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兆先,元末明初將領,陳野先從子。郭天敘、張天佑率軍進攻集慶,由於民兵統領陳野先叛變,郭天敘、張天佑兩人戰死。不久,陳野先亦被民兵所殺。陳野先死後,其子陳兆先糾集先父餘部殘兵屯駐方山。與元將蠻子海牙成犄角之勢,以窺太平。翌年,朱元璋率諸將再次揮師進擊集慶,陳兆先率部眾對壘。朱元璋擒獲陳兆先,收降其部眾3萬餘人。太祖以其兵備宿衛。感帝大度,效死力,後在鄱陽湖之戰中戰死,追贈潁上郡侯。


    韓政,睢人。嚐為義兵元帥,帥眾歸太祖,授江淮行省平章政事。李濟據濠州,名為張士誠守,實觀望。太祖使右相國李善長以書招之,不報。太祖歎曰:“濠,吾家也,濟如此,我有國無家可乎!“乃命政帥指揮顧時以雲梯炮石四麵攻濠。濟度不能支,始出降。政歸濟於應天。太祖大悅,以時守濠州。


    郭鎮,開國初功臣武定侯郭英之子,卒,贈營國武襄公。伯父子興亦以開國公封鞏昌侯,追封陝國宣武公。姑高廟妃,二女弟為遼、郢二王妃。鎮以勳戚子弟,姿貌潔修,儀止詳謹,朝謁之際,太祖屬目。洪武己巳,選尚永嘉公主,時年甫十七。郭鎮好學,工詩,熟於禮度。每命練兵總事,恭勤不懈。帝即位,命賞遼東兵,事竣,還,中途疾作,至今不能朝。帝令醫治,勿痊,卒於賜第。輟朝三日,殮葬皆遣官賜祭,諸王亦遣祭奠。定襄伯登者,鎮侄也,國朝一門為公侯駙馬伯者,惟郭氏雲。以中軍都督府事宋晟充總兵官,鎮守甘肅。


    毛騏,安徽定遠人,字國祥,與王濂同裏。太祖自濠引兵趨定遠,騏扶縣令出降。太祖喜,留與飲食,籌兵事,悉當意。取滁州,擢總管府經曆。典倉廩,兼掌晨昏曆,稽將帥之失伍者。從渡江,擢兵省郎中。是時太祖左右惟善長及騏,文書機密,皆兩人協讚。尋授參議官。征婺州,命權理中書省事,委以心膂。俄病卒,太祖親為文哭之,臨視其葬。子驤,管軍千戶,積功擢親軍指揮僉事。從定中原,進指揮使。滕州段士雄反,驤討平之。捕倭浙東,斬獲多,擢都督僉事,見親任,嚐掌錦衣衛事,典詔獄。後坐胡惟庸黨死。


    鄧鎮,寧河王鄧愈子,虹人。初嗣衛國公,改封申國公,以征南副將軍平永新龍泉山寇。再出塞,有功。其妻,韓國公李善長外孫也,善長敗,坐奸黨誅。


    趙庸,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廬州人,明初軍事人物。趙仲中弟。其早年和兄趙仲中鎮守水寨屯兵巢湖,後歸順朱元璋。後升為參知政事,與俞通海、廖永忠等人進攻康郎山,後占領武昌、廬州、安豐、淮東、海安、泰州,升任中書左丞,進攻山東。兼任太子副詹事,後隨大軍攻破河南、河北、山西、陝西。跟隨常遇春北追元帝。後與李文忠攻慶陽、應昌。功勞本最大,但因在應昌私納奴婢,不得封公,則為南雄侯。此後,平定福建、廣東叛亂,斬首八千餘人。與燕王朱棣出古北口,招降乃兒不花。後因胡惟庸案受牽連而被殺。


    孟善,字伯侯,享年69歲,武定府海豐縣孝理村人。元末明初,元朝時在山東樞密院任職。朱元璋起兵,他叛元歸降,跟隨朱家父兄南征北戰,屢建功勳,是明朝開國的功臣。朱元璋駕崩,燕王朱棣造反,他又隨燕王起兵。在保衛河北保定一戰中,他以幾千人馬戰勝了數萬政府軍,晉升左軍都督。朱棣獲全國勝利後,他被封為保定侯,食祿1200石,賜世襲鐵券,世代免除死罪。先代保定侯孟善自永樂元年起鎮守遼東,七年召還時已經是須眉皓白,隻因為這一條,在孟善去世之後,他對孟家可以說得上是恩寵有加。以庶子得封護衛指揮的,在一幹侯爵子弟中,也隻有孟賢這麽一個。


