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晚飯吃的默默無聲,隻有各自碗筷碰撞的聲響以及咂巴咀嚼的細碎。
戒忘是回到故裏,觸景生情的傷懷,所以沒話可說,而其他幾人是累的已經有氣無力,更是沒有多餘的心思廢話連篇。
隻有謝文文咬著筷子有些無所適從,太安靜了,他有些不習慣,雖然是寢不言食不語,可這麽多人吃飯連聲響都沒有,實在無趣。可他是個會看眼色的人,知道此時是說不得話的。
奈何謝文文的目光總是有意無意的瞥向戒忘,讓他一頓飯都吃的不安心,味同嚼蠟。他知道謝文文是因為晚前在後山看到的那一片墳塋的緣故所以才會如此看自己,對此,他也打算做出解釋。
就像大家說的,都是朋友,而他們不遠萬裏的跟自己來這裏,也是為了幫他,他好歹也要說個清楚,藏著掖著的,怕是會生分。
於是戒忘開始說話。
他擱下了筷子,手撐著膝上,輕咳兩聲。
“十幾年前,我出生在此地。”
開始了,戒忘要說起他的故事了。
謝文文正襟危坐,作洗耳恭聽的姿態。
在知曉這宅子是他家後,謝文文就有想知道他往事的心思了,後來又看到了那一片的孤墳,他心裏的疑惑就更多了。
他想知道,戒忘是怎麽從祝子瑜成為戒忘的。
其餘幾人聽著戒忘說起自己的過往,也紛紛放慢了吃飯的動作。
“我父親不是同安鎮的人,他是在跟母親成親後才遷居此地的,這裏是我母親自小長大的地方,隻因為父親認識並愛上了母親,而外祖舍不得幺女遠嫁,是以我父親便決心定居在此,與母親不分不離。”
“我母親其實很普通……她隻是同安鎮的一個采茶女,容貌算不得多出眾,可是她是個最會講理的女子,聲音也很比任何人都柔和……好聽……而我父親,乃是一地富紳獨子,家產豐厚,自幼在萬千疼寵裏長大。父親少年時期,跟隨家人外出經商,於是機緣巧合下來到了同安鎮,他們的目的是來收購同安鎮的月白茶,也是在偶然間,於百裏蔥鬱的茶園,見到了我母親,那個普通平凡的采茶女。聽我父親說,當時,年少輕狂的他嫌棄此地無趣,於是走到了茶園閑逛,而茶園裏的采茶女為了打發枯燥的時日,眾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唱著他聽得不是很懂的歌。婉轉小調起起仄仄……似乎是當地才有的方言。他卻從那不同的聲調裏,獨獨喜歡上了一個人的聲音。”
“父親曾經說,他聽到那猶如清泉流響的歌聲後就意動了。少年時的心動隻在那一刹那,也就不管不顧了。”
“他站在茶叢中追尋著歌聲看到了正抬起頭與他對視的母親……他說,他從那時的母親眼裏看到了一片開始生長萬物的土地。那個時候我還聽不懂,隻覺得父親再騙我,人的眼裏怎麽可以長土地。後來離開家後我才恍然大悟,不是母親的眼裏在長著土地,而是父親的一見鍾情,才讓他覺得母親是獨一無二的。”
說起他父母的故事時,他臉上不再生硬也不再冷漠……他恢複了一個少年人該有的喜怒哀樂,有著一個正常人該有的情感。
他情不自禁勾起的嘴角,就是眼裏都溫柔得不再像他。
這樣的戒忘讓人陌生,卻無人不滿意。
“守著巨大家業的貴公子愛上了一個采茶女,原本以為會多磨多難,其實一帆風順。沒有人棒打鴛鴦,隻有一片為人父母最赤忱的心意。父親家裏的親人並不阻攔他們兩人相愛。父親曾說,他的父母,是天下最明事理最善解人意的父母。”
“後來……他們成婚後,要定居在此,也沒有異議,隻是他們都過世的早,聽說是在我出生的第二年就都過世了。”
“我父母琴瑟和鳴,成為了多少人豔羨的一對璧人,父親是一個正人君子,文采斐然,與母親或許並非是男才女貌的天作之合,可他們卻過得猶如神仙眷侶。而我是在他們的經年累月的期盼下出生的,自幼被他們捧在手心裏長大。父親曾說,我的人生像極了他的人生,千嬌萬縱,如珠似寶。”
“如果……那樣的時間能一直過下去該多好。”
戒忘掙紮在蒼白的回憶裏,像是溺水的人,一遍遍回顧自己血淋淋的人生。
一次次的親眼所見卻都無能為力。
