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會,生卒年不詳,三國時期曹魏將領,龐德之子。曹丕即位後,思龐德忠烈,遂賜龐會等兄弟四人爵關內侯,邑各百戶,龐會勇烈,有先父之風,官至中尉將軍,封列侯。


    龐會是龐德的兒子,龐德是曹魏名將,但很可惜,他撞上了風頭正盛的關羽,被關羽“水淹七軍”所擒,被擒後,關羽器重龐德的將才,勸他歸降,龐德非但不降,反而對關羽破口大罵,並詛咒關羽將會成為曹操的俘虜,關羽一怒之下,將龐德斬首。龐德的死,讓龐會對關羽恨之入骨,但平心而論,戰場上各為其主,戰場上的鬥爭,不應該延續到生活中,關鍵還在於,關羽不是蓄意殺降,他曾勸說龐德投降,是龐德堅決不降,還對關羽罵不絕口,關羽能怎麽辦,龐德既然一心成仁,關羽隻好讓他求仁得仁。然而,龐會豈止痛恨關羽,關羽死後,又將遷怒於關羽的家人,蜀漢投降後,龐會打著為父報仇的旗號,“盡滅關氏家”,也就是將關羽的後人斬盡殺絕。


    《裴鬆之三國誌》裏有一句話“龐德子會,隨鍾、鄧伐蜀,蜀破,盡滅關氏家。”這句話1000多年以來一直都是充滿爭議的,學術界對於這句話,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對於龐會殺關羽全家的說法,一直持懷疑態度,理由就是陳壽作《三國誌》的時候,根本沒有記載這件事情。陳壽早年的時候,拜大儒譙周為師,陳壽是譙周的得意門生,在老師的舉薦之下,出任蜀漢觀閣令史,也就是說陳壽是土生土長的蜀漢人,還在蜀漢擔任史官。蜀漢滅亡的時候,陳壽丟了官職,離開成都回到家鄉南充閑居,在這段閑居的日子裏,陳壽動筆開始撰寫《諸葛亮集》,五年後,司空張華愛惜他的才華,舉薦陳壽出來做官,陳壽因此得到了著作郎的官職,他先是繼續完成了《諸葛亮集》的創作,然後寫成了《三國誌》。裴鬆之是宋朝人,這個宋朝不是趙匡胤建立的宋朝,而是劉裕建立的宋朝,史稱劉宋或者南朝宋,裴鬆之隨劉宋開國皇帝劉裕東征西討,成為了劉宋王朝重臣,劉宋的宋武帝劉義隆覺得陳壽的《三國誌》過於簡略,就令裴鬆之補注《三國誌》。


    宋武帝令裴鬆之補注《三國誌》的時候,已經當了十幾年皇帝,那個時候已經距離蜀漢滅亡快180年了,蜀漢滅亡的時候,陳壽人就在成都,是蜀漢滅亡的親曆者。如果當時發生了龐會屠殺關羽全家的事情,以關羽的知名度,這件事情肯定傳得沸沸揚揚,裴鬆之作為史官,他不可能不知道。回過頭來看看陳壽的《三國誌關羽傳》,他隻是這樣記載關羽死後“子興嗣,興字安國,少有令問,丞相諸葛亮深器異之。弱冠為侍中、中監軍,數歲卒。子統嗣,尚公主,官至虎賁中郎將。卒,無子,以興庶子彝續封。”《蜀書》記載龐會殺了關羽全家,《新唐書》卻記載“蜀前將軍漢壽亭侯羽,生侍中興,其後世居信都。裔孫播,相德宗。”把這段話翻譯一下就是:“關羽生了兒子關興,關興的後代居住在信都,關羽的後裔子孫關播在唐德宗的時候當上了宰相。”《蜀書》和《新唐書》的記載打架了,我們該信誰?


    龐會是借著成都內亂的機會,殺了關羽全家的,他隻殺了關羽在成都的家人,關羽在外地的家人,龐會想殺也鞭長莫及,當時的情況肯定是關興的後代有人在外地,躲過了龐會的仇殺後定居信都,才有了唐相關播一脈。關播作為關羽後代,有國家級正史《新唐書》為證,可信度極高,除了《新唐書》記載了關羽後代外,另一部國家級正史《三國誌》也記載了關帝後裔的情況。據《三國誌》記載“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古代的時候,妻子不光指老婆,而是指老婆孩子,從《三國誌》的記載來看,關羽應該有後代留在荊州東吳。


    關羽有後代留在荊州東吳,此事在清朝得到考證,雍正朝的時候,朝廷確定荊吳一脈關帝後人為關帝嫡係,冊封荊吳一脈關帝後人為世襲五經博士,從《三國誌》到《新唐書》,再到雍正朝冊封。有一係列證據表明龐會隻殺光了關帝在成都的後人,並沒有殺外地的關帝後人,所以現在關帝後人滿世界,也就可以解釋得通了。


    所以《裴鬆之注三國誌》雖然是官修之史,但是一直不算正史,而陳壽《三國誌》,一直都是國家級正史。在龐會殺關羽全家的事情上,相信蜀漢滅亡親曆者,陳壽的《三國誌》才是正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1三國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1三國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