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裏長洲暫時不能給他自己的決定,直說讓人先回去等命令,等人一走就跟謝謝敬捷商討起來。
“朝廷當真在北境派遣了密使?他們是也在查漕幫還是在查我們?”
朝廷對他們的態度一向叫人玩味,既需要他們固守邊疆,又提防他們擁兵自重,如果說北境是一把利刃,朝廷可以拿他們來對付外敵,但也在害怕這把利刃刺向自己。如今北境距離遊京千裏迢迢,現在要去查密使的身份已經是鞭長莫及。
如今他們要提防的不止是自己人了,現今還有朝廷的人在,就十分的令人頭疼,很難說那所謂的密使在其中扮演的是什麽角色,對他們北境來說究竟是是敵是友,對於漕幫的案子,他們是要分一杯羹還是什麽意圖。
謝敬捷沉思片刻,還是同他道:“把人給袁尚青吧,讓他帶兵過去試探對方的虛實。”
“好。”
“對了、”原本正要退下的百裏長洲見此,便知到了每日一問的時候了。
“我讓你查那個江湖人的身份,如何了?”
百裏長洲發現世子殿下十分在意那個江湖人的身份,世子殿下剛來到乾州的時候,他便發現了那個江湖人在跟著那支商隊,一開始,百裏長洲不能確定對方的目的是什麽,不過卻遮遮掩掩的,不像是個光明正大做事情的, 依著百裏長洲寧可錯殺也不放過的性子,那江湖人早就會被他暗自處理掉,但是世子知道後,卻極力的阻止了他,而是叫他先暗中盯著,最後被對方發現身份後還把人帶到了大營來,自己則在屏風後麵暗中觀察,然後又讓自己去查他的身份,在調查的這段日子,一向沉穩的殿下卻十分沉不住氣的每日一問,很是急切的想要知道對方的身份,這是世子從未有過的狀況。當然他也不負使命,盡快的查出了對方的來曆,履曆平平,一個江湖人罷了,哪裏就值得世子如此費心呢?
“此人常年在江湖行走,至今未到過北境,也不是從遊京過來的,應該就隻是一個普通的江湖人。”百裏長洲隻覺得,世子是擔心對方心懷不軌,是以要他把人調查清楚。
可謝敬捷聽到這話後,平靜的語氣裏卻似乎是夾帶了 一絲失望在其中
“這樣啊。”
他那聲歎息叫百裏長洲露出一絲詫異,他怎麽覺得世子像是很希望對方是別有居心的來北境呢?
可不待他從世子這語氣中琢磨出什麽東西來,就聞世子的語氣已經重回往日的冷漠了。
“那個江湖人不是說答應不繼續插手此事了?”白行雲是在早上的時候來回話的,倒是爽快的很。
“是,我答應他幫他救出他的朋友,隻需要他不再插手此事。”
“這個人要盯著點,他說他還有朋友失散,謹防他變卦。”在確定了對方沒有什麽其他意圖後,謝敬捷對他原本的那點探求的心思都無了。
百裏長洲隻覺得世子今日很是奇怪,性情起伏太大,不似往常那般沉穩。
“嗯,這邊我盯著,他們江湖人一向義薄雲天,我們倒不如借著此事叫他為我所用, 他麵生,對漕幫諸事不解,倒不如利用他去漕幫打探消息,袁尚青不過一個蠢貨,那五百人給了他說不得就大搖大擺去招搖了,壞事不知道,但一定沒什麽好事。”袁尚青沒什麽本事滿城皆知,從來到乾州起,這人就屬於個胸無大誌的,倒也不能這麽說,起碼人家的誌向是封侯拜相,但屬實的好高騖遠,並非腳踏實地之人,最起碼,他碌碌無為,為官十餘載,除卻積攢了履曆啥也不是。
