子就把錢花光了。到時候難道真的不理嗎?俺哪有那麽狠心,最後還不是俺們這些做父母的給飯吃。七叔公啊,俺不同意。”
徐瓦頭說不同意,好些人也跟在後麵說不同意。
連族老徐長林也說不同意。認為分下來的錢還是長輩保管,不能讓小年輕保管。
七叔公搖了搖頭說:“你們什麽心思,俺早就看穿了。別說的那麽好聽。
你們忘記了?俺們是逃難過來的,經曆過逃難的。
俺們的小年輕能在逃難中毫發無損,難道不能管錢嗎?
逃難那麽苦,都能熬過去,管錢又不是苦事,根本不存在問題。
還有,你們說他們亂花錢,哪裏有機會亂花錢?
兒子兒媳就在俺們眼皮子底下過活。隻要他們敢亂花錢,俺包準俺們肯定第一個知道。
說句不好聽的,誰家熬豬油,誰家吃肉,俺們都一清二楚。要是兒子兒媳亂花錢,你們就沒收,村裏人支持。”
大家被七叔公這麽一說,啞口無言。
是啊,七叔公說的好有道理。誰要是亂花錢,做父母的不知道,同村的肯定知道。
鄉裏鄉親的,一個人知道就全村知道了。
到時候就有理由沒收他們的錢,重新掌管財政大權了。
何況亂花錢也要有地方花啊,這裏到蟠龍鎮都老半天,去上元縣更遠。
想花錢,都有難度。
七叔公見大家陷入沉思,繼續說:“總之,等下分到錢,分給誰就是誰的,不能讓人拿去。誰要敢拿去,讓俺知道了,被拿的和拿的錢,都沒收。”
七叔公一錘定音,決定錢在誰的手裏。
誰也不敢再有意見了。
接下來由會計張紹濤發話,他主要是告訴鄉親們村裏有多少錢能發下去,每個對應地分到多少錢,然後一家能分到多少錢。
至於村裏留下多少錢,這個保密,不僅不能對村裏說,連“留下錢”這件事村裏人都不知道。
本來不應該一個外姓人來管徐家村的賬單的,隻可惜徐秀才去衙門上班後,姓徐的人才缺失,隻好讓半路加入徐家村的張紹濤來掌管。
村裏人都信得過張夫子,張紹濤的人品,所以大家對他管錢一事也沒有什麽意見了。
村裏本來很多錢的,但過河費的時候用了一千兩,所剩無幾。
後來得虧程顧卿帶隊走鏢,加上賣炭販貨,總共有盈餘2000多兩。
村長和七叔公拿出1500兩全村分,包括後來加入的張夫子一家,曾鵬程一家,江哥兒,月娥娘。
畢竟很多錢都是後來賺的,大家都有份。
徐家村加上路上娶的媳婦,總共有594人,粗略算一人能分2兩半。
如果家裏成年男性多,分到的銀錢肯定多。家裏的娃子多,分到的銀錢可肯定少。
像丫蛋娘這種女人加娃子組合,分到的少之又少。
得虧村裏保證居者有其屋,才避免村裏分開後,不用無瓦遮頭。
張紹濤早就把賬算好了,所以大家排隊領錢就行。
雖然大壯,二壯未滿12歲,還屬於娃子的係列,本來隻能分到半分,但村長和七叔公一眾族老覺得兩個壯比成年男人還好用,於是把兩個壯提到成年男子,直接分3份。
至於三壯,村裏不開恩,雖然三壯力氣挺大,跟成年男性差不多,但他調皮,不聽話,幹活又挑著幹,不給力,村裏人直接按照小娃子類,給三壯分了半分。
三壯委屈巴巴地找程顧卿訴苦。
程顧卿冷哼一聲:“村長和七叔公說得沒錯,雖然你力氣很大,但你幹活一點也不勤快。貪玩又八卦,不像大壯,二壯那麽聽話。哼,給你半分都多了。”
三壯真是個聒噪的壯男娃,哪裏有八卦就哪裏去,還嚼舌頭,把聽到的八卦往家裏說。
一個男娃子跟一群婦女婆子玩在一塊,看的程顧卿連連翻白眼。
將來做殺豬匠了,肯定是屬於聒噪殺豬匠,八卦殺豬匠。
三壯以為阿奶會替他做主,誰知阿奶比村長和七叔公罵得還厲害,他實在太委屈了,不想留在家裏。
肥團小肥仔最近也被程顧卿管的嚴格,看到三壯也被程顧卿罵,跑到三壯身邊,兩個委屈的人相互訴說衷情。
最後一大一小抱頭痛哭,他們太苦了!
