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出逃
女將歸來,陰鷙王爺太粘人 作者:幼時橘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郡王府中,帝靖川焦急地看著幾位心腹大臣,等待著他們的回應。
那凝重的氣氛仿佛能滴出水來,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憂慮與不安。
其中一位大臣微微皺著眉頭,捋了捋胡須,心中猶如翻江倒海般糾結。
想著如今的處境,不由暗自思忖道:“老臣不建議殿下走這條路,王爺如今的處境艱難,逃離京城雖看似是一條出路,可這風險實在太大。陛下的手段向來狠辣,若被發現,那必將是滅頂之災。”
“更何況京城之外,各方勢力錯綜複雜,又豈是什麽安逸之地,那些江湖門派為了利益不擇手段,地方豪強也都虎視眈眈,我們一旦踏上這條路,便如同置身於狂風暴雨中的孤舟,隨時都有傾覆的危險。”
說罷,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憂慮,目光在帝靖川和其他大臣身上來回遊移,希望能從他們那裏找到一絲答案。
另一位大臣也神色凝重地附和道:“是啊,王爺。我們的消息雖然不盡詳細,但皇後因為這樣的原因被廢,以陛下的多疑,如今定然對您起了疑心,布下天羅地網。若我們貿然行動,恐會引來陛下更猛烈的打擊。且不說我們能否成功逃離,就算僥幸逃出京城,一旦出去,便再無回歸之日,難不成要隱姓埋名度過此生嗎?”
這位大臣心中同樣充滿了矛盾,他並不支持王爺逃出京城,若手上有實權或許還能拉攏人心一朝翻身,可如今要錢沒錢,這一逃連權都沒了豈不是做實了帝靖川心裏有鬼,沒有元帝的庇護,那帝靖川這輩子都別想有出頭之日了。
更遑論一個逃犯皇子,如何還能榮登大寶,這一走,就算是徹底廢了。
可若是不逃...
今日陛下的召見明擺著就是對帝靖川起疑,不是沒可能翻身,但隔閡已生,若想恢複到從前可沒那麽簡單,他眉頭緊鎖,臉上的愁雲久久不散,心上放棄帝靖川的心思隱隱堅定起來。
聽著麵前大臣的話,帝靖川眉頭同樣緊鎖,如同一座小山般壓在眉間,心中充滿了糾結。
目光在幾位大臣身上來回掃視,仿佛在尋找著一絲希望。
他深知自己的處境艱難,但又不甘心就這樣坐以待斃。
沉思良久後,沉重地說道:“本王也明白逃離京城風險極大,但如今已別無選擇。父皇既已對我起疑,定不會輕易放過我。若繼續留在京城,遲早會被父皇處置。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冒險一試,或許還有一線生機。哪怕是尋個出遊的借口也不能在東京城中坐著等死。”
幾位大臣麵麵相覷,心中對此不認可,但該分析的也都分析了,帝靖川畢竟是元帝帶出來的孩子,性子中的執拗就像一個模子中刻出來的,如今他下定決心,便知曉他們無力回轉。
於是,大臣們開始低聲討論起逃離京城的計劃。
一位大臣說道:“王爺,若要逃離京城,首當其衝就是要盡量避開那些繁華之地和關卡要道,以免被陛下的人發現。可這談何容易啊,京城周圍的道路大多有官兵巡邏,我們很難找到一條完全安全的路線。而且,就算我們找到了合適的路線,也難保不會在途中遇到意外情況。”
另一位大臣點頭表示讚同:“不錯,我們還需準備足夠的幹糧和馬匹,確保在途中不會因為物資短缺而陷入困境。但要準備這些物資也並非易事,我們必須小心翼翼,不能引起他人的懷疑。否則,一旦消息走漏,我們的計劃就會功虧一簣。”
第三位大臣則憂慮地說:“可是,即便我們計劃得再周密,也難保不會出現意外。陛下的追兵必定來勢洶洶,我們又能有幾分勝算呢?” 眾人陷入了沉默,空氣中彌漫著緊張的氣氛。
片刻後,一位較為沉穩的大臣開口道:“王爺,若成功逃離京城,接下來該去往何處呢?這一點殿下可曾想過?”