    謝賜榮,號古峰,沂州人。性剛毅、臂力超人,少時從伯兄習兵法,精通軍事韜略。朱元璋在江南期間,地方豪傑歸心,百姓擁護,謝賜榮率領數十騎到江蘇投奔朱元璋部,並獻《太平十策》,朱元璋十分欣賞此策,召見對話時發現他很有軍事才能,倍加器重,遂命他為典宿衛。


    謝賜榮跟隨朱元璋攻打常州、寧國、馬駝沙,後來又取池州、金華等地,因作戰智勇兼備,戰功卓著,提升為指揮同知。繼而北拔安慶、江州,破陳友諒部,奪取武昌後,以軍功再升為指揮使,後來跟從副將軍常遇春取贛州、南雄、南安,跟隨大將軍徐達攻戰張士誠部。因屢建軍功,被擢升為遊擊將軍左翼都督。


    北伐結束,遼東初定,明太祖命他到遼東與遼東鎮軍劉江協力安撫遼東軍民,解除遼東人民的不安,使遼東人民誠服明朝,與朝廷和睦相處。同時,他又在遼東發起屯墾,開荒種糧,免去從中原運輸軍糧之累。朱元璋見遼東局勢安定,全國太平統一,遂召謝賜榮回京領原職。明太祖性頗猜忌,不放心習武之人,表露出“開國功臣鮮得全者”跡象,謝賜榮心有疑慮,遂請求回鄉省親掃墓,翌年病逝於家,終年54歲。


    胡美,原名廷瑞,為避朱元璋字,改名美,沔陽人,明初將領。最早為陳友諒效力,任江西行省丞相,守衛龍興,朱元璋攻下江州,派人招降胡美,胡美派鄭仁傑請降,但要求不要解散其部隊,朱元璋最初為難,後劉基暗示,朱元璋修書解釋。最後胡美率眾請降,朱元璋仍讓其擔任舊職,胡美投降後,其下屬康泰、祝宗仍然不降,並反叛攻陷洪都。徐達平叛,朱元璋因康泰是胡美外甥,不予誅殺。


    此後胡美攻下武昌,並與徐達等人攻下淮東,進攻張士誠,接連攻下湖州、平江、無錫等地,招降莫天佑。後為征南將軍,攻入福建,接連攻下杉關、光澤、邵武、建陽、建寧、福州、延平、興化,後留守福建,之後召還。後任中書平章、同知詹事院事,封豫章侯、臨川侯。之後因胡惟庸案,以借其長女為貴妃之便,與女婿穢亂宮禁之罪被賜自盡,其女婿也被處以死刑。


    汪興祖,巢人,張德勝養子,明朝初期軍事人物。汪興祖跟隨朱元璋攻破安慶、江州、南昌等地,大敗張士誠部隊,後在涇江口擊敗陳友諒部隊,升任湖廣行省參政。跟隨大軍平定武昌、廬州,升任大都督府僉事。跟徐達下淮東、浙西等地,升任同知大都督府事,後大軍北征,攻破徐州等地,招降元參政陳璧五萬餘人。後孔子五十六世孫孔希舉親臨軍營,汪興祖重禮招待,後兗東各縣知道此事後,紛紛投靠明軍,於是順利拿下濟寧、濟南。


    汪興祖以都督兼右率府使身份,進攻樂安,攻克汴梁、洛陽等地,後跟隨徐達進攻德州、元大都,之後攻下永平、大同等地,任晉王武傅,兼山西行都督府僉事,後與傅友德進攻四川時候中飛石身亡,享年三十有四。後封東勝侯。


    繆大亨,定遠人。最初糾集義兵為元攻打濠州,沒有攻克,元兵潰敗,大亨獨自帶領二萬人和張知院屯駐橫澗山,固守了一個多月,太祖用計夜襲了他的營地,被攻破,大亨和他的兒子沒有逃走。第二天天亮,他又收集散兵,列陣以待。太祖派他的叔叔繆貞前去諭降,並命令他帶領所屬部隊從征。自此,他為太祖多次立功,提升為元帥。大亨領兵攻占了揚州,降服了青軍元帥張明鑒。


    華高,安徽和州人,明朝軍事將領。早年與俞通海等人率領巢湖水師歸順朱元璋,後隨軍攻破太平,後攻破采石、方山、集慶、鎮江,升任秦淮翼元帥,與鄧愈進攻廣德,並攻破。攻破常州,任僉行樞密院事,擊敗陳友諒,援助長興、攻破武昌、淮東等地,升任行省平章政事。封廣德侯,由於生病,死於瓊州,贈巢國公,諡武莊。