雖然鄉親們為誰管錢的事不開心,但分到錢總歸是一件開心的事。
大家數了數手上的錢,害怕張紹濤算錯,找張夫子算。
張紹濤好無奈啊,他的賬是經過張夫子,曾鵬程,三人一起算的。
一個秀才,兩個童生,絕對錯不了。
結果鄉親們還是不信他,又跑去找張夫子算。這算怎麽回事?
張夫子也無奈啊,他也解釋了兒子的賬不會錯的。但鄉親們就是不信。
於是張夫子又幫他們算了一遍,沒有錯誤後,才安心地回去藏錢了。
徐老頭有兩個兒子,徐大牛和徐二虎,兩個都成親了,分宅基地的時候,就分了家。
徐老頭和徐婆子跟大兒子,二兒子二兒媳一家獨立出來。
在衙門做官差的大牛除了給公家交錢以及租房生活費,剩下的錢全給徐老頭和徐婆子保管。
兩夫妻已經習慣保管兒子們的錢了,此時要放手,肯定不甘心。
徐老頭肯定不能把不甘心說出來,隻好變相地說小年輕不會管錢,借著擔心之名,達到掌管財政大權的目的。
徐老頭的話一致得到徐家村的老一輩讚同。
讓兒子兒媳掌管錢,他們真的好難做到。
他們年輕的時候被父母管了一輩子,如今不能管兒子兒媳,心有不甘。
別說村裏的老頭老太婆這麽想,連村長也是這麽想的。
不過這個決定是七叔公和程顧卿建議的,他們兩個的意見完勝村長。
村長沒辦法,隻好按下頭接受。
村裏的包工頭徐瓦頭非常讚同地說:“大牛爹說得有道理。像俺家的福剛,剛成親就掌家,掌錢,這怎麽行啊?俺怕他們兩個小年輕一下子就把錢花光了。到時候難道真的不理嗎?俺哪有那麽狠心,最後還不是俺們這些做父母的給飯吃。七叔公啊,俺不同意。”
徐瓦頭說不同意,好些人也跟在後麵說不同意。
連族老徐長林也說不同意。認為分下來的錢還是長輩保管,不能讓小年輕保管。
七叔公搖了搖頭說:“你們什麽心思,俺早就看穿了。別說的那麽好聽。
你們忘記了?俺們是逃難過來的,經曆過逃難的。
俺們的小年輕能在逃難中毫發無損,難道不能管錢嗎?
逃難那麽苦,都能熬過去,管錢又不是苦事,根本不存在問題。
還有,你們說他們亂花錢,哪裏有機會亂花錢?
