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謝文文應了,那店家看著謝文文的模樣,若有所思道:“客官瞧著可不像北境的人。”
都說謝文文不像北境人,其實謝文文很想笑,如果一個人長相像北境,那得是怎樣的模樣才那麽有地域性。
謝文文輕笑一聲,“人之表象,看法無用。”
等給白行雲打完掩護,那邊白行雲也得手歸來。
人還不待喘上兩口氣,謝文文跟劉小天就連忙追問結果。
“怎麽樣?”
白行雲卻是一言難盡的模樣。方才他趁機撬開了其中一口箱子,結果打開一看,裏邊的東西跟他們所想完全有出入。
“裏麵是銅像。”這個結果饒是親眼所見的白行雲都無法接受,他們費盡心思追蹤至此,怎麽可能隻是為了那區區普通的銅像而來。
“銅像?怎麽可能?”謝文文並不覺得裏邊的東西會是銅像,如果隻是銅像,那些人怎麽可能如此大費周章還要掩人耳目行事?
依他看呐,那所謂的銅像的障眼法底下另有乾坤才是。
“要是普普通通的銅像何至於如此小心翼翼。”再說了,他們運銅像做什麽?又要運去哪裏?自古有句話叫,請神容易送神難,這些神佛之身,被如此褻瀆,他們身為佛家弟子,怎可連這點道理都不懂。那分明就不是所謂的銅像罷了,一定另有乾坤。
的確,如果隻是銅像,何至於如此謹慎,在他們看來,那隻是掩人耳目的障眼法罷了,銅像之內定然是其他什麽不可告人的東西。
“我也覺得其中有詭。”
隻是不能細瞧,不然也不會叫他們踹度懷疑他們圖謀為何了。
對方看過謹慎,想要再去勘查一遍已經沒有機會了,所以,隻能繼續跟下去,看他們所達之地究竟是誰的幕後主使。
“看來,這一路是跟他們到底了。”
那邊,休憩後的車隊又開始啟程,在啟程前,還分出人檢查了車上的繩索,是否有異動,如此謹慎行事,他們的猜測準沒錯的。
見對麵之人皆已經動身,白行雲三人也不再耽誤,立即跟隨上去。
而出了綏陽,到了苄安地界,天災便被具象化的展示在了眾人眼前。
大地像是已經枯死,毫無生機,一眼望去,遍野的黃土,幹枯的樹幹上掛著碎布,像是一麵麵經曆了殘酷歲月的旗幟。
而他們腳下的土地,幹裂的口子足以掉進去一隻腳的程度,如此景象,讓幾人皆瞠目結舌。
“天呐,這土地居然幹裂成這樣。”
他們隻聽說過苄安的大旱之情景,卻從沒有人到此親眼所見,今日所見卻叫幾人如鯁在喉,這樣的土地,發生在衛國之境,他們卻拿這天災無法,而這樣的天災,苄安隻是受害者,卻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受害者,隻要他們靠天吃飯,那麽,這樣的情況便不會杜絕。
此地荒涼一片,死氣沉沉,果真像那店家所說,像一片望不到邊的荒漠。
“這裏曾經是萬畝良田,如今卻是貧瘠沙丘。”枯燥的沙礫原本也是濕潤的泥土,如今卻成為稀碎的沙土,入手即撒。
看著眼前的這一幕,謝文文是震撼的。
其實,比起百姓們遭遇的苦難,他這一生的波折又算得了什麽,可他卻耿耿於懷至今,而苄安的百姓們卻被迫背井離鄉。這些年,苄安的狀況,宋元昇必定是煞費苦心,可他卻還能兼顧自己之事,謝文文忽然覺得,從來不容易的人都不是他。
“宋元昇下令遷徙是對的,這樣的土地根本無法再孕育出新的生命,也無法再養活這片土地的百姓。”
這一刻,眼前之境,叫他們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劉小天卻煞氛圍的問:“宋元昇是誰?”
謝文文指了指天,劉小天恍然大悟,卻是跟抓住了他把柄似的嚷嚷起來。
“好啊你,謝文文,居然還敢直呼咱們皇帝的名諱!小心你被砍頭示眾!”劉小天根本不知道他們的皇帝名喚何字,不過是知曉姓宋的,宋乃國姓,而且看謝文文指天的那一下他才了然。
他沒想到謝文文居然敢直呼皇上的名諱,這不是以下犯上,藐視龍威麽,這要是給人曉了去,抓起來當夜就得梟首示眾!