    茅成,定遠人,元末明初著名將領。在和州跟隨朱元璋部隊,為常遇春麾下,攻破太平時候,授萬戶,跟隨大軍平定常州、寧國、衢州、金華,升任太平興國翼元帥。攻破安慶、援助安豐、攻占武昌,升任指揮副使,此後攻占贛州、安陸、襄陽、泰州,皆有功。後跟隨徐達進攻平江,焚燒張士誠船,在攻打蘇州婁門時候,與張士誠部隊短兵相接戰死,贈東海郡公,祀功臣廟。


    毛驤,明朝第一任錦衣衛指揮使,為朱元璋在調查胡惟庸案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蔣瓛,明朝錦衣衛都指揮使。毛驤因胡惟庸案牽連入獄,蔣瓛後掌管錦衣衛,參與審判監獄事務。錦衣衛指揮蔣瓛告藍玉謀反,牽連到十三侯、二伯,連坐族誅達一萬五千人,把打天下的將軍幾乎一網打盡,此時又頒布《逆臣錄》,詔示一公、十三侯、二伯。另外武俠小說《玄門八脈》中,在結合曆史的基礎上加以虛構,也塑造有此人,武功高強心狠手辣,貪圖名利不擇手段,是錦衣衛名副其實的第一高手。


    唐勝宗,濠州人,元末明初著名大將、明朝開國軍事將領,被封延安侯。早期就歸附朱元璋打天下,屢立戰功,封為延安侯,食祿一千五百石,給予世襲的憑證。因擅馳驛騎,被削去爵位,降職為指揮,因是胡惟庸同黨而被殺,削去了爵位。


    趙庸,明初軍事人物,趙仲中弟,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廬州人。早年和兄趙仲中鎮守水寨屯兵巢湖,後歸順朱元璋,升為參知政事。與俞通海、廖永忠等人進攻康郎山,占領武昌、廬州、安豐、淮東、海安、泰州,升任中書左丞,進攻山東。任太子副詹事,後隨大軍攻破河南、河北、山西、陝西,跟隨常遇春北追元帝。功勞本最大,但因在應昌私納奴婢,不得封公,則為南雄侯,此後,平定福建、廣東叛亂,斬首八千餘人,與燕王朱棣出古北口,招降乃兒不花,後因胡惟庸案受牽連而被殺。


    楊璟,安徽合肥人,明初將領。早年歸順朱元璋到集慶,後攻下常州,任親軍副都指揮使,到婺州等地,升任湖廣行省參政,鎮守江陵。進攻湖南,升任行省平章政事,與周德興、張彬等將領攻入廣西,進攻永州、靖江,平定廣西。隨湯和、徐達攻入山西,封營陽侯。洪武十五年詐死,追封芮國公,諡武信,8年後複出,隨燕王朱棣靖難南征,戰死於靈璧,追封為璟國公。


    胡惟庸以結黨謀逆罪被誅,同案株連一公、二十一侯,先後誅戮三萬餘人,當時遠在北平的楊璟也被列為胡黨,太祖下令燕王朱棣就近誅殺楊璟、滅其三族。朱棣接到父皇的旨意後,便與姚廣孝密謀,他們深知楊璟乃忠勇之士,如今身陷謀逆之罪,實屬無辜,若能設法將其全活下來,今後必有大用,於是便由姚廣孝親自出麵,說服其追隨燕王共成大事,姚廣孝親自為楊璟設謀詐死。


    楊璟返回北平,然後隨靖難大軍一路南征,在決定雙方勝負的靈璧大戰中,楊璟挺身護駕,為救燕王而舍命捐身,以此報了燕王的活命全家之恩。朱棣繼位,追封楊璟為璟國公,將他的生前履曆及往事前功一概抹去,並在實錄、史籍中均不作任何記載。至於楊璟一族,亦深知凡參與謀權奪位的臣子,在新天子得勢之後大都難免滅口誅族之禍,故也心照不宣,將錯就錯,凡涉及楊璟身世的地方,一律削方就圓。


    黃彬,江夏人,明朝將領。初從歐普祥起義,後勸普祥歸降朱元璋,授江西行省參政,普祥死,領其眾,從常遇春征贛州,定江西,進江淮行省中書左丞,封宜春侯,後坐胡惟庸黨死。


    胡觀,字明遠,安徽鳳陽人,明都指揮僉事。幼時隨曾祖父遷居萬全右衛,“土木之變”前後,曾隨楊洪鎮守蘆溝、紫荊等地,屢有戰功。智擒喜寧時,曾力殲敵方首領火力、火孫。


    何文輝,字德明,滁人,明朝開國大將,明太祖朱元璋的義子,賜姓“朱”。曾參與平定江西、福建、陝西、四川。何文輝任天寧翼元帥,鎮守寧國,後提升為江西行省參政,收複江西,征討鄧仲廉,援助安福,趕走饒鼎臣,平定山尖寨,跟從徐達攻取淮東,攻下平江。


