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西星,字長庚,號潛虛子,又號方壺外史,江蘇興化人,道教內丹派東派的創始人。對《參同契》、《悟真篇》、《陰符經》等丹道經典的注釋,秉筆直言,較前人更為明晰。
年少時期,接受的仍舊是中國傳統的儒家教育,曾考中秀才,但此後陸西星繼續參加科舉考試,卻屢次名落孫山,據說他曾9次參加鄉試,而未得以繼續晉升,此後陸西星便對科舉做官放棄了希望,轉而投身於宗教。
陸西星參修道教,自稱28歲時遇到了道教大人物呂洞賓,於是開始了追隨呂洞賓學習其丹法秘訣,不過陸西星終其一生都未正式出家為道士。修習道法期間,陸西星身處的興化縣還曾遭遇水災,糧食顆粒無收,當地人民的生計很成問題。陸西星自己的生活也一度斷糧,但即便如此,他仍然堅持修道,靠撿拾水中的稻穗為食。陸西星晚年還學佛參禪,對於中國幾大宗教均有涉獵,其生平經曆可謂是中國文化史上“三教合流”思想趨勢的一大注腳。
陸西星有《方壺外史》、《南華副墨》、《道緣匯錄》、《賓翁自記》等宗教著作傳世,他提倡“性命雙修”,主修“內丹”,因而被後世道教尊奉為內丹派東派的開山祖師。也有說法認為《封神演義》也是陸西星為女兒湊嫁妝錢時的“塗鴉之作”,不料卻意外“走紅”。
據《傳奇匯考》卷七“《順天時》傳奇解題”雲:《封神傳》傳係元時道長陸長庚所作,未知的否,張政烺在《〈封神演義〉漫談》一文中,據此認為陸西星是《封神演義》作者,“元時”乃“明時”之誤。陸長庚名西星,是明代揚州府興化縣人,生於十六世紀後期,《陸仲遠詞稿序》說西星“以諸生讎學使賈禍”,有一定的造反精神。因“九試不遇,遂棄儒服為黃冠”。明施有為萬曆中選《明廣陵詩》卷二十二收陸西星二十四首,有“出世已無家”之語。張政烺還考證陸西星出家後是呂洞賓道派人,所以在《封神演義》中出現陸壓道人,影射呂祖。
陸西星是兩宋、元明道教,房中術及內丹雙修理論的集大成者,對《參同契》、《遇真篇》、《陰符》等的闡釋,頗有超過宋元注釋之處。主張陰陽同類雙修,認為“男女陰陽之道順之則生人,逆之則成丹”,並撰成《七破論》,抨擊其他煉養之術,在金丹命術方麵主張“真火無候、大藥無斤”,不應拘泥於繁瑣法度。
陸西星著作另有《金丹就正篇》一卷,為道教內丹學史上第一篇有關雙修問題的專論,《玄膚論》一卷,是內丹學通論,討論了諸如三元丹法之相互關係,內外丹之劃分,先後天之區別,修性了命之聯係等一係列至關重要的理論問題。以及《老子道德經玄覽》等,收入《方壺外史》,晚年參禪,又作《楞嚴述旨》十卷,《楞嚴經說略》一卷。
年少時期,接受的仍舊是中國傳統的儒家教育,曾考中秀才,但此後陸西星繼續參加科舉考試,卻屢次名落孫山,據說他曾9次參加鄉試,而未得以繼續晉升,此後陸西星便對科舉做官放棄了希望,轉而投身於宗教。
陸西星參修道教,自稱28歲時遇到了道教大人物呂洞賓,於是開始了追隨呂洞賓學習其丹法秘訣,不過陸西星終其一生都未正式出家為道士。修習道法期間,陸西星身處的興化縣還曾遭遇水災,糧食顆粒無收,當地人民的生計很成問題。陸西星自己的生活也一度斷糧,但即便如此,他仍然堅持修道,靠撿拾水中的稻穗為食。陸西星晚年還學佛參禪,對於中國幾大宗教均有涉獵,其生平經曆可謂是中國文化史上“三教合流”思想趨勢的一大注腳。
陸西星有《方壺外史》、《南華副墨》、《道緣匯錄》、《賓翁自記》等宗教著作傳世,他提倡“性命雙修”,主修“內丹”,因而被後世道教尊奉為內丹派東派的開山祖師。也有說法認為《封神演義》也是陸西星為女兒湊嫁妝錢時的“塗鴉之作”,不料卻意外“走紅”。
據《傳奇匯考》卷七“《順天時》傳奇解題”雲:《封神傳》傳係元時道長陸長庚所作,未知的否,張政烺在《〈封神演義〉漫談》一文中,據此認為陸西星是《封神演義》作者,“元時”乃“明時”之誤。陸長庚名西星,是明代揚州府興化縣人,生於十六世紀後期,《陸仲遠詞稿序》說西星“以諸生讎學使賈禍”,有一定的造反精神。因“九試不遇,遂棄儒服為黃冠”。明施有為萬曆中選《明廣陵詩》卷二十二收陸西星二十四首,有“出世已無家”之語。張政烺還考證陸西星出家後是呂洞賓道派人,所以在《封神演義》中出現陸壓道人,影射呂祖。
陸西星是兩宋、元明道教,房中術及內丹雙修理論的集大成者,對《參同契》、《遇真篇》、《陰符》等的闡釋,頗有超過宋元注釋之處。主張陰陽同類雙修,認為“男女陰陽之道順之則生人,逆之則成丹”,並撰成《七破論》,抨擊其他煉養之術,在金丹命術方麵主張“真火無候、大藥無斤”,不應拘泥於繁瑣法度。
陸西星著作另有《金丹就正篇》一卷,為道教內丹學史上第一篇有關雙修問題的專論,《玄膚論》一卷,是內丹學通論,討論了諸如三元丹法之相互關係,內外丹之劃分,先後天之區別,修性了命之聯係等一係列至關重要的理論問題。以及《老子道德經玄覽》等,收入《方壺外史》,晚年參禪,又作《楞嚴述旨》十卷,《楞嚴經說略》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