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憲,本名楊畢,字希武,太原陽曲人。明初大臣。朱元璋攻克建康,他投奔居幕府,掌文書,常出使張士誠、方國珍,因辦事幹練,為朱元璋親信。任中書參知政事,二年遷左丞,他任中書省執政時,專決省事,罷去舊吏,更用親信,殺侍禦史劉炳、彈劾右丞汪廣洋。後李善長劾其“放肆為奸事”,被朱元璋所殺。
楊憲,元末加入紅巾軍反抗蒙元統治,後來又投奔朱元璋,因其口才極佳且善於刺探情報,所以朱元璋對楊憲非常器重。在攻打張士誠之時,朱元璋命楊憲前往主帥李文忠處擔任屬官,雖然李文忠是朱元璋的親外甥,但生性謹慎的朱元璋還是對外甥不放心,所以才派楊憲監督。楊憲到任後,便將李文忠近期所交友人與所做之事逐一稟明,楊憲行事如此幹淨利落,自然獲得朱元璋的青睞,朱元璋在得到楊憲的情報後,果斷下命將李文忠身邊所有可疑人員盡數逮捕,並將其中一部分當眾誅殺,以此警示李文忠。
朱元璋是非常多疑的,所以楊憲在朱元璋內心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劉基曾經評價過楊憲,說他有做宰相的能力,但是卻沒有做宰相的度量。楊憲作為一名情報人員秉持的原則一向都是,寧可錯殺三千不能漏網一人,這在現代看來是非常不人道的,可見他的心胸確實狹窄。當然楊憲的存在也為朱元璋解決了很多的麻煩,在攻打陳友諒的時候,很多政要的情報都是楊憲提供的,這些情報對於打敗陳友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楊憲在充當檢校期間的表現,為其贏得了朱元璋的信任,因此仕途也較為順利,在明朝建國自後,楊憲便被任命為了檢校組織的負責人,官至禦史中丞,已經算是真正進入了權力的核心。在李善長擔任中書左丞相之後,朱元璋自然感受到了皇權和相權之間的衝突,但朱元璋顯然不願進行妥協,於是一項表現出色的楊憲,便被安插進了中書省,一不小心便成為了中書右丞相。按理來說楊憲應該滿足了,但貪權之人不會就此滿足,他在擔任中書右丞相後,位居其上的李善長便成為了他的絆腳石,於是他開始結黨營私,不斷罷免舊吏,改任自己的親信,而在其實力大漲之後,便開始向李善長發起了衝擊,向朱元璋進言“善長無宰相之才”。
朱元璋安插楊憲進中書省,原本就是看中了楊憲的特務潛質,是為了讓其牽製、監視李善長的,但他沒想到楊憲卻直接和李善長,明火執仗的幹了起來,“善長無宰相之才”這句話一出,傻子都能看出其中的意思了,顯然就是在說李善長不如我,我才是合適的丞相之才。朱元璋對他大為失望,在將他提拔為中書左丞後,便找機會將其誅殺。
楊憲長子楊德清聽聞父親被殺後,心中極為慌亂,恐楊家上下都被牽連問罪。於是他立馬趁夜溜出楊府,找到父親生前好友劉伯溫,請他出個主意,以拯救楊家眾人性命,劉伯溫念及昔日好友之情,便指點楊德清道:“要官還是要人?”在這性命攸關之際,楊德清哪裏還顧得上官職,立馬回答:“要人”。劉伯溫聽後麵不改色地說道:“出城後向北走,腿上沾夠七斤泥時,方可落腳。”楊德清還想追問,但劉伯溫卻進入內室,命人送客了。
楊德清回到家後,急忙遵照劉伯溫所言,命家中族人收拾行李,全家老小數十人一同出城向北而行,行至茌平東南的吳官屯之時,因前幾日所下大雨衝刷,道路變得泥濘不堪,雙腿深陷泥中,不可動彈,見雙腳沾滿泥濘,楊德清恍然大悟,立馬明白這就是劉基所指保命之地,收拾一番後,楊德清便帶領全家在此定居安家。