百裏長洲很不屑於這種人做自己的同僚,拈輕怕重的,他們如今的功名都是靠軍功掙來的,可落在袁尚青那樣的人眼裏好似就是他們因為是世子的心腹之臣世子破格賞賜的,他們一沒出力,二沒本事的,真是夠讓人笑掉大牙。
謝敬捷對於袁尚青,評價很簡單,丟之可惜,用之不足。
至於百裏長洲的主意,謝敬捷覺得很合理,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句話不可不信。
“此人並非自己人,不可妄自取信。”
百裏長洲點頭表示知曉,一時間兩人都無話可說,百裏長洲看著整日裏窩在軍營中等著密信的謝敬捷,把以往的那些密信,翻來覆去的查閱,分明其中內容他早已經是滾瓜爛熟,熟記於心,可架不住他日日翻閱,好似是要從這字裏行間在看出其他什麽線索。
百裏長洲咂摸著世子來乾州的態度,一開始,世子來乾州也並未同他透露,還是風聲傳出來了自己一問才確定的,那個時候,世子都已經快到乾州了。起初世子隻說他來乾州是因為漕幫的事情,如今,漕幫這個隱患得是時候收網了,可其實不然,他發現世子除了對於漕幫的事情上心,更是讓線人日複一日的在這衛國遍地尋人,而最新的一則消息,則是透露,世子要尋的人可能會來到乾州,所以,世子殿下出現在了乾州,一個人帶著守衛,飛奔而來。
他望著世子殿下那宛若神祗般的肅容,突然間,他明白了世子殿下為何一開始那般重視那個江湖人了,世子是不是,把那個江湖人誤認為是他要找的那個人了?所以在自己查出對方不過當真是一個江湖人之時他才會露出失望的神色?
意識到這一點,百裏長洲心情無比的複雜。
世子殿下雖然受人愛戴,身邊有無數的人對他奉為圭臬,可他卻知道,世子孑然一身,於這世間都不過隻是一份必須承擔的責任,他把他自己活成了一個傀儡,從來都不是他自己。
世人常說世子殿下冷冷清清,遺世獨立,好似高嶺之花,垂眸人間,可他卻偏生從世子的冷清上看出他的孤寂與黯然神傷。
他時常在想,世子究竟在神傷什麽呢?這是別人在猜想的,也是他曾經十分想知道的答案,可後來,伴隨在世子殿下身邊的時間久了,他約莫也能看出兩分。
有的人,總是在因為年少的遺憾與過錯背負一生的不安。
外邊響起了練兵的號角,要是放在以前那些時候,世子殿下定然會出去觀摩的,他很看重軍中的士氣,也注重將士們的操練,用他的話來說,多練習一遍,他日在戰場上才會有多一分的勝算。但今日,世子沉默的隱匿在營中。
百裏長洲食指點著自己的膝蓋,麵上帶著一絲小心翼翼的試探。
“您打算什麽時候離開?”
“我再等等。”謝敬捷仍未抬頭,他一目十行的讀著信函,看的認真又草草。
百裏長洲似不自在的輕咳了一聲,麵上的神情叫人覺得他在坐立難安,眼神總是在謝敬捷身上飄來飄去,卻又不敢叫人發現。
然後微微傾身,湊近了謝敬捷一分,壓低了嗓音,問了一句,縈繞在他心頭許久卻不敢問出的問題。
“您是在等敏公子的消息嗎?”