“父親家財萬貫,與人為善,廣結善緣,隻可惜還是讓人盯上了他背後的滔天富貴。”
“他們為了奪財,不惜血洗祝宅上下。”
“幼時的我,不知大禍臨頭,所以待仇家尋上來時,我還在鬧著性子不肯吃好好吃飯。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一切都亂了套。那仇人生怕走漏風聲,於是下令不留一個活口,讓祝宅的人死的不明不白,遭受無妄之災。他們殘害了我全家上下主仆幾十餘口人的性命,遍地都是屍殍。而我,被母親放在水缸裏才躲過一劫,可那之後我便再也沒有了父母。”
所述內容太過震撼悲痛,幾人不禁為之動容,看向戒忘的眼裏,有心疼也有感同身受的悲傷。
早就聽說他身負血海深仇,可如今聽他親口娓娓道來,已經讓人不禁感到義憤填膺。
戒忘……
謝文文想要打斷他,叫他不要說了,可卻無從開口。
他聽到了戒忘嗓音裏的哽咽以及口氣裏的仇恨。
他活著,當真就隻是為了記住那一日。
戒忘眼角洇出了紅,可話卻沒有說完。
“待那群歹人搶掠了所有財物心滿意足的走後,我才敢從水缸裏爬出來。渾身濕漉漉的,我冷的發抖,可卻再也沒有人圍上來對我噓寒問暖。我看著滿園的屍山血海,無一活口,那時才意識到我躲起來的那段時間,我究竟失去了什麽。我在那些熟悉的人裏一個個的尋找,最後找到了我父母,他們相擁而眠,再也睜不開眼。身體上還是熱乎的,我覺得他們可能也隻是睡一覺,等睡醒了一切都會變回來。我依偎在他們的身邊,也跟著睡去……直到我聽到有人的聲音才驚醒。一個行色匆匆的和尚站在門口,看著滿園的屍首禍亂,痛心疾首的閉上眼念了句阿彌陀佛。”
“那便是我師父,了然方丈。他以為祝宅的人都無一幸存,可卻發現了從地上坐起來的我。他說,他與我父親舊年相識,早前預感大難臨頭,方請他下山襄助,隻是他到底是來遲了,趕到時,已經無力回天。”
“可萬幸的是,我還活著,也算是他對我父親的一個交代了。”
“他要帶我走,我那時是不願意跟他走的。”
“我不願意離開他們,縱然他們都不在世了。”
“可是,那時的我除了心頭有恨意其餘什麽都不會,我也隻能選擇跟他走。”
“他帶我回了聽覺寺,他讓我剃度出家,從此皈依佛祖,不再過問俗世,可我哪肯,我拒不剃度,他讓我先拜入他座下,護我一世安寧。我甘心做一個俗家弟子,也隻是為了習得一身武藝,他日報仇雪恨。”
“我從來都不曾忘記祝宅發生的事情。也不會忘記……那些蒙了麵的黑衣人。”
“其實這是我下山後,尋找當年屠我滿門的仇人的第二年。”
“可那群人……從那一晚過後就消失了,我找了整整兩年都不見蹤跡。”
他習得一身武藝,學成出山,就奔赴在了尋找仇人報仇的路上。
可是,都兩年了,他依舊沒有找到仇人,依舊沒有報完仇,讓九泉之下的父母瞑目。
他是憤怒的,做了多年的佛門弟子,他依舊無法六根清淨。
他答應過師父……等有朝一日他報完仇就回去,彼時,再也不會抗拒剃度,安安心心的做一個出家人,從此皈依佛門,不問世事。
“而在不久前,我尋到了一點線索,想要查到當年之事的當事人究竟是誰,結果對方早有準備,我出師不利,是以才會重傷昏迷落到了你們家裏,被你們相救。”
戒忘說完這句話,似乎是鬆了口氣。
他又一遍回憶了一次當年之事,依舊曆在目,縱然時過境遷,可仍然鑽心蝕骨。
幾人看著碗裏已經冷掉的飯菜,卻是再也吃不下去了。
對於戒忘的身世,他們深表同情。
他的遭遇太過坎坷,此等深仇大恨,當報。
幾人義憤填膺。
“那傷你的是何人?”這話是白行雲問的。
他們既然是朋友,那定然當一起互幫互助的,戒忘要報仇,他們也當鼎力相助,找出那歹人,還祝家上下一個公道。
眾人皆是同仇敵愾。
戒忘說傷他的人是百道門。
一個江湖門派,算不得多厲害,卻也深藏不露,叫人不容小覷。
他初次會麵便碰了壁,累的自己一身傷還差點飲恨西北。
“百道門?”沈胥驚訝。
又是一個他熟知的門派。
沈胥的反應有故事。
謝文文挑眉問他:“你知道?”