謝文文絲毫不怯懦的抱臂睥睨著他,“我在這裏喊了就喊了,他聽得著嗎?誰來治我的罪?”
劉小天給他懟的毫無分辯之力。
也是哦,他就是在這裏喊上一百遍皇帝的名諱也沒有第四個人知曉,自然也傳不到天子耳朵裏去,自然就沒有人能治罪於他,當然,他們若是去告發就另當別論。
但他們會是出賣朋友的小人嗎?答案是很顯然的,他們不會。
為防止這兩人無時無刻的鬥嘴,白行雲打岔道:
“他們果真是熟門熟路,這樣的荒蕪之地,他們居然走的十分順暢。”
像是提前就規劃好的路,按圖索驥就是。
而他們這走向,謝文文已經毋庸置疑是衝著北境去的。
但這些人究竟是要做什麽?究竟是北境有人在為非作歹還是有人要陷害北境?
“到了北境,城防應該也會查他們攜帶之物,若是嚴謹些,必然能瞧出此中蹊蹺。”但若是不嚴謹,就放他們流入大海了,日後再查可不容易。
所以,他們要跟緊些,要是跟丟了就功虧一簣了。
到了苄安境內,四處可見的破敗的房舍,可是,他們卻並沒有走主城的路,反而選擇了狹道,也僅供一輛車通行罷了。
都已經到了這荒無人煙的苄安,自然不會引人注目,可他們為何要棄大道反而躋身小路?
幾人心中更是疑竇叢生,恨不得當了他們肚裏的蛔蟲,洞察他們的想法。
再眼見著他們過一條石峽,可當他們也跟著過了石峽,卻發現,已經看不到車隊的蹤跡了。
“怎麽回事?”
“他們人消失了。”
幾人看著前方的狹道,根本不見半個人的蹤影,可這轉眼之間,他們不可能如此迅速,帶著車馬轉瞬即消失,饒是快馬加鞭,也該有動靜才是,但他們就是這麽悄無聲息的消失在了他們的眼前。
“不應該消失才是,這裏肯定有暗道。”
石峽之後,一麵是石壁,一麵是一條通往前進的崎嶇小路,而那條小路蜿蜒在山間,起起伏伏,也能盡收眼底,但凡走在這條路上,以他們的方位不可能看不見,唯一的可能就是,這裏還有其他的暗道。
謝文文低著頭觀察著地上的痕跡,這一路坎坷不平,滿地都是碎石,路過的痕跡不顯,但,石塊在受到重物的擠壓,會留下白痕,謝文文翻著石塊,青黑色的石塊上這樣的留痕不少。
等找到石壁前,地上還有移動的痕跡。
沙土上留著半弧形的移痕,是推開這麵石壁才能留下的,應該說,這是扇石門。
“還真有暗道,就在這石壁之後。”謝文文試著推動石壁,以他的力氣卻不可撼動半分,但是卻又不見任何機關可以啟動此門。
“我來試試。”說著,白行雲就上前推起了石壁,在他運起內力推動之時還真就教他給推開了。
看來,這一行人裏有身懷深厚內力之人,而這石門唯有內力深厚之人方可撼動。
看來,他們的戒備之心不小,從百蟾寺開始一路至今都在提防,而這暗道,也就擺明了他們的形跡可疑,不然怎麽會處處設防。
進去之後,就是兩眼一抹黑,撲麵而來的是潮濕水汽,依稀還可聞水流汩汩的響聲,幾人順著這條並不算多寬敞的小道前進,一開始還能踩著腳下的石子走著幹路,可沒走幾步就踩了水,水算不得多深,但卻浸濕了他們的鞋子,這裏邊的山泉常年在不可見天日之地流通,縱然這時候已經漸入初秋,天氣不涼,卻也被這冰冷的水凍的忍不住哆嗦。
劉小天被冰的嘶了好幾聲,搓著胳膊,誠惶誠恐道:“這裏麵陰森森的,還這般的陰冷,什麽人啊能發現此道?”
