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戲,字文然,犍為郡武陽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官員,早期擔任督軍從事、丞相府主簿。楊戲後來受到蔣琬的器重,並在蜀漢後期官至護軍、監軍、建寧太守、梓潼太守、射聲校尉。楊戲為人疏闊簡略,忠誠寬厚,後來因酒後對薑維有傲弄之言而被罷免。著有《季漢輔臣讚》。
諸葛亮時期,楊戲曾經為丞相府主簿,蔣琬任大將軍時期,楊戲為東曹掾,後來為庲降都督的副官,兼任建寧太守。因病被征召回成都後,被任命為護軍、監軍出任梓潼太守,再後來回到朝中任射聲校尉,薑維任大將軍期間,因為對薑維輕慢,遭到彈劾被免為庶人。
作為蜀漢武將,不管誰任過什麽軍職,輪地位都不可能超過關羽張飛,因此,楊戲也把關張二人排在首位,他是這樣評價的:關羽、張飛雄健勇武,獻身於挽救漢室,輔佐先帝,雄壯威猛。左右護衛主公,有如龍騰電擊,挽救危難時局,輔佐先帝開創大業,事跡堪比韓信、耿純,可謂聲譽、德行相等。然而交際接待沒有禮貌,都將奸人凶徒引來身邊,悲歎他們輕率少慮,以致為國捐軀。對於這兩個人,雄壯、威猛已經不能表達他們的全部了,隻有輔佐先帝“開創大業”才能代表他們的功績,也隻有這樣,把他們比作西漢輔佐劉邦,開創大業的韓信和輔佐劉秀開創東漢大業的耿純,才能夠表達他們的德行,然而,這兩個人缺點也十分的明顯,就是對於身邊的奸人沒有特別的注意,以至於最終被他們所害。陳壽的《三國誌》說關羽驕於士大夫而善待士卒,張飛則正好相反,愛敬士大夫而不體恤士卒,是不是就是借用了楊戲的這番讚詞?
馬超:驃騎將軍奮起,連橫合縱,起事三秦,占據河、潼。臨陣相見計議,態度各不相同,敵人乘機離間,致使家破軍亡。雖曾違反常理,及時回歸德義,終究附鳳攀龍。馬超在劉備處沒有多大戰功,史書說他“羈旅歸國,常懷畏懼”,因此,在劉備處的意義就是起到一個示範的作用,雖然烘托出劉備的德義,但對他來說不過是攀龍附鳳,劉備引來馬超給予高官厚祿卻又不重用他,這到底又是為了什麽呢?隻是因為他違反常理,也就是說,馬超不顧在曹操手中作人質的父親的死活而執意造反,這是違反常理的,問題在於,這件事情對於來到劉備集團的馬超來說大嗎?答案是肯定的,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對於任何人、到了任何地方都非常大,所以楊戲要拐彎抹角地說出來。
法正:翼侯誠為良謀,能料世之興衰,傾心投效先帝,無論教誨谘詢,都能速速定策,觀察精細入微,時時把握先機。法正是劉備在世唯一得到諡號的人,因此稱之為翼侯。他原本是劉璋手下的官員,劉璋派他帶兵迎接劉備,他趁機投靠了劉備。這裏的“速速定策”、“把握先機”與史書的“內為謀主”是一個意思。還有,劉備的漢中之戰,身邊的謀士主要也是法正。值得注意的是,史書說法正“睚眥必報”,楊戲卻沒有提及。
龐統:軍師善美之至,正氣光芒四射,獻身明主之時,忠誠發乎胸臆,思為道義宗師,不惜舍身報德。龐統這個人善於說人好話,甚至有誇大之處,因為在他看來,在這種亂世,好人少壞人多,多說人的優點長處,利於引導人們向善,所以楊戲說龐統“善美之至”。龐統原來是周瑜的屬下,因為周瑜早死歸於劉備,劉備開始不了解這個人,一旦知道了,就委以重任,而龐統也是不辜負劉備,最終以身報答劉備。楊戲給龐統的文字並不多,但給予他的都是最崇高的讚美。
黃忠:將軍結實強壯,敢於陷陣赴難,說到建功立業,當時即稱幹將。黃忠在幫助劉備奪取成都和決戰漢中,是立有大功的,而且這兩次大戰主要的帶兵將領就是黃忠,因此稱之為幹將。對於黃忠,《三國誌》和楊戲的讚詞文字都不太多,但無論是陳壽還是楊戲,都給了他很高的讚美,尤其是“先登陷陣”、“勇冠三軍”等詞。下麵依次為:董和、鄧孔山、費賓伯、王文儀、劉巴、糜竺、王謀何宗杜輔國周仲直、吳壹、李恢、張裔、黃權、楊洪等人,此後為趙雲、陳到。其讚詞曰:征南敦厚持重,征西忠勇克製,和這個時代將軍相比,堪稱是猛將典範。兩人之後兩位是輔匡劉邕,再後為秦宓、李嚴,其後為魏延。
魏延:文長剛強粗豪,臨難受命奮勇,常能製敵取勝,國境得保安寧。共事不能同心,激憤釀成禍亂,痛其有始無終,成敗亦屬天性。給予魏延的評價功過分明,其功勞“保境安寧”,這評價不是一般的人能夠得到的。但是魏延的過也是十分明顯,讓人不由不產生幾分惋惜之情。