    明太祖賜給他紋綺,晉升他為行省左丞,並讓他恢複了他的原姓。任征南副將軍,與平章胡美一起,從江西進攻福建,度過杉關,進入光澤,攻戰於邵武、建陽,直趨建寧。元朝同僉達裏麻、參政陳子琦閉門拒守。文輝和胡美環城攻打,過了十天,達裏麻支撐不住,夜晚潛入何文輝的軍營乞降。第二天早晨,總管翟也先不花也率部向何文輝投降,胡美對他們兩人不聽他的話十分惱火,準備屠城。何文輝飛馬提醒胡美:“我和你一同受命到此,隻是為了安定百姓,現元將既然已經投降,又何必因私忿而殺人。”胡美於是停止了此舉。軍隊入城,秋毫無犯。汀州、泉州聽說此事,都相繼前來歸附。


    明太祖親臨汴梁,召何文輝隨從,任命為河南衛指揮使,跟從大將軍攻取陝西,留守潼關。又跟從傅友德平定四川,賜予金幣,留守成都。何文輝號令嚴明,軍民都稱頌他的功德,太祖曾稱讚他的謀略威望,晉升為大都督府同知。率山東兵跟從李文忠出師應昌,第二年移鎮北平,李文忠北征,何文輝督兵巡視居庸關,因病被召回,六月去世,年僅三十六歲。明太祖派官營葬於滁州東沙河上,撫恤賜賞甚多,兒子何環,任成都護衛指揮使,征迤北陣亡。


    徐司馬,字從政,揚州人。元末兵亂,年僅九歲,無依無靠,朱元璋得到他,收為養子,並賜姓。喜好文學,性格謙厚,所到之處安撫士兵,很得民心。在河南的時間較長,尤為有惠政。公暇退居,一室蕭然如寒素。雖然戰功不及何文輝,但雅量卻超過了他,二人並稱為賢將,藍玉黨案而受株連,兩個兒子獲罪。


    花茂,巢縣人,最初跟從陳埜先,不久歸附太祖。隨大軍平定江左,消滅陳友諒,平定中原、山西、陝西,累積功勞授予武昌衛副千戶。征討西蜀,攻克瞿塘關,進入重慶,攻下左、右兩江和田州,晉升為神策衛指揮僉事,調任廣州左衛,平定陽春、靖遠、英德、翁源諸山寨的叛蠻以及東莞、龍川諸縣的亂民,晉升為指揮同知;平定電白、歸善的亂賊,又晉升為都指揮同知,世襲指揮使。多次圍剿連州、廣西、湖廣諸瑤賊。曾上奏說“:廣東南臨大海,犯法作亂之徒出沒,東莞、筍岡諸縣逋逃譙戶,附居於海島,遇上官軍則詭稱捕魚,遇番賊則同為寇盜,飄忽不定,難於訊詰。不如把他們征籍為兵,這樣可望約束他們。”又請求設置依山傍海的廣海、碣石、神電等二十四衛所,修築城池,召集海島隱居躲避清查科派的無籍人士據守,並在山海要害地設立城堡屯軍,以防備不測,都得認可。晉升為都指揮使。很久以後去世,賜葬安德門。


    陸聚,明朝初年軍事將領。其最初為元朝樞密院同知,在徐州招撫流亡,繕城保境。後兵敗逃至濠州。徐達在經絡時候,陸聚以徐州、宿州兩地應降。朱元璋曾經說過:“這兩州是我的祖地,不忍用兵。”當其歸附時,朱元璋大悅,命其為江南行省參政,仍守徐州。後擴廓遣李左丞進攻徐州,陸聚派遣傅友德進攻,並俘獲李左丞。後又擊敗元朝部隊於宿州,活捉邢端等人。後跟從平定山東、汴梁。後改為山東行省參政。之後跟從攻陷元大都、經略大同、保定、真定,並平定山寨等。因胡惟庸案連坐而死,其爵位廢除。


    胡海,字海洋,安徽濠州定遠人,明朝開國功臣。其最初為土豪赤塘王擔任總管,後歸順朱元璋。之後擊敗賈魯兵,攻克泗州、滁州,後渡江攻陷海牙水寨,破陳野先軍隊,跟大軍攻破集慶、鎮江,擊敗元將謝國璽,後進攻湖州、宜興、婺州、龍江、安慶、江州。跟隨徐達攻下廬州。胡海驍勇,屢戰屢傷,手足胸腹之間都是傷口,但鬥誌卻越勇,跟從他的士兵無不受激勵並效法。朱元璋為了激勵他,授花槍上千戶。後跟從大軍攻克荊州等地,並勝任寶慶衛指揮僉事,守衛益陽。後跟從楊璟攻占湖南廣西,從祁陽進攻永州,首先破城。後攻破四川,平定叛亂。