另一位大臣思索片刻後說道:“可前往南方一些偏遠之地,那裏山高皇帝遠,陛下的勢力或許難以觸及。我們可以在那裏暫避風頭,再伺機尋找機會。”
“但南方也並非完全安全,那裏可是洛家所在。我們若貿然前往,說不定會陷入新的困境。”
這時,一位性格急躁的大臣猛地一拍桌子,大聲說道:“那你們說怎麽辦?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不可魯莽,我們必須慎重考慮。一旦選擇錯誤,後果不堪設想。”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論得麵紅耳赤。其他大臣也紛紛加入討論,場麵變得愈發激烈。
“南方雖然危險,但也有可利用之處。我們可以借助洛家的一些勢力,互相合作,共同對抗陛下的追捕。”
“合作?你指望與洛家合作,不如指望陛下放下心中的芥蒂來的更快一些。”
“那也比沒有辦法強。利益相關,總是有談的可能。”
“我們與洛家有什麽利益可談,隻怕我們剛去談,洛家就能拱著我們送進宮跟元帝領賞去。”
大臣們各抒己見,爭論不休。
就在他們商議之際,那位元帝之前召見的親信大臣心中卻另有盤算。他的眼神閃爍不定,時而露出一絲狡黠,時而閃過一絲猶豫。
他深知元帝對帝靖川的態度已不可挽回,若此時向元帝告密,或許能為自己謀取更大的利益。
他在心中權衡著利弊,一邊是對帝靖川的舊情,一邊是對權力和財富的渴望。
最終,欲望與理智戰勝一切。他心中暗想著:“帝靖川如今已是窮途末路,我若繼續跟著他,隻會一同陷入絕境。而向陛下告密,不僅能保住自己的性命,還能獲得陛下的賞識,何樂而不為呢?雖然心中對王爺有些愧疚,但在這殘酷的權力鬥爭中,隻有先顧好自己才行。”
於是,在商議結束後,這位親信大臣悄悄離開郡王府,直奔皇宮而去。他的腳步匆忙而又堅定,仿佛在追逐著自己的野心。
元帝正在書房中為帝靖川之事煩惱,聽到侍衛稟報有大臣求見,心中不禁一凜。
“陛下,臣有要事稟報。” 親信大臣恭敬地說道,聲音中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諂媚。
元帝微微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親信大臣便將帝靖川在郡王府中商議逃離京城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元帝。
元帝聽後,臉色更加陰沉,如同烏雲密布的天空。
“好一個帝靖川,竟敢謀劃逃離京城。”
元帝怒不可遏,眼中閃爍著憤怒的火焰。他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震得桌上的奏折紛紛散落。
帝靖川的出逃在元帝看來便是心虛,認定他早已知曉自己的身世。
也正是因為帝靖川這一舉動,讓元帝對他最後一點溫情消散於無。
親信大臣趁機說道:“陛下,臣以為應立即采取行動,阻止王爺逃離。否則,一旦他逃出京城,恐會引發更大的動蕩。陛下的威嚴也將受到挑戰。”
元帝沉思片刻後,下令道:“傳朕旨意,加強京城守備,密切監視郡王府的一舉一動。若帝靖川有任何異動,立刻捉拿。”
他的聲音冷酷而決絕,仿佛一柄鋒利的劍,斬斷了帝靖川最後的希望。
與此同時,在郡王府中,帝靖川並不知道自己的計劃已經被泄露。
他還在積極籌備著逃離京城的事宜。吩咐手下收拾細軟,準備馬匹和幹糧。
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決絕,仿佛已經做好了背水一戰的準備。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發現京城的氣氛變得越來越緊張,守衛也明顯加強了。他心中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
正當他猶豫什麽時機該走的時候,府中迎來一位讓帝靖川恨得咬牙切齒的人。
“卓明 ,你還敢來!本王這次被你害死了!”