楊戲並沒有把趙雲留在“四鎮”將軍之列,仍然稱之為“征南”?還有一點,楊戲稱趙雲為“猛將典範”,為什麽沒有一個具體事例呢?其實,我們喜歡趙雲,更多的是緣於三國演義,就像是劉備的愛哭和諸葛亮的“多智近妖”一樣。曆史上的趙雲和演義中是有區別的。
諸葛亮時期,楊戲曾經為丞相府主簿,蔣琬任大將軍時期,楊戲為東曹掾,後來為庲降都督的副官,兼任建寧太守。因病被征召回成都後,被任命為護軍、監軍出任梓潼太守,再後來回到朝中任射聲校尉,薑維任大將軍期間,因為對薑維輕慢,遭到彈劾被免為庶人。
作為蜀漢武將,不管誰任過什麽軍職,輪地位都不可能超過關羽張飛,因此,楊戲也把關張二人排在首位,他是這樣評價的:關羽、張飛雄健勇武,獻身於挽救漢室,輔佐先帝,雄壯威猛。左右護衛主公,有如龍騰電擊,挽救危難時局,輔佐先帝開創大業,事跡堪比韓信、耿純,可謂聲譽、德行相等。然而交際接待沒有禮貌,都將奸人凶徒引來身邊,悲歎他們輕率少慮,以致為國捐軀。對於這兩個人,雄壯、威猛已經不能表達他們的全部了,隻有輔佐先帝“開創大業”才能代表他們的功績,也隻有這樣,把他們比作西漢輔佐劉邦,開創大業的韓信和輔佐劉秀開創東漢大業的耿純,才能夠表達他們的德行,然而,這兩個人缺點也十分的明顯,就是對於身邊的奸人沒有特別的注意,以至於最終被他們所害。陳壽的《三國誌》說關羽驕於士大夫而善待士卒,張飛則正好相反,愛敬士大夫而不體恤士卒,是不是就是借用了楊戲的這番讚詞?
馬超:驃騎將軍奮起,連橫合縱,起事三秦,占據河、潼。臨陣相見計議,態度各不相同,敵人乘機離間,致使家破軍亡。雖曾違反常理,及時回歸德義,終究附鳳攀龍。馬超在劉備處沒有多大戰功,史書說他“羈旅歸國,常懷畏懼”,因此,在劉備處的意義就是起到一個示範的作用,雖然烘托出劉備的德義,但對他來說不過是攀龍附鳳,劉備引來馬超給予高官厚祿卻又不重用他,這到底又是為了什麽呢?隻是因為他違反常理,也就是說,馬超不顧在曹操手中作人質的父親的死活而執意造反,這是違反常理的,問題在於,這件事情對於來到劉備集團的馬超來說大嗎?答案是肯定的,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對於任何人、到了任何地方都非常大,所以楊戲要拐彎抹角地說出來。
法正:翼侯誠為良謀,能料世之興衰,傾心投效先帝,無論教誨谘詢,都能速速定策,觀察精細入微,時時把握先機。法正是劉備在世唯一得到諡號的人,因此稱之為翼侯。他原本是劉璋手下的官員,劉璋派他帶兵迎接劉備,他趁機投靠了劉備。這裏的“速速定策”、“把握先機”與史書的“內為謀主”是一個意思。還有,劉備的漢中之戰,身邊的謀士主要也是法正。值得注意的是,史書說法正“睚眥必報”,楊戲卻沒有提及。
龐統:軍師善美之至,正氣光芒四射,獻身明主之時,忠誠發乎胸臆,思為道義宗師,不惜舍身報德。龐統這個人善於說人好話,甚至有誇大之處,因為在他看來,在這種亂世,好人少壞人多,多說人的優點長處,利於引導人們向善,所以楊戲說龐統“善美之至”。龐統原來是周瑜的屬下,因為周瑜早死歸於劉備,劉備開始不了解這個人,一旦知道了,就委以重任,而龐統也是不辜負劉備,最終以身報答劉備。楊戲給龐統的文字並不多,但給予他的都是最崇高的讚美。
黃忠:將軍結實強壯,敢於陷陣赴難,說到建功立業,當時即稱幹將。黃忠在幫助劉備奪取成都和決戰漢中,是立有大功的,而且這兩次大戰主要的帶兵將領就是黃忠,因此稱之為幹將。對於黃忠,《三國誌》和楊戲的讚詞文字都不太多,但無論是陳壽還是楊戲,都給了他很高的讚美,尤其是“先登陷陣”、“勇冠三軍”等詞。下麵依次為:董和、鄧孔山、費賓伯、王文儀、劉巴、糜竺、王謀何宗杜輔國周仲直、吳壹、李恢、張裔、黃權、楊洪等人,此後為趙雲、陳到。其讚詞曰:征南敦厚持重,征西忠勇克製,和這個時代將軍相比,堪稱是猛將典範。兩人之後兩位是輔匡劉邕,再後為秦宓、李嚴,其後為魏延。
魏延:文長剛強粗豪,臨難受命奮勇,常能製敵取勝,國境得保安寧。共事不能同心,激憤釀成禍亂,痛其有始無終,成敗亦屬天性。給予魏延的評價功過分明,其功勞“保境安寧”,這評價不是一般的人能夠得到的。但是魏延的過也是十分明顯,讓人不由不產生幾分惋惜之情。
楊戲並沒有把趙雲留在“四鎮”將軍之列,仍然稱之為“征南”?還有一點,楊戲稱趙雲為“猛將典範”,為什麽沒有一個具體事例呢?其實,我們喜歡趙雲,更多的是緣於三國演義,就像是劉備的愛哭和諸葛亮的“多智近妖”一樣。曆史上的趙雲和演義中是有區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