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溥,字弘濟,號澹庵,湖廣石首人,著名政治家、詩人、內閣首輔,與楊士奇、楊榮並稱“三楊”,因居地所處,時人稱為“南楊”。楊溥登進士第,授翰林編修,任太子洗馬,侍奉太子朱高熾,因漢王朱高煦誣陷,東宮官屬盡遭牽連,楊溥被關進詔獄,在獄中勤奮讀書,從不間斷,十年之間,將經書史籍通讀數遍。仁宗即位,楊溥獲釋出獄,授官翰林學士,仁宗建弘文閣,命楊溥掌閣事,旋即升任太常寺卿。宣宗即位後,入內閣,與楊士奇、楊榮等人共典機務,升禮部尚書。明英宗即位後,與楊士奇、楊榮等同心輔佐。楊溥在內閣共十六年,於楊士奇去世後接任任首輔,他有“相度”,為人謹慎,有時就連上朝時也總是低頭循牆而行,晚年時眼見王振權勢益振,卻無能為力。楊溥去世時,年七十五,贈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諡號“文定”。


    永樂初年,楊溥任太子洗馬,成為皇太子朱高熾的東宮僚屬,太子有一次讀《漢書》,稱讚張釋之有賢才,楊溥說:“張釋之誠然有賢才,但如果不是漢文帝寬厚仁愛,他也無法施展他的抱負。”於是摘取漢文帝的事跡,分類編好,獻給太子,太子非常高興。不久,楊溥因親喪回家守孝,當時太子監國,便強令他回南京任職。


    朱棣第2次征討蒙古的期間,京城裏由太子朱高熾全麵主持工作,史書上說太子儒善、聰敏,政令切合實際而且行之有效,難得的是,太子謙虛,善於納諫,他推行的利民政策非常符合臣民們對於聖明君主的全部期望。作為當時的東宮洗馬,楊溥負責撰寫敕令,上傳下達,更夠跟隨這位賢明皇子,他無疑是心滿意足的,隨著太子越來越得到臣民的認可和愛戴,事跡不斷傳到前線,加上兩位野心勃勃的弟弟不斷的造謠、中傷,於是朱棣相信了謠言,首先遭殃的是楊溥這些貼身秘書、東宮工作人員,這成為繼解縉入獄後,立儲之爭中的第二場大事變。


    入獄的第二年,錦衣衛破例允許家人送來了書籍,從《大學》《中庸》《論語》,到《三國誌通俗演義》、《新五代史平話》等小說,楊溥都視若珍寶,終日捧卷苦讀,小小的牢房裏麵書籍堆積成山。一起入獄的東宮同事們已經死亡殆盡,人生再也無力翻盤,而楊溥卻將經史子集讀盡,挨過了人生中最不可能挨過的苦難時光。據說朱棣曾經問過楊溥等人在監獄裏的情況,幸運的是,掌管詔獄的紀綱誠實回奏,朱棣顯然非常滿意這個答案。這時候,立儲之爭已定,意欲奪位的陰謀家弟弟被打發到了山東就任藩王,太子之位得以穩固,太子每天都恭謹的向垂老的父親請安問候,他始終如一的誠懇打動了朱棣那顆猜忌暴虐的聖心。


    楊溥,在詔獄裏活了下來,熬到了皇帝駕崩,幾乎在第二月中旬,新皇一紙詔書赦免,楊溥獲釋出獄,仁宗即位後的第三天,楊溥被授官翰林學士。他曾秘密上書議論政事,仁宗對他加以褒獎,賜給鈔幣,皇上想到由於自己的緣故而使楊溥久困獄中,更特別同情他。仁宗在思善門左側建弘文閣,在群臣中選擇有才學、品行好的人入閣值班。楊士奇推薦侍講王進、儒士陳繼,蹇義推薦學錄楊敬、訓導何澄。仁宗授予陳繼博士,楊敬編修,何澄為給事中,每天到閣中值班,又命楊溥掌管閣事,並親自授予他閣印,說:“朕把愛卿留在左右使用,不僅隻是為了學問,還想廣泛了解民情,以有助於治理國家。你有什麽建議要報告,可以密封後上呈。”不久升為太常寺卿,仍兼舊職,數月之間,連授三職,足見仁宗對於楊溥的關切之心。


    明宣宗朱瞻基即位,罷設弘文閣,把楊溥召入內閣,與楊士奇、楊榮等人共同主管樞機事務。四年後,因母親去世辭職,守孝期滿後又出來任職,仍以學士銜在內閣當值。


    宣宗駕崩,由太子朱祁鎮即位,英宗剛即位不久,楊溥與楊士奇、楊榮請求開設講經筵,一定要預先選好幾位學識平正、言行端正謹嚴、老成而識大體的人來擔任講官。又請求慎重選擇在宮中朝夕侍從皇上的內臣,張太皇太後非常高興。一天,太後在便殿落座,英宗麵西站立,召英國公張輔和楊士奇、楊榮、楊溥、禮部尚書胡濙入內,太後對他們說:“你們都是老臣了,現在皇上年幼,望你們同心協力,共同維護國家的安定。”張太後將這五位老臣作為了正統政治的核心,太後又特意召楊溥上前,說:“仁宗皇帝念卿忠誠,多次發出歎息,不想今天還能見到你。”楊溥感動而流淚,太後也流淚,左右的人也都很悲傷。


    當初,仁宗做太子時,受到誣陷,東宮屬官許多死於詔獄之中,楊溥和黃淮一關就是十年,幾次差點死去。仁宗常常在宮中惦念他們,太後對他們也一直很同情,所以才對楊溥說了這番話。太後又對英宗說:“這五位大臣,經過三朝皇帝的選任,足以輔佐後人,皇帝政事繁忙,應當與這五位共同商議。”


    楊溥回鄉掃墓,不久回京,此時楊士奇、楊榮相繼去世,在內閣的馬愉、高穀、曹鼐都是後進之人,名望不高。楊溥獨木難支,權宦王振便開始進一步專權用事,晚年時,楊溥屢因年邁請辭,但都未獲準許。


    楊溥逝世,終年七十五歲,英宗為他輟朝一日,追贈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諡號“文定”,授予他的孫子楊壽為尚寶司丞。後來,王振引導英宗北征,結果發生土木之變,時人因而懷念“三楊”,認為如果他們還在,不會發生這樣的結局,但後起者卻爭相揭露他們的短處,認為由於他們違心執行中旨,終於釀成了宦官為患的禍害。


    楊溥為“台閣體”代表詩人之一,但他在“台閣體”諸位作家中詩名不顯,對楊溥的詩曆來評價不高。明英宗時名臣李賢,在《楊文定公集序》中說:“觀其所為文章,則辭惟達意而主於理,言必有補於世而不為無用之言,論必有合於道而不為無定之論,嚴重老成,有台閣之氣象焉。”又說:“公之文章以事業而見重於世必矣,何以序為!”但今觀楊溥之詩,疏朗雅淡,別有情致,在詩歌創作上也取得一定的成就。


    楊溥喜好佛老,著有《禪玄顯教編》,曾參與編修《明太宗實錄》、《明宣宗實錄》,另有《澹庵文稿》、《文集》十二卷等。《續修四庫全書》收錄有《楊文定公詩集》,原書七卷,今餘五卷,為明鈔本。《皇明經世文編》輯有《楊文定公奏疏》,錄其奏一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1三國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1三國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