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昭,字子明,汝州滕瑩坊村人,曾先後任職陝西道監察禦史、順天府主考、左僉都禦史、遼東巡撫、福建巡撫、兵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等。
滕昭,出生於官宦之家,父親滕霄,官至四品,任湖廣黃州知府18年。由於父親為官清廉,家景並不富足,滕霄雖然偏愛小兒滕昭,但對兒子要求嚴格,滕昭自幼沒有享受到官宦子弟的奢華生活,13歲時父親去世了,家境已到“家無儋石之儲”的貧困境地。母親程氏,出生書香門第,從小對滕昭就嚴格要求,滕霄死後,靠紡線織布維持家計,親教滕昭讀書習字,鼓勵他好好讀書,以繼承父誌。年甫成童,送州學學習,生活環境的窘迫使他從小養成了生活節儉,不事奢華的淳樸習性。
滕昭自幼聰明,飽讀家藏詩書,詩、文、書法俱佳,考中秀才,赴開封參加河南鄉舉考試,考中舉人,時年19歲。第二年赴京參加禮部舉行的進士考試,沒有考中,本打算回鄉三年後重考,卻因“氣岸魁偉、文學該博”被主考官看中,破例選入太學學習。在太學學習期間,其軍事、行政、詩文俱得以顯露,畢業後,留中央任職,與考中進士留任中央任職的山西人原傑為政觀點一致,成為少壯派,被朝廷看中。滕昭任職京城,按製可以接母親到官府居住,母親程氏本不打算去京,但怕滕昭為官腐化,就來到京城。
滕昭被吏部推薦為陝西道監察禦史,代表中央巡察陝西、山西等省的軍政管理和官員的業績情況,任職前母親告誡滕昭:“爾父居官,始終廉潔。爾任風憲,尤當加慎。況吾平生不喜華靡,勿以我故而較豐。”要求昭“奉命惟謹”。滕昭走遍陝西、山西,明查暗訪,不吃請,不收禮,按程序對官員認真考核,實事求是地撰寫考核鑒定,褒獎分明,被考核的官員皆服,受到陝、晉官民的一致好評,認為這是中央對兩省最公平、公正的一次考核。消息傳到中央,朱祁鈺非常高興,在朝會上對滕昭大加的讚美,要求監察人員當以滕昭為榜樣從事。
在天子腳下,曆年鄉試總出問題,讓代宗非常頭疼,朱祁鈺欽點滕昭監督順天鄉試,並昭見滕昭和另一名主考官劉文介,要求二人嚴格考風,考出順天的正氣,為全國做個榜樣。他和文介公一個主內,一個主外,相互配合,采取了許多措施,使許多作弊手段無法起到作用。除去了考場弊端,使許多幻想靠走後門、拉關係、賄賂考官等手段入選的富豪權貴也未能如願,一批真才實學的貧民子弟躍出了龍門。
英宗複位,任命滕昭為京畿巡按,監察京畿幾省軍政管理和官員的業績情況,滕昭一如監察陝晉的做法,受到京畿官員和百姓的好評,英宗皇帝也對滕昭人品給予了肯定。四川都指揮司有一謀殺案,長期不能定案,遇難家屬長期住京告狀,此案不破,影響西南的穩定。朱祁鎮召開朝會討論此事,大臣推薦滕昭可擔此任。
英宗就召見滕昭,命其赴川審訊查辦此案,滕昭領旨後日夜兼程,到四川後立即查閱案宗,到案發現場明查暗訪,在掌握了大量材料的基礎上,升堂審問,一訊定案,雙方皆服。滕昭把案件辦理結果,用快遞報中央後,英宗非常高興,稱滕昭辦事有力,甚為國家大任。隨命滕昭從四川巡按福建,滕昭赴福建後,一如既往,很快辦完公務回京交旨,回都察院工作。英宗認為都察院禦史中屬滕昭最為老成,遂下旨破格提撥為都察院左僉都禦史。