“這裏邊像是日積月累形成的溶洞,要是不小心誤闖入內,怕是還走不出去,大家都小心些,這裏著實詭異,別碰到了什麽。”白行雲皺著眉叮囑著前麵的兩人,走在最前麵的是謝文文,而白行雲墊後。
謝文文聽著兩人的對話,沒有吭聲,因為他怕冷。
他走這一路來,已經冰的他牙齒直打顫,為了防止給其他兩人聽見自己的動靜,他隻得張著嘴一路前行,卻也加重了呼吸聲,但好在沒有讓人起疑。
他們看不清路,隻能摸著石壁一路向前,謝文文走的極其小心謹慎,冰冷的石壁寒氣刺入他的手心,沿著他的經脈而去,直逼他的腦門。
他忍不住在心裏埋怨,這究竟是什麽鬼地方,這時候了凍的跟冰窖一樣,這水莫不是從寒潭裏流出來的?再說不是苄安大旱嗎?這地方居然還有水?可外邊卻無一點綠蔭,那這水是根本沒有流到外麵滋養上外邊的土地,既然如此,這些水流都匯聚到了何處?若是能引出去,是不是能解苄安的幹旱之急?
謝文文聽著耳邊的水聲,想要順著這水流尋上去的心情就更甚,不過如今他們的當務之急還是追查那群假僧人,等他解決了那群僧人,一定要把這地方告知當地的掌權者,若是能開掘此地的源流,說不定苄安也可恢複生機。
白行雲隨身有帶著火折子,一開始進來的時候就有點燃,但點燃沒多久就被裏麵的水汽打濕熄滅,他們這一路前前後後也點了三次也就滅了三次,在確定這條路隻有一個方向且並無危險後隻得大著膽子的摸著石壁在黑暗裏行走。
可就在眾人屏住呼吸探索著前進之時,謝文文卻摸空了,一個前撲差點摔倒,他一腳深一腳淺的踩在水裏,抵著側方的石壁才穩住自己。
方才情急之下踢出來的水花濺在了他的臉上,謝文文凍的唇色都白了。
聽到前麵的動靜,白行雲跟劉學義齊齊出聲詢問:“怎麽了?”
謝文文吐了口氣,才說:“這裏有路。”
當白行雲再次點燃火折子後,擺在他們麵前的卻是兩條路了。
原本直行還有一條道,可在謝文文的那一邊又多出來一條空道。
三人借著微弱的火光看著擺在他們麵前的兩條道,心裏都是咯噔一聲。
兩條路,擺在他們麵前的就是一個選擇題。
錯了,或許將失去追查出真相的機會。
“走左邊還是右邊?”
這水道裏兩邊都一般深淺,皆可以剛好容納一輛車的空間通行,所以他們並不能猜到那群人走的哪一邊。
“地上都是水,根本看不見走過的痕跡。”
石壁都掛著水汽,一眼望不到頭,又深不見底,黑不見五指,路上也都是溪水在流淌,向著兩個方向而去,任何路過的痕跡都能在這流水之下被掃的幹幹淨淨,所以,要從中發覺他們前去的方向根本是難如登天,除非是循著這路找下去。
可,問題就在於他們要怎麽選,要麽,三人同行挑中其中一條路追下去,要麽他們分道而行追出去,這樣就不會有選錯的可能,可卻對他們來說是極其危險的。
再三猶豫之下,謝文文決定還是分道而行。
“行雲,你帶小天走右邊,我去左邊看看。”
白行雲皺眉不語,若非是如今到了非得做選擇的時候,他是不會肯同意跟謝文文分道的,要是遇到危險……
他一個人倒無妨,就算是遇到什麽自己也能自保,可謝文文跟劉小天都無武藝,不說會不會撞見追蹤的那路人,就是遇到其他的什麽都很難說。
四周靜謐,水流聲便成為了唯一的聲響,白行雲沉吟道:“你帶小天走,我再走一邊。”
讓謝文文和劉小天走,兩個人也能有個照應,總好過孤身一人赴險,無回還的餘地。
謝文文知道白行雲做此抉擇是為了他們的安全考慮,是而也不會固執己見。
“好。”
謝文文應了,那店家看著謝文文的模樣,若有所思道:“客官瞧著可不像北境的人。”
都說謝文文不像北境人,其實謝文文很想笑,如果一個人長相像北境,那得是怎樣的模樣才那麽有地域性。
謝文文輕笑一聲,“人之表象,看法無用。”
等給白行雲打完掩護,那邊白行雲也得手歸來。
人還不待喘上兩口氣,謝文文跟劉小天就連忙追問結果。
“怎麽樣?”