    胡德濟,字世美,籍貫不詳,胡大海養子。胡大海帥以歸太祖。從攻婺州,為誘兵,大破元兵於梅花門外,擒其將季彌章,由是知名。既下信州,明太祖以胡德濟為行樞密院同僉,使守之。陳友諒將李明道來寇,胡德濟與力戰。胡大海來援,夾擊之,擒明道及其宣慰王漢二。及胡大海為蔣英所害,處州降將李佑之亦殺院判耿再成以叛。張士誠聞浙東亂,遣其弟張士信寇諸全。胡德濟自信州往救,乘懈得入城,與知州欒鳳、院判謝再興分門守。夜半,出敵不意,砍士信營,破走之。擢浙江行省參知政事,移守新城。張士誠將李伯升帥步騎大入寇。胡德濟固守,乞師於李文忠。文忠馳救,德濟出兵夾擊,大破之,詳文忠傳。胡時德濟所部有潛移家入新城者,李文忠疑德濟使然。誅其都事羅彥敬,欲微戒德濟。將士皆怒,走告胡德濟。胡德濟怡然曰:“右丞殺彥敬,自為廣信作戰衣有弊耳,再言者斬!”於是明太祖召德濟褒諭之,而責李文忠失將士心。且曰:“胡德濟之量,汝不及也。”擢浙江行省右丞,賜駿馬。未幾,改左丞,移鎮杭州。從大將軍徐達出定西。胡德濟軍失利,徐達斬其部將數人,械至京師。帝念舊功,釋之。複以為都指揮使,鎮陝西,卒。


    常茂,明代開國名將常遇春長子,其蔭父功,繼承鄭國公爵位。據《明宋文憲公濂奉敕撰開平王神道碑並序》中說道:妻定遠藍氏,封開平王夫人。子男三人,曰茂、曰升、曰森,皆朱元璋所賜名。他是明朝開國頭一員猛將,打仗足智多謀,人稱無敵大將。因為常茂與馮勝為子婿關係,在軍營常茂多不受約束。當時納哈出投降,在酒宴時,因得知納哈出欲逃跑,常茂上前捉捕,砍傷納哈出,導致納哈出部潰散。馮勝因此上奏常茂激變,兩人在南京城互相推委。朱元璋收馮勝兵權,並安置常茂到龍州,四年後去世。


    朱文遜,朱元璋義子,陳友諒攻打太平城,陳軍首先攻奪采石磯要隘,花雲因兵力不足以敵陳軍,主張堅守城池,待陳圍城之軍兵疲氣衰,再出城擊之,以少勝多,以逸待勞。無奈朱文遜不納花雲之策,力主花雲出城迎戰陳軍,花雲出戰,卻為陳兵所敗。花雲再諫朱文遜速速突圍,朱文遜卻貪戀家眷,再次貽誤先機,與花雲雙雙被陳軍所擒。朱屈膝陳軍反被斬殺。


    朱文剛,朱元璋義子,朱文剛和真章隨同耿再成鎮守處州,後當地發生叛亂,文剛與再成均戰死。


    李貞,曹國公主朱佛女的丈夫,明太祖朱元璋的姐夫,明朝開國功臣李文忠之父。朱元璋幼時,親戚都比較貧寒,惟有李貞家還能吃得飽飯,經常接濟朱元璋。所以朱元璋稱帝後,在所有親戚中,對李貞一家最格外照顧。朱元璋不僅讓李貞“敕免常朝,讚拜不名”,還特許他穿五爪金龍的龍袍。李貞年紀大了以後,朱元璋為了方便每天都能看到李貞,就把皇城內城的一套房子賜給了他。朱元璋不僅自己經常去李貞家,皇太子、諸王也經常去李貞家。李貞自己都說“衣冠焜燿於三世,恩澤滂沛於一門,揆今食祿之家未有過於臣者”。李貞對驟然而來的富貴,常不自安。他說:“一旦富貴而忘貧賤,君子不為也。”平時他穿衣服僅求適體,不求華麗,所食飯菜唯取適口,不求奢侈。朱元璋常常送給他衣服,但他穿壞了的一定要縫補好再穿。他還經常向子孫懇切地敘說那些他還是一個普通農民時的情況。在朱元璋的親屬中,李貞年最長,他認為應該給子孫們做個榜樣。他說:“今上方以勤儉化天下,吾為戚裏之長,苟為奢靡,何以勸率家人!”李貞是朱元璋稱帝後唯一一個活著的同輩親人。李貞病危的時候,朱元璋聽到消息後立即趕到李貞的家裏,握住李貞的手說:“還認識我嗎?”,李貞仰著麵對著朱元璋哭,朱元璋也不禁哭泣。朱元璋回宮後,派去詢問李貞病情的使臣絡繹不絕。李貞去世後,朱元璋為李貞“輟朝三日”,並“車駕臨奠”。


