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有點邏輯常識的人首先會想到的問題。
有人問:“北極為什麽會有煤?”
於是有人回答:“為什麽沒有呢?”
大家知道,煤層分布在地球表層中,在歐洲有不少。南北美洲的煤藏量則更豐富,其中以美國為最。另外非洲、亞洲、大洋洲也有較大的蘊藏量。
隨著各地勘探的不斷深入,在各個地質年代都發現有煤藏。最古老的地層有無煙煤,上石炭紀地層有煙煤,中生紀地層有泥煤,第三紀地層有褐煤。未來數百年內,礦物燃料是用不完的。
但是,煤的開采,英國一年即達一億六千萬噸,全世界年產量為四億噸。隨著工業需求與日俱增,消費量不會停止增長,將來電氣代替蒸氣作動力後,用來發電所消耗的煤炭也是一樣多。工業的胃隻能消化煤炭,它不能吃其他東西。工業是“食煤動物”,必須把它喂飽。
煤不僅是燃料,而且是構成大地的物質。目前,科學正從中分解出大量用途廣泛的產品和副產品。經過實驗室提煉,可以產生出染料、糖、香料、潔淨劑,產生的蒸氣用來加熱、照明,合成的鑽石用來裝飾。總之,煤與鐵同樣有用,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至於鐵,非常幸運,人類不必擔心這種金屬會被很快采盡,地球本身可以說就是鐵構成的。
其實,可把地球中心的岩漿視為熔化了的,多少有些碳化的鐵塊,外麵蓋著流體矽酸鹽,即溶渣,再外是固態岩石和水,其他金屬、水和石頭在本星球的構成中隻占極小的比重。
如果鐵能一直用若幹世紀,煤卻不然。大自然極有遠見地在各個地質年代、以及各個不同的地帶都為人類儲下了煤炭。關切未來、真正有遠見的人會想到數百年後的未來,自然會從現在開始就到各處去找煤。
“那自然好!”持反對意見的人說。
不論是在美國還是在其他地方,總能碰到一些因羨慕或嫉妒而喜歡挑刺的人,且不說有些人喜歡抬杠純粹是為了尋開心。
“很好!”反對派們說,“那麽,憑什麽說北極會有煤呢?”
“憑什麽?”巴比康主任的支持者回答,“因為按照布蘭德先生的理論,大概在地質生成年代,太陽釋放的總能量使得赤道和兩極的溫差不大。在人類出現以前的漫長時期,地球受潮熱氣候的影響,北極地區覆蓋著大麵積的森林。”
有些報紙、雜誌、期刊很為公司賣力,以趣味的形式或科學的形式發表了上千篇形形色色的文章。它們是這樣推斷的:在最終形成地層以前,地球發生了巨大的震動,森林陷下去了。在水、地溫和時間的作用下,森林變成了煤炭。沒有比這種假說更容易接受了。按照這種假說,北極地區煤藏豐富,隻等著礦工的十字鎬去開采了。
除此之外,他們還有不可否認的事實作為憑據。就是從來不從可能性出發的實證主義者,也不會懷疑這些事實。就連他們也主張在北極地表尋找煤炭。
幾天以後,在酒館十分昏暗的角落裏,唐蘭少校和他的秘書一起言論此事。
“哼!”迪安·圖德林克說,“這個巴比康,真該讓貝裏吊死他。這家夥的推斷是否有理?”
“非常可能,”唐蘭少校答道,“不,應該說相當肯定。”
“那麽開發北極地區會發財啦!”
“那當然啦!”少校回答,“圖德林克先生,如果說北美擁有豐富的礦物燃料資源,並且還在不斷發現新的,那就不必懷疑,還有很多有待發現。北極地區似乎是附屬於美洲大陸的兩地構造和外貌均相同。尤其是格陵蘭是新大陸的延伸,格棱蘭肯定附著美洲……”
“像馬身上的馬頭。”唐蘭少校的秘書指出,“在格陵蘭土地上探險的時候,諾登斯奧爾德教授認出了沉積層,那是由砂岩和片岩構成的,中間含有褐煤,那裏有大量植物化石。僅在迪斯科一地,丹麥人斯托恩斯特魯普就發現了七十一處礦苗,上麵布滿了植物化石,肯定是厚度很大的植物遺跡。這些植物曾密布北極周圍。”
“再往上呢?”迪安·圖德林克問。
“往上,朝北再更遠一些,”少校說,“有,有人親眼見到了煤,而且似乎俯拾即是。既然這些地區的地表到處都有煤,那麽可以斷言,地殼深處也有煤。”
唐蘭少校說得對。他太了解北極的地質構造了,所以對北極不屬於英國怒火填膺。如果不是發現酒店的常客們在偷聽他的談話,他可能還要長篇大論地說下去。他和迪安·圖德林克都明白,在這種場合應該謹慎一些,少說為佳。圖德林克最後說:
“有件事你不覺得奇怪嗎?唐蘭少校。”
“什麽事?”
