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保,字永亭,號雙林,深州市趙家圈鄉馮家村人,著名太監、政治家、音樂家、書法家。嘉靖年間入宮,掌管東廠兼理禦馬監、任司禮秉筆太監、司禮監掌印太監。穆宗駕崩時成為顧命大臣,掌權後支持張居正推行的“一條鞭”法,使大明政權一度出現複蘇局麵,史稱“萬曆中興”。有著較好的文化素養,在司禮監監刻了《啟蒙集》《帝鑒圖說》《四書》等很多書,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萬曆新政的一等大功臣,最後馮保因為神宗對他的忌恨被放逐到南京,後因病而死,家產亦被抄收。
馮保,不知何時閹割入宮,提督東廠兼管禦馬監。當時,司禮監缺一名掌印太監,按資曆應由馮保升任,但穆宗不喜歡他,大學士高拱推薦禦用監的陳洪掌印司禮監。等到陳洪罷職,高拱又推薦掌管尚膳監的孟衝補缺,按照規定,孟衝是沒有資格掌管司禮監的,馮保因此痛恨高拱。穆宗駕崩,遺名內閣首輔高拱、次輔張居正與高儀三人為顧命大臣,馮保等中宮矯遺詔,命馮保也為輔臣之一。
朱翊鈞登基以後,馮保進一步受到重用,由秉筆太監晉升為掌印太監,協理李太後負責小皇帝的教育,神宗稱馮保為“大伴”,懼他三分。神宗登基儀式上,馮保始終站立在禦座旁邊,滿朝文武大為震驚,並心生不滿,高拱見馮保權力越來越大,心裏不能容忍,授意閣臣提出“還政於內閣”的口號,組織一批大臣上書彈劾他。馮保抓住高拱曾在穆宗病故後說“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的把柄,向皇後和皇貴妃告狀,高拱因此被革職回家閑住,支持高拱的一批大臣也被查辦。
神宗皇帝清晨出宮視朝,被一名叫王大臣的男子衝撞,皇帝侍衛將王大臣擒獲後,從他身上搜出刀劍各一把,隨後由皇帝下旨,押送東廠審問。馮保借機構陷高拱,暗地裏囑咐王大臣,要他假認是高拱所指使,一時之間,謀刺皇帝的謠言迅速傳開,朝廷各科道官員人人自危,不敢貿然上疏替高拱辯冤。而都察院左都禦史葛守禮、吏部尚書楊博則挺身而出,堅決要求將王大臣案由刑部、督察院與東廠共同審理。張居正迫於壓力,隻好上疏神宗皇帝,下旨讓馮保會同左都禦史葛守禮,錦衣衛左都督朱希孝會審,高拱因此被洗刷了冤情,王大臣則被處以死刑。王大臣一案,使得馮保惹惱了朝中眾多大臣,大家都對他誣陷高拱的險惡行徑嗤之以鼻,而張居正卻因此牢牢地坐穩了首輔這把交椅。
張居正成為首輔,在取得太後、皇帝的支持,和內相馮保的配合下,親政了多年,並推行了“一條鞭”法,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他裁減冗員,減少支出,使大明政權一度出現複蘇的局麵,張居正固然有大才,但之所以能被委任內閣首輔,施展政治報負,是因為有馮保的全力支持。但是,馮保貪財好貨,廣收賄賂,張居正也曾送給他不少寶物,馮保後來又花費巨款,給自己建造了生祠,張居正寫了《司禮監秉筆太監馮公預作壽藏記》,對他歌頌不已。
神宗曾賜象牙圖章與馮保,內刻“光明正大”、“爾惟鹽梅”、“汝作舟楫”、“魚水相逢”、“風雲際會”,更“直以宰相待之”。後來,馮保更加驕橫,即使皇帝有所賞罰,馮保不開口,誰也不敢執行。但馮保也常常做一些識大體的事,如內閣產白蓮花、翰林院有雙白燕,張居正弄來給皇帝賞玩,馮保派人對張居正說:“皇帝年幼,不應該用這些奇奇怪怪的東西,使皇帝貪玩。”又能約束其子弟,使他們不敢胡作非為,京中百姓也覺得馮保此人不錯。
神宗十八歲時,曾經醉酒調戲宮女,馮保向太後告狀,太後憤怒之餘,差點廢掉神宗帝位。太後命張居正上疏切諫,並替皇帝起草“罪己詔”,又罰他在慈寧宮罰跪六個小時,皇帝因此對馮保、張居正懷恨在心。張居正積勞成疾,死於任上,臨終奏疏,推薦他的主考官潘晟進入內閣。馮保派人把他召來,禦史雷士楨、王國,給事中王繼光相繼說他不可任用,潘晟就中途上疏推辭。內閣張四維估計申時行不肯處在潘晟的下麵,就起草意見答應此事,皇帝立即回答可以,馮保當時生病,辱罵道:“我小病,就沒有我嗎?”