卓明東躲西逃一整日,好不容易趁著夜色進了郡王府,想要給帝靖川一些勸告,哪知剛入屋,話都來不及說就這麽劈頭蓋臉地一頓嗬斥,當下臉便有些陰沉,甚至隱隱在暴怒的邊緣。
長呼一口氣,壓下心中的鬱氣解釋了一句,“那日洛梵音堵了我的路,沒辦法進宮,之後元帝圍了我府上,這才沒能來。”
“不重要了,母後的奸夫是不是你!若不是你,本王哪裏會這麽狼狽的出逃出京。你隨我去見父皇,父皇定會相信我的。”帝靖川冷聲質問,心裏想著若卓明是那個奸夫,他將人抓去元帝麵前,父皇是不是就能恢複對他的信任。
至於他此舉會將皇後陷入怎樣的萬劫不複,帝靖川半點沒考慮。
帝靖川是自私的,前世對洛梵音是這樣,如今對自己的母親也不例外,相對以往母後對他的嗬護,他如今隻記得因為母後他被父皇懷疑,甚至斷了坐上那位子的機會。
帝靖川厭惡母後的不守婦道,更是恨毒了眼前之人。
卓明似乎沒想到帝靖川會如此說,垂在兩側的手緊緊握拳,失望到底,可仍舊是敏銳的抓到他話語中的重點。
“那是你母後,奸夫與否不是你能質問的,另外...不要出京,你人在東京城,有洛家和諸多勢力在,元帝顧及自己的臉麵都不會要你的命,但你隻要離開,他多的是辦法給你製造意外。”
卓明說罷,微微歎了口氣,對於這個孩子,他最初確實是抱著利用的心思,但這麽多年,也不是完全無情的,本著這個心思,卓明繼續勸道:“我今日會離開,也會留下一些人保護你,你若是不願用,遣退他們便好。”
說罷卓明頭也不回的飛身離開,至於皇後,他沒有營救的打算,而帝靖川是他孩子的事情,他更是沒打算說。
一枚棄子,剛剛的那些話已經是他最大的仁慈。
而此時的帝靖川卻從他那句話中聽出些許不簡單,連抓人的話都未曾來得及喊出來。
“父皇會製造意外來殺我?”帝靖川喃喃自語,他忽然發現似乎有什麽事情被他忽略掉了,隱隱覺得事情似乎並不是他所想的那般簡單。
原以為元帝會因為皇後的背叛,而懷疑他有勾結亂黨奪帝位的心思。
可如今看來,似乎元帝的殺心不是起於這裏,想著卓明剛剛的話,一種不祥的念頭湧上帝靖川的心。
想要找卓明問個清楚,可等他回過神的時候人已經走的無影無蹤。
雖沒抓到人,帝靖川也沒了出京的打算,卓明有句話不假,在京城,隻要他不作亂,不管是因為什麽,他都不會死的不明不白。
可若出去...就不好說了。
洛梵音在洛府中得知了元帝的行動,嘴角露出一絲冷笑。
優雅地坐在花園的亭子裏,手中把玩著一朵嬌豔的花朵。
眼神中充滿了得意和算計,仿佛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
“哼,帝靖川,不知道有朝一日你知曉自己是個孽種的時候,會是怎麽樣的錯愕,我好期待。”洛梵音輕聲說道,聲音如同銀鈴般清脆悅耳,但帶著一絲冰冷。
帝靖川已經陷入了絕境。這場宮廷爭鬥即將迎來最後的高潮。
而她,將在這場爭鬥中獲取最大的利益。
“主子,剛剛在帝靖川府門前發現卓明的身影,玄影已經跟了上去。”玄幽上前稟告。
“嗯。帝靖川呢?”
