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允賢,明代名醫,中國古代4位女醫之一,南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人。出生於醫學世家,其祖父曾任南京刑部郎中,是當地的名醫,其祖母對醫藥也十分精通。秉承家學,從十來歲時即“晝夜不輟”地攻讀各種醫學典籍、著作有《女醫雜言》一書傳於世。


    談允賢,其祖父談複、祖母茹氏為當時名醫,伯父談經官至戶部主事,父親談綱官至南京刑部主事,母錢氏,有一弟談一鳳。自小聰慧,祖母就讓她學醫,就在祖母的教導下學會醫術,祖母去世前將一生所收集、編寫的藥方病理都傳給了談允賢。


    談允賢,後嫁楊姓男子為妻,婚後不久患上氣血失調,就自我診治、試藥,後來生了三女和一子楊濂,每當子女有病,她都親自為他們診治,直至其祖母去世,她才真正在外行醫。談允賢依照祖母的囑咐,開始為人醫病,一些女性患者,患了婦科或外科疾病,不願讓男醫生診視,就紛紛來找她醫治,每每獲得奇效。


    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中,許多上流社會的婦女因男女之防,不願請男醫生診治,因此常常發生貽誤病情的情況,談允賢女醫的名聲使這些婦女紛紛找她治病,在許多成功的案例後,談允賢的名聲也漸漸的傳遍各地。


    談允賢對她所醫治的女性對象的認知,是建立在親密接觸上的平等對話,是對她們情感和生活的仔細觀察,是來自於女性對女性身體的同情,所有這一切內化為談允賢的醫學思想,最後反映到她的技術方法之中,形成她的風格。在談允賢這裏,作為醫學對象的女性的身體和性別,得到更為親切的醫學認識,她們受社會壓製的聲音也得到放大和彰明。《女醫雜言》中有則醫案頗見意味:“一婦人,年三十二歲,其夫為牙行,夫故商人,以財為欺,婦性素躁,因與大鬧,當即吐血二碗,後兼咳嗽,三年不止,服藥無效。其先有止血涼血,次用理氣煎藥,再用補虛丸藥。四生丸(出良方),去生荷葉,用生地黃、扁柏葉、加黃連、山梔仁、杏仁、貝母各二兩。”


    談允賢50歲時,想到離夢中祖母告訴她的“汝壽七十有三”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二,便根據祖母傳授的醫理和自己的臨證所得,寫成了《女醫雜言》一書。《女醫雜言》共收載病案31例,是中醫史上較早成書的個人醫案之一。該書主要記載的是婦科病案,其中涉及性流產、經病、產後諸疾、腹中結塊諸證,並記載了談氏對灸法十分嫻熟的動用,因而又是我國古代很少見的專科醫案書。《女醫雜言》采用追憶的方式撰寫醫案,因而,每一醫案的診治過程都很清楚明晰。其中記錄的案例不多,但是從臨床治療角度看,都是十分成功的案例,很值得後世醫家參考。由於當時女子不便拋頭露麵,所以《女醫雜言》一書是由談允賢的兒子楊濂抄寫付梓的。


    明代,民間精通醫術的婦女漸多,皇帝規定由衙門選取其中佼佼者,到司儀監禦醫處會選,選中的入官冊,以備召用,許多民間女醫都以此為榮。當時,醫術精妙,頗有名氣的醫婆叫談允賢,凡皇家眷屬生病,羞於請男禦醫診治的,都請談允賢入宮醫治。


    宮廷醫婆的身份地位和榮華富貴,也是十分令人羨慕的,但是對於入宮的醫婆,朝廷也要派專人經過一番嚴格的檢查的。《明宮秘史》上記載,有一位姓彭的醫婆,因為怕失去這一榮耀鄉鄰的美差,也貪戀宮廷豐厚的賞賜,她隱瞞了自己已懷孕的真情。後來,她將孩子產在便桶中溺死了。太後知道了這件事,就將彭氏鞭打出宮。不到一年,太後病死,宮中把此事歸罪於彭氏,認為醫婆懷孕入宮是凶禍的象征。此後,凡入宮的醫婆,都要再三審驗以後,才放入後宮行醫。


    奶婆、穩婆和醫婆是中國古代女性中較為特殊的人物,也是深為婦女所羨慕的。然而,成為奶婆就要離開自己嗷嗷待哺的幼子,用自己的乳汁去喂養他人,而且,飲食起居、服飾舉止都必須按一定的規定執行,還有的奶婆被強迫天天吞食糖煮蹄膀等增加乳汁的食物。實際上,奶婆已相當於一台產奶的機器。但是,優越的地位和豐厚的財物使得她們不但不以此為辱,反而爭相入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1三國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1三國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