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白馬氐國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騎兵作戰,最大的優勢是速度和機動。但在水岸河穀狹窄地段出現馬隊,十分不尋常。
特別是當騎兵與步兵攪作一團之後,騎兵的優勢就完全發揮不出來了。更要命的是隨著天色逐漸微明,敵人的夜襲優勢已經蕩然無存。
章蟜和兒良兩大悍將迅速實現了會師,開始聯手進行反擊。
兒良驚異地發現對手不是和原來一樣的氐人,礦場氐人普遍穿青衣、黑衣,而這夥人卻以白衣、灰衣為主,在晨光的微曦中格外顯眼。
一聲粗重的牛角號聲響徹山間,白衣敵人突然間開始大規模撤退,而且撤退速度很快,或攀高、或入水、或上樹、或縱馬,像一群猿猴一般,瞬間消失殆盡。
章蟜還沒殺過癮呢,下令全軍追擊,自己的隊伍特長是什麽,能跑啊!
兒良及時對其進行了勸阻:“老章,行了行了,礦場要緊!”
兩人在漢水軍校期間特別投緣,尤其是經常沒日沒夜地下象棋,互相爭吵不斷,互不服輸,故而見麵十分親切。
老章不樂意了,黑著臉道:“沒大沒小!小沒良心,亦敢稱某老章?”
兒良哈哈一笑:“章兄,章魚兄息怒,息怒……”
老章急得跳了起來:“章蟜,蟜,蟜,雞魚奧蟜,怎麽叫章魚呢?沒文化,真可怕!”
兒良嬉皮笑臉:“蟜亦是魚嘛,大魚而已,大章魚哥……”
老章青筋暴綻、臉色漲紅:“蟜,蟜乃毒蟲,蛟為大魚。此蟜非彼蛟,不一樣……”
兒良故作一臉無辜狀:“是嗎?那錯在小弟,蟲哥!不不不,毒哥!”
老章咬牙切齒,卻又徹底沒招了,仰天長歎道:“兒良無良啊!”
士兵押過一個受傷的俘虜來,兒良尚未發問,俘虜已是滿臉驚恐。兒良納悶,氐人不是都挺有種的嗎,之前審問那幾個家夥,上了點手段才說出實情,這位怎麽這麽快就慫了?
兒良手按劍柄,雙目怒視,未言先怒。
此時,俘虜開言了:“請問貴軍秦人?蜀人?”
兒良踢了他一腳:“現在是老子在問話!”
俘虜急切地道:“將軍,個中恐有誤會。”
兒良一愣,與章蟜相視一眼,繼續問道:“豎子,爾何來?緣何擊我?”
俘虜喘了幾口粗氣,急不可耐地說道:“白馬氐國,為擊昔阝氐而來。”
白馬氐國?
兒良和章蟜俱是吃了一驚,完全沒印象啊,天下居然還有這樣一個國家?
俘虜接下來將白馬氐國的情況大致說了一下:白馬氐國也是由氐人組成的一個部落式的國家,控製著嘉陵水以西、隴南的廣大地區,過著半耕半牧的生活,所以他們擁有馬匹。
氐人從外表長相看與中原諸夏並無顯著的差異,而且在與諸夏打交道的過程中,語言也逐漸夏化,一些氐人語言隻在祭祀等重要場所才會使用,漸漸變成了神秘咒語般的存在。
並且學習諸夏的組織方式,逐漸也開始組建統治政權,自稱為國,首領動輒稱王。
氐人部落很多,生活習俗也不盡相同,是故川北境內的昔阝氐一般著青衣、黑衣;而白馬氐則著白衣、灰衣。
氐人部內部並不團結,各國(部落)之間因為利益糾紛而互相征伐不斷。
白馬氐與昔阝氐的地盤相鄰,數百年間恩怨不斷。此次白馬氐大部來襲,一是為了報複昔阝氐此前的仇殺;二是為了搶奪昔阝的金礦資源。
白馬氐錯就錯在發起夜襲,所以沒有發現金礦的控製者已經另有他人,因而與兒良控製的南鄭軍大戰一場。
若非章蟜及時趕到,恐怕兒良人生首敗就要在白馬氐的襲擊下成為現實了。
這,就是白馬氐俘虜口稱誤會的原因,白馬氐並不想與中原諸夏大國發生嚴重衝突。
此時,軍卒來報,停造在上遊的三艘裝著半成品金礦的船隻也被白馬氐搶跑了。
兒良原以為上遊相對安全,故而沒派幾個人看守。守船軍卒都是選擇得會水的好手,故而當抵擋不住時,紛紛跳水逃生,倒也沒有造成傷亡。
兒良與章蟜知道情況嚴重,白馬氐的突然出現,給西征增加了變數。畢竟白馬氐也是氐人。
當前情況下,金礦的上遊、下遊甚至對岸都是氐人控製的範圍,而且白馬氐居然有騎兵,這情報非常嚴重!