白行雲卻是一言難盡的模樣。方才他趁機撬開了其中一口箱子,結果打開一看,裏邊的東西跟他們所想完全有出入。
“裏麵是銅像。”這個結果饒是親眼所見的白行雲都無法接受,他們費盡心思追蹤至此,怎麽可能隻是為了那區區普通的銅像而來。
“銅像?怎麽可能?”謝文文並不覺得裏邊的東西會是銅像,如果隻是銅像,那些人怎麽可能如此大費周章還要掩人耳目行事?
依他看呐,那所謂的銅像的障眼法底下另有乾坤才是。
“要是普普通通的銅像何至於如此小心翼翼。”再說了,他們運銅像做什麽?又要運去哪裏?自古有句話叫,請神容易送神難,這些神佛之身,被如此褻瀆,他們身為佛家弟子,怎可連這點道理都不懂。那分明就不是所謂的銅像罷了,一定另有乾坤。
的確,如果隻是銅像,何至於如此謹慎,在他們看來,那隻是掩人耳目的障眼法罷了,銅像之內定然是其他什麽不可告人的東西。
“我也覺得其中有詭。”
隻是不能細瞧,不然也不會叫他們踹度懷疑他們圖謀為何了。
對方看過謹慎,想要再去勘查一遍已經沒有機會了,所以,隻能繼續跟下去,看他們所達之地究竟是誰的幕後主使。
“看來,這一路是跟他們到底了。”
那邊,休憩後的車隊又開始啟程,在啟程前,還分出人檢查了車上的繩索,是否有異動,如此謹慎行事,他們的猜測準沒錯的。
見對麵之人皆已經動身,白行雲三人也不再耽誤,立即跟隨上去。
而出了綏陽,到了苄安地界,天災便被具象化的展示在了眾人眼前。
大地像是已經枯死,毫無生機,一眼望去,遍野的黃土,幹枯的樹幹上掛著碎布,像是一麵麵經曆了殘酷歲月的旗幟。
而他們腳下的土地,幹裂的口子足以掉進去一隻腳的程度,如此景象,讓幾人皆瞠目結舌。
“天呐,這土地居然幹裂成這樣。”
他們隻聽說過苄安的大旱之情景,卻從沒有人到此親眼所見,今日所見卻叫幾人如鯁在喉,這樣的土地,發生在衛國之境,他們卻拿這天災無法,而這樣的天災,苄安隻是受害者,卻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受害者,隻要他們靠天吃飯,那麽,這樣的情況便不會杜絕。
此地荒涼一片,死氣沉沉,果真像那店家所說,像一片望不到邊的荒漠。
“這裏曾經是萬畝良田,如今卻是貧瘠沙丘。”枯燥的沙礫原本也是濕潤的泥土,如今卻成為稀碎的沙土,入手即撒。
看著眼前的這一幕,謝文文是震撼的。
其實,比起百姓們遭遇的苦難,他這一生的波折又算得了什麽,可他卻耿耿於懷至今,而苄安的百姓們卻被迫背井離鄉。這些年,苄安的狀況,宋元昇必定是煞費苦心,可他卻還能兼顧自己之事,謝文文忽然覺得,從來不容易的人都不是他。
“宋元昇下令遷徙是對的,這樣的土地根本無法再孕育出新的生命,也無法再養活這片土地的百姓。”
這一刻,眼前之境,叫他們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劉小天卻煞氛圍的問:“宋元昇是誰?”