滕昭幼年喪父,靠母親拉扯成人,到北京任職後,就將母親接到身邊孝敬,母親忽患重病,滕昭急忙趕回家中,醫生守在身邊,母親已奄奄一息。見滕昭回來,母親打起精神,告訴滕昭:“汝能盡忠報國,不墜家聲,我死也明目。”說完閉上了眼睛,母親死後,滕昭向朝廷請了事假,在北京為母親買了棺材,雇兩輛馬車,帶著妻兒老小,負著母親的靈柩,行程半個多月回汝州,回家為母親丁憂。回鄉後將母親放在家中正堂守候,接授親友吊唁,騰昭則在墓邊打了草棚居住,晝夜與母親相伴,至到三年孝滿。
憲宗即位,東北邊防吃緊,一天晚上憲宗夢見皇宮牆將倒,一人獨用力挺之。第二天憲宗上朝講起此事,大臣們認為挺牆之人一定是治國的重臣。說起夢中人的相貌,朝臣都認為是滕昭。此時滕昭守孝已夠三年,皇帝下昭讓他立即還朝,滕昭還朝後拜見憲宗,果然如夢中所見之人,心裏非常高興,就詔令滕昭任遼東巡撫,負責管理整頓遼東的邊防事務。
滕昭到遼東任職後,發現糧食儲備不足,城防需要加固,就一麵上疏朝廷撥款儲備糧草、加固城防,一麵命令部隊加強巡邏和訓練,要求烽火台值守人員日夜要堅守崗位,違者嚴懲。他每天和普通士兵一樣參加訓練,大大鼓舞了將士的士氣。他再三告誡將士,遇事要小心應對,不要主動挑起事端。他重視提拔基層的年輕將領,經他推薦提拔的將領後來在抗清戰爭中均表現突出,為保衛邊防立了大功。
對地方治理,他深入調查了解百姓疾苦,嚴懲地方貪官,鐵腕打擊惡勢力,任遼東巡撫的兩年,軍隊士氣旺盛,百姓安居樂業,軍民關係良好。清軍對他的作法也十分敬畏,不敢輕舉妄動,邊境相安無事,他調離遼東回京城時,將士和百姓攔轎挽留,送行的人多的堵塞了道路。
明初曾設漕運使,後又建立糧長製度,負責漕糧的征收和解運,稱“民收民解”,滕昭在總督漕運時,他發現運輸手續複雜,管理混亂,官員虐待事件經常發生甚到虐待至死,他通過調查和多方征求意見,審時度勢地製訂了“長運”法,報朝廷批準實施。“長運”法簡化了運輸手續,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因不用轉動而節省了時間,同時也避免官員虐待漕卒的事件發生,因此,“兵民皆得蘇息”。因督辦漕運有功,於成化五年召還京城都察院理院事。
福建加上外受倭寇侵擾,內有農民起義不斷,天災人禍更重,朝廷建議,派大臣到各地賑災,因滕昭曾巡按福建,對那裏情況熟悉,就命滕昭為福建巡撫總攬福建軍務。福建百姓聞清官滕昭來閩,如獲父母,夾道歡迎。滕昭到福建後查看災情,打開官倉賑濟災民,並將貪官繩之以法,滕昭在福建還未回京,朝廷又命他巡撫蘇鬆。
憲宗晚年對大臣不信任,把時刻陪伴在自己身邊的太監當親信,常常派出太監監視大臣們的行動,由於汪直聰明伶俐,明憲宗就派他主持特務機構西廠,監視大臣們的行動,汪直出馬辦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扳倒南京鎮監覃力朋。覃力朋後來疏通關節後得以幸免,而憲宗則由此認為汪直能夠發現奸臣,秉公執法,於是對他更加青睞。
汪直此後屢興大獄,很快內閣大學士商輅與萬安、劉珝、劉吉等上奏其擾亂朝政,要求殺掉汪直。在群臣的壓力下,憲宗不得不稍稍壓製汪直的權力,但是不久之後就又恢複其全權。滕昭以前告發過汪直,因此被罷黜,這年滕昭56歲,麵對突來其禍,滕昭沒有向皇帝求情,更沒向汪直認錯,而是從容收拾行裝,回老家種田。
汪直暗中派人監視滕昭,沒發現滕昭有什麽對自己不利的言行,皇帝對滕昭無怨無悔的做法和豁達的品格也格外敬重,準備重新啟用。滕昭因病醫治無效死在病床上,死前給皇帝上書,要求死後埋在祖墳,滕昭的死訊傳到中央,憲宗皇帝聞訊非常悲痛,派內侍來汝州宣諭在其家中設靈堂祭奠,由禮部安排葬事,選擇吉日安葬。
