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安,字主敬,當塗人。少敏悟,博涉經史,尤長於《易》,對明朝建國之初的典章製度建設有重要貢獻。


    陶安師從鴻儒李習,陶安長於《易》學,卜算神妙,應驗若神。明開國典章製度的製定,大多數人以為是由宋濂完成,但在實際上,卻全同陶安授意裁定。陶安生前著述甚多,有《周易集粹》、《辭達類鈔》、《姚江類鈔》、《知新稿》、《陶學士集》等。


    陶安,年輕的時候他就機敏過人,在江浙的鄉試中了舉人,被授予明道書院山長,後又因為戰亂而回到家中躲避。當時,朱元璋攻取了太平,陶安與李習隨同鄉裏的父老到城門相迎,朱元璋召見了陶安,並和他交談了很久。陶安進言說:“如今海內鼎沸,天下豪傑並起而爭,可是他們大多隻是為了榮華富貴,卻沒有平定天下,安撫百姓的想法,如今您渡江而來,百姓心悅誠服,又符合天道,得到天下也是小事一樁。”朱元璋問:“我打算接下來攻取金陵,怎麽樣?”陶安回答說:“金陵在以前就是帝王之都,如果您能取為己有,然後再從金陵向四方進攻,哪裏不能奪取?”朱元璋說:“好。”於是把陶安留在自己軍中作了參幕,授予左司員外郎,並讓李習做了太平的知府。


    後來,陶安跟隨朱元璋攻克集慶,進升為郎中,等到朱元璋招納的劉伯溫、宋濂、章溢、葉琛到了,他便問陶安,“這四個人怎麽樣?”陶安回答說:“臣在謀略上不如劉伯溫,學問上不如宋濂,治理百姓的才能也不如章溢和葉琛。”他謙讓的做法得到了朱元璋的讚賞。黃州剛被攻克,朱元璋考慮應該派去一員重臣去負責鎮守,沒有人比陶安更合適的了,於是朱元璋任命陶安前去管理黃州。


    陶安到了黃州以後,就寬租減役,讓百姓安居樂業。後來,他因為受到牽連而被貶謫到桐城,又遷官饒州,陳有定派兵攻城,陶安召集官吏和百姓,曉以大義,和他們一同堅守城池,不久援兵就來了,敵軍很快便敗退。軍中將領打算殺死那些想要投靠敵軍的百姓,陶安製止了他們,朱元璋聽說了這件事以後,還親自寫詩來褒獎他,當地的百姓還為陶安建了一座生祠來供奉他。


    明朝建國初,朱元璋經常到東閣和陶安等人,探討前朝興盛和滅亡的原因,他在朝期間盡職盡責,朱元璋也十分信任他,對他恩寵有加,還曾親自寫了一副對聯賜予他,文雲“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陶安在任職期間去世,朱元璋親自寫下祭文,並派遣使者代其吊唁,追封陶安為“姑孰郡公”,並對陶安的兒子也有所封賞。陶安是明朝開國功臣中,少有能有好結局的,因為朱元璋登基之後,對這些功臣們很是防備。


    陶安作為一個文官,分析實事的能力是很厲害的,不然也不會在那麽多起義軍勢力裏麵選擇朱元璋,然後一直陪著他幫助他完成了這番大事業。陶安能有這樣好的結局,其實和他為人有很大的關係,他是一個非常低調的人,他很了解朱元璋的脾氣,他把自己的位置擺的很對,並沒有覺得自己有什麽了不起的,這樣朱元璋才會覺得這個人對自己沒有威脅,自己可以控製他,然後對他才會很放心。


    陶安作為一名普通的儒生文人,能夠輔佐出身卑賤的朱元璋成就一番大業,實屬不易。他能有自知之明,在朱元璋麵前保持謙虛低調的作風,也讓他更加被領導欣賞重視。陶安能夠治理州郡有方,撫慰百姓,還號召百姓戍守城池,可以看出他的聲望。後來,他又為人們稱頌,朱元璋還寫詩來稱讚他,足以看出他的才能和功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1三國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1三國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