    李新,濠州人。從渡江,數立功。戰龍灣,授管軍副千戶。


    鄭遇春,濠州人,明初軍事將領。滎陽侯。其與兄弟鄭遇霖都以勇力而著名,後鄭遇霖與鄉人有矛盾,要殺對方,鄭遇春出麵調停才得以解決。後眾人認為鄭遇春為賢才。朱元璋攻下滁州時候,以其兄鄭遇霖為先鋒,攻下數寨,鄭遇春也因功升任總管。後攻打蕪湖時,鄭遇霖戰死,鄭遇春則帥領其眾,後累功獲左翼元帥。之後平定陳友諒,身先士卒,卻從不自己表彰功勞,朱元璋感到奇異。後攻下六安,擔任六安衛指揮僉事。之後與徐達征戰山東、河南、河北,後攻破朔州,改朔州衛指揮副使。因胡惟庸案被連坐而死。爵位廢除。


    鄭用,明朝開國將領。曾作為先鋒官隨中山王徐達、開平王常遇春攻克元大都。《皇明功臣傳》載:“金壇鄭用,官大興左衛指揮,列功臣第三十八位。”當他年逾七旬,《功臣傳》中雲:鄭用出身布衣,依附太祖起事,戰功顯赫。他深知太祖生性忮刻,很難容人,同朝日久,必有殺身之禍。所以他年達七旬,無意為仕,遂之請老退養,位讓其子鄭亨承襲。所以說,鄭用功業顯赫,自悖不驕,是一位恭謹持重,力保晚節,與功名終的大明將領。


    武符,字殿章,安徽鳳陽人,生卒年不詳。身長九尺,文武雙全,是遠近聞名的赤馬雙鉤神臂將。鄱陽湖激戰,武殿章奉命留守應天府。平滅張士誠,占領金陵之後,武殿章與文武官員及眾百姓出迎三十裏,接朱元璋。於應天府新皇宮內為朱元璋舉行了登基大典。以上按民間傳說整理。其封爵史無記載,無從稽考。


    文豫章,明朝開國將領。姓文,名頡,字豫章。漢族,秦淮人氏。朱元璋麾下紅巾軍被困濠州。文豫章受徐達之請,從臨淮關帶人出發,解了濠州之圍,後事不詳。


    華雲龍,定遠人,明朝開國大將。元末聚眾起兵,後率眾歸附朱元璋。以擅用故元宮中物,被召南還,死於途中。被追論為胡惟庸同黨,除爵,後朱元璋讓其子華中接替其侯爵位,為淮安侯。


    牛海龍,湖北荊門人,朱元璋紅巾軍起義中一員部將。陳友諒攻打洪都時,朱文正派他駐守橋布,在幫助鄧愈守城時不幸陣亡。


    平安,其父平定官至濟寧衛指揮僉事,在攻打元大都戰役中犧牲。朱元璋於平定在世時就把平安收為養子,改姓朱。平定死後,讓他去襲父職。


    王銘,字子敬,和州人。最初隸屬俞通海,隨軍攻蠻子海牙於采石。因王銘驍勇,挑選為奇兵。交戰伊始,他就率敢死隊突擊敵人,攻占了敵人的水寨,從此多次立功。在太湖和吳軍交戰,右臂中流矢,拔出佩刀割出箭鏃,又投入戰鬥。得到了俞通海的嘉獎。又隨軍攻占通州的黃橋、鵝項諸寨。賜給白金文綺。龍灣之戰,追趕敵人北至采石,王銘獨自突入敵陣。敵兵操槊刺傷他的臉。王銘三進三出,殺敵頗多。賜給文綺銀碗,挑選為宿衛。隨軍攻取江州,激戰康郎山和涇江口,又攻克英山諸寨,提升為管軍百戶。跟從副將軍常遇春征戰湖州的升山,再征戰舊館,隨後又征戰烏鎮。前後十幾戰,功勞甚大,受命鎮守鬆江。移守太倉,捕斬倭寇千餘人,再賜給金幣。