滕昭,出生於官宦之家,父親滕霄,官至四品,任湖廣黃州知府18年。由於父親為官清廉,家景並不富足,滕霄雖然偏愛小兒滕昭,但對兒子要求嚴格,滕昭自幼沒有享受到官宦子弟的奢華生活,13歲時父親去世了,家境已到“家無儋石之儲”的貧困境地。母親程氏,出生書香門第,從小對滕昭就嚴格要求,滕霄死後,靠紡線織布維持家計,親教滕昭讀書習字,鼓勵他好好讀書,以繼承父誌。年甫成童,送州學學習,生活環境的窘迫使他從小養成了生活節儉,不事奢華的淳樸習性。
滕昭自幼聰明,飽讀家藏詩書,詩、文、書法俱佳,考中秀才,赴開封參加河南鄉舉考試,考中舉人,時年19歲。第二年赴京參加禮部舉行的進士考試,沒有考中,本打算回鄉三年後重考,卻因“氣岸魁偉、文學該博”被主考官看中,破例選入太學學習。在太學學習期間,其軍事、行政、詩文俱得以顯露,畢業後,留中央任職,與考中進士留任中央任職的山西人原傑為政觀點一致,成為少壯派,被朝廷看中。滕昭任職京城,按製可以接母親到官府居住,母親程氏本不打算去京,但怕滕昭為官腐化,就來到京城。
滕昭被吏部推薦為陝西道監察禦史,代表中央巡察陝西、山西等省的軍政管理和官員的業績情況,任職前母親告誡滕昭:“爾父居官,始終廉潔。爾任風憲,尤當加慎。況吾平生不喜華靡,勿以我故而較豐。”要求昭“奉命惟謹”。滕昭走遍陝西、山西,明查暗訪,不吃請,不收禮,按程序對官員認真考核,實事求是地撰寫考核鑒定,褒獎分明,被考核的官員皆服,受到陝、晉官民的一致好評,認為這是中央對兩省最公平、公正的一次考核。消息傳到中央,朱祁鈺非常高興,在朝會上對滕昭大加的讚美,要求監察人員當以滕昭為榜樣從事。
在天子腳下,曆年鄉試總出問題,讓代宗非常頭疼,朱祁鈺欽點滕昭監督順天鄉試,並昭見滕昭和另一名主考官劉文介,要求二人嚴格考風,考出順天的正氣,為全國做個榜樣。他和文介公一個主內,一個主外,相互配合,采取了許多措施,使許多作弊手段無法起到作用。除去了考場弊端,使許多幻想靠走後門、拉關係、賄賂考官等手段入選的富豪權貴也未能如願,一批真才實學的貧民子弟躍出了龍門。
英宗複位,任命滕昭為京畿巡按,監察京畿幾省軍政管理和官員的業績情況,滕昭一如監察陝晉的做法,受到京畿官員和百姓的好評,英宗皇帝也對滕昭人品給予了肯定。四川都指揮司有一謀殺案,長期不能定案,遇難家屬長期住京告狀,此案不破,影響西南的穩定。朱祁鎮召開朝會討論此事,大臣推薦滕昭可擔此任。
英宗就召見滕昭,命其赴川審訊查辦此案,滕昭領旨後日夜兼程,到四川後立即查閱案宗,到案發現場明查暗訪,在掌握了大量材料的基礎上,升堂審問,一訊定案,雙方皆服。滕昭把案件辦理結果,用快遞報中央後,英宗非常高興,稱滕昭辦事有力,甚為國家大任。隨命滕昭從四川巡按福建,滕昭赴福建後,一如既往,很快辦完公務回京交旨,回都察院工作。英宗認為都察院禦史中屬滕昭最為老成,遂下旨破格提撥為都察院左僉都禦史。
滕昭幼年喪父,靠母親拉扯成人,到北京任職後,就將母親接到身邊孝敬,母親忽患重病,滕昭急忙趕回家中,醫生守在身邊,母親已奄奄一息。見滕昭回來,母親打起精神,告訴滕昭:“汝能盡忠報國,不墜家聲,我死也明目。”說完閉上了眼睛,母親死後,滕昭向朝廷請了事假,在北京為母親買了棺材,雇兩輛馬車,帶著妻兒老小,負著母親的靈柩,行程半個多月回汝州,回家為母親丁憂。回鄉後將母親放在家中正堂守候,接授親友吊唁,騰昭則在墓邊打了草棚居住,晝夜與母親相伴,至到三年孝滿。
