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魯,字友恒,元代高平人。少年時聰明好學,胸懷大誌,長大後謀略過人。賈魯親自率人修築黃河,多次領導治理黃河,拯救民眾於洪水之中,賈魯回朝,向順帝上《河平圖》。


    賈魯,是元代著名的河防大臣,也是一位在治理黃河上,卓有成效的水利專家。賈魯從小就有抱負,勤奮好學,長大以後,表現了過人的才能。元延右、至治年間,他兩次考取鄉貢,28歲時任東平路儒學教授,又被選為丞相東曹椽、戶部主事。後又奉詔專修遼、金、宋三史,擔任宋史的局官,書成後選任魯燕南山東道,奉使宣撫幕官,考績名列前茅。賈魯擔任中書省檢校官後,針對當時的社會問題提出改革時政的、長達數萬言的主張,他指出:“十八河倉,近歲淪沒官糧百三十萬斛,其弊由富民兼並,貧民流合宜合先正經界,然事件重大,非處置盡善,不可輕發。”兼並土地是造成封建社會土地荒蕪、貧民流徙的根本原因,賈魯的萬言書完全切中時弊。可惜在元朝那樣政治黑暗的社會裏,這些意見統治階級是決不會采納的。


    賈魯受命為行都水監使後,立即循著黃河,考察地形水勢,沿途調查研究,行程往返幾千裏,繪出了精細的治水圖,同時提出了兩個治河方案。第一個方案是修築黃河北堤,以罅黃河橫潰。這個方案的好處是用工節省;第二個方案是“疏塞並舉”,既要築堤防止黃河決口,又要疏導河水,讓河水沿河東行,返歸故道。這個方案,當然是費工,但是效益比前一種大得多。後來,由於賈魯調遷為右司郎中,這兩個方案都沒有付諸實施。直到右丞相脫脫複出,在討論治河的方案時,脫脫經過慎重比較後,采納了賈魯的第二個方案。


    賈魯任命為工部尚書、總治河防使後,率領河南、河北諸路軍民,又調汴梁,大名士三路民工,共計十五萬人,加上軍隊二萬多人,組成一支龐大的治黃大軍。當年四月開工,七月將河鑿成,八月就決水走黃河故道,九月舟船通行,十一月,用秫秸、土石等修成的護堤以及沿河的堤壩也全部完工,黃河之水又沿故道奔流。賈魯的治河方案得到實施後,元惠宗召見賈魯,賈魯將河平圖獻上。滿朝大臣紛紛奏請褒揚脫脫、賈魯的治河功績,元惠宗采納了這些意見,並命令翰林丞旨歐陽玄親書了河平碑,詳細記錄了這次治河的情況,表彰脫脫及賈魯的治河功績,並將此事載入史冊,讓後人永遠紀念。賈魯在右司任職時,曾經對時政改革提出了二十一條措施,並親自在任上積極推行,他調任都漕運使後,又提出改革漕事二十條建議,朝廷隻采納了其中的八條,並沒有把他提出的措施全部付諸實施,後來,黃河還是發生了水害。這次決口,黃河之水北侵安山,淪入運河,又禍及濟南、河間,毀壞兩漕司鹽場,給國計民生帶來很大的損害。


    由於元朝統治者的殘酷剝削和壓迫,參加修河的民工首先揭竿而起,爆發了紅巾軍農民大起義。賈魯分兵前去攻打壕州,和總兵官、平章月可察兒一起指揮部隊,賈魯哲師說:“我奉皇帝的命令統領八衛漢軍,在壕州城外已經駐紮了七個月,各位將士應該齊心合力,一定要在今天的已、午時刻攻下州城,等攻下州城後再進餐。”說完,賈魯就率先上馬指揮前進,部隊到了城邊,他卻突然頭暈被迫下馬。當時,賈魯還約束將士們不準隊伍解散,可是,他的病越來越嚴重,吃藥也不起作用,竟死在軍營中,時年五十七歲。


    月可察兒親自為賈魯操辦喪事,然後挑選將士護送賈魯的靈樞回到高平,元順帝聞訊後,親自下令賞賜了交鈔五百錠,用來供給安葬賈魯的費用,賈魯有一個兒子,名鎮。並命翰林學士歐陽玄撰《河平碑》文,以治河勞積,碑文說:“魯能竭其心思智計之巧,乘其精神膽氣之壯,不惜卒,不畏譏評”、“魯習知河事,故其功之所就如此”,清人徐乾曾說:“古之善言河者,莫如漢之賈讓,元之賈魯”。清代水利專家靳輔對賈魯,所創的用石船大堤堵塞決河的方法,非常讚賞:“賈魯巧慧絕倫,奏曆神速,前古所未有”。人們為了紀念他,山東、河南有兩條河均名賈魯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1三國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1三國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