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棟,字隆吉,號一庵,泰州薑堰人,明學者、學官,師事王艮,屬泰州學派。曾主白鹿洞講席,認為“不責人為真功夫,不動氣為真涵養”。後為深州學正,所至皆以講學為事。
王襞,字宗順,號東崖,泰州安豐場人,學者王艮之子。九歲隨父王艮謁王守仁,從學十餘年,後師事王畿、錢德洪,隨父開講淮南。父死,繼父講席,往來各地,都禦史淩儒薦於朝,辭不赴。
王佐,號毅庵,字子弼,明期軍戶。棄軍戶,入民籍,開基安溪嶢陽,好文學,廣置育才田,尊重先祖重設蒸嚐,以出粟助邊賜冠,以賑饑賜義,知縣黃懌在龍津觀前建義芳亭列名表彰。
王軏,開平衛人。正德年間,屢遷山東左布政使,世宗即位,入為順天府尹。
王鈇,字德成,號蒼野,北直隸順天府人,授常熟縣令。倭患起,王鈇積極練兵守土,數滅倭寇,有大功。倭寇犯常熟,屢攻不克,遂移舟泊三裏橋,知縣王鈇、鄉官參政錢泮率民丁家兵追擊至上滄港,為倭寇伏兵所殺,年僅四十二,巡撫禦史金浙上奏其事,詔贈王鈇為太仆少卿,錢泮為光祿寺卿,各蔭一子錦衣衛世襲百戶,並賜祭立祀,歲時祭祀。
王燾貞,名桂,字燾貞,是翰林學士王錫爵的次女,太倉人。
王紓,字民應,號思質,南直隸太倉州人。超擢右僉都禦史,鎮守通州,改撫山東。以巡視浙江兼轄福建福、興、漳、泉四府,先後上方略十二事,督將士擊毀倭船五十餘艘,請築浙江各地縣城。遷右副都禦史,北上巡撫大同,加兵部右侍郎。後改為薊遼總督,進右都禦史。俺答諸部入擾,王紓兵敗灤河,京師震動,被捕入獄,被斬於北京西市,年五十四。
王磐,字鴻漸,號西樓,江蘇高郵人,散曲家、畫家,亦通醫學,稱為南曲之冠。少時薄科舉,不應試,一生沒有作過官,盡情放縱於山水詩畫之間,築樓於城西,終日與文人雅士歌吹吟詠,因自號“西樓”。所作散曲,題材廣泛。正德年間,宦官當權,船到高郵,輒吹喇叭,騷擾民間,作《朝天子·詠喇叭》一首以諷。
王憲,字維綱,號荊山,山東東平人。曆知阜平、滑縣。召拜禦史。正德初,擢大理寺丞,遷右僉都禦史,清理甘肅屯田,進右副都禦史,巡撫山東,又遷戶部右侍郎,改撫陝西,後代王瓊為兵部尚書。世宗即位,為給事中史道劾罷,廷推總製三邊軍務。破俺答於青羊嶺,加太子太保,因張璁、桂萼欲用王瓊為總製,遂改南京兵部尚書,後又為夏言、趙廷瑞彈劾罷歸。小王子入寇,條上平戎及諸邊防禦事宜,召為兵部尚書,定軍功論敘之法,詔著之《會典》,為成式。大同兵變,與張璁不合,致仕。
王效,延綏人,騎射絕人,中武會試。嘉靖中,累官都指揮僉事,充延綏右參將,擢延綏副總兵。進署都督僉事,充總兵官,代周尚文鎮寧夏,屢敗吉囊,因功進都督同知,右都督,左都督,移鎮宣府。
王縝,字文哲,東莞人。授兵科給事中,累遷工科都給事中。正德初,出為山西右參政,曆福建布政使,遷右副都禦史,巡撫蘇、鬆諸府。因忤中貴,調鄖陽巡撫,遷南京刑部右侍郎。世宗即位,陳正本十事,擢南京戶部尚書。
王源,字宗本,號觀瀾,上元人,授錦衣衛都指揮使。家奴依勢侵占民田,被言官彈劾,王源將侵占田土全部退給百姓,人稱其能改過,封瑞安伯。武宗時累進太傅、瑞安候。
王德明,字宗周,號一泉,清宛人。授封丘知縣,調嘉善知縣,遷戶部主事,累官至右僉都禦史巡撫山西。山西晉府中尉表杆等夜飲大醉,與惡少喧嘩,德明下表杆等於按察司,宗室峰起,德明被罷歸。
王以旗,字士招,號石岡,江寧人。嘉靖年間,累遷兵部右侍郎。以修浚徐、呂二洪,拜南京右都禦史,召為工部尚書,改左都禦史,又代為兵部尚書兼督團營。三邊總督曾銑議複河套,以旗集廷臣會議,力主曾銑所議。帝意忽變,嚴旨咎銑,以旗惶恐,盡反前說。曾銑逮殺,以旗代為總督延綏、寧夏、甘肅三邊軍務,數破敵軍。延綏、寧夏開馬市,市馬五千餘匹,市終無嘩。在鎮六年,修延綏城堡四千五百餘所,又築蘭州邊牆,邊鎮以安,加官至太子太保。
王學益,江西安福縣人,曆官工部主事、兵部職方司郎中、福建按察司副使,應天府丞。進右僉都禦史,巡撫貴州,督兵平苗民起事。後為言官所劾,削職為民。久之,貴州守臣上疏言其平苗民功,複原官,協管都察院事。升右副都禦史,曆刑部左侍郎、南京右都禦史。告假還鄉。再起為總理河道,召為南京工部尚書,未赴任,因病請休,世宗詔以總理河道右都禦史致使。
汪俊,字抑之,弋陽人,弘治進士,授編修。正德中,參與修《孝宗實錄》,因不附閹黨劉瑾,調南京工部員外郎,瑾敗,召複原官。嘉靖元年,擢吏部左侍郎,進禮部尚書,因議“大禮”忤旨,致仕。
汪機,字省之,號石山,祁門人。少時攻讀經史,屢試不第,遂從其父汪以望學醫。宗朱丹溪,承其學說,著述甚豐。平生治病醫案,由其弟子陳桷等人整理成《石山醫案》行世。
汪道貫,字仲淹,休寧人,汪道昆之弟。工詞賦,尤善書法,督學吳公路呼為“小司馬”,與從弟道會齊名,時稱“二仲”。
汪文盛,字希周,棗陽人。授饒州推官,入為兵部主事。嘉靖初,曆福州知府,遷浙江、陝西副使,擢雲南按察使。廷議將討安南,以文盛才,就拜右僉都禦史,巡撫雲南,安南武文淵占據宣光,率所部萬人來降,並獻進兵地圖,文盛以聞,授文淵四品章服,子弟給冠帶。文盛又招安南旁近諸國助討,皆聽命。毛伯溫至南京,文盛以撫議。及論征安南功,伯溫及兩廣鎮巡官俱進秩,汪文盛功雖著,然僅賚銀幣而已。
張璧,字崇象,號陽峰,石首人,嘉靖初,起太常寺卿兼學士署院事,進禮部侍郎、南京禮部尚書。入為禮部尚書,次年入閣,輔政無所聞。
張潤,字汝霖,號西磬,山西臨汾縣人授宜陽縣令,選授給事中,升順天府丞。後以僉都禦史巡撫順天、寧夏。不久,回京管都察院事,任滿升副都禦史,因事坐大獄,罷歸十多年。以言官推薦,複原官,進兵部侍郎、工部尚書,遇親喪,回家守製。命起為戶部尚書,督理西苑農事,張潤不赴,以病致仕。未幾逝世,年八十三。
張嶽,字維喬,號淨峰,福建惠安縣人,因諫阻武宗南巡,被廷杖,貶為南京國子學正。世宗即位,張嶽官複原職,遷行人司右司副,後改任南京武選員外郎,曆主客郎中,出為廣西提學僉事,改提學江西。坐事貶為廣東鹽課提舉,升廉州知府、廣東參政。時塞上多事,被薦遷右僉都禦史巡撫鄖陽,移撫江西,進右副都禦史,總督兩廣軍務兼巡撫,進兵部右侍郎,召為兵部左侍郎,總督湖廣、貴州、四川軍務,進右都禦史,死於沅州,年六十二。