憲宗即位,東北邊防吃緊,一天晚上憲宗夢見皇宮牆將倒,一人獨用力挺之。第二天憲宗上朝講起此事,大臣們認為挺牆之人一定是治國的重臣。說起夢中人的相貌,朝臣都認為是滕昭。此時滕昭守孝已夠三年,皇帝下昭讓他立即還朝,滕昭還朝後拜見憲宗,果然如夢中所見之人,心裏非常高興,就詔令滕昭任遼東巡撫,負責管理整頓遼東的邊防事務。
滕昭到遼東任職後,發現糧食儲備不足,城防需要加固,就一麵上疏朝廷撥款儲備糧草、加固城防,一麵命令部隊加強巡邏和訓練,要求烽火台值守人員日夜要堅守崗位,違者嚴懲。他每天和普通士兵一樣參加訓練,大大鼓舞了將士的士氣。他再三告誡將士,遇事要小心應對,不要主動挑起事端。他重視提拔基層的年輕將領,經他推薦提拔的將領後來在抗清戰爭中均表現突出,為保衛邊防立了大功。
對地方治理,他深入調查了解百姓疾苦,嚴懲地方貪官,鐵腕打擊惡勢力,任遼東巡撫的兩年,軍隊士氣旺盛,百姓安居樂業,軍民關係良好。清軍對他的作法也十分敬畏,不敢輕舉妄動,邊境相安無事,他調離遼東回京城時,將士和百姓攔轎挽留,送行的人多的堵塞了道路。
明初曾設漕運使,後又建立糧長製度,負責漕糧的征收和解運,稱“民收民解”,滕昭在總督漕運時,他發現運輸手續複雜,管理混亂,官員虐待事件經常發生甚到虐待至死,他通過調查和多方征求意見,審時度勢地製訂了“長運”法,報朝廷批準實施。“長運”法簡化了運輸手續,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因不用轉動而節省了時間,同時也避免官員虐待漕卒的事件發生,因此,“兵民皆得蘇息”。因督辦漕運有功,於成化五年召還京城都察院理院事。
福建加上外受倭寇侵擾,內有農民起義不斷,天災人禍更重,朝廷建議,派大臣到各地賑災,因滕昭曾巡按福建,對那裏情況熟悉,就命滕昭為福建巡撫總攬福建軍務。福建百姓聞清官滕昭來閩,如獲父母,夾道歡迎。滕昭到福建後查看災情,打開官倉賑濟災民,並將貪官繩之以法,滕昭在福建還未回京,朝廷又命他巡撫蘇鬆。
憲宗晚年對大臣不信任,把時刻陪伴在自己身邊的太監當親信,常常派出太監監視大臣們的行動,由於汪直聰明伶俐,明憲宗就派他主持特務機構西廠,監視大臣們的行動,汪直出馬辦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扳倒南京鎮監覃力朋。覃力朋後來疏通關節後得以幸免,而憲宗則由此認為汪直能夠發現奸臣,秉公執法,於是對他更加青睞。
汪直此後屢興大獄,很快內閣大學士商輅與萬安、劉珝、劉吉等上奏其擾亂朝政,要求殺掉汪直。在群臣的壓力下,憲宗不得不稍稍壓製汪直的權力,但是不久之後就又恢複其全權。滕昭以前告發過汪直,因此被罷黜,這年滕昭56歲,麵對突來其禍,滕昭沒有向皇帝求情,更沒向汪直認錯,而是從容收拾行裝,回老家種田。
汪直暗中派人監視滕昭,沒發現滕昭有什麽對自己不利的言行,皇帝對滕昭無怨無悔的做法和豁達的品格也格外敬重,準備重新啟用。滕昭因病醫治無效死在病床上,死前給皇帝上書,要求死後埋在祖墳,滕昭的死訊傳到中央,憲宗皇帝聞訊非常悲痛,派內侍來汝州宣諭在其家中設靈堂祭奠,由禮部安排葬事,選擇吉日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