“在這個問題上,應有工程師或至少有航海家出場,因為事關北極及其煤藏。但是領頭的卻是炮手!”
“對,”少校答道,“這事確實令人迷惑!”
每天早晨拿起報紙,人們會發現各家都登有談論煤炭資源的文章。
“煤炭資源?是真的嗎?”《鐵圈球報》問道。該報為英國批發貿易考慮,發表了一些氣勢洶洶的文章,大批特批北極實驗協會的論點。
“是真的!”巴比康主任的堅定支持者查爾斯頓《每日新聞》的編輯們回答:“1875 年至 1876 年,內爾斯上尉在82°緯線上發現,沉積地層有很多中新世植物化石,如楊樹、山毛櫸、鐵線蓮、榛和針葉樹等。”
“1881 年至 1884年,”《紐約箴言報》科學編年史家補充說:“在格裏利中尉遠征福蘭克林夫人灣的時候,我國的國民不是曾經在離康格堡不遠的‘河流’灣發現了煤層嗎?帕維博士曾正確地指出,這些地方決不缺乏煤炭礦床。那是神奇的大自然的佳作,為的是有朝一日用來抵禦冰川的嚴寒。”
大膽的美國發現者的權威性意見一列舉,巴比康主任的對手便無言以對。因此,“懷疑”派在“肯定”派麵前占了下風。是的,肯定有!而且很多。北極有寶貴的燃料,就埋藏在昔日樹高草肥地區的肚子裏。
“懷疑”派在北極地區的煤炭問題上敗北了。然而,他們並不氣餒,從另一個問題上卷土重來,尋找進行報複的機會。
一天,唐蘭少校在炮手俱樂部大廳裏挑起一場口頭辯論。他當麵鑼對麵鼓地對巴比康主任說:“好吧,我承認北極有煤。肯定這一點也行。在貴公司獲得的地方有煤,那你們快去開采呀!”
“這正是我們要做的。”英比·巴比康平靜地回答。
“越過 84°線?沒有一個探險家做到過!”
“我們一定要越過 84°線。”
“那就登上北極吧!”
“我們一定要登上去。”
聽到炮手俱樂部主任如此冷靜、如此肯定的回答,看到他如此堅決、如此明確的神態,最固執的人也會猶豫起來。他們會感到麵對的是一個絲毫沒有失掉往昔品質的人。他冷靜、嚴肅、專心致誌,像鍾表一樣準確,又富有冒險精神,即使對一些最魯莽大膽的事,也能給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
據了解唐蘭少校的人說,這紳士雖說值得尊敬,但脾氣挺壞,發火時恨不得一下子把對手扼死。而巴比康主任則體格健壯,精神矍鑠,用拿破侖的話來比喻,“吃水線很深”,經得住任何大風大浪。他的冤家對頭以及嫉妒他的人,無不對他敬畏三分。
誰又能讓惡作劇專家們安靜下來呢?對新公司的攻擊,就以這種形式表現出來。他們把炮手俱樂部主任的計劃說的一無是處。在歐洲,特別是在聯合王國,還畫了漫畫肆意進行諷刺。美元打敗了英鎊,英國決忍不下這口氣。
啊!這個美國佬揚言要登上北極!居然要到達那塊人類尚未涉足的地方!居然要把美國國旗插在地球上那個絕無僅有的極點!當其他地點隨同地球自轉而運動的時候,隻有它永遠不動(指北極點——地球軸線的點位)。
漫畫家的思維更是姿意汪洋。
在歐洲的各大城市,在自由美國和各大城市,主要書店和書亭的櫥窗裏,畫著巴比康主任為了到達北極,正在尋找些極其怪誕的方法。
例如有一幅漫畫,畫的是在炮手俱樂部全體成員的幫助下,這位狂妄的美國人,手持鎬頭,想從一批直至北緯90°線的大浮冰下挖掘一條海底隧道穿過冰區,直到北極的頂端。
另一幅漫畫則諷刺英比·巴比康與馬思通、尼科爾上尉三人,畫著他們三人一起乘坐氣球降落在這個如此令人渴望的地方,曆經了千難萬險和無數次可怕的嚐試,終於找到了一塊煤,重半斤。這就是北極的全部煤資源。
馬思通與其主任一樣受到諷刺。一家英國雜誌《笨掘》刊登了諷刺他的速寫:這位炮手俱樂部的秘書受了磁極的吸引,臂端的鐵鉤被死死釘在了地麵上。