張治,字文邦,號龍湖,茶陵縣秩堂人,茶陵四大學士之一,選庶吉士,授編修,以禮部尚書入閣。晉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召入內閣,加官至太子太保。博聞強識,性亢爽,有氣節,世宗崇尚玄修,輔臣皆須供撰青詞,張治以此殊不自得,遂鬱鬱成疾而終。
張路,字天馳,號平山,汴梁人,明代畫家。繪人物,師法吳偉,山水學戴進“狂態”,用筆豪放縱逸,水墨酣暢淋漓,與朱端、蔣嵩、汪肇等同為“浙派”名家,亦工鳥獸、花卉。
張綸,字大經,號敬軒,南直隸宣城縣人。授鹽山縣令,進監察禦史,巡視通州糧倉,拒請謁、杜賄賂,官終都察院右副都禦史,上疏請誅太監蕭敬等人。
張潮,字惟信,號亭溪,一號玉潔,內江人。授編修,官至署詹事府事禮部尚書,有《玉溪稿》。
張琮,字廷獻,號惕庵,江寧人。授工部主事,改禮部,曆遷郎中,升陝西參議。時劉瑾專權,以事摘知寧州,後擢監察禦史,曆四川、廣西布政使,擢南京工部、刑部侍郎。嘉靖年,遷南京右都禦史。
張延齡,興濟人,以都督同知封建昌伯,盡革外戚封,不得世襲,與兄鶴齡均在革中,因而橫行不法,坐事下獄論死,大臣爭諫,世宗不得已,命長係獄中,死於西市。
張鶴齡,孝宗敬皇後父張巒之子。張巒弘治間封為壽寧伯,皇太子立,進封為候,張巒卒,鶴齡嗣襲候爵,正德進太傅。世宗即位,鶴齡以定策功,加太師,進封昌國公。鶴齡與弟延齡恃勢橫肆,數犯國法,延齡事發,連及鶴齡,被削爵,謫為南京指揮同知。有誣告延齡兄弟挾左道詛咒皇上者,遂逮鶴齡下詔獄,瘐死獄中。
張邦奇,字常甫,號甬川,別號兀涯,浙江鄞人。年十五作《易解》及《釋國語》,出為湖廣提學副使。嘉靖初,提學四川,遷南京祭酒,以身為教,學規整肅,改南京禮部右侍郎。改掌翰林院事,充日講官,加太子賓客,改掌詹事府事進禮部尚書,改南京吏部尚書,又改南京兵部尚書。
張永明,字鍾誠,號臨溪,烏程人。擢南京刑科給事中。疏劾山西總督樊繼祖、巡撫史道、陳講不能禦虜寇,又劾兵部尚書張瓚黷貨誤國,再劾嚴嵩父子貪汙,又劾兵部尚書戴金為禦史巡鹽時增餘鹽羨銀,阻壞邊計。疏雖不盡行,中外憚畏。出為江西參議,累遷雲南副使、山西左布政使,以右副都禦史巡撫河南,發伊王黃楧恣橫狀,進刑部尚書,後改左都禦史。張永明素清謹,掌憲在嚴嵩罷後,以整飭綱維為己任,為言官所劾,力求去,詔許馳驛歸。
張文錦,安丘人。正德時為權閹劉瑾所陷,逮係詔獄,斥為民,瑾誅,遷郎中,督稅陝西,條上籌邊裕邊十事,遷安慶知府。計度宸濠將反,與都指揮楊銳預備設防。宸濠浮江而下,文錦慮其攻南京,督軍士登城詬罵,宸濠乃留攻,卒不能克,以功擢太仆少卿。大同兵因徙戍,請募新丁,而賈鑒杖其隊長,郭鑒、柳忠率眾反叛,殺賈鑒,裂其屍。走出塞,屯焦山墩,文錦恐叛卒與外寇聯係,令副將時陳等招之入城,即索治倡亂者。郭鑒複為亂,焚大同府門,入行都司縱獄囚,又焚都禦史府門。文錦越垣匿博野王府內,亂卒欲焚其府,王懼,出文錦,被郭鑒殺害,亦裂其屍,遂焚鎮守總兵公署。亂平,侍郎李昆為文錦請恤典,不報。文錦父子及其妻李氏複上疏哀請,帝怒,命執齎疏者治之。副都禦史陳洪謨又為文錦請恤,降旨詰責,自此無人敢請。
陳金,字汝礪,號西軒,湖廣武昌縣人。授婺源知縣,升南京禦史。正德初,官至右都禦史總督兩廣軍務。以平苗民起事之功,遷南京戶部尚書,次年冬進左都禦史。鎮壓江西、福建等地農民起義,加太子少保,複督兩廣軍務,進剿府江王公珣起義,加少保、太子太保。召入掌都察院事,以老請歸。
陳雍,字希冉,號簡庵,浙江餘姚人,授工部主事,改刑部主事,預修《問刑條例》,遷員外郎,出任湖廣按察僉事,升廣東按察使。後曆任河南右布政使、貴州左布政使、右副都禦史巡撫鄖陽、工部右侍郎兼右僉都禦史。世宗即位,召還理部事,提督易州山廠。不久,擢南京工部尚書,致仕,卒年九十二。
劉璟,字德輝,河南鄢陵人。授刑部主事,曆鬆江知府,奉法勤職,豪右斂跡。遷山東布政使,剔宿弊,嚴禦吏,寬民賦。遷右副都禦史巡撫宣府,還任刑部右侍郎,進左侍郎,十二月進刑部尚書,加太子少保。
劉纓,字與清,號鐵柯,蘇州人。授滕縣知縣,遷監察禦史、太仆少卿。遷右僉都禦史巡撫四川,兼理鬆潘軍務,予告歸家,後起仍巡撫四川。
劉機,字世衡,北直隸大興縣人。累官至吏部尚書,被論歸裏,後複起為太子少保、南京兵部尚書,參與機務。
劉忠,字司直,號野亭,河南陳留人。授翰林院編修,曆任侍講、侍讀學士、《孝宗實錄》副總裁。以不附劉瑾,改遷南京禮部左侍郎、南京禮部尚書、南京吏部尚書,其時宦遊者以南京為閑散地,多務苟容,而劉忠毅然持風裁庶僚秩滿考察,嚴肅求實。改吏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專敕誥,掌參事府事,劉瑾伏誅,兼文淵閣大學士,入閣預機務,不久晉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
劉麟,字元瑞,本安仁人,世為南京廣洋衛副千戶,與顧璘、徐禎卿稱“江東三才子”。因劉瑾銜其不謁謝,罷為民,瑾誅,起補西安,尋遷雲南按察使。嘉靖初,召拜太仆卿,進右副都禦史,巡撫保定六府,致仕後起改大理寺卿,擢工部尚書。因上節財十四事,中貴大恨,由於牒停浙江、蘇、鬆織造,而上供袍服亦在停中,中官吳勳以為言,遂令劉麟致仕。
劉龍,字舜卿,號紫岩,山西襄垣人。授翰林院編修,改兵部主事,曆侍講學士,每進講必屏絕人事,講章簡切明暢,務求感悟,升禮部左右侍郎、南京禮部吏部尚書。
劉魁,字煥吾,泰和人。嘉靖初,謁選,得寶慶府通判,曆鈞州知州,潮州府同知。所至潔己愛人,扶植風教,入為工部員外郎,疏陳安攘十事,世宗嘉納。世宗用方士陶仲文言,建佑國康民雷殿於太液池西,務求宏侈,劉魁知諫爭必得重禍,先命家人置買棺材一具,冒死上章。其疏說:頃泰享殿、大高玄殿諸工尚未告竣。內帑所積幾何?歲入幾何?一役之費動至億萬。土木衣文繡,匠作班朱紫,道流所居擬於宮禁。國用已耗,民力已竭,而複為此不經無益之事,非所以示天下後世”。世宗震怒,杖劉魁於廷,錮之詔獄,與禦史楊爵,給事中周怡屢瀕死,講誦不輟,係獄四年始釋,複追逮就獄,與楊爵、周怡同釋,為編民,尋卒。
劉觀,嘉靖年間書籍裝潢名工,江蘇蘇州人。曾裝潢《類箋唐王右丞詩集》,顧氏奇字齋刻本。
劉源清,字汝登,號東圃,山東東平人。授進賢知縣。宸濠反,源清積薪環室,命家人事急即舉火,勿降宸濠,遷監察禦史,累官至兵部左侍郎總製宣大軍務。大同兵變,黃綰蜚語中傷而被罷歸。