謝文文指了指天,劉小天恍然大悟,卻是跟抓住了他把柄似的嚷嚷起來。
“好啊你,謝文文,居然還敢直呼咱們皇帝的名諱!小心你被砍頭示眾!”劉小天根本不知道他們的皇帝名喚何字,不過是知曉姓宋的,宋乃國姓,而且看謝文文指天的那一下他才了然。
他沒想到謝文文居然敢直呼皇上的名諱,這不是以下犯上,藐視龍威麽,這要是給人曉了去,抓起來當夜就得梟首示眾!
謝文文絲毫不怯懦的抱臂睥睨著他,“我在這裏喊了就喊了,他聽得著嗎?誰來治我的罪?”
劉小天給他懟的毫無分辯之力。
也是哦,他就是在這裏喊上一百遍皇帝的名諱也沒有第四個人知曉,自然也傳不到天子耳朵裏去,自然就沒有人能治罪於他,當然,他們若是去告發就另當別論。
但他們會是出賣朋友的小人嗎?答案是很顯然的,他們不會。
為防止這兩人無時無刻的鬥嘴,白行雲打岔道:
“他們果真是熟門熟路,這樣的荒蕪之地,他們居然走的十分順暢。”
像是提前就規劃好的路,按圖索驥就是。
而他們這走向,謝文文已經毋庸置疑是衝著北境去的。
但這些人究竟是要做什麽?究竟是北境有人在為非作歹還是有人要陷害北境?
“到了北境,城防應該也會查他們攜帶之物,若是嚴謹些,必然能瞧出此中蹊蹺。”但若是不嚴謹,就放他們流入大海了,日後再查可不容易。
所以,他們要跟緊些,要是跟丟了就功虧一簣了。
到了苄安境內,四處可見的破敗的房舍,可是,他們卻並沒有走主城的路,反而選擇了狹道,也僅供一輛車通行罷了。
都已經到了這荒無人煙的苄安,自然不會引人注目,可他們為何要棄大道反而躋身小路?
幾人心中更是疑竇叢生,恨不得當了他們肚裏的蛔蟲,洞察他們的想法。
再眼見著他們過一條石峽,可當他們也跟著過了石峽,卻發現,已經看不到車隊的蹤跡了。
“怎麽回事?”
“他們人消失了。”
幾人看著前方的狹道,根本不見半個人的蹤影,可這轉眼之間,他們不可能如此迅速,帶著車馬轉瞬即消失,饒是快馬加鞭,也該有動靜才是,但他們就是這麽悄無聲息的消失在了他們的眼前。
“不應該消失才是,這裏肯定有暗道。”
石峽之後,一麵是石壁,一麵是一條通往前進的崎嶇小路,而那條小路蜿蜒在山間,起起伏伏,也能盡收眼底,但凡走在這條路上,以他們的方位不可能看不見,唯一的可能就是,這裏還有其他的暗道。
謝文文低著頭觀察著地上的痕跡,這一路坎坷不平,滿地都是碎石,路過的痕跡不顯,但,石塊在受到重物的擠壓,會留下白痕,謝文文翻著石塊,青黑色的石塊上這樣的留痕不少。
等找到石壁前,地上還有移動的痕跡。
沙土上留著半弧形的移痕,是推開這麵石壁才能留下的,應該說,這是扇石門。
“還真有暗道,就在這石壁之後。”謝文文試著推動石壁,以他的力氣卻不可撼動半分,但是卻又不見任何機關可以啟動此門。
“我來試試。”說著,白行雲就上前推起了石壁,在他運起內力推動之時還真就教他給推開了。
看來,這一行人裏有身懷深厚內力之人,而這石門唯有內力深厚之人方可撼動。
看來,他們的戒備之心不小,從百蟾寺開始一路至今都在提防,而這暗道,也就擺明了他們的形跡可疑,不然怎麽會處處設防。
進去之後,就是兩眼一抹黑,撲麵而來的是潮濕水汽,依稀還可聞水流汩汩的響聲,幾人順著這條並不算多寬敞的小道前進,一開始還能踩著腳下的石子走著幹路,可沒走幾步就踩了水,水算不得多深,但卻浸濕了他們的鞋子,這裏邊的山泉常年在不可見天日之地流通,縱然這時候已經漸入初秋,天氣不涼,卻也被這冰冷的水凍的忍不住哆嗦。
劉小天被冰的嘶了好幾聲,搓著胳膊,誠惶誠恐道:“這裏麵陰森森的,還這般的陰冷,什麽人啊能發現此道?”