“不知二人在府中說了些什麽,卓明走後大概半個時辰,帝靖川忽然叫停府中人收拾行李的動作,如今郡王府大門緊閉。”
洛梵音聞言微微蹙眉,忽而想到什麽,眉眼舒展,笑聲如銀鈴般悅耳。
“倒是聰明了一回,當個縮頭烏龜總好過死的不明不白。隻可惜啊...替別人養孩子這種事兒,他就是鑽到地底也躲不過。”
“主子的意思是帝靖川知曉了自己的身世?”玄幽疑惑,元帝將皇後打入冷宮的事情隻有極少數人知曉,從皇後寢宮找出兩個男人的事情更是隱秘。
帝靖川就是知曉皇後宮中有人,也斷然不會聯想到自己身世上麵。
那凝重的氣氛仿佛能滴出水來,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憂慮與不安。
其中一位大臣微微皺著眉頭,捋了捋胡須,心中猶如翻江倒海般糾結。
想著如今的處境,不由暗自思忖道:“老臣不建議殿下走這條路,王爺如今的處境艱難,逃離京城雖看似是一條出路,可這風險實在太大。陛下的手段向來狠辣,若被發現,那必將是滅頂之災。”
“更何況京城之外,各方勢力錯綜複雜,又豈是什麽安逸之地,那些江湖門派為了利益不擇手段,地方豪強也都虎視眈眈,我們一旦踏上這條路,便如同置身於狂風暴雨中的孤舟,隨時都有傾覆的危險。”
說罷,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憂慮,目光在帝靖川和其他大臣身上來回遊移,希望能從他們那裏找到一絲答案。
另一位大臣也神色凝重地附和道:“是啊,王爺。我們的消息雖然不盡詳細,但皇後因為這樣的原因被廢,以陛下的多疑,如今定然對您起了疑心,布下天羅地網。若我們貿然行動,恐會引來陛下更猛烈的打擊。且不說我們能否成功逃離,就算僥幸逃出京城,一旦出去,便再無回歸之日,難不成要隱姓埋名度過此生嗎?”
這位大臣心中同樣充滿了矛盾,他並不支持王爺逃出京城,若手上有實權或許還能拉攏人心一朝翻身,可如今要錢沒錢,這一逃連權都沒了豈不是做實了帝靖川心裏有鬼,沒有元帝的庇護,那帝靖川這輩子都別想有出頭之日了。
更遑論一個逃犯皇子,如何還能榮登大寶,這一走,就算是徹底廢了。
可若是不逃...
今日陛下的召見明擺著就是對帝靖川起疑,不是沒可能翻身,但隔閡已生,若想恢複到從前可沒那麽簡單,他眉頭緊鎖,臉上的愁雲久久不散,心上放棄帝靖川的心思隱隱堅定起來。
聽著麵前大臣的話,帝靖川眉頭同樣緊鎖,如同一座小山般壓在眉間,心中充滿了糾結。
目光在幾位大臣身上來回掃視,仿佛在尋找著一絲希望。
他深知自己的處境艱難,但又不甘心就這樣坐以待斃。
沉思良久後,沉重地說道:“本王也明白逃離京城風險極大,但如今已別無選擇。父皇既已對我起疑,定不會輕易放過我。若繼續留在京城,遲早會被父皇處置。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冒險一試,或許還有一線生機。哪怕是尋個出遊的借口也不能在東京城中坐著等死。”
幾位大臣麵麵相覷,心中對此不認可,但該分析的也都分析了,帝靖川畢竟是元帝帶出來的孩子,性子中的執拗就像一個模子中刻出來的,如今他下定決心,便知曉他們無力回轉。
於是,大臣們開始低聲討論起逃離京城的計劃。
一位大臣說道:“王爺,若要逃離京城,首當其衝就是要盡量避開那些繁華之地和關卡要道,以免被陛下的人發現。可這談何容易啊,京城周圍的道路大多有官兵巡邏,我們很難找到一條完全安全的路線。而且,就算我們找到了合適的路線,也難保不會在途中遇到意外情況。”
另一位大臣點頭表示讚同:“不錯,我們還需準備足夠的幹糧和馬匹,確保在途中不會因為物資短缺而陷入困境。但要準備這些物資也並非易事,我們必須小心翼翼,不能引起他人的懷疑。否則,一旦消息走漏,我們的計劃就會功虧一簣。”
第三位大臣則憂慮地說:“可是,即便我們計劃得再周密,也難保不會出現意外。陛下的追兵必定來勢洶洶,我們又能有幾分勝算呢?” 眾人陷入了沉默,空氣中彌漫著緊張的氣氛。
片刻後,一位較為沉穩的大臣開口道:“王爺,若成功逃離京城,接下來該去往何處呢?這一點殿下可曾想過?”
