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關門打狗
戰國:讓你弱國苟活你卻逆天改命 作者:封少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正當此時,“良軍”副將羊圖率領的大隊人馬也迅速通過棧道,殺到隘口位置。
羊圖一聲令下,手持半人高巨盾的士兵,迅速結成陣形,前排護住正前方,後排護住頂部,側翼護住兩廂。
一排刀盾手、一排強弩手、一排長戈兵,如此連排九列,形成一個方陣,整齊劃一地向蜀軍營寨移動。
蜀軍守將聲嘶力竭地下令反擊,但頭上亂箭如蝗,飛石如雨,前方陣形嚴整,威勢逼人,蜀軍已經軍心大亂,魂不守舍。
連續三個方陣,在高盾的掩護之下,接近了蜀軍營寨。
方陣指揮官一聲令下,三排強弩手從高盾縫隙迅速射出一波箭雨;一個方陣尚未射畢,第二個方陣的強弩手已然開始接續進攻;接著是第三個方陣。
一個方陣射完一輪箭雨,在第二個方陣發射時,趁機快步向前移動,占據新的地形。
等後兩個方陣發射完畢,已經占據了更前集團的第一方陣再次接續,新一輪的箭雨又飛上了蜀軍頭頂。
如此循環往複,箭雨不曾停歇,方陣逐漸靠近營寨。
蜀軍在如此密集的箭雨的覆蓋射擊之下,傷亡慘重,抵抗不暇。有的舉盾防護,有的尋找遮擋物,有的已然中箭倒地。
這個時候,別說組織起有效反擊了,甚至連有效防護都無法形成。
不知是誰第一個喊出了“跑”字,蜀軍軍營頓時炸開了鍋,一眾蜀軍掉頭就向營寨南出口逃竄。
羊圖見蜀軍已然炸營,大聲下令道:“攻!”
“良軍”方陣迅速化整為零,長戈手手持長戈如同蛟龍入水一般猛衝上去;刀盾手幹脆拋棄了進攻所用的巨盾,揮刀直上;強弩手在射出最後一波箭雨之後,身形後撤,為全軍衝鋒騰開了道路。
劍門關,確實在曆史上沒有從正麵被攻破過。
但劍門隘口,今天被正麵突破了。
這是因為此時的劍門,隻有隘口,沒有關城,其防守能力還是稍遜一籌。
如果此時就在此築有高大的關城,即使良軍的精銳,也很難從這裏逾越過去。關城與營寨豈可同日而語?
“良軍”突破的是劍門隘口,而非“劍門關”!
是故,“劍門關”從未被正麵攻破的定律,依然成立。
因為,戰國沒有劍門關。
“良軍”占據劍門,對俱酒征伐巴蜀的大局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向南,居高臨下,勢如破竹,滅蜀已經占據了絕對先機;向北,紮緊口袋,合攏包圍,成功將蒲左圖所部包了餃子。
但是,蒲左圖並不知道劍門已失,此刻,他正帶著剩餘的蜀軍殘部逃命般地向著劍門進發。
蒲左圖的心情極度沮喪,此次北伐,堪稱是一次完美的失敗,蜀國第一猛將的光環已然散盡,能否順利撤退至劍門,是他為將一生的最後希望。
章蟜的“蟜軍”除一軍留守外,全軍對蒲左圖部銜尾追殺。
蒲左圖所部出師二萬人,此時隻剩下一萬五千餘人。除了在攻伐平周國的大小戰鬥中有千餘人的傷亡之外,絕大部分蜀軍喪生在白水關頭。
吳耕的火攻和“駐隊矢”,端木伯禦所部的環首刀,都將蜀軍摩擦得欲仙欲死,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恐怖印象。
章蟜的“蟜軍”全數出動,對蒲左圖的蜀軍開展銜尾追擊,消滅這股有生力量,對滅蜀至關重要。
通過與蜀軍在白水關頭的一次交手,章蟜基本摸清了蜀軍的戰鬥力。除了蒲左圖個人比較猛以外,蜀軍的軍事理念陳舊、陣形布置拖遝、戰鬥意誌一般,協同配合能力拉垮。
蜀軍走的是全民皆兵的路數,閑時為農,戰時為兵。這種兵員結構,與南鄭的常備軍製、軍屯製、民兵製以及軍校輪訓製簡直是天壤之別。遑論在先進兵器麵前的絕對碾壓。
最大的區別是在戰鬥意誌方麵,南鄭方麵的士兵是用改良版墨家理論洗過腦的,有著“天下尚同”的遠大誌向。
每一名士兵在奮勇殺敵之時,都在想著自己的戰鬥是為了天下民生,是為了實現天下一統,是為了將南鄭人民已經享受到的生活普及到全天下,讓更多的人過上溫飽的生活。
這是一種信仰!
