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籍,字機伯,兗州山陽人,三國時期蜀漢官吏。少時依附同邑人鎮南將軍荊州牧劉表。劉備在荊州時,伊籍常與之往來。劉表死後,伊籍隨劉備南渡江,從入益州。益州既定,伊籍為左將軍從事中郎,其見待僅亞於簡雍、孫幹等。後奉遣出使於東吳,孫權聞其才辯,欲以辭逆加折服。於是伊籍入拜時,孫權道:「要侍奉無道之君,先生辛勞嗎?」伊籍立便對道:「一拜一起而已,不足為勞。」伊籍之機捷,皆如此類,孫權甚異其才。伊籍後遷昭文將軍,與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共造蜀科;蜀科之製,由此五人所製。此外,伊籍擅長辯論,有急才。


    伊籍擅長辯論,有急才。如曾出使吳國,孫權聽說他的辯才,想在言談間挫敗他,伊籍拜見孫權,孫權問:“勞事無道之君乎?”伊籍立即回答:“一拜一起,未足為勞。”孫權也為其辯才而感到非常驚奇。三國演義載伊籍向劉備通風報信,讓劉備幸免於難。


    關於蜀科製定的時間,可以首先確定兩個時間點:一,建安十九年夏,劉備定成都;二,建安二十五年,法正死。蜀科的開始製定,在此之間。其次需要確定的一個時間點是,伊籍何時遷昭文將軍。根據《三國誌·伊籍傳》記載,升官之前伊籍出使江東,“籍適入拜,權曰:‘勞事無道之君乎?’”孫權稱劉備為無道之君,說明當時兩人正在交惡。而劉備、孫權交惡,在建安二十年。年底,劉備“使使求和”。伊籍出使江東,很可能就是這次。因此,可以確定伊籍遷昭文將軍至早在建安二十一年。


    另外還有兩個因素可以參考:一,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稱漢中王,蜀漢官員升官多在此時;二,製蜀科的五人,除伊籍外其餘都先後當過尚書令或曾錄尚書事。由此可見,另外四人參與製定蜀科可能是先後加入而非一起參與的。譬如,李嚴在章武二年之前一直擔任犍為太守,還在任內平定轄區的叛亂,很難想象他在此期間能夠參與蜀科的製定。所以,蜀科的開始製定極有可能是法正擔任尚書令,即建安二十四年之後的事情。而製定完成,則可能是在章武二年李嚴擔任尚書令之後。


    因此,可以大致推定:蜀科開始製定的時間,大約是建安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之間,極有可能在建安二十四年,而製定結束,則可能在章武二年以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1三國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1三國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