他感覺這些裏人已經是沈胥最神秘了,什麽都知道,就像是江湖百事曉,無一不知,就是白行雲這個土生土長的江湖人都沒他知曉的多,可他又說自己是個再老實本分不過的普通人,嗬、要是再說他自己普通,謝文文能打掉他的牙。
他其實蠻好奇的,在沈胥沒到錢都的那些年,去過多少地方?又是怎樣的人生?他的父親還認識戒忘的父親,估摸著原本的身世也不算普通。
看來,他的這些朋友們,個個都是深藏不露。
沈胥從容的點了點頭,可卻並無欣喜,反倒擰眉惆悵,似糾結著。
“知道。”
“那不就好辦了,你認識這百道門的人嗎?”
“不算認識……”
沈胥回答的模棱兩可,什麽叫不算認識?認識就是認識,不認識就是不認識,從來沒有不算認識這樣的話。
沈胥似有難言之隱,謝文文算是看出來了。
沈胥隻說:“那百道門的少夫人,多年不育……曾尋遍世間名醫。”
謝文文拍桌而起。
“對啊!沈胥你是大夫!咱們去百道門就說是去給她治病的,然後慢慢的尋找真相。”
他們之中有大夫,去百道門也就順理成章,也不知沈胥在猶豫什麽。
“我?去不了。”
沈胥給謝文文潑了冷水,直言不可去。
“為什麽?”幾人都是一臉問號。
麵對著幾雙把他緊緊盯著的眼睛,沈胥歎了口氣。
“他們認識我。”
沈胥臉上有著一種落寞之色,叫人看不是很懂。
“認識不是更好嗎?”
認識才好說話,才好去百道門查明真相不是,為何這樣的認識在沈胥這裏如此為難。
那就隻有一個真相……
謝文文篤定了。
“等等,你這什麽表情?難不成你們有仇?”
謝文文沒想到自己一語中的。
沈胥也承認了,不過依舊說的模棱兩可。
“差不多吧。”
沈胥麵露為難,百道門他的確很是熟悉,不過也隻是熟悉百道門裏的一人而已。
而他與百道門之間……其實根本算不上什麽認識。
說起來又是一個不可說的經年舊事了。
“啊?”謝文文泄氣了。
沒想到沈胥還真跟百道門有仇,原本還以為能借著沈胥的光順理成章的去百道門呢,現在都成夢幻泡影了……
說了這麽多,到頭來還是一無所獲。
“那難辦了,戒忘去不得,沈胥也去不得,就隻有劉小天我和白行雲三人了,可是我們又能以什麽名頭去百道門?”