敏公子,或許別人不會知道這是在稱呼誰,可在座的兩人卻對那個字諱莫如深。
謝敬敏,北境王府嫡出二子,謝敬捷的嫡親兄弟,卻由於出生晚,他出生的時候,謝敬捷約莫十歲左右,已經是北境頗負聲望的少年英才。自幼在王府眾人的眾星拱月之中長大,年幼之時,頑劣的脾性比之現在的謝敬豐有過之而無不及,少年便前往遊京伴學,多年未歸,因為先帝曾破例賜爵,百裏長洲對他的稱呼也就改了,與對謝敬豐的不同。
對於這位敏公子的事跡,百裏長洲陪伴了世子這麽多年,多少知道點,也清楚,世子殿下至今心結難解,不外乎是因為他。
他還記得,當年他跟著世子南征北戰,驍勇善戰又善於布防謀劃的世子很受軍中人尊崇,也由於一次次的大獲全勝,被天下人稱頌,對他的誇讚前所未有,他一次次的站在受人敬仰的中心,讓世人提及他的名字便是滿麵的引以為傲,可他卻常年鬱鬱寡歡,仿佛再多的榮耀,再多的功成名就與他來說都不過身外之物,毫無用處。他原本以為他是喜怒不形於色,像世子這樣的少年英才,本就該比尋常人沉穩莊重,可自己卻曾多次在他的眼中看到了一股難以釋懷的悲傷,他像是沙丘對著月亮嗷嗷的狐,形單影隻,隻有孤月和晚風作伴。
再後來,跟在世子身邊,陪他一起並肩作戰,憂他所憂,困他所困,他才漸漸地知曉了世子殿下為何至今不曾及時行樂。他一昧的縱容三公子為所欲為,樂此不疲的為他清除一切障礙,聽他喚他長兄時,比打了勝仗都高興,別人或許不知道為什麽,隻覺得他在縱然謝敬豐猖獗放肆,可他多少猜到了點,他是在愛屋及烏,他也像是在用一種自己認可的方式在償還、彌補他曾經給不到的那個人。
他聰明了一世,卻難得糊塗。
若是敏公子在他身邊,或許,他會讓王府的幾個弟妹都長為王府的棟梁,一起振興家業,而不是讓他成為紈絝,叫人傷透腦筋。
其實,對於謝敬捷長久的沉默,他很困惑,而當年,北境送走謝敬敏去遊京的事情成為了王府諱莫如深的話題,無人敢無故提起,他卻不明白,當初世子墮馬受傷,次子入京,是為使命,為何,王府眾人對此事的態度叫人覺得其中另有隱情?
當初,遊京來人招質的時候,用的是入京伴學的名頭,為儲君伴學是榮耀,是一般人沒有的榮光,但遊京的意圖其實很明顯,他不僅要藩王諸侯的子嗣入京,還要走了他們的嫡長子,按理來說,當初北境理應送上遊京的也是嫡長子,當時的世子謝敬捷,但來使都到了王府,旨意也已經宣讀,世子卻突然墮馬摔傷了腿,當時的大夫給的診治結論是從此不良於行,
試想,一向身為王府驕傲的嫡長子從此患了腿疾,該是多麽的天不遂人願,叫人扼腕歎息,可惜,縱然是王府找了許許多多的大夫都束手無策,眼看著王府整個都籠罩在了巨大的悲傷之中,所有人都噤若寒蟬,遊京卻並沒有就此放過他們,在長子不良於行的情況下,遊京退而求其次,帶走了王府嫡次子。謝敬敏入京後過的怎麽樣沒人知道,但大家想來也是不會差的,雖然為質,但北境大有人在,皇帝不會擅自讓質子受難。可令人意外又驚喜的是,謝敬敏上京不消半年光陰,王府突然來一遊醫,妙手回春治好了世子的腿疾,從此,世子更加奮發圖強,專心政務,從不曾有一日荒廢,建功立業,讓北境蒸蒸日上,成為藩王中最不可被輕視的存在。
而至於那位妙手回春的遊醫,卻是一個謎一般的存在,從他的出現到消失都無一人見過,一切的說辭都是從王府傳出來的。當時,有人聽聞這遊醫能有如此精湛的醫術,治好一個雙腿已廢之人,便紛紛上王府求此神醫,為家中人醫治,可王府卻告知那神醫自醫治了世子的腿疾之後便離開了北境。身為遊醫,行走於天下四海,無人知曉他的去處,相逢,即看緣分。
許多人因此敗興而歸,卻又不得不祝賀世子恢複康健,是為天下百姓之福。
其實,當時有人傳言,說,根本就沒有那麽個妙手神通的遊醫,因為世子根本就沒有受傷。而世子墮馬也是假象,世子那半年的臥榻養病,不過是混淆視聽,做戲給外人看的,他雙腿完好,一切的一切都隻為了躲過入京為質。
可這對王府最忠實的擁護者來說,這就是一個巨大的謠言與陰謀。
向來坦坦蕩蕩的世子怎會因為躲避進京而自導自演墮馬之傷呢?雖然世子避免了入京,可去遊京的嫡次子也是王爺夫婦的愛子,都是他們的子嗣,豈會為了護住長子而舍棄次子,讓次子進京受難?