由於此地名為吳官屯,“吳官”與“無官”諧音,世居於此之人,家中再難出官吏,楊家人當年受劉伯溫指點才來此定居,此舉雖保全家族不被先人牽連,但卻連累子孫後代們仕途不順,難以中舉。或許這就是楊德清選擇要人的結果吧,要人要官,二者隻能取其一,從這來看,劉基的神算並未虛言。
楊憲,元末加入紅巾軍反抗蒙元統治,後來又投奔朱元璋,因其口才極佳且善於刺探情報,所以朱元璋對楊憲非常器重。在攻打張士誠之時,朱元璋命楊憲前往主帥李文忠處擔任屬官,雖然李文忠是朱元璋的親外甥,但生性謹慎的朱元璋還是對外甥不放心,所以才派楊憲監督。楊憲到任後,便將李文忠近期所交友人與所做之事逐一稟明,楊憲行事如此幹淨利落,自然獲得朱元璋的青睞,朱元璋在得到楊憲的情報後,果斷下命將李文忠身邊所有可疑人員盡數逮捕,並將其中一部分當眾誅殺,以此警示李文忠。
朱元璋是非常多疑的,所以楊憲在朱元璋內心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劉基曾經評價過楊憲,說他有做宰相的能力,但是卻沒有做宰相的度量。楊憲作為一名情報人員秉持的原則一向都是,寧可錯殺三千不能漏網一人,這在現代看來是非常不人道的,可見他的心胸確實狹窄。當然楊憲的存在也為朱元璋解決了很多的麻煩,在攻打陳友諒的時候,很多政要的情報都是楊憲提供的,這些情報對於打敗陳友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楊憲在充當檢校期間的表現,為其贏得了朱元璋的信任,因此仕途也較為順利,在明朝建國自後,楊憲便被任命為了檢校組織的負責人,官至禦史中丞,已經算是真正進入了權力的核心。在李善長擔任中書左丞相之後,朱元璋自然感受到了皇權和相權之間的衝突,但朱元璋顯然不願進行妥協,於是一項表現出色的楊憲,便被安插進了中書省,一不小心便成為了中書右丞相。按理來說楊憲應該滿足了,但貪權之人不會就此滿足,他在擔任中書右丞相後,位居其上的李善長便成為了他的絆腳石,於是他開始結黨營私,不斷罷免舊吏,改任自己的親信,而在其實力大漲之後,便開始向李善長發起了衝擊,向朱元璋進言“善長無宰相之才”。
朱元璋安插楊憲進中書省,原本就是看中了楊憲的特務潛質,是為了讓其牽製、監視李善長的,但他沒想到楊憲卻直接和李善長,明火執仗的幹了起來,“善長無宰相之才”這句話一出,傻子都能看出其中的意思了,顯然就是在說李善長不如我,我才是合適的丞相之才。朱元璋對他大為失望,在將他提拔為中書左丞後,便找機會將其誅殺。
楊憲長子楊德清聽聞父親被殺後,心中極為慌亂,恐楊家上下都被牽連問罪。於是他立馬趁夜溜出楊府,找到父親生前好友劉伯溫,請他出個主意,以拯救楊家眾人性命,劉伯溫念及昔日好友之情,便指點楊德清道:“要官還是要人?”在這性命攸關之際,楊德清哪裏還顧得上官職,立馬回答:“要人”。劉伯溫聽後麵不改色地說道:“出城後向北走,腿上沾夠七斤泥時,方可落腳。”楊德清還想追問,但劉伯溫卻進入內室,命人送客了。
楊德清回到家後,急忙遵照劉伯溫所言,命家中族人收拾行李,全家老小數十人一同出城向北而行,行至茌平東南的吳官屯之時,因前幾日所下大雨衝刷,道路變得泥濘不堪,雙腿深陷泥中,不可動彈,見雙腳沾滿泥濘,楊德清恍然大悟,立馬明白這就是劉基所指保命之地,收拾一番後,楊德清便帶領全家在此定居安家。
由於此地名為吳官屯,“吳官”與“無官”諧音,世居於此之人,家中再難出官吏,楊家人當年受劉伯溫指點才來此定居,此舉雖保全家族不被先人牽連,但卻連累子孫後代們仕途不順,難以中舉。或許這就是楊德清選擇要人的結果吧,要人要官,二者隻能取其一,從這來看,劉基的神算並未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