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經,字伯常,號鬆露,考中進士,為庶吉士,授檢討職。曆任侍讀、中允等官職,侍奉東宮太子即後來的孝宗,提升禮部右侍郎,任禮部尚書。


    周經,曆任侍讀、中允等官職,侍奉東宮太子即後來的孝宗,講解《文華大訓》,太子站立聽講,閣臣怕太子勞累,商議坐著聽,周經與諸講官都不同意,閣臣提議才作罷。孝宗即位,周經升為太常少卿兼侍讀。


    宦官請修黃村尼姑寺,祭祀孝穆太後。吐魯番進貢獅子不從甘肅走,借道滿刺加,通過海路到廣東,周經提議毀掉其寺廟,拒絕入貢不與吐魯番來往。通政經曆沈祿是皇後姑父。尚書王恕休假,宦官傳旨提升沈祿為通政司參議,周經說不是當麵接旨,又無皇帝的詔令,不敢奉詔,又與王恕一起上疏爭辯此事。這件事雖未停辦,朝中輿論都認為周經說得對。


    靈壽奸民給宦官李廣獻地,戶部阻止無結果,周經帶領九卿上疏爭辯,終於罪及獻地的人。周經曾上言說:“外戚家無功勞而求升官,沒出力而求賞賜,加上舉辦齋醮遊玩宴樂浪費無度,致使國庫空虛,應該大力抑製”。規定對糧倉屯積粟米多的人,太守縣令賜誥敕可不按年序升官,這就使大小官吏盤剝下民以求晉升。請如洪武年間的成例,全部拿出官府錢幣平價收購,毋奪百姓財產,考核政績不專門以積粟為標準。至於清理軍隊的弊病,洪熙年間以前在旗校,宣德年間以後在鄉吏。弊在旗校的,戶口冊還在,如鄉吏則連戶口冊也混淆搞亂,應該查核故冊清理奸弊。災害損害百姓,請節省耗費,撫恤災民。惜薪司的薪炭約可夠支付幾年,對受災的郡縣,應該全都停免征收,同時四方顏料也應停止征收,這是救濟災民的當務之急。”建議大多被孝宗采納。


    文武大臣因為災異上奏章陳述時政,周經代為起草奏章,在指責嬉戲娛樂一事上語氣尤其深切直率,孝宗密令宦官查訪起草奏章的人,尚書耿裕說:“疏首先由吏部發起,耿裕實為起草人。”周經說:“疏文由周經起草,即使有罪,應該罪我周經。”世人對兩位勇於承擔責任的品格很讚賞。


    周經代替葉淇為戶部尚書,這時孝宗寬厚仁慈,而戶部尤為奸詐人所集聚,挾勢行私的人不可勝數,哪個稍微不合他們的心意,誹謗馬上就來了。周經一切按照祖宗法規無所顧忌,寬延拖欠、緩征賦稅、裁減繁多雜亂的稅收,哪裏受災,他必定奏免賦稅,每次委派官員監督稅收,對超額多收的將其考核為下等,因此苛剝多收之風有所扭轉。


    雍王朱佑枟請求收取衡州稅課司及衡陽縣河泊所的稅錢,周經說不能答應,孝宗接受周經的意見,並命令從現在開始對於各地稅收,王府不得提出請收的要求。負責織造的宦官要求增加供應兩浙鹽稅二萬引,周經等說:“鹽稅是輔助邊地的,不宜隨便發給。況且祖宗朝織染諸局供應是有定數的,如果說取用增加,那麽江南、兩浙已屬例外增造。如果說工匠不足,則靠朝廷養活的不下千餘人,他們是做什麽的呢?因此說供應花費未必缺少,而僅僅是引導陛下勞民傷財罷了。”孝宗不聽,周經擔心由此成為常規,第二次上疏要求下不為例,孝宗才令每年給五千引。


    大同缺戰馬,馬文升請求用太倉銀買馬,周經說:“糧、馬各有各的部門管理。祖訓,六部不能相互越權,兵部侵戶部的權,不合祖訓。”孝宗因此改撥太仆寺的銀兩供應馬文升。給事中魯昂要求將盡數搜刮稅金交給太倉,周經說:“不節製織造、賞賜、齋醮、土木的費用,而想搜刮天下的資財是不合常理。”內官傳旨索取太倉三萬兩銀做燈費,周經堅持不給。