蒲左圖是知兵的,他在後撤的路上,利用地形層層設伏,分段阻擊,盡最大可能遲滯追兵的步伐。
當第一梯隊頂不住後,由在第二道防線的部隊掩護撤後,進入第三道防線。以此類推,層層阻擊,不留空隙。
蜀軍這些士兵,昨日還是農民,今天就要玩命,其戰鬥意誌可想而知。
不過是施放兩支冷箭、截斷幾棵樹木、滾下一堆山石,盡可能多地拖延時間罷了。
章蟜根本不上他們的當,每當遇到蜀軍襲擾,留幾個神射手進行反擊,大部隊迅速越過障礙,毫不拖泥帶水,目標就是要死死咬住蜀軍大隊,堅決而徹底地實施銜尾追殺作戰。
終於追上了蜀軍的尾巴,吳耕麾下的射手先是一波箭雨覆蓋,“蟜軍”士卒再像攆兔子一樣窮追猛打。
銜尾追殺這種遊戲,像狩獵一樣讓人上癮。
蒲左圖帶領氣喘籲籲的蜀軍撤至劍門隘口之下時,遠遠地隻見通往隘口的棧道木梯抽走,一麵秦字大旗迎風招展,一排箭雨如約而至。
蒲左圖大叫一聲:“不好!劍門已失,歸蜀無路矣!”
此時的“蟜軍”已然將後退的山路完全堵上,眼見得劍門天險已經被“良軍”占據,蒲左圖逃無可逃,章蟜反而下令全軍停止追擊。
離著蜀軍三裏多地的地方,章蟜下令,迅速占領了附近的製高點,形成了對蜀軍的壓製之勢。
在行軍必經之地的穀地、道路、隘口,開始緊張地布置防守陣地,全軍上下一齊動手,埋拒馬、作鹿角、砌石牆、挖深溝,擺出一副要將蜀軍困死此地的架勢。
蒲左圖仰天長歎,黯然無語。打了一輩子仗,第一次感到了如此無力。
羊圖一聲令下,手持半人高巨盾的士兵,迅速結成陣形,前排護住正前方,後排護住頂部,側翼護住兩廂。
一排刀盾手、一排強弩手、一排長戈兵,如此連排九列,形成一個方陣,整齊劃一地向蜀軍營寨移動。
蜀軍守將聲嘶力竭地下令反擊,但頭上亂箭如蝗,飛石如雨,前方陣形嚴整,威勢逼人,蜀軍已經軍心大亂,魂不守舍。
連續三個方陣,在高盾的掩護之下,接近了蜀軍營寨。
方陣指揮官一聲令下,三排強弩手從高盾縫隙迅速射出一波箭雨;一個方陣尚未射畢,第二個方陣的強弩手已然開始接續進攻;接著是第三個方陣。
一個方陣射完一輪箭雨,在第二個方陣發射時,趁機快步向前移動,占據新的地形。
等後兩個方陣發射完畢,已經占據了更前集團的第一方陣再次接續,新一輪的箭雨又飛上了蜀軍頭頂。
如此循環往複,箭雨不曾停歇,方陣逐漸靠近營寨。
蜀軍在如此密集的箭雨的覆蓋射擊之下,傷亡慘重,抵抗不暇。有的舉盾防護,有的尋找遮擋物,有的已然中箭倒地。
這個時候,別說組織起有效反擊了,甚至連有效防護都無法形成。
不知是誰第一個喊出了“跑”字,蜀軍軍營頓時炸開了鍋,一眾蜀軍掉頭就向營寨南出口逃竄。
羊圖見蜀軍已然炸營,大聲下令道:“攻!”
“良軍”方陣迅速化整為零,長戈手手持長戈如同蛟龍入水一般猛衝上去;刀盾手幹脆拋棄了進攻所用的巨盾,揮刀直上;強弩手在射出最後一波箭雨之後,身形後撤,為全軍衝鋒騰開了道路。
劍門關,確實在曆史上沒有從正麵被攻破過。
但劍門隘口,今天被正麵突破了。
這是因為此時的劍門,隻有隘口,沒有關城,其防守能力還是稍遜一籌。
如果此時就在此築有高大的關城,即使良軍的精銳,也很難從這裏逾越過去。關城與營寨豈可同日而語?
