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三吾,初名昆,後改如步,以字行,自號坦坦翁,湖南茶陵人,仕元為廣西靜江路副提舉。以茹瑺薦授左讚善,累遷翰林學士。刊定三科取士法,為禦製《大誥》、《洪範注》作序。三十年主考會試,以會試多中南人,坐罪戍邊。建文初召還,不久即卒。


    朱元璋建立完明朝後,發現隻靠著和自己打天下的兄弟一起治理國家,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於是就想著為朝廷找些新生力量,找了很多年才勉強找到一個能入得了眼的人物,是一個叫劉三吾的老頭。這個老頭被發現時已經七十有三,古代人的壽命是非常短的,所謂“人活七十古來稀”,這個劉三吾算是高齡了,本該是安享晚年的時候,卻開始走向了自己的人生巔峰。這個叫劉三吾的老頭,並沒有因為自己年紀大就倚老賣老,反而被朱元璋賞識後十分勤奮,憑借著自己過人的學識,承包了宮中修書的任務,朱元璋向來是賞識讀書人的,而且這個劉三吾不僅有學識,還和朱元璋脾性相投,朱元璋是對劉三吾讚賞有加。舉行宴會的時候,朱元璋身為一國之君,對劉三吾十分尊重,被奉為貴上賓。


    劉三吾,也不需要像其他人一樣和朱元璋說話隔著八丈遠,每次都是和朱元璋促膝長談,沒有太多禮節的束縛。朱元璋看著劉三吾是很歡喜,這樣的人才越來越多,這大明朝才會蒸蒸日上,可惜,朱元璋遭遇了自己人生中最大的坎坷:自己的兒子皇太子朱標死了。朱元璋的兒子眾多,唯有這朱標是朱元璋的心頭肉,朱元璋對朱標也是有著滿心的期許,早早的就將他立為太子,朱標的才能也讓朱元璋認定,這個就是自己最佳繼承人,不幸的事還是發生了,朱標英年早逝,讓朱元璋白發人送黑發人,悲痛萬分。


    朱元璋每天都在思念著自己的兒子,大臣看著覺得也不是個事,還是該另立太子啊,這樣國家的根基才會穩,一眾的兒子雖然都不及自己的心頭肉朱標優秀,但怎麽也都的立一個,思索一番覺得燕王朱棣還是可以考慮的。燕王朱棣雖然不討自己喜歡,但是確實是個人才,也和自己很像,矮子裏麵挑將軍就他吧。大臣們一看皇帝都是這個意思了,身為人臣還不趕緊同意,紛紛表示皇上英明。


    如果曆史按照這樣發展,恐怕也不會發生後麵的靖難之役了,朱棣自然是心裏美滋滋,可是有一個人說出來一句話,讓朱棣苦等這個皇位十幾年才等到。劉三吾當即表示不行,朱元璋一聽說怎麽不行,劉三吾意思朱標死了,可以由朱標的兒子朱允炆來繼位嘛,太子還是有兒子的。朱元璋對朱標疼愛,自然愛屋吉屋喜愛這個孫兒,後麵決定立朱允炆為皇太孫。朱棣當時恐怕是萬念俱灰了,快到手的太子之位讓劉三吾的一句話給葬送了。


    後來,劉三吾因為自己的女婿戶部尚書趙勉,因接受贓物獲罪而死,劉三吾也引咎辭職,但不久又複官為學士。洪武三十年,同紀善、白信蹈等人主考會試,發榜後,泰和宋琮為第一名,北方士人沒有中榜的,於是諸生說劉三吾等人是南方人,私下偏向鄉人。朱元璋下旨意命侍講張信等人重新閱卷,不合旨意,但是還是沒有一個北方人入榜,朱元璋發怒,白信蹈等人判處死罪,劉三吾因為年老戍守邊塞。皇帝親自賜予策問,另外選取六十一人,都是北方士人,當時稱為“南北榜”,又稱“春夏榜”。


    朱允炆登基後,想起當初他能繼承帝位的大恩人,於是劉三吾再度被征召還京,官複原職,主修《春秋大成》。不過,劉三吾當時年紀十分之大了,不到兩年便已過世,死時年逾90,其詩作《自題畫像》反映他在朝為官十餘年的心境:“莫怪三吾不起身,差將兩足踏紅塵;親朋相顧毋相問,年老無聲懶應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1三國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1三國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