皇太子出生,馮保想封伯爵,張四維用沒有先例來責難他,計劃給他的弟侄一個做都督僉事的官職,馮保發怒說:“你靠誰得到今日,卻背叛我!”禦史郭惟賢請求召用吳中行等人,馮保責備他同侈相庇護,把他貶謫。
江西道禦史李植,上疏彈劾馮保十二大罪狀,重點在徐爵與馮保挾詐犯法,其它罪狀有:永寧公主選婚,馮保接受梁國柱萬金賄賂,明知其子短壽且確實有病,卻曲意庇護。結果成婚之時,梁“鼻血雙下,沾濕袍袂”,大婚後一個月,竟一命嗚呼,致使公主幾年後亦鬱鬱病死。二十四宦官中已去世的,凡是錢財多者,馮保都封鎖其房屋,搜尋家資一空,隻撿其尋常之物獻給皇上,而把金珠重寶據有已有。馮保的宅第店房遍布京中,不可勝數,他在北山口造了墳地,花園的壯麗,可與西苑媲美。而蓋在原籍的房子有五千多間,連郡跨縣,無論規模還是華美程度,都跟王居不相上下。
此時,太後還政給皇帝已經很久,馮保失去了依靠,皇帝又對馮保積了很多怒氣。東宮老太監張鯨,張誠趁機陳述馮保的過錯和罪惡,請求皇帝打發馮保去閑住。神宗還是害怕他,說:“如果大伴走上殿來,我如何辦?”張鯨說:“既然有了聖旨,哪敢再進宮殿!”神宗就聽從了張鯨的話,在聖旨上批示:“馮保欺君蠹國,罪惡深重,本當顯戮。念係竽考付托,效勞日久,故從寬著降奉禦,發南京新房閑住。”隨後展開查抄馮保家產的動作,發配他往南京孝陵種菜。
之後,馮保死於南留都,葬於皇廠,馮保的弟弟馮佑、侄子馮邦寧都是都督,削職後又遭逮捕,坐了很長時間的牢,死於獄中。
馮保,不知何時閹割入宮,提督東廠兼管禦馬監。當時,司禮監缺一名掌印太監,按資曆應由馮保升任,但穆宗不喜歡他,大學士高拱推薦禦用監的陳洪掌印司禮監。等到陳洪罷職,高拱又推薦掌管尚膳監的孟衝補缺,按照規定,孟衝是沒有資格掌管司禮監的,馮保因此痛恨高拱。穆宗駕崩,遺名內閣首輔高拱、次輔張居正與高儀三人為顧命大臣,馮保等中宮矯遺詔,命馮保也為輔臣之一。
朱翊鈞登基以後,馮保進一步受到重用,由秉筆太監晉升為掌印太監,協理李太後負責小皇帝的教育,神宗稱馮保為“大伴”,懼他三分。神宗登基儀式上,馮保始終站立在禦座旁邊,滿朝文武大為震驚,並心生不滿,高拱見馮保權力越來越大,心裏不能容忍,授意閣臣提出“還政於內閣”的口號,組織一批大臣上書彈劾他。馮保抓住高拱曾在穆宗病故後說“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的把柄,向皇後和皇貴妃告狀,高拱因此被革職回家閑住,支持高拱的一批大臣也被查辦。
神宗皇帝清晨出宮視朝,被一名叫王大臣的男子衝撞,皇帝侍衛將王大臣擒獲後,從他身上搜出刀劍各一把,隨後由皇帝下旨,押送東廠審問。馮保借機構陷高拱,暗地裏囑咐王大臣,要他假認是高拱所指使,一時之間,謀刺皇帝的謠言迅速傳開,朝廷各科道官員人人自危,不敢貿然上疏替高拱辯冤。而都察院左都禦史葛守禮、吏部尚書楊博則挺身而出,堅決要求將王大臣案由刑部、督察院與東廠共同審理。張居正迫於壓力,隻好上疏神宗皇帝,下旨讓馮保會同左都禦史葛守禮,錦衣衛左都督朱希孝會審,高拱因此被洗刷了冤情,王大臣則被處以死刑。王大臣一案,使得馮保惹惱了朝中眾多大臣,大家都對他誣陷高拱的險惡行徑嗤之以鼻,而張居正卻因此牢牢地坐穩了首輔這把交椅。