李瓚,字宗器,山東濮州人,授刑部主事,擢通政司參議,以忤劉瑾謫饒州通判。劉瑾伏誅,遷大理寺少卿,不久,以右僉都禦史巡撫延綏、保定。擢通政使掌鴻臚寺事,再以右副都禦史經略邊關、工部右侍郎總理河道,改戶部侍郎總督倉場,進戶部尚書,仍理倉場事。
李鉞,字虔甫,號毅齋,祥符人。權閹劉瑾惡李鉞劾其黨,假他事罰米五百石輸邊,瑾敗,出鞏昌知府,尋遷四川副使,以平四方功,擢右僉都禦史巡撫山西。世宗即位,曆兵部左、右侍郎,出總製陝西三邊軍務,李鉞長軍旅,料敵多中,屢建戰功,以塞上無警召還。進右都禦史,總督漕運,巡撫鳳陽諸府,入掌都察院事。代金獻民為兵部尚書兼督團營,因屢疏不用,遂致仕,未行而卒,年六十二,贈太子少保,諡恭簡。
李瀚,字叔淵,號石樓,山西沁水人。授樂亭知縣,有惠政。遷監察禦史。曆湖廣按察副使、河南布政使、順天府尹、右副都禦史總督漕運,入為左副都禦史理院事。遷吏部右侍郎,九月進左侍郎
李浩,字師孟,號尚莊,山西曲沃縣人。有才幹,議論侃侃,剛勁不屈,曆兵部員外郎時赴京畿地區清理土地,凡勢要侵占民田者悉奪回歸民。為順天府尹時,敢抗強權。是時劉瑾把持朝政,巧立名目,百端科斂,李浩一切予以裁抑,後累官至署通政司事禮部尚書。
李鐩,字時器,號樸庵,河南湯陰縣人。授工部主事,官至太子太保、工部尚書。在位期間,唯專事結交權臣,固守其位,一切不敢有抗違。與戶部尚書楊潭前後致仕,年八十二,贈少保,諡恭敏。
李充嗣,字子修,號梧山,內江人。正德中舉治行卓異,巡撫河南、應天,皆有聲譽,進工部尚書,修治蘇鬆水利,加太子少保改南京兵部尚書,參讚機務。
李邦珍,聚眾起義,搶取縣庫,釋放獄囚,轉而攻入山東巨野、河南太康等縣,又入南直毫州,四省震動,時淮潁間歲荒大饑,饑民多有響應。薊遼總督何棟於北直隸、山東、河南調選驍健民兵一千五百名,追蹤剿殺。
李天寵,字子承,河南孟津人。擢徐州兵備副使,於通州、如皋擊退來犯倭寇。除右僉都禦史,巡撫浙江,倭寇搶掠紹興,出兵殲之,趙文華誣其嗜酒廢事,次年下詔獄,論死。
徐樾,字子直,號波石,江西貴溪人,先後任禮部侍郎、雲南布政使,三次在王艮門下受業,王艮在考察徐樾前後達十一年以後,乃於逝世前授徐以“大成之學。王艮的次子王襞稱:徐為其父“高第弟子,於父之學,得之最深“。據說,徐受業王艮門下後,曾有過辭官的意願,後來,徐任雲南布政使時,中土司詐降計,戰死於沅江城下。
徐問,字用中,號養齋,常州武進人,曆官廣平推官,廣東布政使,貴州巡撫,至南京戶部尚書,所至皆有政績,後乞休致仕,有《山堂萃稿》。
周臣,字舜卿,號東村,著名畫家,吳人,擅畫。
周金,字子庚,號約庵,武進人。授工科給事中,累遷戶科都給事中。疏言裁汰冗食、罷中官橫索、當誅馬昴。言詞懇切。由太仆寺少卿遷右僉都禦史巡撫延綏,改撫宣府,進右副都禦史,再改巡保定,後遷兵部右侍郎。不久,進右都禦史總理糧儲,兼撫鳳陽諸府,升左都都禦史,遷南京刑部尚書,次年改南京戶部尚書。
周用,字行之,號伯川,南直隸吳江縣人,由行人選授南京給事中,累遷副都禦史提督南贛汀漳軍軍,入佐院事,進吏部左右侍郎,調南京刑部,曆升南京都察院右都禦史、南京刑、工二部尚書,以災異免官,裏居十年。起為工部尚書,治河,尋兼右都禦史總督漕務。進左都禦史,加太子少保,遷吏部尚書。
周延,字南喬,號崦山,江西吉水縣人。授知縣,曆兵科給事中,謫宿州通判、南京吏部郎中,升廣東左布政使,居廣東最久。安南之役及平定崖州黎民起事,俱有讚畫功。擢右副都禦史、巡撫應天。進兵部右侍郎,提督兩廣軍務。入為刑部左侍郎,曆南京右都禦史,吏、兵二部尚書。召為左都禦史,加太子少保,卒於官,年六十三,贈太子太保,諡簡肅。
周琉,字潤夫,號石崖,湖廣應城縣人。授戶科給事中,上疏諫世宗南巡,被貶為鎮遠典史。後累官右僉都禦史,巡撫蘇、鬆諸府,疏陳禦倭有十難、三策,五月進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禦史,總督浙直軍務。胡宗憲欲奪其位,趙文華即上疏劾周琉,薦胡宗憲,遂被削籍為民。
林希元,字茂貞,號次崖,福建同安縣人山頭村人,初督學嶺南,繼授大理寺評事。上書直言,揭露宦官搜刮地方民財,賄賂朝廷權幸。奏疏有“縱鷹犬以魚肉吾民”之句,觸怒了朝廷,被解官歸家。後由正直朝臣舉奏,複起為大理寺丞。遼東發生兵變,林希元評論“兵變起於姑息政策”又得罪了朝廷。謫知欽州,升廣東按察司僉事,林希元知欽州3年期間,“興利除弊,約身裕用,嚴正不撓,豪猾屏跡。”其所纂《嘉靖欽州誌》,是研究明朝南方的政治、經濟、軍事、農業、社會生活等的珍貴資料,是一份寶貴的文化曆史遺產。今舉數事以誌其在欽從政之勒。
林廷玉,字粹夫,號南澗,福建候官人。授吏部給事中,曆工科都給事中。官至右僉都禦史巡撫保定,調南京都察院管事。
林廷選,字舜舉,號竹田,福建長樂縣人。授蘇州府推官,治獄有績,升監察禦史,出按廣西,以戰功進為右都禦史總督兩廣,官至南京工部尚書。因病久治不愈,致仕,卒年七十七,有《竹田集》。
顧鼎臣,初名仝,字九和,號未齋,南直隸蘇州府昆山人,明代大臣、內閣首輔。曆官修撰、左諭德、禮部右侍郎、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入參機務,追贈少保、太子太傅,諡號“文康”。
顧可學,字輿成,南直隸無錫縣人,官至浙江參議,後被劾落職,家居十年。嘉靖時,世宗好求長生,顧可學自言能延年術,用重賄進嚴嵩,官至右通政。拜工部尚書,尋為禮部尚書,再加太子太保,世宗為顧可學延年術所惑,采芝求藥,中官四出,大為民害,於是人多怨顧可學。
顧應祥,字惟賢,號若溪,浙江長興縣人曆任饒州府推官、廣東僉事,禦寇有功,累官至刑部尚書,奏定律例。時嚴嵩專權,顧應祥以耆老自居,嚴嵩恨之,改為南京刑部尚書。因論決獄囚延誤時間,被劾致仕,死時年八十三,贈太子少保。著有《惜陰錄》、《南詔事略》、《授時曆撮要》、《測圓海鏡分類釋術》、《孤矢算術》等。
吳沉,字浚仲,蘭溪人,元國子博士吳師道子也,以學行聞。太祖下婺州,召沉及眾多會食省中,日令二人進講經史。已,命沉為郡學訓導。沉嚐著辯,言“孔子封王為非禮”。後布政使夏寅、祭酒丘濬皆沿其說,至嘉靖九年,更定祀典,改稱“至聖先師”,實自沉發之也