“良軍”突破的是劍門隘口,而非“劍門關”!
是故,“劍門關”從未被正麵攻破的定律,依然成立。
因為,戰國沒有劍門關。
“良軍”占據劍門,對俱酒征伐巴蜀的大局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向南,居高臨下,勢如破竹,滅蜀已經占據了絕對先機;向北,紮緊口袋,合攏包圍,成功將蒲左圖所部包了餃子。
但是,蒲左圖並不知道劍門已失,此刻,他正帶著剩餘的蜀軍殘部逃命般地向著劍門進發。
蒲左圖的心情極度沮喪,此次北伐,堪稱是一次完美的失敗,蜀國第一猛將的光環已然散盡,能否順利撤退至劍門,是他為將一生的最後希望。
章蟜的“蟜軍”除一軍留守外,全軍對蒲左圖部銜尾追殺。
蒲左圖所部出師二萬人,此時隻剩下一萬五千餘人。除了在攻伐平周國的大小戰鬥中有千餘人的傷亡之外,絕大部分蜀軍喪生在白水關頭。
吳耕的火攻和“駐隊矢”,端木伯禦所部的環首刀,都將蜀軍摩擦得欲仙欲死,留下了難以磨滅的恐怖印象。
章蟜的“蟜軍”全數出動,對蒲左圖的蜀軍開展銜尾追擊,消滅這股有生力量,對滅蜀至關重要。
通過與蜀軍在白水關頭的一次交手,章蟜基本摸清了蜀軍的戰鬥力。除了蒲左圖個人比較猛以外,蜀軍的軍事理念陳舊、陣形布置拖遝、戰鬥意誌一般,協同配合能力拉垮。
蜀軍走的是全民皆兵的路數,閑時為農,戰時為兵。這種兵員結構,與南鄭的常備軍製、軍屯製、民兵製以及軍校輪訓製簡直是天壤之別。遑論在先進兵器麵前的絕對碾壓。
最大的區別是在戰鬥意誌方麵,南鄭方麵的士兵是用改良版墨家理論洗過腦的,有著“天下尚同”的遠大誌向。
每一名士兵在奮勇殺敵之時,都在想著自己的戰鬥是為了天下民生,是為了實現天下一統,是為了將南鄭人民已經享受到的生活普及到全天下,讓更多的人過上溫飽的生活。
這是一種信仰!
蒲左圖是知兵的,他在後撤的路上,利用地形層層設伏,分段阻擊,盡最大可能遲滯追兵的步伐。
當第一梯隊頂不住後,由在第二道防線的部隊掩護撤後,進入第三道防線。以此類推,層層阻擊,不留空隙。
蜀軍這些士兵,昨日還是農民,今天就要玩命,其戰鬥意誌可想而知。
不過是施放兩支冷箭、截斷幾棵樹木、滾下一堆山石,盡可能多地拖延時間罷了。
章蟜根本不上他們的當,每當遇到蜀軍襲擾,留幾個神射手進行反擊,大部隊迅速越過障礙,毫不拖泥帶水,目標就是要死死咬住蜀軍大隊,堅決而徹底地實施銜尾追殺作戰。
終於追上了蜀軍的尾巴,吳耕麾下的射手先是一波箭雨覆蓋,“蟜軍”士卒再像攆兔子一樣窮追猛打。
銜尾追殺這種遊戲,像狩獵一樣讓人上癮。
蒲左圖帶領氣喘籲籲的蜀軍撤至劍門隘口之下時,遠遠地隻見通往隘口的棧道木梯抽走,一麵秦字大旗迎風招展,一排箭雨如約而至。
蒲左圖大叫一聲:“不好!劍門已失,歸蜀無路矣!”
此時的“蟜軍”已然將後退的山路完全堵上,眼見得劍門天險已經被“良軍”占據,蒲左圖逃無可逃,章蟜反而下令全軍停止追擊。
離著蜀軍三裏多地的地方,章蟜下令,迅速占領了附近的製高點,形成了對蜀軍的壓製之勢。
在行軍必經之地的穀地、道路、隘口,開始緊張地布置防守陣地,全軍上下一齊動手,埋拒馬、作鹿角、砌石牆、挖深溝,擺出一副要將蜀軍困死此地的架勢。
蒲左圖仰天長歎,黯然無語。打了一輩子仗,第一次感到了如此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