張居正成為首輔,在取得太後、皇帝的支持,和內相馮保的配合下,親政了多年,並推行了“一條鞭”法,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他裁減冗員,減少支出,使大明政權一度出現複蘇的局麵,張居正固然有大才,但之所以能被委任內閣首輔,施展政治報負,是因為有馮保的全力支持。但是,馮保貪財好貨,廣收賄賂,張居正也曾送給他不少寶物,馮保後來又花費巨款,給自己建造了生祠,張居正寫了《司禮監秉筆太監馮公預作壽藏記》,對他歌頌不已。
神宗曾賜象牙圖章與馮保,內刻“光明正大”、“爾惟鹽梅”、“汝作舟楫”、“魚水相逢”、“風雲際會”,更“直以宰相待之”。後來,馮保更加驕橫,即使皇帝有所賞罰,馮保不開口,誰也不敢執行。但馮保也常常做一些識大體的事,如內閣產白蓮花、翰林院有雙白燕,張居正弄來給皇帝賞玩,馮保派人對張居正說:“皇帝年幼,不應該用這些奇奇怪怪的東西,使皇帝貪玩。”又能約束其子弟,使他們不敢胡作非為,京中百姓也覺得馮保此人不錯。
神宗十八歲時,曾經醉酒調戲宮女,馮保向太後告狀,太後憤怒之餘,差點廢掉神宗帝位。太後命張居正上疏切諫,並替皇帝起草“罪己詔”,又罰他在慈寧宮罰跪六個小時,皇帝因此對馮保、張居正懷恨在心。張居正積勞成疾,死於任上,臨終奏疏,推薦他的主考官潘晟進入內閣。馮保派人把他召來,禦史雷士楨、王國,給事中王繼光相繼說他不可任用,潘晟就中途上疏推辭。內閣張四維估計申時行不肯處在潘晟的下麵,就起草意見答應此事,皇帝立即回答可以,馮保當時生病,辱罵道:“我小病,就沒有我嗎?”
皇太子出生,馮保想封伯爵,張四維用沒有先例來責難他,計劃給他的弟侄一個做都督僉事的官職,馮保發怒說:“你靠誰得到今日,卻背叛我!”禦史郭惟賢請求召用吳中行等人,馮保責備他同侈相庇護,把他貶謫。
江西道禦史李植,上疏彈劾馮保十二大罪狀,重點在徐爵與馮保挾詐犯法,其它罪狀有:永寧公主選婚,馮保接受梁國柱萬金賄賂,明知其子短壽且確實有病,卻曲意庇護。結果成婚之時,梁“鼻血雙下,沾濕袍袂”,大婚後一個月,竟一命嗚呼,致使公主幾年後亦鬱鬱病死。二十四宦官中已去世的,凡是錢財多者,馮保都封鎖其房屋,搜尋家資一空,隻撿其尋常之物獻給皇上,而把金珠重寶據有已有。馮保的宅第店房遍布京中,不可勝數,他在北山口造了墳地,花園的壯麗,可與西苑媲美。而蓋在原籍的房子有五千多間,連郡跨縣,無論規模還是華美程度,都跟王居不相上下。
此時,太後還政給皇帝已經很久,馮保失去了依靠,皇帝又對馮保積了很多怒氣。東宮老太監張鯨,張誠趁機陳述馮保的過錯和罪惡,請求皇帝打發馮保去閑住。神宗還是害怕他,說:“如果大伴走上殿來,我如何辦?”張鯨說:“既然有了聖旨,哪敢再進宮殿!”神宗就聽從了張鯨的話,在聖旨上批示:“馮保欺君蠹國,罪惡深重,本當顯戮。念係竽考付托,效勞日久,故從寬著降奉禦,發南京新房閑住。”隨後展開查抄馮保家產的動作,發配他往南京孝陵種菜。
之後,馮保死於南留都,葬於皇廠,馮保的弟弟馮佑、侄子馮邦寧都是都督,削職後又遭逮捕,坐了很長時間的牢,死於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