    考察百戶中各善用槍者,沒有誰能與王銘抗衡。累官至長淮衛指揮僉事,移守溫州。上奏說:“臣所領鎮之地,對外控製海盜,城池樓櫓仍然十分簡陋,不但不能壯國威,如突遇大風潮水,便毫無抵禦能力,勢必要進行改造。”太祖批示同意。於是修繕城池和濠溝,加築外垣,從海神山到郭公山,首尾二千餘丈,宏偉壯麗,屹立東浙巨鎮之中。太祖十分讚賞,給予世襲。王銘曾請求暫時回到和州。溫州的百姓夾道迎送。長吏相顧歎息道“:我等為天子統治百姓,但百姓對我輩的去來十分漠然,比起王指揮遜色多了。”曆任右軍都督僉事,受藍玉黨案株連而死。


    陳桓,濠州人,明朝將領。征雲南,與胡海、郭英率兵五萬,由永寧趨烏撒。道險隘,自赤河進師,與烏撒諸蠻大戰,敗走之。再破芒部士酋,走元右丞實卜,遂城烏撒。降東川烏蒙諸蠻,進克大理。略定汝寧、靖寧諸州邑。封普定侯,祿二千五百石,予世券。同靖寧侯葉升征東川,俘獲甚眾。就令總製雲南諸軍。再平九溪洞蠻,立營堡,屯田,受藍玉黨案株連而死。


    武德,字興隆,安豐人,與徐達、劉誠意、常遇春、李文忠等佐明太祖朱元璋定天下,太祖即位贈為開國功臣,原係金陵拜官,後因官遷長郡,世襲掌印指揮,徙居茶陵學門。


    袁興,字德興,全椒人,少年孤單,善騎術。朱元璋農民起義渡江克太平。取寧國,下徽州,攻福建,克杭州,“奮勇先登,所向無敵。”授武毅將軍、杭州衛管軍、副千戶。後隨宣德侯曹良臣征西南,戰死,歸葬故裏。明太祖朱元璋明令褒恤,加贈明威將軍、指揮僉事,以子瑛代世襲。


    袁義,明朝初期軍事將領,廬江人,本姓張,是德勝的族弟。隨沐英征討雲南,攻克普定諸城,留守楚雄。蠻人屢次叛亂,袁義儲積糧食高築堡壘,且守且戰,因功晉升為楚雄衛指揮使。曾入朝,太祖倍加慰勞。因年老,命令醫生為他染須鬢,使他回到崗位上威顯遠方,且特賜銀印以示寵幸他。曆任二十年,墾田築堰,修建城郭橋梁,規劃十分完備。軍民讚頌他的功德。任命為右軍督府僉事,晉升同知,死於任上。


    張赫,臨淮人,明朝前期軍事將領。明太祖起兵時,率兵前往歸附。而後屢立戰功,晉升為福州衛都指揮副使。期間致力於剿殺倭寇,皇帝嘉獎張赫的戰功,命他掌管都指揮印。又開辟海運航道,督促海上運輸事務。病逝後,追封為恩國公,諡號莊簡。


    張子明,朱元璋義軍將領成員。


    張龍,江浙行省濠州人,明朝軍事人物。早年跟從朱元璋攻占常州、寧國、婺州、江州、武昌,授花槍所千戶。後攻下淮東,守衛海安。後與張士誠在海口交戰,活捉彭元帥。此後進攻通州、升任威武衛指揮僉事。之後進兵山東、河南。之後跟隨傅友德征戰雲南,並攻破大理、鶴慶。此後跟隨馮勝出金山,招降納哈出,後與唐勝宗在平越、鎮遠、貴州屯田。此後都勻動亂,其輔佐藍玉平定。後以老疾請告,其子張麟尚朱元璋第八女福清公主,為駙馬都尉。


    寧正,字正卿,壽州人。其早年為韋德成養子,後跟隨韋德成歸順朱元璋。此後韋德成戰死,寧正代替率領其部隊。後累功任鳳翔衛指揮副使,後跟隨攻下中原、元大都,招降元朝部隊八千多人。後傅友德從真定攻下定州,並命寧正鎮守定州。此後跟隨大軍攻取陝西。馮勝攻下臨洮時候命其守衛。後大軍圍慶陽時候,寧正駐守邠州並斷絕對方援助。後攻下慶陽後,其再守衛臨洮。此後跟隨鄧愈破定西、河州。


    劉成,朱元璋時期神策衛千戶。


    謝成,濠州人,明朝將領。從克滁州、和州。渡江,定集慶,授總管。克寧國、婺州,進管軍千戶。戰鄱陽,平武昌,下蘇、湖,進指揮僉事。從大軍征中原,克元都,攻慶陽,搗定西。為都督僉事、晉王府相。從沐英征朵甘,降乞失迦,平洮州十八族。


