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慎中,字道思,初號南江,更號遵岩居士,因排行第二,又稱王仲子,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人,明代詩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為明朝反複古風的代表人物之一。


    王慎中,出生於晉江安平鎮,父王元紀,母李氏,生有5子,慎中排行第二,又稱王仲子。幼聰穎,4歲能誦詩,教以對語,應答如流,11歲拜陳讓為師,14歲時就學於理學家易時中。易時中,是泉州理學名師蔡清的高徒,在文壇上很有名氣,他選授學生要求甚為嚴格,但對慎中卻非常賞識器重,當慎中贄見行拜師禮時,易時中避席而起,連稱“不當在吾弟子之列也!”


    18歲中進士,回鄉完婚,次年假滿回京,授任戶部主事,監兌通州。在任革除宿弊,堵塞侵耗,王慎中體察漕運士卒民夫的疾苦,特加優撫周恤,糧食在轉運中黴爛,從不責怪運卒,及時處理分與軍士,因而得到人們的擁戴,稱讚他辦事“廉仁練達”。


    世宗建四郊舉行郊祀,王慎中製大祀詩八章,文聲大振,在此期間,慎中與唐順之、陳束、李開先、趙時春、任瀚、熊過等名士切磋文章,學業大進。因文風相近,文學主張一致,自成一派,有“嘉靖八才子”之稱。


    王慎中出任廣東主考官,在主持鄉試中,他所作的卷麵評語,準確精練,文辭雅麗,人爭傳誦,他親自拔取的榜首解元林大欽,第二年會試,又蟬聯高中頭名狀元,由此,博得“慧眼識英才”的美譽。時朝廷擬選拔各部員外郎入翰林充館職,當時的內閣大學士張孚敬想借此籠絡他,並給他作過暗示。然而,秉性狷介傲慢的王慎中卻不肯前往拜謁,並聲言“吾寧失館職,不敢失身”,館職雖然落選,而名聲益著。不久,改調吏部驗封司,旋晉郎中,不久因事貶謫為常州通判。


    在常州通判任上,他仍然勤於職守,整飭吏治,江蘇巡撫郭宗臬,對王慎中的才學非常賞識,剛好江陰縣出缺,就委派他去署理江陰。江陰任滿,慎中又先後遷升南京戶部主事和禮部員外郎,這些都是冷清閑散的衙門,使他更有充裕的時間鑽研學問。在南京,他與王龍溪等文人學士研究著名理學家王陽明的學說,並從原來“文必秦漢”的尚古觀念中解脫出來,趨向於唐宋文風,推崇北宋文學家曾鞏、歐陽修等諸家學說。


    王慎中出任山東提學僉事,任內致力端正學風,革除陋習,製定新的規章條例。如原來規定,讀書人謁見教官、學政要按等級行屈膝拜參的大禮。慎中對這種卑躬奉迎的風氣很是反感,便另行規定,生員進謁隻行常禮,免去一切繁文縟節。同時,重視人才的發掘、培養與提拔,如馳名文壇的“後七子”李攀龍、解元殷士詹,都是由他一手提拔出來的。


    不久,升江西參政,江西是著名學者王陽明講學的地方,地方父老還能記述王陽明講學活動的舊事。王慎中追尋王氏的舊跡,經常往來於白鹿洞、鵝湖之間,與歐陽南野、鄒守益、羅念庵、聶雙江等學士交遊講學,闡發經學新義。


    後又遷河南參政,當時河南正鬧饑荒,餓殍遍野,慎中協同放賑大臣戶部侍郎王杲開倉發粟,賑救饑民。王杲見慎中辦事幹練,深得民心,上疏朝廷建議起擢重用。想不到題奏拔升的表章未見批複,卻突然傳來慎中被撤職罷官的通知,消息一傳開,朝野嘩然,都認為這是不可思議的怪事。原來慎中一向清心鯁直,不屑於奉迎上司,阿附權貴,早年在禮部供職時,得罪上司夏言。此時夏言為首輔閣臣,執掌朝綱,一發現奏請拔升慎中的表章,更加嫉恨,於是不僅壓下表章不報,反尋借口參了一本,硬是罷了王慎中的官。


    王慎中從踏入仕途,到被罷黜,前後在宦海中浮沉15年,報罷時才33歲,人們都為他盛年被罷官感到惋惜,然而他自己卻毫不介意,飄然甩手離開官場,遨遊於淇水、太行、王屋、蘇門、百泉、武當、衡山名山大川之間,悠然自得。晚年居家專事古文著作,當地士子常來請教,“門牆幾不能容”,在安平家中病逝,年僅51歲,墓在南安三十四都竹洋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1三國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1三國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