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華,字彥實,號素庵,諡文思,江西安福縣山莊鄉大智村人,內閣首輔彭時的族弟,患風疾之症而辭職引退,辭官後攜帶黎氏夫人,及二子到廣東羅定定居,是為廣東羅定彭氏開族始祖。其子孫後裔主要居住在,江西安福,廣東羅定、信宜,陽春、廣西達並布珠三角,及港澳台,海外等,其子孫達20萬之眾。


    彭華,自幼聰慧好學,中鄉試舉人,年19歲。會試第一,官翰林院庶吉士。天順年中任翰林院編修,後因受奸人彈劾,被除名。事後幸得同僚好友李文達解救,才幸免於難,曾主編《寰宇集》、《大明一統誌》、《英宗實錄》和《續綱目》等典籍。


    成化年間,入選詹事府,以學士身份任副總裁,繼升總裁,奉命主考會試。朝廷召廣東新會舉人陳白沙,任翰院林檢討,陳不願就職,請求回歸故裏。在京時,彭華與白沙交往甚密,言談投機,對白沙不願為官,而甘願回鄉歸隱之舉,猶為讚賞。後入內閣,參與軍機政務,升任禮部尚書、加封太子少保,仍兼翰林院學士,望重朝野,出入東宮,給太子朱佑樘講學。


    彭華博學古通今,海內外賢士無不稱頌,憲宗曾贈《誥命》,稱華公“操履端純,才學宏邃”。茶陵詩派領袖、文淵閣大學士東陽盛讚其文:“嚴整峭潔,力追古作。”為官正直,不畏權勢,在主持會考時,敢於維護科舉考試的嚴肅性。


    成化後期,由於憲宗皇帝朱見深疏於朝政,導致宦官劉謹、焦芳等人奸欺國政,而彭華和焦芳,很早已有過節不和,當時焦芳權傾朝野,心裏特別痛恨南方藉官員。彭華屢次上書皇帝要安民心、宣教化、尚禮儀、正朝綱,無奈憲宗帝無心朝政而常不納言。反而這樣,彭華感到自己的才華無法得到施展,也掛念好友白沙先生,審時度世之下,決意隱退以避奸臣讒言。


    彭華,先是獲得升職為吏部左侍郎,仍兼翰林院學士,入內閣參預機務,彭華辭謝後,又獲得升職至禮部尚書,但彭華不貪戀權貴,再次提出辭謝不做,都未有獲得批準。彭華再次以托病請歸故裏,憲宗見彭華當時已無心為官,這次終於獲得批準,在獲得批準後,彭華便離開京城,一路南下至廣東,在離京在路上獲得憲宗皇帝朱見深的誥命。


    正所謂賽翁失馬焉知非福,彭華當時也許察覺到時勢不對,才辭官退引,在辭官獲批的後不久,萬貴妃去世,憲宗朱見深由於過於悲痛而駕崩。孝宗朱佑樘接任後,彭華為官的好朋友萬安等人都受到了追責,刑罰。而彭華由於不貪戀權貴,急流勇退、遠離事非,弘治、正德年間與家人一齊隱居,在南方廣東羅定州的小鄉村,得已安度晚年,所幸大甚。


    回鄉途中,他先到湖南省南灃暫居,然後再到衡陽短住,之後給經梅嶺到達韶關的珠璣巷暫住休憩,之後前往廣東探訪好友陳白沙先生。他一到廣東見到白沙,言談投機,共同研究,討論理學,不久他們又雙雙同遊廣西桂林、陽朔等名勝、山川。返粵後轉入瀧州,見其山水秀麗,民風淳樸,決意定居,在瀧州之南建起樓房一座,作為安居之所,其樓被後人稱為“彭華樓”。


    彭華,一生中育有7個兒子,分別為彭勉政、彭勉敩、彭勉肇、彭勉敷、彭勉敬、彭湖生、彭南生,後裔遍布世界各地,聚居地以湖南、江西、廣東和廣西四個省為主。由於當時特定的曆史原因,將已成年的彭勉政、彭勉肇、彭勉敷、彭勉敬四個兒子,留居湖南省開基落業,攜黎氏夫人帶著年紀尚幼的彭湖生前往廣東,會見好友陳白沙先生,並在廣東誕下一子彭南生。


    彭華,作為明代大學士,對文學有一定的造詣,生平著有詩《三月朔登絕頂》、《自題扇》、《柳鷥為尹嗣昭題》、《夜過胥江》、詞《玉蝴蝶》、《浣溪紗》,其著有序、傳、題跋、實錄、行狀、祭文、誌銘等多種文學,收錄在《彭文思公文集》、《素庵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1三國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1三國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