另一位大臣思索片刻後說道:“可前往南方一些偏遠之地,那裏山高皇帝遠,陛下的勢力或許難以觸及。我們可以在那裏暫避風頭,再伺機尋找機會。”
“但南方也並非完全安全,那裏可是洛家所在。我們若貿然前往,說不定會陷入新的困境。”
這時,一位性格急躁的大臣猛地一拍桌子,大聲說道:“那你們說怎麽辦?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不可魯莽,我們必須慎重考慮。一旦選擇錯誤,後果不堪設想。”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爭論得麵紅耳赤。其他大臣也紛紛加入討論,場麵變得愈發激烈。
“南方雖然危險,但也有可利用之處。我們可以借助洛家的一些勢力,互相合作,共同對抗陛下的追捕。”
“合作?你指望與洛家合作,不如指望陛下放下心中的芥蒂來的更快一些。”
“那也比沒有辦法強。利益相關,總是有談的可能。”
“我們與洛家有什麽利益可談,隻怕我們剛去談,洛家就能拱著我們送進宮跟元帝領賞去。”
大臣們各抒己見,爭論不休。
就在他們商議之際,那位元帝之前召見的親信大臣心中卻另有盤算。他的眼神閃爍不定,時而露出一絲狡黠,時而閃過一絲猶豫。
他深知元帝對帝靖川的態度已不可挽回,若此時向元帝告密,或許能為自己謀取更大的利益。
他在心中權衡著利弊,一邊是對帝靖川的舊情,一邊是對權力和財富的渴望。
最終,欲望與理智戰勝一切。他心中暗想著:“帝靖川如今已是窮途末路,我若繼續跟著他,隻會一同陷入絕境。而向陛下告密,不僅能保住自己的性命,還能獲得陛下的賞識,何樂而不為呢?雖然心中對王爺有些愧疚,但在這殘酷的權力鬥爭中,隻有先顧好自己才行。”
於是,在商議結束後,這位親信大臣悄悄離開郡王府,直奔皇宮而去。他的腳步匆忙而又堅定,仿佛在追逐著自己的野心。
元帝正在書房中為帝靖川之事煩惱,聽到侍衛稟報有大臣求見,心中不禁一凜。
“陛下,臣有要事稟報。” 親信大臣恭敬地說道,聲音中卻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諂媚。
元帝微微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親信大臣便將帝靖川在郡王府中商議逃離京城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元帝。
元帝聽後,臉色更加陰沉,如同烏雲密布的天空。
“好一個帝靖川,竟敢謀劃逃離京城。”
元帝怒不可遏,眼中閃爍著憤怒的火焰。他狠狠地拍了一下桌子,震得桌上的奏折紛紛散落。
帝靖川的出逃在元帝看來便是心虛,認定他早已知曉自己的身世。
也正是因為帝靖川這一舉動,讓元帝對他最後一點溫情消散於無。
親信大臣趁機說道:“陛下,臣以為應立即采取行動,阻止王爺逃離。否則,一旦他逃出京城,恐會引發更大的動蕩。陛下的威嚴也將受到挑戰。”
元帝沉思片刻後,下令道:“傳朕旨意,加強京城守備,密切監視郡王府的一舉一動。若帝靖川有任何異動,立刻捉拿。”
他的聲音冷酷而決絕,仿佛一柄鋒利的劍,斬斷了帝靖川最後的希望。
與此同時,在郡王府中,帝靖川並不知道自己的計劃已經被泄露。
他還在積極籌備著逃離京城的事宜。吩咐手下收拾細軟,準備馬匹和幹糧。
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決絕,仿佛已經做好了背水一戰的準備。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發現京城的氣氛變得越來越緊張,守衛也明顯加強了。他心中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
正當他猶豫什麽時機該走的時候,府中迎來一位讓帝靖川恨得咬牙切齒的人。
“卓明 ,你還敢來!本王這次被你害死了!”