“朝廷當真在北境派遣了密使?他們是也在查漕幫還是在查我們?”
朝廷對他們的態度一向叫人玩味,既需要他們固守邊疆,又提防他們擁兵自重,如果說北境是一把利刃,朝廷可以拿他們來對付外敵,但也在害怕這把利刃刺向自己。如今北境距離遊京千裏迢迢,現在要去查密使的身份已經是鞭長莫及。
如今他們要提防的不止是自己人了,現今還有朝廷的人在,就十分的令人頭疼,很難說那所謂的密使在其中扮演的是什麽角色,對他們北境來說究竟是是敵是友,對於漕幫的案子,他們是要分一杯羹還是什麽意圖。
謝敬捷沉思片刻,還是同他道:“把人給袁尚青吧,讓他帶兵過去試探對方的虛實。”
“好。”
“對了、”原本正要退下的百裏長洲見此,便知到了每日一問的時候了。
“我讓你查那個江湖人的身份,如何了?”
百裏長洲發現世子殿下十分在意那個江湖人的身份,世子殿下剛來到乾州的時候,他便發現了那個江湖人在跟著那支商隊,一開始,百裏長洲不能確定對方的目的是什麽,不過卻遮遮掩掩的,不像是個光明正大做事情的, 依著百裏長洲寧可錯殺也不放過的性子,那江湖人早就會被他暗自處理掉,但是世子知道後,卻極力的阻止了他,而是叫他先暗中盯著,最後被對方發現身份後還把人帶到了大營來,自己則在屏風後麵暗中觀察,然後又讓自己去查他的身份,在調查的這段日子,一向沉穩的殿下卻十分沉不住氣的每日一問,很是急切的想要知道對方的身份,這是世子從未有過的狀況。當然他也不負使命,盡快的查出了對方的來曆,履曆平平,一個江湖人罷了,哪裏就值得世子如此費心呢?
“此人常年在江湖行走,至今未到過北境,也不是從遊京過來的,應該就隻是一個普通的江湖人。”百裏長洲隻覺得,世子是擔心對方心懷不軌,是以要他把人調查清楚。
可謝敬捷聽到這話後,平靜的語氣裏卻似乎是夾帶了 一絲失望在其中
“這樣啊。”
他那聲歎息叫百裏長洲露出一絲詫異,他怎麽覺得世子像是很希望對方是別有居心的來北境呢?
可不待他從世子這語氣中琢磨出什麽東西來,就聞世子的語氣已經重回往日的冷漠了。
“那個江湖人不是說答應不繼續插手此事了?”白行雲是在早上的時候來回話的,倒是爽快的很。
“是,我答應他幫他救出他的朋友,隻需要他不再插手此事。”
“這個人要盯著點,他說他還有朋友失散,謹防他變卦。”在確定了對方沒有什麽其他意圖後,謝敬捷對他原本的那點探求的心思都無了。
百裏長洲隻覺得世子今日很是奇怪,性情起伏太大,不似往常那般沉穩。
“嗯,這邊我盯著,他們江湖人一向義薄雲天,我們倒不如借著此事叫他為我所用, 他麵生,對漕幫諸事不解,倒不如利用他去漕幫打探消息,袁尚青不過一個蠢貨,那五百人給了他說不得就大搖大擺去招搖了,壞事不知道,但一定沒什麽好事。”袁尚青沒什麽本事滿城皆知,從來到乾州起,這人就屬於個胸無大誌的,倒也不能這麽說,起碼人家的誌向是封侯拜相,但屬實的好高騖遠,並非腳踏實地之人,最起碼,他碌碌無為,為官十餘載,除卻積攢了履曆啥也不是。