    仇成,安徽省含山縣銅閘鎮人,早期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攻克采石、太平,又隨大將徐達攻克江蘇的溧水、溧陽,每次作戰都勇冠三軍,後升為統軍大元帥。八月病故,追封為皖國公,諡“莊襄”,賜葬鍾山。


    蔡遷,明朝將領,籍貫不詳,元末隨芝麻李駐守徐州。芝麻李戰敗後,歸附明太祖朱元璋,擔任先鋒。隨大軍渡江,攻下采石,攻克太平,占領溧水,攻破蠻子海牙水寨和陳聎先,屢立戰功,平定集慶,授予千戶。跟從徐達攻取廣德、寧國,晉升為萬戶。進攻常州,俘虜了黃元帥,於是擔任都先鋒。從征馬馱沙,攻克池州,攻打樅陽,從征衢、婺二州,授予帳前左翼元帥。在龍江打敗了陳友諒,進而收複太平,占領安慶水寨,收複九江,在瑞昌打敗了陳友諒八陣指揮,攻克南昌。


    從援安豐,攻打合肥,激戰鄱陽,從征武昌,晉升為指揮同知。隨常遇春討平鄧克明餘黨,進攻贛州,占領南安、南雄諸郡,還兵追擊饒鼎臣於茶陵,晉升為龍驤衛同知。跟從徐達攻克高郵,攻破馬港,授予武德衛指揮使,鎮守淮安,移守黃州。隨大軍下湘潭、辰、全、道、永諸州,任荊州衛指揮。進而攻克廣西,晉升為廣西行省參政,兼任靖江王相,討平諸叛蠻。洪武三年去世,詔令歸葬京師,贈予安遠侯,諡號武襄。


    張興祖,明初軍事將領,蔡國公張德勝養子,巢人。


    丁普郎,明代開國將領,湖北黃陂人。初為紅巾軍徐壽輝部將,後為陳友諒部將,守衛小孤山,在陳友諒設計除掉了趙普勝後,後與傅友德一起投降朱元璋,授行樞密院同知,數有功。從元璋援南昌,與陳友諒戰於康郎山,身被十餘創,頭斷,仍屹立不倒,贈柱國上將軍,封濟陽郡公,祀康山忠臣廟,子世襲千戶,祀鄉賢。


    韓成,濠州虹縣人。從朱元璋起事於徐、泗。屢立戰功,升帳前總製,親兵左副指揮使,專司宿衛。從朱元璋攻陳友諒,鄱陽湖代太祖死,追贈高陽郡侯,子官至都督.。


    曹震,濠州人,元末從朱元璋起兵,累官指揮使。以從沐英攻西番,封景川侯。又從藍玉平雲南,尋複理四川軍務。在鎮疏浚河道,鑿石削崖,以通漕運,並辟陸路,架橋立棧,至是運道暢通,為時論所重,後坐藍玉黨,被誅。


    張翼,臨淮人,父聚,以前翼元帥從平江南、淮東,積功為大同衛指揮同知,致仕。隨父軍中,驍勇善戰,以副千戶嗣父職。從征陝西,擒叛寇。擢都指揮僉事,進僉都督府事。從藍玉征雲南,克普定、曲靖,取鶴慶、麗江,剿七百房山寨。搗劍川,擊石門。論功封鶴慶侯,祿二千五百石,予世券,坐藍玉黨死。


    張溫,明朝將領。從朱元璋渡江,授千戶。積功至天策衛指揮僉事。從大軍收中原,克陝西,攻下蘭州,守之。元將擴廓偵大將軍南還,自甘肅帥步騎奄至。諸將請固守以等待援兵。張溫曰:“彼遠來,未知我虛實,乘幕擊之,可挫其銳。倘彼不退,固守未為晚也。”於是整兵出戰,元兵少卻。已而圍城數重,張溫斂兵固守蘭州,敵攻不能下,乃引去。明太祖稱為奇功,擢大都督府僉事。


    朱壽,以萬戶從渡江,下江東郡邑,進總管。收常、婺,克武昌。平蘇、湖,轉戰南北。積功為橫海衛指揮,進都督僉事。與恩國公張赫督漕運,有功。封舳艫侯,祿二千石,予世券,坐藍玉黨死。


    曹興,一名興才,未詳何許人。從平武昌,授指揮僉事。取平江,進指揮使。克蘇九疇炭山寨。進都督僉事,兼太原衛指揮。進山西行省參政,領衛事,為晉王相。從沐英討洮州羌,降朵甘酋,擒三副使等。師還,封懷遠侯,世襲指揮使。理軍務山西,從北征有功。後數年,坐玉黨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1三國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1三國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