吳一鵬,字南夫,號白樓,長洲人。正德初,進侍講,充經筵講官,因忤權閹劉瑾,出為南京刑部員外郎,瑾誅,累遷至太常卿。世宗即位,召拜禮部左侍郎。數與尚書毛澄、汪俊力爭“大禮”,汪俊去,一鵬署部事。後以本官入內閣,專典誥敕兼掌詹事府事,因參與修《武宗實錄》,被張璁、桂萼視為異己。書成,出為南京吏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南京官劾王瓊不職,一鵬遂致仕。
陸深,初名榮,字子淵,號儼山,南直隸鬆江府上海縣人,明代文學家、書法家。授翰林院編修,遭劉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誅,複職,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書法遒勁有法,如鐵畫銀鉤,著述宏富,為明代上海人中絕無僅有。
陸完,字全卿,號水林,長洲人。鎮壓劉六劉七起義有功,官至兵部尚書、吏部尚書,但為人急功名,善交權勢,因交通寧王朱宸濠下獄,戍死福建靖海衛。
陸傑,字崇一,號南野,江西泰和縣人。曆六安知州、南京刑部員外郎。有文行,改為翰林院編修,充經筵講官,遷南京國子監司業,進南京尚寶司卿、太仆寺少卿、鴻臚寺卿、太常寺卿。不久,以太常寺卿掌國子監事數月,升為禮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掌詹事府事,任《大明會典》副總裁,教庶吉士,累官至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
陸采,別名灼,字子元,號天池、清癡叟,長洲人。少為校官弟子,性格豪蕩,選梨園子弟,登場教演所寫傳奇《明珠記》,名重一時,能歌詩,善製曲,作有傳奇五種,今存除《明珠記》外,還有《南西廂記》、《懷香記》兩種,以情節曲折取勝。
陸樹德,字與成,尚書樹聲弟也。嘉靖末進士。除嚴州推官。行取當授給事、禦史,會樹聲拜侍郎,乃授刑部主事。
蔣瑤,字粹卿,號石庵,歸安人。正德時,曆兩京禦史。不久,出為荊州知府,築黃潭堤。調揚州知府。武宗南巡至揚州,僅以常禮相迎,無物贈嬖佞寵幸,佞幸江彬欲奪富家民居為威武副將軍府,蔣瑤不允。江彬以武宗所賜銅瓜相脅迫,仍不為所懾。詔取瓊花,言自宋徽宗北狩以來,此花已絕,今無以獻。權幸因揚州繁華富庶,要物無限,則暗中抵製。後被權幸用鐵繩縛係至寶應,押至臨清才被放歸。揚州人無不感歎。後調陝西任參政,揚州人建祠祀之。嘉靖初,曆湖廣、江西左右布政使,累遷工部尚書,加太子少保。致仕歸,僻居陋巷,與尚書劉麟、顧應祥等結文酒社,贈太子太保,諡恭靖。
蔣升,字誠之,號梅軒,全州人,授南海知縣,以政績卓異征入朝。擢監察禦史。升河南汝寧知府,遷湖廣按察副使,進浙江按察使,轉浙江右布政使、四川左布政使。不久,又遷右副都禦史巡撫南畿等處。改南京戶部右侍郎。致仕歸裏,家居四年卒,年七十七。蔣升天性純篤,不知世人機械事,曆官廉明清介。
蔣傅,定西侯蔣驥孫,江都人,嗣。嘉靖中,累典軍府,佩征蠻將軍印,鎮兩廣,以平海賊及慶遠瑤功,加太子太保。
蔣嵩,字三鬆,號徂來山人、三鬆居士,江寧人。從藝活動約在成化、嘉靖間。善畫山水人物,畫法宗吳偉,為浙派名家之一。喜用焦墨枯筆,亦善用淡墨,濃淡相間,渾然一體,如《漁舟讀書圖》,山石多用大片濕墨,頗見功力,雖尺幅山水,小巧流水卻雲蒸霧變,煙霞觸目。亦工人物,與鄭文林、鍾禮、張路等都是浙派晚期名手。又因他們縱筆豪放,多越矩度,曾被吳派譏為“狂態邪學”。
楊最,字殿之,號果齋,四川射洪縣人。明朝時期大臣,左僉都禦史楊澄之子。聰慧好學,研讀《尚書》和理學,進入國子監學習。進士及第,授工部營繕司主事,得罪工部尚書李鐩,貶為工部員外郎,不得重用。跟隨明武宗南征有功,遷工部都水司郎中,治理江淮水患。得罪權貴,遷寧波知府,請罷浙東貢幣。遷黃州知府,政績卓著。得到吏部尚書桂萼賞拔,授河南按察使。雲南夷族作亂,遷曲靖兵備副使,興修水利,安撫邊境。遼東戰事緊急,補任苑馬卿,平定叛亂,建立軍功。出任貴州按察使,遷陝西左布政使,勤政愛民,經理糧儲,頗有賢名。入為太仆寺卿,進諫馬政六事,上疏犯顏直諫,坐罪處死,時年六十九歲。
楊爵,字伯珍,號斛山,富平人。夏言、嚴嵩作頌稱賀,取悅世宗,監察禦史楊爵以非瑞稱賀,直言極諫,力陳“今天下大勢,如人衰病已極。腹心百骸,莫不受患。即欲拯之,無措手地。方且奔競成俗,賕賂公行,遇災變而不憂,非祥瑞而稱賀,讒諂麵諛,流為欺罔,士風人心,頹壞極矣。”世宗覽疏震怒,立下詔獄拷掠,血肉橫飛,死而複蘇。所司請送法司擬罪,帝不許,命嚴錮之。獄卒以帝意不測,屏其家人,不給飲食,屢瀕於死。主事周天佐、禦史浦鋐上疏解救,先後杖死獄中,自此無敢言者。後又有工部員外郎劉魁、給事中周怡,皆以言事同係,曆五年不釋。
據說有神降於乩壇,世宗感其言,立釋三人出獄,未逾月,尚書熊浹疏言乩仙之妄,複令東廠追捕。楊爵抵家才十日,校尉至,與共麥飯畢,即就道。楊爵對其妻說:“朝廷逮我,我去矣。”竟去不顧,左右觀者為泣下。三人同係鎮撫司獄,桎梏加嚴,飲食屢絕。大高玄殿災,世宗禱於露台,火光中若有呼三人忠臣者,遂傳詔急釋之,居家二年逝世,終年五十七歲。
楊守謙,字允亨,號次村,徐州人。授屯田主事,改職方,曆郎中,練習兵計。出為陝西副使,改督學政,拜參政,擢右僉都禦史,巡撫山西。請在偏頭、老營堡二所興舉營田,並薦副使張鎬為提調,二年後營田大興,秋獲可當帑銀十萬兩,邊關穀價減十之五。戶部請推行九邊。後巡撫延綏,以重賞激勸軍士,斬一首升一級,或給白銀五十兩,兵部著為令。進副都禦史,巡撫保定兼督紫刑諸關,俺答入寇京師,楊守謙率師入援,營崇文門外。諸道兵至,遂移營東直門外。世宗拜仇鸞為大將軍,進守謙為兵部右侍郎,協同提督內外軍事。仇鸞至東直門觀望,斬死人首級報功,守謙孤軍逼俺答營,見無後繼,不敢戰。兵部尚書丁汝夔亦戒其勿輕戰。諸軍乃以汝夔及守謙為辭,不發一矢。流言傳至禁中,世宗大怒。俺答焚毀城外廬舍,火光燭天,諸得幸太監園宅均在於此,他們環泣帝前,稱將帥為文臣所製,故寇得至此。世宗怒曰:“守謙擁眾自全,朕親降旨趣戰,何得以部檄為解?”俺答退兵,坐守謙失誤軍機之罪,斬於西市,臨刑時,守謙慨然曰:“臣以勤王反獲罪,讒賊之口實蔽聖聰。皇天後土知臣此心,死何恨?”邊陲將士知守謙死,無不流涕。隆慶初,贈兵部尚書,諡恪湣。
楊廉,字方震,號月湖,一號畏軒,江西豐城人,授南京戶科給事中。改南京兵科,遷南京光祿寺少卿。正德初,改太仆卿,曆順天尹,遷南京禮部右侍郎。世宗即位,就遷禮部尚書,致仕,與羅欽順相友善,為居敬窮理之學,文必要六經,自禮樂錢穀至星曆算數,具識本末,學者稱月湖先生,有《伊洛淵源新增》、《皇明名臣言行錄》、《月湖集》。