性情急躁的計算師無法接受這種攻擊身體結構的玩笑,他勃然大怒;艾旺熱麗娜·思柯碧像馬思通一樣,也非常氣憤。
布魯塞爾《神燈》刊登的一幅漫畫:英比·巴比康和公司董事會成員們,猶如不怕燒的蠑螈一樣,正在火裏工作。為了融化北冰洋的冰,他們難道沒有想過在洋麵灑遍酒精,然後點燃這片酒海,使北極盆地變成一壺極大的潘趣酒?比利時畫家使用“潘趣酒”(原文punch 包含潘趣酒和小醜兩種意思)一詞,語義雙關,無禮地把炮手俱樂部主任畫成了滑稽可笑的小醜。
在這些漫畫中,最為成功的是一位署名“停停”(stop)的畫家。他在法國報紙《大吵大鬧》上畫著:在一條鯨魚的胃裏,擺著舒適的家具座椅上放有軟墊,英比·巴比康和馬思通正坐在桌前玩撲克,等待平安抵港。主任及其秘書這兩個新的約拿(約拿是十二先知之一,他在鯨魚胃裏度過三日後而複生),毫不猶豫地讓巨大的海生動物吞下自己,乘坐這種新式的交通工具從浮冰下走過,在夢中到達不可涉足的地球極地。
不過,新公司的經理非常冷靜,很少理會這些放肆的漫畫的素描,任憑別人說三道四,諷刺挖苦,他照幹他的事。
聯邦政府業已授權公司開始北極地區。董事會做出決定,呼籲公眾認購一千五百萬美元股票。一百美元一張的股票,必須一次付清。巴比康公司的經費,就是認購者竟相提供的。所有股票幾乎全被聯邦三十八州認購。
北極實驗協會的支持者們叫道:“太好了,這才叫美國人自己的事業!”
巴比康公司關於“煤層”的說法相當誘人,投機商們確信北極有煤,可以開采,並深信公司會實踐自己贏利的諾言。新公司的股票分三次上市。截至到 12 月 16日,公司資金最終集成,總金額為一千五百萬美元。
這個數字相當於炮手俱樂部登月計劃所得認購額的三倍。
有人問:“北極為什麽會有煤?”
於是有人回答:“為什麽沒有呢?”
大家知道,煤層分布在地球表層中,在歐洲有不少。南北美洲的煤藏量則更豐富,其中以美國為最。另外非洲、亞洲、大洋洲也有較大的蘊藏量。
隨著各地勘探的不斷深入,在各個地質年代都發現有煤藏。最古老的地層有無煙煤,上石炭紀地層有煙煤,中生紀地層有泥煤,第三紀地層有褐煤。未來數百年內,礦物燃料是用不完的。
但是,煤的開采,英國一年即達一億六千萬噸,全世界年產量為四億噸。隨著工業需求與日俱增,消費量不會停止增長,將來電氣代替蒸氣作動力後,用來發電所消耗的煤炭也是一樣多。工業的胃隻能消化煤炭,它不能吃其他東西。工業是“食煤動物”,必須把它喂飽。
煤不僅是燃料,而且是構成大地的物質。目前,科學正從中分解出大量用途廣泛的產品和副產品。經過實驗室提煉,可以產生出染料、糖、香料、潔淨劑,產生的蒸氣用來加熱、照明,合成的鑽石用來裝飾。總之,煤與鐵同樣有用,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至於鐵,非常幸運,人類不必擔心這種金屬會被很快采盡,地球本身可以說就是鐵構成的。
其實,可把地球中心的岩漿視為熔化了的,多少有些碳化的鐵塊,外麵蓋著流體矽酸鹽,即溶渣,再外是固態岩石和水,其他金屬、水和石頭在本星球的構成中隻占極小的比重。
如果鐵能一直用若幹世紀,煤卻不然。大自然極有遠見地在各個地質年代、以及各個不同的地帶都為人類儲下了煤炭。關切未來、真正有遠見的人會想到數百年後的未來,自然會從現在開始就到各處去找煤。
“那自然好!”持反對意見的人說。
不論是在美國還是在其他地方,總能碰到一些因羨慕或嫉妒而喜歡挑刺的人,且不說有些人喜歡抬杠純粹是為了尋開心。
“很好!”反對派們說,“那麽,憑什麽說北極會有煤呢?”