謝文文煩惱起來。
原本還想幫著戒忘報仇找到真凶的,這下卻是一籌莫展。
他目光不善的看向沈胥,你呀你,叫我說什麽的好,怎麽就好端端的跟百道門有仇了呢?要是沒仇多好啊……
戒忘也沒有了一開始的期許,此事本就難辦,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辦好的,如今也隻得從長計議的好。
“先住下來,尋尋辦法再說。”
眾人皆一籌莫展,如今也隻能如此了……
戒忘是回到故裏,觸景生情的傷懷,所以沒話可說,而其他幾人是累的已經有氣無力,更是沒有多餘的心思廢話連篇。
隻有謝文文咬著筷子有些無所適從,太安靜了,他有些不習慣,雖然是寢不言食不語,可這麽多人吃飯連聲響都沒有,實在無趣。可他是個會看眼色的人,知道此時是說不得話的。
奈何謝文文的目光總是有意無意的瞥向戒忘,讓他一頓飯都吃的不安心,味同嚼蠟。他知道謝文文是因為晚前在後山看到的那一片墳塋的緣故所以才會如此看自己,對此,他也打算做出解釋。
就像大家說的,都是朋友,而他們不遠萬裏的跟自己來這裏,也是為了幫他,他好歹也要說個清楚,藏著掖著的,怕是會生分。
於是戒忘開始說話。
他擱下了筷子,手撐著膝上,輕咳兩聲。
“十幾年前,我出生在此地。”
開始了,戒忘要說起他的故事了。
謝文文正襟危坐,作洗耳恭聽的姿態。
在知曉這宅子是他家後,謝文文就有想知道他往事的心思了,後來又看到了那一片的孤墳,他心裏的疑惑就更多了。
他想知道,戒忘是怎麽從祝子瑜成為戒忘的。
其餘幾人聽著戒忘說起自己的過往,也紛紛放慢了吃飯的動作。
“我父親不是同安鎮的人,他是在跟母親成親後才遷居此地的,這裏是我母親自小長大的地方,隻因為父親認識並愛上了母親,而外祖舍不得幺女遠嫁,是以我父親便決心定居在此,與母親不分不離。”
“我母親其實很普通……她隻是同安鎮的一個采茶女,容貌算不得多出眾,可是她是個最會講理的女子,聲音也很比任何人都柔和……好聽……而我父親,乃是一地富紳獨子,家產豐厚,自幼在萬千疼寵裏長大。父親少年時期,跟隨家人外出經商,於是機緣巧合下來到了同安鎮,他們的目的是來收購同安鎮的月白茶,也是在偶然間,於百裏蔥鬱的茶園,見到了我母親,那個普通平凡的采茶女。聽我父親說,當時,年少輕狂的他嫌棄此地無趣,於是走到了茶園閑逛,而茶園裏的采茶女為了打發枯燥的時日,眾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唱著他聽得不是很懂的歌。婉轉小調起起仄仄……似乎是當地才有的方言。他卻從那不同的聲調裏,獨獨喜歡上了一個人的聲音。”
“父親曾經說,他聽到那猶如清泉流響的歌聲後就意動了。少年時的心動隻在那一刹那,也就不管不顧了。”
“他站在茶叢中追尋著歌聲看到了正抬起頭與他對視的母親……他說,他從那時的母親眼裏看到了一片開始生長萬物的土地。那個時候我還聽不懂,隻覺得父親再騙我,人的眼裏怎麽可以長土地。後來離開家後我才恍然大悟,不是母親的眼裏在長著土地,而是父親的一見鍾情,才讓他覺得母親是獨一無二的。”
說起他父母的故事時,他臉上不再生硬也不再冷漠……他恢複了一個少年人該有的喜怒哀樂,有著一個正常人該有的情感。
他情不自禁勾起的嘴角,就是眼裏都溫柔得不再像他。
這樣的戒忘讓人陌生,卻無人不滿意。
“守著巨大家業的貴公子愛上了一個采茶女,原本以為會多磨多難,其實一帆風順。沒有人棒打鴛鴦,隻有一片為人父母最赤忱的心意。父親家裏的親人並不阻攔他們兩人相愛。父親曾說,他的父母,是天下最明事理最善解人意的父母。”
“後來……他們成婚後,要定居在此,也沒有異議,隻是他們都過世的早,聽說是在我出生的第二年就都過世了。”
“我父母琴瑟和鳴,成為了多少人豔羨的一對璧人,父親是一個正人君子,文采斐然,與母親或許並非是男才女貌的天作之合,可他們卻過得猶如神仙眷侶。而我是在他們的經年累月的期盼下出生的,自幼被他們捧在手心裏長大。父親曾說,我的人生像極了他的人生,千嬌萬縱,如珠似寶。”