王襞,字宗順,號東崖,泰州安豐場人,學者王艮之子。九歲隨父王艮謁王守仁,從學十餘年,後師事王畿、錢德洪,隨父開講淮南。父死,繼父講席,往來各地,都禦史淩儒薦於朝,辭不赴。
王佐,號毅庵,字子弼,明期軍戶。棄軍戶,入民籍,開基安溪嶢陽,好文學,廣置育才田,尊重先祖重設蒸嚐,以出粟助邊賜冠,以賑饑賜義,知縣黃懌在龍津觀前建義芳亭列名表彰。
王軏,開平衛人。正德年間,屢遷山東左布政使,世宗即位,入為順天府尹。
王鈇,字德成,號蒼野,北直隸順天府人,授常熟縣令。倭患起,王鈇積極練兵守土,數滅倭寇,有大功。倭寇犯常熟,屢攻不克,遂移舟泊三裏橋,知縣王鈇、鄉官參政錢泮率民丁家兵追擊至上滄港,為倭寇伏兵所殺,年僅四十二,巡撫禦史金浙上奏其事,詔贈王鈇為太仆少卿,錢泮為光祿寺卿,各蔭一子錦衣衛世襲百戶,並賜祭立祀,歲時祭祀。
王燾貞,名桂,字燾貞,是翰林學士王錫爵的次女,太倉人。
王紓,字民應,號思質,南直隸太倉州人。超擢右僉都禦史,鎮守通州,改撫山東。以巡視浙江兼轄福建福、興、漳、泉四府,先後上方略十二事,督將士擊毀倭船五十餘艘,請築浙江各地縣城。遷右副都禦史,北上巡撫大同,加兵部右侍郎。後改為薊遼總督,進右都禦史。俺答諸部入擾,王紓兵敗灤河,京師震動,被捕入獄,被斬於北京西市,年五十四。
王磐,字鴻漸,號西樓,江蘇高郵人,散曲家、畫家,亦通醫學,稱為南曲之冠。少時薄科舉,不應試,一生沒有作過官,盡情放縱於山水詩畫之間,築樓於城西,終日與文人雅士歌吹吟詠,因自號“西樓”。所作散曲,題材廣泛。正德年間,宦官當權,船到高郵,輒吹喇叭,騷擾民間,作《朝天子·詠喇叭》一首以諷。
王憲,字維綱,號荊山,山東東平人。曆知阜平、滑縣。召拜禦史。正德初,擢大理寺丞,遷右僉都禦史,清理甘肅屯田,進右副都禦史,巡撫山東,又遷戶部右侍郎,改撫陝西,後代王瓊為兵部尚書。世宗即位,為給事中史道劾罷,廷推總製三邊軍務。破俺答於青羊嶺,加太子太保,因張璁、桂萼欲用王瓊為總製,遂改南京兵部尚書,後又為夏言、趙廷瑞彈劾罷歸。小王子入寇,條上平戎及諸邊防禦事宜,召為兵部尚書,定軍功論敘之法,詔著之《會典》,為成式。大同兵變,與張璁不合,致仕。
王效,延綏人,騎射絕人,中武會試。嘉靖中,累官都指揮僉事,充延綏右參將,擢延綏副總兵。進署都督僉事,充總兵官,代周尚文鎮寧夏,屢敗吉囊,因功進都督同知,右都督,左都督,移鎮宣府。
王縝,字文哲,東莞人。授兵科給事中,累遷工科都給事中。正德初,出為山西右參政,曆福建布政使,遷右副都禦史,巡撫蘇、鬆諸府。因忤中貴,調鄖陽巡撫,遷南京刑部右侍郎。世宗即位,陳正本十事,擢南京戶部尚書。
王源,字宗本,號觀瀾,上元人,授錦衣衛都指揮使。家奴依勢侵占民田,被言官彈劾,王源將侵占田土全部退給百姓,人稱其能改過,封瑞安伯。武宗時累進太傅、瑞安候。
王德明,字宗周,號一泉,清宛人。授封丘知縣,調嘉善知縣,遷戶部主事,累官至右僉都禦史巡撫山西。山西晉府中尉表杆等夜飲大醉,與惡少喧嘩,德明下表杆等於按察司,宗室峰起,德明被罷歸。
王以旗,字士招,號石岡,江寧人。嘉靖年間,累遷兵部右侍郎。以修浚徐、呂二洪,拜南京右都禦史,召為工部尚書,改左都禦史,又代為兵部尚書兼督團營。三邊總督曾銑議複河套,以旗集廷臣會議,力主曾銑所議。帝意忽變,嚴旨咎銑,以旗惶恐,盡反前說。曾銑逮殺,以旗代為總督延綏、寧夏、甘肅三邊軍務,數破敵軍。延綏、寧夏開馬市,市馬五千餘匹,市終無嘩。在鎮六年,修延綏城堡四千五百餘所,又築蘭州邊牆,邊鎮以安,加官至太子太保。
王學益,江西安福縣人,曆官工部主事、兵部職方司郎中、福建按察司副使,應天府丞。進右僉都禦史,巡撫貴州,督兵平苗民起事。後為言官所劾,削職為民。久之,貴州守臣上疏言其平苗民功,複原官,協管都察院事。升右副都禦史,曆刑部左侍郎、南京右都禦史。告假還鄉。再起為總理河道,召為南京工部尚書,未赴任,因病請休,世宗詔以總理河道右都禦史致使。
汪俊,字抑之,弋陽人,弘治進士,授編修。正德中,參與修《孝宗實錄》,因不附閹黨劉瑾,調南京工部員外郎,瑾敗,召複原官。嘉靖元年,擢吏部左侍郎,進禮部尚書,因議“大禮”忤旨,致仕。
汪機,字省之,號石山,祁門人。少時攻讀經史,屢試不第,遂從其父汪以望學醫。宗朱丹溪,承其學說,著述甚豐。平生治病醫案,由其弟子陳桷等人整理成《石山醫案》行世。
汪道貫,字仲淹,休寧人,汪道昆之弟。工詞賦,尤善書法,督學吳公路呼為“小司馬”,與從弟道會齊名,時稱“二仲”。
汪文盛,字希周,棗陽人。授饒州推官,入為兵部主事。嘉靖初,曆福州知府,遷浙江、陝西副使,擢雲南按察使。廷議將討安南,以文盛才,就拜右僉都禦史,巡撫雲南,安南武文淵占據宣光,率所部萬人來降,並獻進兵地圖,文盛以聞,授文淵四品章服,子弟給冠帶。文盛又招安南旁近諸國助討,皆聽命。毛伯溫至南京,文盛以撫議。及論征安南功,伯溫及兩廣鎮巡官俱進秩,汪文盛功雖著,然僅賚銀幣而已。
張璧,字崇象,號陽峰,石首人,嘉靖初,起太常寺卿兼學士署院事,進禮部侍郎、南京禮部尚書。入為禮部尚書,次年入閣,輔政無所聞。
張潤,字汝霖,號西磬,山西臨汾縣人授宜陽縣令,選授給事中,升順天府丞。後以僉都禦史巡撫順天、寧夏。不久,回京管都察院事,任滿升副都禦史,因事坐大獄,罷歸十多年。以言官推薦,複原官,進兵部侍郎、工部尚書,遇親喪,回家守製。命起為戶部尚書,督理西苑農事,張潤不赴,以病致仕。未幾逝世,年八十三。
張嶽,字維喬,號淨峰,福建惠安縣人,因諫阻武宗南巡,被廷杖,貶為南京國子學正。世宗即位,張嶽官複原職,遷行人司右司副,後改任南京武選員外郎,曆主客郎中,出為廣西提學僉事,改提學江西。坐事貶為廣東鹽課提舉,升廉州知府、廣東參政。時塞上多事,被薦遷右僉都禦史巡撫鄖陽,移撫江西,進右副都禦史,總督兩廣軍務兼巡撫,進兵部右侍郎,召為兵部左侍郎,總督湖廣、貴州、四川軍務,進右都禦史,死於沅州,年六十二。
張治,字文邦,號龍湖,茶陵縣秩堂人,茶陵四大學士之一,選庶吉士,授編修,以禮部尚書入閣。晉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召入內閣,加官至太子太保。博聞強識,性亢爽,有氣節,世宗崇尚玄修,輔臣皆須供撰青詞,張治以此殊不自得,遂鬱鬱成疾而終。