“憑什麽?”巴比康主任的支持者回答,“因為按照布蘭德先生的理論,大概在地質生成年代,太陽釋放的總能量使得赤道和兩極的溫差不大。在人類出現以前的漫長時期,地球受潮熱氣候的影響,北極地區覆蓋著大麵積的森林。”
有些報紙、雜誌、期刊很為公司賣力,以趣味的形式或科學的形式發表了上千篇形形色色的文章。它們是這樣推斷的:在最終形成地層以前,地球發生了巨大的震動,森林陷下去了。在水、地溫和時間的作用下,森林變成了煤炭。沒有比這種假說更容易接受了。按照這種假說,北極地區煤藏豐富,隻等著礦工的十字鎬去開采了。
除此之外,他們還有不可否認的事實作為憑據。就是從來不從可能性出發的實證主義者,也不會懷疑這些事實。就連他們也主張在北極地表尋找煤炭。
幾天以後,在酒館十分昏暗的角落裏,唐蘭少校和他的秘書一起言論此事。
“哼!”迪安·圖德林克說,“這個巴比康,真該讓貝裏吊死他。這家夥的推斷是否有理?”
“非常可能,”唐蘭少校答道,“不,應該說相當肯定。”
“那麽開發北極地區會發財啦!”
“那當然啦!”少校回答,“圖德林克先生,如果說北美擁有豐富的礦物燃料資源,並且還在不斷發現新的,那就不必懷疑,還有很多有待發現。北極地區似乎是附屬於美洲大陸的兩地構造和外貌均相同。尤其是格陵蘭是新大陸的延伸,格棱蘭肯定附著美洲……”
“像馬身上的馬頭。”唐蘭少校的秘書指出,“在格陵蘭土地上探險的時候,諾登斯奧爾德教授認出了沉積層,那是由砂岩和片岩構成的,中間含有褐煤,那裏有大量植物化石。僅在迪斯科一地,丹麥人斯托恩斯特魯普就發現了七十一處礦苗,上麵布滿了植物化石,肯定是厚度很大的植物遺跡。這些植物曾密布北極周圍。”
“再往上呢?”迪安·圖德林克問。
“往上,朝北再更遠一些,”少校說,“有,有人親眼見到了煤,而且似乎俯拾即是。既然這些地區的地表到處都有煤,那麽可以斷言,地殼深處也有煤。”
唐蘭少校說得對。他太了解北極的地質構造了,所以對北極不屬於英國怒火填膺。如果不是發現酒店的常客們在偷聽他的談話,他可能還要長篇大論地說下去。他和迪安·圖德林克都明白,在這種場合應該謹慎一些,少說為佳。圖德林克最後說:
“有件事你不覺得奇怪嗎?唐蘭少校。”
“什麽事?”
“在這個問題上,應有工程師或至少有航海家出場,因為事關北極及其煤藏。但是領頭的卻是炮手!”
“對,”少校答道,“這事確實令人迷惑!”
每天早晨拿起報紙,人們會發現各家都登有談論煤炭資源的文章。
“煤炭資源?是真的嗎?”《鐵圈球報》問道。該報為英國批發貿易考慮,發表了一些氣勢洶洶的文章,大批特批北極實驗協會的論點。
“是真的!”巴比康主任的堅定支持者查爾斯頓《每日新聞》的編輯們回答:“1875 年至 1876 年,內爾斯上尉在82°緯線上發現,沉積地層有很多中新世植物化石,如楊樹、山毛櫸、鐵線蓮、榛和針葉樹等。”
“1881 年至 1884年,”《紐約箴言報》科學編年史家補充說:“在格裏利中尉遠征福蘭克林夫人灣的時候,我國的國民不是曾經在離康格堡不遠的‘河流’灣發現了煤層嗎?帕維博士曾正確地指出,這些地方決不缺乏煤炭礦床。那是神奇的大自然的佳作,為的是有朝一日用來抵禦冰川的嚴寒。”
大膽的美國發現者的權威性意見一列舉,巴比康主任的對手便無言以對。因此,“懷疑”派在“肯定”派麵前占了下風。是的,肯定有!而且很多。北極有寶貴的燃料,就埋藏在昔日樹高草肥地區的肚子裏。
“懷疑”派在北極地區的煤炭問題上敗北了。然而,他們並不氣餒,從另一個問題上卷土重來,尋找進行報複的機會。
一天,唐蘭少校在炮手俱樂部大廳裏挑起一場口頭辯論。他當麵鑼對麵鼓地對巴比康主任說:“好吧,我承認北極有煤。肯定這一點也行。在貴公司獲得的地方有煤,那你們快去開采呀!”
“這正是我們要做的。”英比·巴比康平靜地回答。
“越過 84°線?沒有一個探險家做到過!”