“如果……那樣的時間能一直過下去該多好。”
戒忘掙紮在蒼白的回憶裏,像是溺水的人,一遍遍回顧自己血淋淋的人生。
一次次的親眼所見卻都無能為力。
“父親家財萬貫,與人為善,廣結善緣,隻可惜還是讓人盯上了他背後的滔天富貴。”
“他們為了奪財,不惜血洗祝宅上下。”
“幼時的我,不知大禍臨頭,所以待仇家尋上來時,我還在鬧著性子不肯吃好好吃飯。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一切都亂了套。那仇人生怕走漏風聲,於是下令不留一個活口,讓祝宅的人死的不明不白,遭受無妄之災。他們殘害了我全家上下主仆幾十餘口人的性命,遍地都是屍殍。而我,被母親放在水缸裏才躲過一劫,可那之後我便再也沒有了父母。”
所述內容太過震撼悲痛,幾人不禁為之動容,看向戒忘的眼裏,有心疼也有感同身受的悲傷。
早就聽說他身負血海深仇,可如今聽他親口娓娓道來,已經讓人不禁感到義憤填膺。
戒忘……
謝文文想要打斷他,叫他不要說了,可卻無從開口。
他聽到了戒忘嗓音裏的哽咽以及口氣裏的仇恨。
他活著,當真就隻是為了記住那一日。
戒忘眼角洇出了紅,可話卻沒有說完。
“待那群歹人搶掠了所有財物心滿意足的走後,我才敢從水缸裏爬出來。渾身濕漉漉的,我冷的發抖,可卻再也沒有人圍上來對我噓寒問暖。我看著滿園的屍山血海,無一活口,那時才意識到我躲起來的那段時間,我究竟失去了什麽。我在那些熟悉的人裏一個個的尋找,最後找到了我父母,他們相擁而眠,再也睜不開眼。身體上還是熱乎的,我覺得他們可能也隻是睡一覺,等睡醒了一切都會變回來。我依偎在他們的身邊,也跟著睡去……直到我聽到有人的聲音才驚醒。一個行色匆匆的和尚站在門口,看著滿園的屍首禍亂,痛心疾首的閉上眼念了句阿彌陀佛。”
“那便是我師父,了然方丈。他以為祝宅的人都無一幸存,可卻發現了從地上坐起來的我。他說,他與我父親舊年相識,早前預感大難臨頭,方請他下山襄助,隻是他到底是來遲了,趕到時,已經無力回天。”
“可萬幸的是,我還活著,也算是他對我父親的一個交代了。”
“他要帶我走,我那時是不願意跟他走的。”
“我不願意離開他們,縱然他們都不在世了。”
“可是,那時的我除了心頭有恨意其餘什麽都不會,我也隻能選擇跟他走。”
“他帶我回了聽覺寺,他讓我剃度出家,從此皈依佛祖,不再過問俗世,可我哪肯,我拒不剃度,他讓我先拜入他座下,護我一世安寧。我甘心做一個俗家弟子,也隻是為了習得一身武藝,他日報仇雪恨。”
“我從來都不曾忘記祝宅發生的事情。也不會忘記……那些蒙了麵的黑衣人。”
“其實這是我下山後,尋找當年屠我滿門的仇人的第二年。”
“可那群人……從那一晚過後就消失了,我找了整整兩年都不見蹤跡。”
他習得一身武藝,學成出山,就奔赴在了尋找仇人報仇的路上。
可是,都兩年了,他依舊沒有找到仇人,依舊沒有報完仇,讓九泉之下的父母瞑目。
他是憤怒的,做了多年的佛門弟子,他依舊無法六根清淨。
他答應過師父……等有朝一日他報完仇就回去,彼時,再也不會抗拒剃度,安安心心的做一個出家人,從此皈依佛門,不問世事。
“而在不久前,我尋到了一點線索,想要查到當年之事的當事人究竟是誰,結果對方早有準備,我出師不利,是以才會重傷昏迷落到了你們家裏,被你們相救。”
戒忘說完這句話,似乎是鬆了口氣。
他又一遍回憶了一次當年之事,依舊曆在目,縱然時過境遷,可仍然鑽心蝕骨。
幾人看著碗裏已經冷掉的飯菜,卻是再也吃不下去了。
對於戒忘的身世,他們深表同情。
他的遭遇太過坎坷,此等深仇大恨,當報。
幾人義憤填膺。
“那傷你的是何人?”這話是白行雲問的。
他們既然是朋友,那定然當一起互幫互助的,戒忘要報仇,他們也當鼎力相助,找出那歹人,還祝家上下一個公道。
眾人皆是同仇敵愾。
戒忘說傷他的人是百道門。
一個江湖門派,算不得多厲害,卻也深藏不露,叫人不容小覷。
他初次會麵便碰了壁,累的自己一身傷還差點飲恨西北。
“百道門?”沈胥驚訝。
又是一個他熟知的門派。
沈胥的反應有故事。
謝文文挑眉問他:“你知道?”