張路,字天馳,號平山,汴梁人,明代畫家。繪人物,師法吳偉,山水學戴進“狂態”,用筆豪放縱逸,水墨酣暢淋漓,與朱端、蔣嵩、汪肇等同為“浙派”名家,亦工鳥獸、花卉。
張綸,字大經,號敬軒,南直隸宣城縣人。授鹽山縣令,進監察禦史,巡視通州糧倉,拒請謁、杜賄賂,官終都察院右副都禦史,上疏請誅太監蕭敬等人。
張潮,字惟信,號亭溪,一號玉潔,內江人。授編修,官至署詹事府事禮部尚書,有《玉溪稿》。
張琮,字廷獻,號惕庵,江寧人。授工部主事,改禮部,曆遷郎中,升陝西參議。時劉瑾專權,以事摘知寧州,後擢監察禦史,曆四川、廣西布政使,擢南京工部、刑部侍郎。嘉靖年,遷南京右都禦史。
張延齡,興濟人,以都督同知封建昌伯,盡革外戚封,不得世襲,與兄鶴齡均在革中,因而橫行不法,坐事下獄論死,大臣爭諫,世宗不得已,命長係獄中,死於西市。
張鶴齡,孝宗敬皇後父張巒之子。張巒弘治間封為壽寧伯,皇太子立,進封為候,張巒卒,鶴齡嗣襲候爵,正德進太傅。世宗即位,鶴齡以定策功,加太師,進封昌國公。鶴齡與弟延齡恃勢橫肆,數犯國法,延齡事發,連及鶴齡,被削爵,謫為南京指揮同知。有誣告延齡兄弟挾左道詛咒皇上者,遂逮鶴齡下詔獄,瘐死獄中。
張邦奇,字常甫,號甬川,別號兀涯,浙江鄞人。年十五作《易解》及《釋國語》,出為湖廣提學副使。嘉靖初,提學四川,遷南京祭酒,以身為教,學規整肅,改南京禮部右侍郎。改掌翰林院事,充日講官,加太子賓客,改掌詹事府事進禮部尚書,改南京吏部尚書,又改南京兵部尚書。
張永明,字鍾誠,號臨溪,烏程人。擢南京刑科給事中。疏劾山西總督樊繼祖、巡撫史道、陳講不能禦虜寇,又劾兵部尚書張瓚黷貨誤國,再劾嚴嵩父子貪汙,又劾兵部尚書戴金為禦史巡鹽時增餘鹽羨銀,阻壞邊計。疏雖不盡行,中外憚畏。出為江西參議,累遷雲南副使、山西左布政使,以右副都禦史巡撫河南,發伊王黃楧恣橫狀,進刑部尚書,後改左都禦史。張永明素清謹,掌憲在嚴嵩罷後,以整飭綱維為己任,為言官所劾,力求去,詔許馳驛歸。
張文錦,安丘人。正德時為權閹劉瑾所陷,逮係詔獄,斥為民,瑾誅,遷郎中,督稅陝西,條上籌邊裕邊十事,遷安慶知府。計度宸濠將反,與都指揮楊銳預備設防。宸濠浮江而下,文錦慮其攻南京,督軍士登城詬罵,宸濠乃留攻,卒不能克,以功擢太仆少卿。大同兵因徙戍,請募新丁,而賈鑒杖其隊長,郭鑒、柳忠率眾反叛,殺賈鑒,裂其屍。走出塞,屯焦山墩,文錦恐叛卒與外寇聯係,令副將時陳等招之入城,即索治倡亂者。郭鑒複為亂,焚大同府門,入行都司縱獄囚,又焚都禦史府門。文錦越垣匿博野王府內,亂卒欲焚其府,王懼,出文錦,被郭鑒殺害,亦裂其屍,遂焚鎮守總兵公署。亂平,侍郎李昆為文錦請恤典,不報。文錦父子及其妻李氏複上疏哀請,帝怒,命執齎疏者治之。副都禦史陳洪謨又為文錦請恤,降旨詰責,自此無人敢請。
陳金,字汝礪,號西軒,湖廣武昌縣人。授婺源知縣,升南京禦史。正德初,官至右都禦史總督兩廣軍務。以平苗民起事之功,遷南京戶部尚書,次年冬進左都禦史。鎮壓江西、福建等地農民起義,加太子少保,複督兩廣軍務,進剿府江王公珣起義,加少保、太子太保。召入掌都察院事,以老請歸。
陳雍,字希冉,號簡庵,浙江餘姚人,授工部主事,改刑部主事,預修《問刑條例》,遷員外郎,出任湖廣按察僉事,升廣東按察使。後曆任河南右布政使、貴州左布政使、右副都禦史巡撫鄖陽、工部右侍郎兼右僉都禦史。世宗即位,召還理部事,提督易州山廠。不久,擢南京工部尚書,致仕,卒年九十二。
劉璟,字德輝,河南鄢陵人。授刑部主事,曆鬆江知府,奉法勤職,豪右斂跡。遷山東布政使,剔宿弊,嚴禦吏,寬民賦。遷右副都禦史巡撫宣府,還任刑部右侍郎,進左侍郎,十二月進刑部尚書,加太子少保。
劉纓,字與清,號鐵柯,蘇州人。授滕縣知縣,遷監察禦史、太仆少卿。遷右僉都禦史巡撫四川,兼理鬆潘軍務,予告歸家,後起仍巡撫四川。
劉機,字世衡,北直隸大興縣人。累官至吏部尚書,被論歸裏,後複起為太子少保、南京兵部尚書,參與機務。
劉忠,字司直,號野亭,河南陳留人。授翰林院編修,曆任侍講、侍讀學士、《孝宗實錄》副總裁。以不附劉瑾,改遷南京禮部左侍郎、南京禮部尚書、南京吏部尚書,其時宦遊者以南京為閑散地,多務苟容,而劉忠毅然持風裁庶僚秩滿考察,嚴肅求實。改吏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專敕誥,掌參事府事,劉瑾伏誅,兼文淵閣大學士,入閣預機務,不久晉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
劉麟,字元瑞,本安仁人,世為南京廣洋衛副千戶,與顧璘、徐禎卿稱“江東三才子”。因劉瑾銜其不謁謝,罷為民,瑾誅,起補西安,尋遷雲南按察使。嘉靖初,召拜太仆卿,進右副都禦史,巡撫保定六府,致仕後起改大理寺卿,擢工部尚書。因上節財十四事,中貴大恨,由於牒停浙江、蘇、鬆織造,而上供袍服亦在停中,中官吳勳以為言,遂令劉麟致仕。
劉龍,字舜卿,號紫岩,山西襄垣人。授翰林院編修,改兵部主事,曆侍講學士,每進講必屏絕人事,講章簡切明暢,務求感悟,升禮部左右侍郎、南京禮部吏部尚書。
劉魁,字煥吾,泰和人。嘉靖初,謁選,得寶慶府通判,曆鈞州知州,潮州府同知。所至潔己愛人,扶植風教,入為工部員外郎,疏陳安攘十事,世宗嘉納。世宗用方士陶仲文言,建佑國康民雷殿於太液池西,務求宏侈,劉魁知諫爭必得重禍,先命家人置買棺材一具,冒死上章。其疏說:頃泰享殿、大高玄殿諸工尚未告竣。內帑所積幾何?歲入幾何?一役之費動至億萬。土木衣文繡,匠作班朱紫,道流所居擬於宮禁。國用已耗,民力已竭,而複為此不經無益之事,非所以示天下後世”。世宗震怒,杖劉魁於廷,錮之詔獄,與禦史楊爵,給事中周怡屢瀕死,講誦不輟,係獄四年始釋,複追逮就獄,與楊爵、周怡同釋,為編民,尋卒。
劉觀,嘉靖年間書籍裝潢名工,江蘇蘇州人。曾裝潢《類箋唐王右丞詩集》,顧氏奇字齋刻本。
劉源清,字汝登,號東圃,山東東平人。授進賢知縣。宸濠反,源清積薪環室,命家人事急即舉火,勿降宸濠,遷監察禦史,累官至兵部左侍郎總製宣大軍務。大同兵變,黃綰蜚語中傷而被罷歸。
李瓚,字宗器,山東濮州人,授刑部主事,擢通政司參議,以忤劉瑾謫饒州通判。劉瑾伏誅,遷大理寺少卿,不久,以右僉都禦史巡撫延綏、保定。擢通政使掌鴻臚寺事,再以右副都禦史經略邊關、工部右侍郎總理河道,改戶部侍郎總督倉場,進戶部尚書,仍理倉場事。