“這裏邊像是日積月累形成的溶洞,要是不小心誤闖入內,怕是還走不出去,大家都小心些,這裏著實詭異,別碰到了什麽。”白行雲皺著眉叮囑著前麵的兩人,走在最前麵的是謝文文,而白行雲墊後。
謝文文聽著兩人的對話,沒有吭聲,因為他怕冷。
他走這一路來,已經冰的他牙齒直打顫,為了防止給其他兩人聽見自己的動靜,他隻得張著嘴一路前行,卻也加重了呼吸聲,但好在沒有讓人起疑。
他們看不清路,隻能摸著石壁一路向前,謝文文走的極其小心謹慎,冰冷的石壁寒氣刺入他的手心,沿著他的經脈而去,直逼他的腦門。
他忍不住在心裏埋怨,這究竟是什麽鬼地方,這時候了凍的跟冰窖一樣,這水莫不是從寒潭裏流出來的?再說不是苄安大旱嗎?這地方居然還有水?可外邊卻無一點綠蔭,那這水是根本沒有流到外麵滋養上外邊的土地,既然如此,這些水流都匯聚到了何處?若是能引出去,是不是能解苄安的幹旱之急?
謝文文聽著耳邊的水聲,想要順著這水流尋上去的心情就更甚,不過如今他們的當務之急還是追查那群假僧人,等他解決了那群僧人,一定要把這地方告知當地的掌權者,若是能開掘此地的源流,說不定苄安也可恢複生機。
白行雲隨身有帶著火折子,一開始進來的時候就有點燃,但點燃沒多久就被裏麵的水汽打濕熄滅,他們這一路前前後後也點了三次也就滅了三次,在確定這條路隻有一個方向且並無危險後隻得大著膽子的摸著石壁在黑暗裏行走。
可就在眾人屏住呼吸探索著前進之時,謝文文卻摸空了,一個前撲差點摔倒,他一腳深一腳淺的踩在水裏,抵著側方的石壁才穩住自己。
方才情急之下踢出來的水花濺在了他的臉上,謝文文凍的唇色都白了。
聽到前麵的動靜,白行雲跟劉學義齊齊出聲詢問:“怎麽了?”
謝文文吐了口氣,才說:“這裏有路。”
當白行雲再次點燃火折子後,擺在他們麵前的卻是兩條路了。
原本直行還有一條道,可在謝文文的那一邊又多出來一條空道。
三人借著微弱的火光看著擺在他們麵前的兩條道,心裏都是咯噔一聲。
兩條路,擺在他們麵前的就是一個選擇題。
錯了,或許將失去追查出真相的機會。
“走左邊還是右邊?”
這水道裏兩邊都一般深淺,皆可以剛好容納一輛車的空間通行,所以他們並不能猜到那群人走的哪一邊。
“地上都是水,根本看不見走過的痕跡。”
石壁都掛著水汽,一眼望不到頭,又深不見底,黑不見五指,路上也都是溪水在流淌,向著兩個方向而去,任何路過的痕跡都能在這流水之下被掃的幹幹淨淨,所以,要從中發覺他們前去的方向根本是難如登天,除非是循著這路找下去。
可,問題就在於他們要怎麽選,要麽,三人同行挑中其中一條路追下去,要麽他們分道而行追出去,這樣就不會有選錯的可能,可卻對他們來說是極其危險的。
再三猶豫之下,謝文文決定還是分道而行。
“行雲,你帶小天走右邊,我去左邊看看。”
白行雲皺眉不語,若非是如今到了非得做選擇的時候,他是不會肯同意跟謝文文分道的,要是遇到危險……
他一個人倒無妨,就算是遇到什麽自己也能自保,可謝文文跟劉小天都無武藝,不說會不會撞見追蹤的那路人,就是遇到其他的什麽都很難說。
四周靜謐,水流聲便成為了唯一的聲響,白行雲沉吟道:“你帶小天走,我再走一邊。”
讓謝文文和劉小天走,兩個人也能有個照應,總好過孤身一人赴險,無回還的餘地。
謝文文知道白行雲做此抉擇是為了他們的安全考慮,是而也不會固執己見。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