他感覺這些裏人已經是沈胥最神秘了,什麽都知道,就像是江湖百事曉,無一不知,就是白行雲這個土生土長的江湖人都沒他知曉的多,可他又說自己是個再老實本分不過的普通人,嗬、要是再說他自己普通,謝文文能打掉他的牙。
他其實蠻好奇的,在沈胥沒到錢都的那些年,去過多少地方?又是怎樣的人生?他的父親還認識戒忘的父親,估摸著原本的身世也不算普通。
看來,他的這些朋友們,個個都是深藏不露。
沈胥從容的點了點頭,可卻並無欣喜,反倒擰眉惆悵,似糾結著。
“知道。”
“那不就好辦了,你認識這百道門的人嗎?”
“不算認識……”
沈胥回答的模棱兩可,什麽叫不算認識?認識就是認識,不認識就是不認識,從來沒有不算認識這樣的話。
沈胥似有難言之隱,謝文文算是看出來了。
沈胥隻說:“那百道門的少夫人,多年不育……曾尋遍世間名醫。”
謝文文拍桌而起。
“對啊!沈胥你是大夫!咱們去百道門就說是去給她治病的,然後慢慢的尋找真相。”
他們之中有大夫,去百道門也就順理成章,也不知沈胥在猶豫什麽。
“我?去不了。”
沈胥給謝文文潑了冷水,直言不可去。
“為什麽?”幾人都是一臉問號。
麵對著幾雙把他緊緊盯著的眼睛,沈胥歎了口氣。
“他們認識我。”
沈胥臉上有著一種落寞之色,叫人看不是很懂。
“認識不是更好嗎?”
認識才好說話,才好去百道門查明真相不是,為何這樣的認識在沈胥這裏如此為難。
那就隻有一個真相……
謝文文篤定了。
“等等,你這什麽表情?難不成你們有仇?”
謝文文沒想到自己一語中的。
沈胥也承認了,不過依舊說的模棱兩可。
“差不多吧。”
沈胥麵露為難,百道門他的確很是熟悉,不過也隻是熟悉百道門裏的一人而已。
而他與百道門之間……其實根本算不上什麽認識。
說起來又是一個不可說的經年舊事了。
“啊?”謝文文泄氣了。
沒想到沈胥還真跟百道門有仇,原本還以為能借著沈胥的光順理成章的去百道門呢,現在都成夢幻泡影了……
說了這麽多,到頭來還是一無所獲。
“那難辦了,戒忘去不得,沈胥也去不得,就隻有劉小天我和白行雲三人了,可是我們又能以什麽名頭去百道門?”
謝文文煩惱起來。
原本還想幫著戒忘報仇找到真凶的,這下卻是一籌莫展。
他目光不善的看向沈胥,你呀你,叫我說什麽的好,怎麽就好端端的跟百道門有仇了呢?要是沒仇多好啊……
戒忘也沒有了一開始的期許,此事本就難辦,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辦好的,如今也隻得從長計議的好。
“先住下來,尋尋辦法再說。”
眾人皆一籌莫展,如今也隻能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