卓明東躲西逃一整日,好不容易趁著夜色進了郡王府,想要給帝靖川一些勸告,哪知剛入屋,話都來不及說就這麽劈頭蓋臉地一頓嗬斥,當下臉便有些陰沉,甚至隱隱在暴怒的邊緣。
長呼一口氣,壓下心中的鬱氣解釋了一句,“那日洛梵音堵了我的路,沒辦法進宮,之後元帝圍了我府上,這才沒能來。”
“不重要了,母後的奸夫是不是你!若不是你,本王哪裏會這麽狼狽的出逃出京。你隨我去見父皇,父皇定會相信我的。”帝靖川冷聲質問,心裏想著若卓明是那個奸夫,他將人抓去元帝麵前,父皇是不是就能恢複對他的信任。
至於他此舉會將皇後陷入怎樣的萬劫不複,帝靖川半點沒考慮。
帝靖川是自私的,前世對洛梵音是這樣,如今對自己的母親也不例外,相對以往母後對他的嗬護,他如今隻記得因為母後他被父皇懷疑,甚至斷了坐上那位子的機會。
帝靖川厭惡母後的不守婦道,更是恨毒了眼前之人。
卓明似乎沒想到帝靖川會如此說,垂在兩側的手緊緊握拳,失望到底,可仍舊是敏銳的抓到他話語中的重點。
“那是你母後,奸夫與否不是你能質問的,另外...不要出京,你人在東京城,有洛家和諸多勢力在,元帝顧及自己的臉麵都不會要你的命,但你隻要離開,他多的是辦法給你製造意外。”
卓明說罷,微微歎了口氣,對於這個孩子,他最初確實是抱著利用的心思,但這麽多年,也不是完全無情的,本著這個心思,卓明繼續勸道:“我今日會離開,也會留下一些人保護你,你若是不願用,遣退他們便好。”
說罷卓明頭也不回的飛身離開,至於皇後,他沒有營救的打算,而帝靖川是他孩子的事情,他更是沒打算說。
一枚棄子,剛剛的那些話已經是他最大的仁慈。
而此時的帝靖川卻從他那句話中聽出些許不簡單,連抓人的話都未曾來得及喊出來。
“父皇會製造意外來殺我?”帝靖川喃喃自語,他忽然發現似乎有什麽事情被他忽略掉了,隱隱覺得事情似乎並不是他所想的那般簡單。
原以為元帝會因為皇後的背叛,而懷疑他有勾結亂黨奪帝位的心思。
可如今看來,似乎元帝的殺心不是起於這裏,想著卓明剛剛的話,一種不祥的念頭湧上帝靖川的心。
想要找卓明問個清楚,可等他回過神的時候人已經走的無影無蹤。
雖沒抓到人,帝靖川也沒了出京的打算,卓明有句話不假,在京城,隻要他不作亂,不管是因為什麽,他都不會死的不明不白。
可若出去...就不好說了。
洛梵音在洛府中得知了元帝的行動,嘴角露出一絲冷笑。
優雅地坐在花園的亭子裏,手中把玩著一朵嬌豔的花朵。
眼神中充滿了得意和算計,仿佛一切都在她的掌控之中。
“哼,帝靖川,不知道有朝一日你知曉自己是個孽種的時候,會是怎麽樣的錯愕,我好期待。”洛梵音輕聲說道,聲音如同銀鈴般清脆悅耳,但帶著一絲冰冷。
帝靖川已經陷入了絕境。這場宮廷爭鬥即將迎來最後的高潮。
而她,將在這場爭鬥中獲取最大的利益。
“主子,剛剛在帝靖川府門前發現卓明的身影,玄影已經跟了上去。”玄幽上前稟告。
“嗯。帝靖川呢?”
“不知二人在府中說了些什麽,卓明走後大概半個時辰,帝靖川忽然叫停府中人收拾行李的動作,如今郡王府大門緊閉。”
洛梵音聞言微微蹙眉,忽而想到什麽,眉眼舒展,笑聲如銀鈴般悅耳。
“倒是聰明了一回,當個縮頭烏龜總好過死的不明不白。隻可惜啊...替別人養孩子這種事兒,他就是鑽到地底也躲不過。”
“主子的意思是帝靖川知曉了自己的身世?”玄幽疑惑,元帝將皇後打入冷宮的事情隻有極少數人知曉,從皇後寢宮找出兩個男人的事情更是隱秘。
帝靖川就是知曉皇後宮中有人,也斷然不會聯想到自己身世上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