百裏長洲很不屑於這種人做自己的同僚,拈輕怕重的,他們如今的功名都是靠軍功掙來的,可落在袁尚青那樣的人眼裏好似就是他們因為是世子的心腹之臣世子破格賞賜的,他們一沒出力,二沒本事的,真是夠讓人笑掉大牙。
謝敬捷對於袁尚青,評價很簡單,丟之可惜,用之不足。
至於百裏長洲的主意,謝敬捷覺得很合理,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句話不可不信。
“此人並非自己人,不可妄自取信。”
百裏長洲點頭表示知曉,一時間兩人都無話可說,百裏長洲看著整日裏窩在軍營中等著密信的謝敬捷,把以往的那些密信,翻來覆去的查閱,分明其中內容他早已經是滾瓜爛熟,熟記於心,可架不住他日日翻閱,好似是要從這字裏行間在看出其他什麽線索。
百裏長洲咂摸著世子來乾州的態度,一開始,世子來乾州也並未同他透露,還是風聲傳出來了自己一問才確定的,那個時候,世子都已經快到乾州了。起初世子隻說他來乾州是因為漕幫的事情,如今,漕幫這個隱患得是時候收網了,可其實不然,他發現世子除了對於漕幫的事情上心,更是讓線人日複一日的在這衛國遍地尋人,而最新的一則消息,則是透露,世子要尋的人可能會來到乾州,所以,世子殿下出現在了乾州,一個人帶著守衛,飛奔而來。
他望著世子殿下那宛若神祗般的肅容,突然間,他明白了世子殿下為何一開始那般重視那個江湖人了,世子是不是,把那個江湖人誤認為是他要找的那個人了?所以在自己查出對方不過當真是一個江湖人之時他才會露出失望的神色?
意識到這一點,百裏長洲心情無比的複雜。
世子殿下雖然受人愛戴,身邊有無數的人對他奉為圭臬,可他卻知道,世子孑然一身,於這世間都不過隻是一份必須承擔的責任,他把他自己活成了一個傀儡,從來都不是他自己。
世人常說世子殿下冷冷清清,遺世獨立,好似高嶺之花,垂眸人間,可他卻偏生從世子的冷清上看出他的孤寂與黯然神傷。
他時常在想,世子究竟在神傷什麽呢?這是別人在猜想的,也是他曾經十分想知道的答案,可後來,伴隨在世子殿下身邊的時間久了,他約莫也能看出兩分。
有的人,總是在因為年少的遺憾與過錯背負一生的不安。
外邊響起了練兵的號角,要是放在以前那些時候,世子殿下定然會出去觀摩的,他很看重軍中的士氣,也注重將士們的操練,用他的話來說,多練習一遍,他日在戰場上才會有多一分的勝算。但今日,世子沉默的隱匿在營中。
百裏長洲食指點著自己的膝蓋,麵上帶著一絲小心翼翼的試探。
“您打算什麽時候離開?”
“我再等等。”謝敬捷仍未抬頭,他一目十行的讀著信函,看的認真又草草。
百裏長洲似不自在的輕咳了一聲,麵上的神情叫人覺得他在坐立難安,眼神總是在謝敬捷身上飄來飄去,卻又不敢叫人發現。
然後微微傾身,湊近了謝敬捷一分,壓低了嗓音,問了一句,縈繞在他心頭許久卻不敢問出的問題。
“您是在等敏公子的消息嗎?”