二人立即寫也軍情密劄,命人立即歸告公子,然後兩軍收縮回礦場,繼續圍繞金礦做好防禦。
俱酒率領中軍一路前行,這一日路過一處重要隘口,隻見北側秦嶺,南側巴山,兩山險峻,古道崎嶇,居中一地,扼守咽喉,形勝異常。
俱酒駐馬問當地土人,此乃何地?
土人答曰:“北乃入秦之故道(陳倉道),南乃入蜀之山路,此地無名。”
現在這個時間線上,蜀王求金牛的曆史還沒有上演,入蜀的道路還不叫“金牛道”。
但可以肯定的是南鄭與蜀之間肯定有路可行,否則秦蜀兩國如何對南鄭之地進行了數百年的拉鋸戰?
後世金牛道的成型,肯定是在對舊有蜀道加工修繕的基礎上形成的,不可能是新開辟的一條道路。
俱酒吃了一驚,前世為“偽三國迷”的穿越者,知道這個位置的極端重要性。
這裏,就是後世由秦入漢中的“陳倉道”、與由漢中入蜀的“金牛道”交匯處。那麽……這裏就應該是著名的陽平關的位置啊!
離陽平關不遠,在大巴山的映襯下,並不那麽起眼的小山包,應該就是後世赫赫有名的定軍山了,隻不過現在的它應該還不叫這個名字
受人力、物力和自然因素的限製,目前穿越者看到的這個重要位置,並沒有設置關隘。曆史上陽平關的出現是在西漢時期。
這麽重要的地理位置,必須搶先布局!
俱酒當即命人傳令給留守南鄭的端木仲敖,在這處入秦、入蜀兩條古道交匯點的重要戰國位置,依托山形水勢,修建鎖鑰形的關隘,就像打蛇打七寸那樣,死死摁住秦蜀古道上的咽喉之地。
在不遠處那座小山之上,修建軍事防禦設施。隨後伐氐結束之後,派兵在此兩處戰略重地駐紮戒備,以保南鄭之地安全無虞。
另外,將此關命名為“陽平關”,將此山命名為“定軍山”!
特別是當騎兵與步兵攪作一團之後,騎兵的優勢就完全發揮不出來了。更要命的是隨著天色逐漸微明,敵人的夜襲優勢已經蕩然無存。
章蟜和兒良兩大悍將迅速實現了會師,開始聯手進行反擊。
兒良驚異地發現對手不是和原來一樣的氐人,礦場氐人普遍穿青衣、黑衣,而這夥人卻以白衣、灰衣為主,在晨光的微曦中格外顯眼。
一聲粗重的牛角號聲響徹山間,白衣敵人突然間開始大規模撤退,而且撤退速度很快,或攀高、或入水、或上樹、或縱馬,像一群猿猴一般,瞬間消失殆盡。
章蟜還沒殺過癮呢,下令全軍追擊,自己的隊伍特長是什麽,能跑啊!
兒良及時對其進行了勸阻:“老章,行了行了,礦場要緊!”
兩人在漢水軍校期間特別投緣,尤其是經常沒日沒夜地下象棋,互相爭吵不斷,互不服輸,故而見麵十分親切。
老章不樂意了,黑著臉道:“沒大沒小!小沒良心,亦敢稱某老章?”
兒良哈哈一笑:“章兄,章魚兄息怒,息怒……”
老章急得跳了起來:“章蟜,蟜,蟜,雞魚奧蟜,怎麽叫章魚呢?沒文化,真可怕!”
兒良嬉皮笑臉:“蟜亦是魚嘛,大魚而已,大章魚哥……”
老章青筋暴綻、臉色漲紅:“蟜,蟜乃毒蟲,蛟為大魚。此蟜非彼蛟,不一樣……”
兒良故作一臉無辜狀:“是嗎?那錯在小弟,蟲哥!不不不,毒哥!”
老章咬牙切齒,卻又徹底沒招了,仰天長歎道:“兒良無良啊!”
士兵押過一個受傷的俘虜來,兒良尚未發問,俘虜已是滿臉驚恐。兒良納悶,氐人不是都挺有種的嗎,之前審問那幾個家夥,上了點手段才說出實情,這位怎麽這麽快就慫了?
兒良手按劍柄,雙目怒視,未言先怒。
此時,俘虜開言了:“請問貴軍秦人?蜀人?”
