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寧,字永清,號靜庵,浙江仁和人,中期名臣。初授節推轉郎,後擢德安府推官,任南京刑部主事時,上書極言時政缺失,再遷郎中,與李承勳、魏校、餘佑稱“南都四君子”。後遷江西副使,疏論寧王宸濠反狀,係錦衣獄,減死戍遼東。拜兵部尚書,加太子太保,陳兵政十事,又上備邊三事,後以疾乞歸,卒贈少保,諡號“端敏”。為官清廉,嫉惡如仇,為時人稱道,著有《胡端敏奏議》等。


    胡世寧,世代為農,節衣縮食,以支持胡世寧讀書,初授節推轉郎,後擢德安府推官,因任內廉敏剛正,先後任南京刑部主事、廣西太平知府等職。在南京時,與李承勳、魏校、餘佑善並稱為“南都四君子”,以四十四歲的盛年,擢升江西兵備憲副。


    江西南昌設有寧王府,寧王朱宸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玄孫,皇家嫡裔,非常驕橫。朱宸濠早有異心,他結交權貴,賄賂朝廷官員,圖謀叛逆,自稱國王,把自己的指令稱“聖旨”,並把一些江洋大盜招入府中,擴充勢力。朱宸濠謀反跡象暴露無遺,但官員懼其權勢,均不敢聲張,胡世寧明知揭露這件事,將危及身家性命,依然冒死向武宗上疏,把朱宸濠的劣績一一列舉,並指出寧王謀反的跡象已經非常明顯,朝廷要早作防備。


    朱宸濠得知胡世寧上奏,決心置他於死地,朱宸濠買通了右都禦史李士實、左都禦史石珓,讓二人上疏誣蔑胡世寧輕率、狂妄,應當治罪,朱宸濠也奏胡世寧離間宗室間的關係,妖言誹謗。武宗聞言,令錦衣衛捉拿胡世寧到京,在這之前,朝廷已升遷胡世寧為福建按察使,正在上任途中。在從江西到福建的途中,胡世寧順便去杭州家中省親,朱宸濠沒在江西找到他,就誣胡世寧畏罪潛逃。朱宸濠又令其黨羽、浙江巡按潘鵬下令,要他把胡世寧逮往江西,並派出幾百名軍士到杭州協助抓人,要私自把胡世寧置於死地。


    胡世寧在獄中雖然受盡折磨,仍三次上書,進一步揭露朱宸濠的逆行,朱宸濠非常驚慌,於是重金賄賂相關官員,協迫他們把胡世寧擬成死罪,幸虧諫臣程啟充仗義執言,胡世寧才免於一死,被發配到遼東。


    寧王朱宸濠後來果真叛亂,率領叛軍從南昌出發進鄱陽湖入長沙,過了九江後,進攻安慶,揚言要直取南京。明廷上下十分震驚,武宗準備禦駕親征,提督江西汀、漳一帶軍務的副都禦史王守仁,主動調集湖廣、南贛一帶兵力三十萬征討,采取直搗南昌的戰略。朱宸濠趕忙從安慶撤軍救援南昌,兩軍在鄱陽湖相遇,進行決戰。結果朱宸濠的叛軍大敗,朱宸濠本人也被王守仁擒獲,次年被處死。


    朱宸濠的叛亂平息後,胡世寧的冤獄自然昭雪,而且他冒死上疏、視死如歸的秉性,剛直的“杭鐵頭”氣質,更受到人們的敬重。出獄後,他先後擔任湖廣按察使、右僉都禦史等職,後來世宗即位,胡世寧又提出了許多軍備方麵的建議,都被采納了,以致世宗要升他的俸級,胡世寧連上兩疏推辭。


    胡世寧擔任兵部左侍郎,除了建議辦理邊防事務之外,他還針對世宗迷信方士、濫用藥物的習慣進行勸誡,並且從《四書五經》中摘編了講義三章,供世宗閱讀。胡世寧升任刑部尚書,在任職期間,他自始至終秉公斷案,當時有件案子,是太監誣陷兵丁偷盜禦服,有二千多人受到連累。胡世寧對太監的惡行了解得很多,懷疑這案子是太監誣告,經過認真審理,終於真相大白,法辦了誣陷的太監,有一個大臣因私隙誣陷另一個官員,被誣的官員判了死罪,也因胡世寧秉公執法才得以幸免。


    胡世寧轉任兵部尚書,加太子少保,參讚軍機事務,他在兵部尚書任內的主要貢獻是提出“邊備三事”:武備、人才、邊儲。其涵意是加強軍事準備,重用軍事人才,充實邊境戰爭物資儲備。又“陳兵政十事”,針對明代在西北邊防中的薄弱戰爭環境,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由於他的邊境經營的策略正確,明代一直外患不斷的北方邊境,得到了短暫的安寧。這是胡世寧對國防事業作出的貢獻。


    胡世寧與朝內的權臣政見不合,加上身體日漸虛弱,於是決定辭官,告老還鄉,他返鄉時,世宗感念他為官清廉,給他很多賞賜,胡世寧竭力推辭,說:“此乃民脂民膏,臣有何功?敢當此重賞,望陛下留賜勳賢。”而世宗卻說:“朕知卿清貧,而卿不為子孫計耶?”胡世寧表示,自己不為子孫打算,但是為家鄉的父老鄉親著想,他提出自己的家鄉杭州仁和筧橋,因臨近錢塘江,是沙磧旱土,不產糧食,鄉民要到百裏之外的江蘇吳江去買米來交納漕糧,十分艱難。如果聖上以銀兩折成漕米,為民提供便利,勝過給我子孫恩德千萬,嘉靖帝當即允準,並責成浙江方麵查明辦理,這件事大大減輕了當地鄉民的負擔。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1三國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1三國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