“我們一定要越過 84°線。”
“那就登上北極吧!”
“我們一定要登上去。”
聽到炮手俱樂部主任如此冷靜、如此肯定的回答,看到他如此堅決、如此明確的神態,最固執的人也會猶豫起來。他們會感到麵對的是一個絲毫沒有失掉往昔品質的人。他冷靜、嚴肅、專心致誌,像鍾表一樣準確,又富有冒險精神,即使對一些最魯莽大膽的事,也能給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
據了解唐蘭少校的人說,這紳士雖說值得尊敬,但脾氣挺壞,發火時恨不得一下子把對手扼死。而巴比康主任則體格健壯,精神矍鑠,用拿破侖的話來比喻,“吃水線很深”,經得住任何大風大浪。他的冤家對頭以及嫉妒他的人,無不對他敬畏三分。
誰又能讓惡作劇專家們安靜下來呢?對新公司的攻擊,就以這種形式表現出來。他們把炮手俱樂部主任的計劃說的一無是處。在歐洲,特別是在聯合王國,還畫了漫畫肆意進行諷刺。美元打敗了英鎊,英國決忍不下這口氣。
啊!這個美國佬揚言要登上北極!居然要到達那塊人類尚未涉足的地方!居然要把美國國旗插在地球上那個絕無僅有的極點!當其他地點隨同地球自轉而運動的時候,隻有它永遠不動(指北極點——地球軸線的點位)。
漫畫家的思維更是姿意汪洋。
在歐洲的各大城市,在自由美國和各大城市,主要書店和書亭的櫥窗裏,畫著巴比康主任為了到達北極,正在尋找些極其怪誕的方法。
例如有一幅漫畫,畫的是在炮手俱樂部全體成員的幫助下,這位狂妄的美國人,手持鎬頭,想從一批直至北緯90°線的大浮冰下挖掘一條海底隧道穿過冰區,直到北極的頂端。
另一幅漫畫則諷刺英比·巴比康與馬思通、尼科爾上尉三人,畫著他們三人一起乘坐氣球降落在這個如此令人渴望的地方,曆經了千難萬險和無數次可怕的嚐試,終於找到了一塊煤,重半斤。這就是北極的全部煤資源。
馬思通與其主任一樣受到諷刺。一家英國雜誌《笨掘》刊登了諷刺他的速寫:這位炮手俱樂部的秘書受了磁極的吸引,臂端的鐵鉤被死死釘在了地麵上。
性情急躁的計算師無法接受這種攻擊身體結構的玩笑,他勃然大怒;艾旺熱麗娜·思柯碧像馬思通一樣,也非常氣憤。
布魯塞爾《神燈》刊登的一幅漫畫:英比·巴比康和公司董事會成員們,猶如不怕燒的蠑螈一樣,正在火裏工作。為了融化北冰洋的冰,他們難道沒有想過在洋麵灑遍酒精,然後點燃這片酒海,使北極盆地變成一壺極大的潘趣酒?比利時畫家使用“潘趣酒”(原文punch 包含潘趣酒和小醜兩種意思)一詞,語義雙關,無禮地把炮手俱樂部主任畫成了滑稽可笑的小醜。
在這些漫畫中,最為成功的是一位署名“停停”(stop)的畫家。他在法國報紙《大吵大鬧》上畫著:在一條鯨魚的胃裏,擺著舒適的家具座椅上放有軟墊,英比·巴比康和馬思通正坐在桌前玩撲克,等待平安抵港。主任及其秘書這兩個新的約拿(約拿是十二先知之一,他在鯨魚胃裏度過三日後而複生),毫不猶豫地讓巨大的海生動物吞下自己,乘坐這種新式的交通工具從浮冰下走過,在夢中到達不可涉足的地球極地。
不過,新公司的經理非常冷靜,很少理會這些放肆的漫畫的素描,任憑別人說三道四,諷刺挖苦,他照幹他的事。
聯邦政府業已授權公司開始北極地區。董事會做出決定,呼籲公眾認購一千五百萬美元股票。一百美元一張的股票,必須一次付清。巴比康公司的經費,就是認購者竟相提供的。所有股票幾乎全被聯邦三十八州認購。
北極實驗協會的支持者們叫道:“太好了,這才叫美國人自己的事業!”
巴比康公司關於“煤層”的說法相當誘人,投機商們確信北極有煤,可以開采,並深信公司會實踐自己贏利的諾言。新公司的股票分三次上市。截至到 12 月 16日,公司資金最終集成,總金額為一千五百萬美元。
這個數字相當於炮手俱樂部登月計劃所得認購額的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