兒良踢了他一腳:“現在是老子在問話!”
俘虜急切地道:“將軍,個中恐有誤會。”
兒良一愣,與章蟜相視一眼,繼續問道:“豎子,爾何來?緣何擊我?”
俘虜喘了幾口粗氣,急不可耐地說道:“白馬氐國,為擊昔阝氐而來。”
白馬氐國?
兒良和章蟜俱是吃了一驚,完全沒印象啊,天下居然還有這樣一個國家?
俘虜接下來將白馬氐國的情況大致說了一下:白馬氐國也是由氐人組成的一個部落式的國家,控製著嘉陵水以西、隴南的廣大地區,過著半耕半牧的生活,所以他們擁有馬匹。
氐人從外表長相看與中原諸夏並無顯著的差異,而且在與諸夏打交道的過程中,語言也逐漸夏化,一些氐人語言隻在祭祀等重要場所才會使用,漸漸變成了神秘咒語般的存在。
並且學習諸夏的組織方式,逐漸也開始組建統治政權,自稱為國,首領動輒稱王。
氐人部落很多,生活習俗也不盡相同,是故川北境內的昔阝氐一般著青衣、黑衣;而白馬氐則著白衣、灰衣。
氐人部內部並不團結,各國(部落)之間因為利益糾紛而互相征伐不斷。
白馬氐與昔阝氐的地盤相鄰,數百年間恩怨不斷。此次白馬氐大部來襲,一是為了報複昔阝氐此前的仇殺;二是為了搶奪昔阝的金礦資源。
白馬氐錯就錯在發起夜襲,所以沒有發現金礦的控製者已經另有他人,因而與兒良控製的南鄭軍大戰一場。
若非章蟜及時趕到,恐怕兒良人生首敗就要在白馬氐的襲擊下成為現實了。
這,就是白馬氐俘虜口稱誤會的原因,白馬氐並不想與中原諸夏大國發生嚴重衝突。
此時,軍卒來報,停造在上遊的三艘裝著半成品金礦的船隻也被白馬氐搶跑了。
兒良原以為上遊相對安全,故而沒派幾個人看守。守船軍卒都是選擇得會水的好手,故而當抵擋不住時,紛紛跳水逃生,倒也沒有造成傷亡。
兒良與章蟜知道情況嚴重,白馬氐的突然出現,給西征增加了變數。畢竟白馬氐也是氐人。
當前情況下,金礦的上遊、下遊甚至對岸都是氐人控製的範圍,而且白馬氐居然有騎兵,這情報非常嚴重!
二人立即寫也軍情密劄,命人立即歸告公子,然後兩軍收縮回礦場,繼續圍繞金礦做好防禦。
俱酒率領中軍一路前行,這一日路過一處重要隘口,隻見北側秦嶺,南側巴山,兩山險峻,古道崎嶇,居中一地,扼守咽喉,形勝異常。
俱酒駐馬問當地土人,此乃何地?
土人答曰:“北乃入秦之故道(陳倉道),南乃入蜀之山路,此地無名。”
現在這個時間線上,蜀王求金牛的曆史還沒有上演,入蜀的道路還不叫“金牛道”。
但可以肯定的是南鄭與蜀之間肯定有路可行,否則秦蜀兩國如何對南鄭之地進行了數百年的拉鋸戰?
後世金牛道的成型,肯定是在對舊有蜀道加工修繕的基礎上形成的,不可能是新開辟的一條道路。
俱酒吃了一驚,前世為“偽三國迷”的穿越者,知道這個位置的極端重要性。
這裏,就是後世由秦入漢中的“陳倉道”、與由漢中入蜀的“金牛道”交匯處。那麽……這裏就應該是著名的陽平關的位置啊!
離陽平關不遠,在大巴山的映襯下,並不那麽起眼的小山包,應該就是後世赫赫有名的定軍山了,隻不過現在的它應該還不叫這個名字
受人力、物力和自然因素的限製,目前穿越者看到的這個重要位置,並沒有設置關隘。曆史上陽平關的出現是在西漢時期。
這麽重要的地理位置,必須搶先布局!
俱酒當即命人傳令給留守南鄭的端木仲敖,在這處入秦、入蜀兩條古道交匯點的重要戰國位置,依托山形水勢,修建鎖鑰形的關隘,就像打蛇打七寸那樣,死死摁住秦蜀古道上的咽喉之地。
在不遠處那座小山之上,修建軍事防禦設施。隨後伐氐結束之後,派兵在此兩處戰略重地駐紮戒備,以保南鄭之地安全無虞。
另外,將此關命名為“陽平關”,將此山命名為“定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