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我在星際直播荒野求生 作者: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齊光洗漱完畢,在滿屏“!!!”和“啊啊啊!”之中給自己糊上一身防曬的河泥,才去確認昨天燒製的陶器是否成功。“一晚上應該已經徹底冷卻了。”齊光把蓋在陶器上邊的薄土扒開,拿出裏麵的小碗和小水桶,用樹枝敲了敲。聲音清脆,證明內部沒有什麽細小的裂紋,拿在手裏掂了掂,強度和硬度也都還不錯。“成功了。”齊光把陶器清洗幹淨,裏麵盛了一點清水,幹幹淨淨沒有半分渾濁,“你們看裏麵沒有浮土,這裏的河泥是可以用來燒陶的。”他忍不住嘴角上揚了幾個弧度,露出了高興的神色。能夠製作陶器,他計劃表裏很多待辦事項的進程可以快速推進,大大提升了他生存到明年春天的可能性。齊光心情不錯,看過他前兩天直播的觀眾也能明白前因後果,但從各種渠道剛進來的新觀眾卻表示有點跟不上這個劇情發展速度。【???】【你說啥?】【什麽成功了???】任誰剛點進來就聽見主播說他成功燒出陶器,也會忍不住懵逼的。畢竟稍微有點人類種曆史常識的人都知道,地球的環境構造極其特殊,很多人類種在地球上的造物根本無法在星際複原,其中就包括了被認為是人類種文明起源的“陶”和“瓷”。雖說現在的星網技術極其發達,可以利用特殊技術模擬甚至創造不同的地貌環境動植物,基於已知信息自動推演補全環境變化,為所欲為想搓個地球出來也沒毛病,但事實是幾乎沒人敢對地球下手。地球留存的數據實在太少,自然地理相關的數據更是少之又少,但凡是掛著地球模擬名頭的,九成九都是粗製濫造收割人類種情懷的。主播人長得好看,可話不能亂說。彈幕裏不少觀眾吐槽,不過也有觀眾給齊光刷了禮物,慶祝他製陶成功。不可能是相信齊光真的燒出了陶器,純粹是配合主播的表演。主播說是地球就地球,管他數據模擬是不是常識錯誤漏洞百出。總歸這場直播做得比起那些粗製濫造騙他們地球情懷的東西用心太多,看得出主播是真的熱愛地球不是在蹭熱度,那麽他們也樂得忽略掉那些細節順著主播的套路演,權當是真的遇難到了地球也沒什麽不好。誰沒有做過回家的美夢,在夢境裏描摹過那個比一切星球都要美麗的母星呢。要知道今年又是地球尋回年,人類種一切跟地球有關的騷操作,都可以被歸結為思鄉病發作。“感謝[希思維斯]的星艦,感謝[菲洛爾]的宇宙艇,感謝[用戶23478354]的炮仗*5。”齊光先念了一遍禮物列表,才接著道,“關於地球遇難……估計也沒人認為是真的?要不要猜猜看我用了什麽技術?”讓觀眾相信他真的在地球難度太大,齊光覺得還是假裝自己是個地球狂熱愛好者,直播內容隻是通過特殊手段來模擬地球遇難狀況更容易被人接受。——此處還要考慮到他未來如果有積分兌換科技產品的情況,總要為高科技產品的出現留下個解釋的後路。“不過要是實在看不慣覺得我瞎扯淡的,咱們好聚好散不必勉強,”齊光聳聳肩,無所謂道:“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開心。”比如作為一個真的地球遇難的純人類,他看看星際觀眾們的彈幕就挺開心的。哪怕是飄過去嘲諷他異想天開腦子壞掉的彈幕,代入一下自己現在就在地球的真相,就一點也生氣不起來了。反而很有一種從古人的角度看現代人解讀文物文獻的看熱鬧感。所以齊光沒關彈幕,也半點沒被彈幕影響,心態很好地把自己的寶貝陶器放在筐子裏,收拾收拾開始今天的工作。今天的主要任務有四個:河邊挖掘水坑,嚐試造燒製陶器的窯,砍樹儲備木材,以及收集藤蔓。燒陶的窯齊光計劃建在河邊,主要是為了方便收集河泥。陶窯的原材料是森林裏的普通土壤加水和成的黃泥,隻有爐柵用了河泥來做。這種窯的使用壽命不長,完全晾幹後再投入使用會不那麽容易開裂。河邊挖掘泥坑則是為了儲存更多的魚蝦。齊光現在在河裏固定放置六個捕魚陷阱,基本每天的食物都有結餘,不可能總是靠著小魚簍存放沒吃完的魚蝦,他需要更大的食物存放點。挖掘泥坑的過程也順帶著掏出了大量燒陶用的河泥。齊光估算著泥坑的大小足夠之後,從河邊挖開一道淺淺的溝渠,引水灌滿泥坑。因為泥坑要比溝渠深很多,齊光還在溝渠上插了一排樹枝作為阻攔,所以魚蝦很難逆著水流遊回河裏。齊光把這些天收獲結餘的魚蝦螃蟹一股腦地倒進去,又在泥坑周圍用樹枝做了一圈矮柵欄。萬一有什麽野獸看這裏的魚逃不出去又好撈呢,總要提前做好防護措施。挖泥坑時掏出來的河泥齊光做成了大小的碗罐鍋桶,和已經表麵微幹的陶窯放在一處晾曬至幹透。這兩項工作花費了齊光上午的時間,下午則是他收集木材和藤蔓的時間。這是每天都要去做的日常任務。木材和藤蔓都是野外生活的消耗品,儲備越多越好。齊光也會趁著收集的時候走得稍微遠一點探索周邊地形——捕魚捉蝦不是生存的長久之計,過冬需要的食物儲備遠非每天捉到些魚蝦就能滿足的。然而森林裏的大多數野生植物齊光都不認識,更不確定能否安全食用。即便作為一個吃貨國人,又經曆了末世的磨煉,齊光也不敢輕易考驗自己的消化能力和抗毒能力。小心駛得萬年船,對自己太自信的人往往死的最早。為了避免死於食物中毒,不確定的食物還是不要去碰為好。好在齊光記憶裏有一個地方,說不定能解決他的吃飯問題,還能順便為他提供過冬的儲備糧。齊光正逆著河流的方向往上遊走。這條貫穿了港區大學城的河流當年被學生們戲稱為小揚河,正是因為它流經了申海農——申市海洋農業大學的實驗田。揚河是華國的母親河,而申海農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農業大學,最負盛名的就是被本校學生叫做“小華國”的廣袤實驗田。那裏不僅密集栽種了分布全國的多種經濟作物,還培育了無數高產量耐幹旱抗蟲害甚至能在鹽堿地生長的實驗品種。換句話來說,如果能沿著小揚河找到申海農的實驗田,即便那些經濟作物現今十不存一野化嚴重,隻喂飽齊光一張嘴也是綽綽有餘的。甚至還能讓他從捕魚狩獵進化到農耕時代,獲得安全穩定且品種多樣的食物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