    奏禦趙瑄獻雄縣地作為東宮莊田,周經等彈劾趙瑄違製,將其下詔獄。而孝宗又聽信鎮撫司意見派遣官員查實,周經等又爭辯道:“太祖、太宗定製,閑田任民開墾。如果因為奸人的話而沒收為官田,那麽土地取舍,盡由居心叵測者說了算,那麽小小百姓就無法為生。”不久,去調查的官員以及巡撫高銓說閑田隻有七十頃,全都與民田交錯,於是孝宗同意周經的意見,將田還給百姓,治趙瑄的罪。


    先前,倉場監督內官按照成化末年例子裁減人員,孝宗又增加少監莫英等三人,周經上疏極力規勸,孝宗以已派遣為由而不聽。內靈台要求派錦衣百名以供清掃,周經等勸諫,孝宗不理,周經說:“祖宗設內台,這個地方事關機密。現在一旦增加一百人,將必定會有隨意泄密的人。”孝宗醒悟,立刻停派。


    崇王朱見澤請求河南退灘地二十餘裏,周經說不宜給,興王朱佑杬前後要求賜赤馬諸河泊所以及近湖地一千三百餘頃,周經連上三疏規勸,孝宗最終沒同意他的意見。孝宗把肅寧諸縣四百餘頃土地賜給壽寧侯張鶴齡,其家人借此侵奪民田的數超過所賜的三倍,並且將百姓毆打致死,孝宗命巡撫高銓調查後匯報,高銓匯報說可以耕種者不多,要求將田仍還給百姓,孝宗不同意。


    這時王府、貴戚的莊田每畝征稅三分銀,獨張鶴齡上奏要再增加二分銀,並且都增加在沙堿地上。周經上書直言,孝宗命侍郎許進同太監朱秀複核。周經說:“土地已經核對兩次,現在又派使複核,白白地多些麻煩。以前太祖由於劉基的原因而減青田的賦稅,征米五合,想使劉基鄉裏子孫世世頌揚劉基。現在興濟幸生皇後,正宜體恤百姓,減租稅,使此地百姓世代對皇後感恩戴德,怎使百姓怨恨不已呢?”。


    不久,許進等返回說此地是憲廟皇親柏權以及百姓的固定財產,不能沒收。孝宗竟給了張鶴齡,同意其加稅的要求,而令他補償柏權土地的折價,免除百姓租額。周經等又進諫說:“東宮、親王的莊田征稅向來有條規,張鶴齡不應該單獨享受優待。柏權是先帝妃子的家,也是外戚,名義上是補償田價,實際是掠奪。天下將說陛下隻優待皇後的親戚,不念及先朝外戚。”孝宗終究不接受周經等意見。


    周經,剛直正派,好竭力進諫,即使大大地違背皇帝的旨意也在所不惜,宦官、貴戚對他又怕又恨,太監李廣死後,孝宗得到朝臣贈送李廣資財的登記本,孝宗大怒。都察院衙門和監察禦史因此彈劾諸臣相互往來的情形,有涉及到周經的,周經上疏說:“昨天科道彈劾廷臣巴結李廣,將臣的名字框入其中,雖然蒙恩未被審問,實在感到委屈,自己無法辯白。人們巴結李廣,是希望他在旁邊幫忙說好話,以圖得到寵幸罷了,陛下試想李廣在時,曾經在陛下麵前提及過臣沒有?尚且交結贈送的登記本都在,請檢查裏麵是否有臣的姓名。再嚴厲地審問李廣的家人,臣隻要有寸金、尺帛送李廣的,請立刻治臣勾結之罪,斬首於市,來警告巴結無恥之徒。如果毫無牽連,也請為臣洗清冤屈,以望施展身手,始終侍奉聖明。如果令臣含冤忍屈,就是死了,眼睛也不閉上。”孝宗下旨對他予以安慰。


    星相有變,周經自己上疏請求退休,孝宗同意了,賜他敕書、馬車,加封太子太保,用佀鍾代替周經。廷臣爭相上奏章要求挽留周經,朝內外推薦周經的有八十餘疏,都無結果。武宗即位,言官又推薦周經,下詔封他為南京戶部尚書,因遇到繼母去世而未到任。


    周經女婿兵部尚書曹元正與劉瑾關係不錯,他說周經雖年紀大但仍可任用,才召周經為禮部尚書,周經堅決推辭得不到允準,隻好勉強赴任,任職幾個月就稱病離去。去世時終年七十一歲,追贈太保,賜諡號“文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1三國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1三國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