敏公子,或許別人不會知道這是在稱呼誰,可在座的兩人卻對那個字諱莫如深。
謝敬敏,北境王府嫡出二子,謝敬捷的嫡親兄弟,卻由於出生晚,他出生的時候,謝敬捷約莫十歲左右,已經是北境頗負聲望的少年英才。自幼在王府眾人的眾星拱月之中長大,年幼之時,頑劣的脾性比之現在的謝敬豐有過之而無不及,少年便前往遊京伴學,多年未歸,因為先帝曾破例賜爵,百裏長洲對他的稱呼也就改了,與對謝敬豐的不同。
對於這位敏公子的事跡,百裏長洲陪伴了世子這麽多年,多少知道點,也清楚,世子殿下至今心結難解,不外乎是因為他。
他還記得,當年他跟著世子南征北戰,驍勇善戰又善於布防謀劃的世子很受軍中人尊崇,也由於一次次的大獲全勝,被天下人稱頌,對他的誇讚前所未有,他一次次的站在受人敬仰的中心,讓世人提及他的名字便是滿麵的引以為傲,可他卻常年鬱鬱寡歡,仿佛再多的榮耀,再多的功成名就與他來說都不過身外之物,毫無用處。他原本以為他是喜怒不形於色,像世子這樣的少年英才,本就該比尋常人沉穩莊重,可自己卻曾多次在他的眼中看到了一股難以釋懷的悲傷,他像是沙丘對著月亮嗷嗷的狐,形單影隻,隻有孤月和晚風作伴。
再後來,跟在世子身邊,陪他一起並肩作戰,憂他所憂,困他所困,他才漸漸地知曉了世子殿下為何至今不曾及時行樂。他一昧的縱容三公子為所欲為,樂此不疲的為他清除一切障礙,聽他喚他長兄時,比打了勝仗都高興,別人或許不知道為什麽,隻覺得他在縱然謝敬豐猖獗放肆,可他多少猜到了點,他是在愛屋及烏,他也像是在用一種自己認可的方式在償還、彌補他曾經給不到的那個人。
他聰明了一世,卻難得糊塗。
若是敏公子在他身邊,或許,他會讓王府的幾個弟妹都長為王府的棟梁,一起振興家業,而不是讓他成為紈絝,叫人傷透腦筋。
其實,對於謝敬捷長久的沉默,他很困惑,而當年,北境送走謝敬敏去遊京的事情成為了王府諱莫如深的話題,無人敢無故提起,他卻不明白,當初世子墮馬受傷,次子入京,是為使命,為何,王府眾人對此事的態度叫人覺得其中另有隱情?
當初,遊京來人招質的時候,用的是入京伴學的名頭,為儲君伴學是榮耀,是一般人沒有的榮光,但遊京的意圖其實很明顯,他不僅要藩王諸侯的子嗣入京,還要走了他們的嫡長子,按理來說,當初北境理應送上遊京的也是嫡長子,當時的世子謝敬捷,但來使都到了王府,旨意也已經宣讀,世子卻突然墮馬摔傷了腿,當時的大夫給的診治結論是從此不良於行,
試想,一向身為王府驕傲的嫡長子從此患了腿疾,該是多麽的天不遂人願,叫人扼腕歎息,可惜,縱然是王府找了許許多多的大夫都束手無策,眼看著王府整個都籠罩在了巨大的悲傷之中,所有人都噤若寒蟬,遊京卻並沒有就此放過他們,在長子不良於行的情況下,遊京退而求其次,帶走了王府嫡次子。謝敬敏入京後過的怎麽樣沒人知道,但大家想來也是不會差的,雖然為質,但北境大有人在,皇帝不會擅自讓質子受難。可令人意外又驚喜的是,謝敬敏上京不消半年光陰,王府突然來一遊醫,妙手回春治好了世子的腿疾,從此,世子更加奮發圖強,專心政務,從不曾有一日荒廢,建功立業,讓北境蒸蒸日上,成為藩王中最不可被輕視的存在。
而至於那位妙手回春的遊醫,卻是一個謎一般的存在,從他的出現到消失都無一人見過,一切的說辭都是從王府傳出來的。當時,有人聽聞這遊醫能有如此精湛的醫術,治好一個雙腿已廢之人,便紛紛上王府求此神醫,為家中人醫治,可王府卻告知那神醫自醫治了世子的腿疾之後便離開了北境。身為遊醫,行走於天下四海,無人知曉他的去處,相逢,即看緣分。
許多人因此敗興而歸,卻又不得不祝賀世子恢複康健,是為天下百姓之福。
其實,當時有人傳言,說,根本就沒有那麽個妙手神通的遊醫,因為世子根本就沒有受傷。而世子墮馬也是假象,世子那半年的臥榻養病,不過是混淆視聽,做戲給外人看的,他雙腿完好,一切的一切都隻為了躲過入京為質。
可這對王府最忠實的擁護者來說,這就是一個巨大的謠言與陰謀。
向來坦坦蕩蕩的世子怎會因為躲避進京而自導自演墮馬之傷呢?雖然世子避免了入京,可去遊京的嫡次子也是王爺夫婦的愛子,都是他們的子嗣,豈會為了護住長子而舍棄次子,讓次子進京受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