李鉞,字虔甫,號毅齋,祥符人。權閹劉瑾惡李鉞劾其黨,假他事罰米五百石輸邊,瑾敗,出鞏昌知府,尋遷四川副使,以平四方功,擢右僉都禦史巡撫山西。世宗即位,曆兵部左、右侍郎,出總製陝西三邊軍務,李鉞長軍旅,料敵多中,屢建戰功,以塞上無警召還。進右都禦史,總督漕運,巡撫鳳陽諸府,入掌都察院事。代金獻民為兵部尚書兼督團營,因屢疏不用,遂致仕,未行而卒,年六十二,贈太子少保,諡恭簡。
李瀚,字叔淵,號石樓,山西沁水人。授樂亭知縣,有惠政。遷監察禦史。曆湖廣按察副使、河南布政使、順天府尹、右副都禦史總督漕運,入為左副都禦史理院事。遷吏部右侍郎,九月進左侍郎
李浩,字師孟,號尚莊,山西曲沃縣人。有才幹,議論侃侃,剛勁不屈,曆兵部員外郎時赴京畿地區清理土地,凡勢要侵占民田者悉奪回歸民。為順天府尹時,敢抗強權。是時劉瑾把持朝政,巧立名目,百端科斂,李浩一切予以裁抑,後累官至署通政司事禮部尚書。
李鐩,字時器,號樸庵,河南湯陰縣人。授工部主事,官至太子太保、工部尚書。在位期間,唯專事結交權臣,固守其位,一切不敢有抗違。與戶部尚書楊潭前後致仕,年八十二,贈少保,諡恭敏。
李充嗣,字子修,號梧山,內江人。正德中舉治行卓異,巡撫河南、應天,皆有聲譽,進工部尚書,修治蘇鬆水利,加太子少保改南京兵部尚書,參讚機務。
李邦珍,聚眾起義,搶取縣庫,釋放獄囚,轉而攻入山東巨野、河南太康等縣,又入南直毫州,四省震動,時淮潁間歲荒大饑,饑民多有響應。薊遼總督何棟於北直隸、山東、河南調選驍健民兵一千五百名,追蹤剿殺。
李天寵,字子承,河南孟津人。擢徐州兵備副使,於通州、如皋擊退來犯倭寇。除右僉都禦史,巡撫浙江,倭寇搶掠紹興,出兵殲之,趙文華誣其嗜酒廢事,次年下詔獄,論死。
徐樾,字子直,號波石,江西貴溪人,先後任禮部侍郎、雲南布政使,三次在王艮門下受業,王艮在考察徐樾前後達十一年以後,乃於逝世前授徐以“大成之學。王艮的次子王襞稱:徐為其父“高第弟子,於父之學,得之最深“。據說,徐受業王艮門下後,曾有過辭官的意願,後來,徐任雲南布政使時,中土司詐降計,戰死於沅江城下。
徐問,字用中,號養齋,常州武進人,曆官廣平推官,廣東布政使,貴州巡撫,至南京戶部尚書,所至皆有政績,後乞休致仕,有《山堂萃稿》。
周臣,字舜卿,號東村,著名畫家,吳人,擅畫。
周金,字子庚,號約庵,武進人。授工科給事中,累遷戶科都給事中。疏言裁汰冗食、罷中官橫索、當誅馬昴。言詞懇切。由太仆寺少卿遷右僉都禦史巡撫延綏,改撫宣府,進右副都禦史,再改巡保定,後遷兵部右侍郎。不久,進右都禦史總理糧儲,兼撫鳳陽諸府,升左都都禦史,遷南京刑部尚書,次年改南京戶部尚書。
周用,字行之,號伯川,南直隸吳江縣人,由行人選授南京給事中,累遷副都禦史提督南贛汀漳軍軍,入佐院事,進吏部左右侍郎,調南京刑部,曆升南京都察院右都禦史、南京刑、工二部尚書,以災異免官,裏居十年。起為工部尚書,治河,尋兼右都禦史總督漕務。進左都禦史,加太子少保,遷吏部尚書。
周延,字南喬,號崦山,江西吉水縣人。授知縣,曆兵科給事中,謫宿州通判、南京吏部郎中,升廣東左布政使,居廣東最久。安南之役及平定崖州黎民起事,俱有讚畫功。擢右副都禦史、巡撫應天。進兵部右侍郎,提督兩廣軍務。入為刑部左侍郎,曆南京右都禦史,吏、兵二部尚書。召為左都禦史,加太子少保,卒於官,年六十三,贈太子太保,諡簡肅。
周琉,字潤夫,號石崖,湖廣應城縣人。授戶科給事中,上疏諫世宗南巡,被貶為鎮遠典史。後累官右僉都禦史,巡撫蘇、鬆諸府,疏陳禦倭有十難、三策,五月進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禦史,總督浙直軍務。胡宗憲欲奪其位,趙文華即上疏劾周琉,薦胡宗憲,遂被削籍為民。
林希元,字茂貞,號次崖,福建同安縣人山頭村人,初督學嶺南,繼授大理寺評事。上書直言,揭露宦官搜刮地方民財,賄賂朝廷權幸。奏疏有“縱鷹犬以魚肉吾民”之句,觸怒了朝廷,被解官歸家。後由正直朝臣舉奏,複起為大理寺丞。遼東發生兵變,林希元評論“兵變起於姑息政策”又得罪了朝廷。謫知欽州,升廣東按察司僉事,林希元知欽州3年期間,“興利除弊,約身裕用,嚴正不撓,豪猾屏跡。”其所纂《嘉靖欽州誌》,是研究明朝南方的政治、經濟、軍事、農業、社會生活等的珍貴資料,是一份寶貴的文化曆史遺產。今舉數事以誌其在欽從政之勒。
林廷玉,字粹夫,號南澗,福建候官人。授吏部給事中,曆工科都給事中。官至右僉都禦史巡撫保定,調南京都察院管事。
林廷選,字舜舉,號竹田,福建長樂縣人。授蘇州府推官,治獄有績,升監察禦史,出按廣西,以戰功進為右都禦史總督兩廣,官至南京工部尚書。因病久治不愈,致仕,卒年七十七,有《竹田集》。
顧鼎臣,初名仝,字九和,號未齋,南直隸蘇州府昆山人,明代大臣、內閣首輔。曆官修撰、左諭德、禮部右侍郎、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入參機務,追贈少保、太子太傅,諡號“文康”。
顧可學,字輿成,南直隸無錫縣人,官至浙江參議,後被劾落職,家居十年。嘉靖時,世宗好求長生,顧可學自言能延年術,用重賄進嚴嵩,官至右通政。拜工部尚書,尋為禮部尚書,再加太子太保,世宗為顧可學延年術所惑,采芝求藥,中官四出,大為民害,於是人多怨顧可學。
顧應祥,字惟賢,號若溪,浙江長興縣人曆任饒州府推官、廣東僉事,禦寇有功,累官至刑部尚書,奏定律例。時嚴嵩專權,顧應祥以耆老自居,嚴嵩恨之,改為南京刑部尚書。因論決獄囚延誤時間,被劾致仕,死時年八十三,贈太子少保。著有《惜陰錄》、《南詔事略》、《授時曆撮要》、《測圓海鏡分類釋術》、《孤矢算術》等。
吳沉,字浚仲,蘭溪人,元國子博士吳師道子也,以學行聞。太祖下婺州,召沉及眾多會食省中,日令二人進講經史。已,命沉為郡學訓導。沉嚐著辯,言“孔子封王為非禮”。後布政使夏寅、祭酒丘濬皆沿其說,至嘉靖九年,更定祀典,改稱“至聖先師”,實自沉發之也
吳一鵬,字南夫,號白樓,長洲人。正德初,進侍講,充經筵講官,因忤權閹劉瑾,出為南京刑部員外郎,瑾誅,累遷至太常卿。世宗即位,召拜禮部左侍郎。數與尚書毛澄、汪俊力爭“大禮”,汪俊去,一鵬署部事。後以本官入內閣,專典誥敕兼掌詹事府事,因參與修《武宗實錄》,被張璁、桂萼視為異己。書成,出為南京吏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南京官劾王瓊不職,一鵬遂致仕。