兒子兒媳就在俺們眼皮子底下過活。隻要他們敢亂花錢,俺包準俺們肯定第一個知道。
說句不好聽的,誰家熬豬油,誰家吃肉,俺們都一清二楚。要是兒子兒媳亂花錢,你們就沒收,村裏人支持。”
大家被七叔公這麽一說,啞口無言。
是啊,七叔公說的好有道理。誰要是亂花錢,做父母的不知道,同村的肯定知道。
鄉裏鄉親的,一個人知道就全村知道了。
到時候就有理由沒收他們的錢,重新掌管財政大權了。
何況亂花錢也要有地方花啊,這裏到蟠龍鎮都老半天,去上元縣更遠。
想花錢,都有難度。
七叔公見大家陷入沉思,繼續說:“總之,等下分到錢,分給誰就是誰的,不能讓人拿去。誰要敢拿去,讓俺知道了,被拿的和拿的錢,都沒收。”
七叔公一錘定音,決定錢在誰的手裏。
誰也不敢再有意見了。
接下來由會計張紹濤發話,他主要是告訴鄉親們村裏有多少錢能發下去,每個對應地分到多少錢,然後一家能分到多少錢。
至於村裏留下多少錢,這個保密,不僅不能對村裏說,連“留下錢”這件事村裏人都不知道。
本來不應該一個外姓人來管徐家村的賬單的,隻可惜徐秀才去衙門上班後,姓徐的人才缺失,隻好讓半路加入徐家村的張紹濤來掌管。
村裏人都信得過張夫子,張紹濤的人品,所以大家對他管錢一事也沒有什麽意見了。
村裏本來很多錢的,但過河費的時候用了一千兩,所剩無幾。
後來得虧程顧卿帶隊走鏢,加上賣炭販貨,總共有盈餘2000多兩。
村長和七叔公拿出1500兩全村分,包括後來加入的張夫子一家,曾鵬程一家,江哥兒,月娥娘。
畢竟很多錢都是後來賺的,大家都有份。
徐家村加上路上娶的媳婦,總共有594人,粗略算一人能分2兩半。
如果家裏成年男性多,分到的銀錢肯定多。家裏的娃子多,分到的銀錢可肯定少。
像丫蛋娘這種女人加娃子組合,分到的少之又少。
得虧村裏保證居者有其屋,才避免村裏分開後,不用無瓦遮頭。
張紹濤早就把賬算好了,所以大家排隊領錢就行。
雖然大壯,二壯未滿12歲,還屬於娃子的係列,本來隻能分到半分,但村長和七叔公一眾族老覺得兩個壯比成年男人還好用,於是把兩個壯提到成年男子,直接分3份。
至於三壯,村裏不開恩,雖然三壯力氣挺大,跟成年男性差不多,但他調皮,不聽話,幹活又挑著幹,不給力,村裏人直接按照小娃子類,給三壯分了半分。
三壯委屈巴巴地找程顧卿訴苦。
程顧卿冷哼一聲:“村長和七叔公說得沒錯,雖然你力氣很大,但你幹活一點也不勤快。貪玩又八卦,不像大壯,二壯那麽聽話。哼,給你半分都多了。”
三壯真是個聒噪的壯男娃,哪裏有八卦就哪裏去,還嚼舌頭,把聽到的八卦往家裏說。
一個男娃子跟一群婦女婆子玩在一塊,看的程顧卿連連翻白眼。
將來做殺豬匠了,肯定是屬於聒噪殺豬匠,八卦殺豬匠。
三壯以為阿奶會替他做主,誰知阿奶比村長和七叔公罵得還厲害,他實在太委屈了,不想留在家裏。
肥團小肥仔最近也被程顧卿管的嚴格,看到三壯也被程顧卿罵,跑到三壯身邊,兩個委屈的人相互訴說衷情。
最後一大一小抱頭痛哭,他們太苦了!
雖然鄉親們為誰管錢的事不開心,但分到錢總歸是一件開心的事。
大家數了數手上的錢,害怕張紹濤算錯,找張夫子算。
張紹濤好無奈啊,他的賬是經過張夫子,曾鵬程,三人一起算的。
一個秀才,兩個童生,絕對錯不了。
結果鄉親們還是不信他,又跑去找張夫子算。這算怎麽回事?
張夫子也無奈啊,他也解釋了兒子的賬不會錯的。但鄉親們就是不信。
於是張夫子又幫他們算了一遍,沒有錯誤後,才安心地回去藏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