陸深,初名榮,字子淵,號儼山,南直隸鬆江府上海縣人,明代文學家、書法家。授翰林院編修,遭劉瑾忌,改南京主事,瑾誅,複職,累官四川左布政使。嘉靖中,官至詹事府詹事。書法遒勁有法,如鐵畫銀鉤,著述宏富,為明代上海人中絕無僅有。
陸完,字全卿,號水林,長洲人。鎮壓劉六劉七起義有功,官至兵部尚書、吏部尚書,但為人急功名,善交權勢,因交通寧王朱宸濠下獄,戍死福建靖海衛。
陸傑,字崇一,號南野,江西泰和縣人。曆六安知州、南京刑部員外郎。有文行,改為翰林院編修,充經筵講官,遷南京國子監司業,進南京尚寶司卿、太仆寺少卿、鴻臚寺卿、太常寺卿。不久,以太常寺卿掌國子監事數月,升為禮部左侍郎、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掌詹事府事,任《大明會典》副總裁,教庶吉士,累官至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
陸采,別名灼,字子元,號天池、清癡叟,長洲人。少為校官弟子,性格豪蕩,選梨園子弟,登場教演所寫傳奇《明珠記》,名重一時,能歌詩,善製曲,作有傳奇五種,今存除《明珠記》外,還有《南西廂記》、《懷香記》兩種,以情節曲折取勝。
陸樹德,字與成,尚書樹聲弟也。嘉靖末進士。除嚴州推官。行取當授給事、禦史,會樹聲拜侍郎,乃授刑部主事。
蔣瑤,字粹卿,號石庵,歸安人。正德時,曆兩京禦史。不久,出為荊州知府,築黃潭堤。調揚州知府。武宗南巡至揚州,僅以常禮相迎,無物贈嬖佞寵幸,佞幸江彬欲奪富家民居為威武副將軍府,蔣瑤不允。江彬以武宗所賜銅瓜相脅迫,仍不為所懾。詔取瓊花,言自宋徽宗北狩以來,此花已絕,今無以獻。權幸因揚州繁華富庶,要物無限,則暗中抵製。後被權幸用鐵繩縛係至寶應,押至臨清才被放歸。揚州人無不感歎。後調陝西任參政,揚州人建祠祀之。嘉靖初,曆湖廣、江西左右布政使,累遷工部尚書,加太子少保。致仕歸,僻居陋巷,與尚書劉麟、顧應祥等結文酒社,贈太子太保,諡恭靖。
蔣升,字誠之,號梅軒,全州人,授南海知縣,以政績卓異征入朝。擢監察禦史。升河南汝寧知府,遷湖廣按察副使,進浙江按察使,轉浙江右布政使、四川左布政使。不久,又遷右副都禦史巡撫南畿等處。改南京戶部右侍郎。致仕歸裏,家居四年卒,年七十七。蔣升天性純篤,不知世人機械事,曆官廉明清介。
蔣傅,定西侯蔣驥孫,江都人,嗣。嘉靖中,累典軍府,佩征蠻將軍印,鎮兩廣,以平海賊及慶遠瑤功,加太子太保。
蔣嵩,字三鬆,號徂來山人、三鬆居士,江寧人。從藝活動約在成化、嘉靖間。善畫山水人物,畫法宗吳偉,為浙派名家之一。喜用焦墨枯筆,亦善用淡墨,濃淡相間,渾然一體,如《漁舟讀書圖》,山石多用大片濕墨,頗見功力,雖尺幅山水,小巧流水卻雲蒸霧變,煙霞觸目。亦工人物,與鄭文林、鍾禮、張路等都是浙派晚期名手。又因他們縱筆豪放,多越矩度,曾被吳派譏為“狂態邪學”。
楊最,字殿之,號果齋,四川射洪縣人。明朝時期大臣,左僉都禦史楊澄之子。聰慧好學,研讀《尚書》和理學,進入國子監學習。進士及第,授工部營繕司主事,得罪工部尚書李鐩,貶為工部員外郎,不得重用。跟隨明武宗南征有功,遷工部都水司郎中,治理江淮水患。得罪權貴,遷寧波知府,請罷浙東貢幣。遷黃州知府,政績卓著。得到吏部尚書桂萼賞拔,授河南按察使。雲南夷族作亂,遷曲靖兵備副使,興修水利,安撫邊境。遼東戰事緊急,補任苑馬卿,平定叛亂,建立軍功。出任貴州按察使,遷陝西左布政使,勤政愛民,經理糧儲,頗有賢名。入為太仆寺卿,進諫馬政六事,上疏犯顏直諫,坐罪處死,時年六十九歲。
楊爵,字伯珍,號斛山,富平人。夏言、嚴嵩作頌稱賀,取悅世宗,監察禦史楊爵以非瑞稱賀,直言極諫,力陳“今天下大勢,如人衰病已極。腹心百骸,莫不受患。即欲拯之,無措手地。方且奔競成俗,賕賂公行,遇災變而不憂,非祥瑞而稱賀,讒諂麵諛,流為欺罔,士風人心,頹壞極矣。”世宗覽疏震怒,立下詔獄拷掠,血肉橫飛,死而複蘇。所司請送法司擬罪,帝不許,命嚴錮之。獄卒以帝意不測,屏其家人,不給飲食,屢瀕於死。主事周天佐、禦史浦鋐上疏解救,先後杖死獄中,自此無敢言者。後又有工部員外郎劉魁、給事中周怡,皆以言事同係,曆五年不釋。
據說有神降於乩壇,世宗感其言,立釋三人出獄,未逾月,尚書熊浹疏言乩仙之妄,複令東廠追捕。楊爵抵家才十日,校尉至,與共麥飯畢,即就道。楊爵對其妻說:“朝廷逮我,我去矣。”竟去不顧,左右觀者為泣下。三人同係鎮撫司獄,桎梏加嚴,飲食屢絕。大高玄殿災,世宗禱於露台,火光中若有呼三人忠臣者,遂傳詔急釋之,居家二年逝世,終年五十七歲。
楊守謙,字允亨,號次村,徐州人。授屯田主事,改職方,曆郎中,練習兵計。出為陝西副使,改督學政,拜參政,擢右僉都禦史,巡撫山西。請在偏頭、老營堡二所興舉營田,並薦副使張鎬為提調,二年後營田大興,秋獲可當帑銀十萬兩,邊關穀價減十之五。戶部請推行九邊。後巡撫延綏,以重賞激勸軍士,斬一首升一級,或給白銀五十兩,兵部著為令。進副都禦史,巡撫保定兼督紫刑諸關,俺答入寇京師,楊守謙率師入援,營崇文門外。諸道兵至,遂移營東直門外。世宗拜仇鸞為大將軍,進守謙為兵部右侍郎,協同提督內外軍事。仇鸞至東直門觀望,斬死人首級報功,守謙孤軍逼俺答營,見無後繼,不敢戰。兵部尚書丁汝夔亦戒其勿輕戰。諸軍乃以汝夔及守謙為辭,不發一矢。流言傳至禁中,世宗大怒。俺答焚毀城外廬舍,火光燭天,諸得幸太監園宅均在於此,他們環泣帝前,稱將帥為文臣所製,故寇得至此。世宗怒曰:“守謙擁眾自全,朕親降旨趣戰,何得以部檄為解?”俺答退兵,坐守謙失誤軍機之罪,斬於西市,臨刑時,守謙慨然曰:“臣以勤王反獲罪,讒賊之口實蔽聖聰。皇天後土知臣此心,死何恨?”邊陲將士知守謙死,無不流涕。隆慶初,贈兵部尚書,諡恪湣。
楊廉,字方震,號月湖,一號畏軒,江西豐城人,授南京戶科給事中。改南京兵科,遷南京光祿寺少卿。正德初,改太仆卿,曆順天尹,遷南京禮部右侍郎。世宗即位,就遷禮部尚書,致仕,與羅欽順相友善,為居敬窮理之學,文必要六經,自禮樂錢穀至星曆算數,具識本末,學者稱月湖先生,有《伊洛淵源新增》、《皇明名臣言行錄》、《月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