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子龍,字武橋,號大千,別號虎冠道人,明朝名將、傑出的抗倭將領、軍事家、民族英雄。先於福建、廣東沿海抗倭,由小校升至把總,後又參與鎮壓江西、廣東等地的農民起義軍。萬曆年間,又平定了金道侶起義和五開衛兵變,於攀枝花痛擊緬甸軍隊,升任副總兵,後因偏袒軍卒導致軍卒叛變而被奪職,參加萬曆朝鮮戰爭,於露梁海戰中戰死。
鄧子龍,江西豐城人,中武舉後,江西有強盜肆虐,搶劫樟樹鎮,鄧子龍應官府征召,討平賊兵,此後累積戰功,升任廣東把總。
萬曆年間,鄧子龍跟隨大帥張元勳先後討平了山賊、巨盜賴元爵、陳金鶯、羅紹清等,其中賊首黃高暉逃跑,被鄧子龍從深山中生擒,因此,鄧子龍又升任銅鼓石守備,隨後又被提拔代理都指揮僉事,掌管浙江都司。結果有好事者聲稱要剝奪他的官職,萬曆帝認為鄧子龍罪行較輕,正好麻陽民金道侶等結夥作亂,於是讓鄧子龍前去征討,子龍不負眾望,將其擊破並解散金道侶團夥,接著五開衛士兵胡若盧等人,率眾叛亂被鄧子龍以“聲東擊西”之計策消滅。
鄧子龍奉江西巡撫潘季馴、兵巡金事周恩敬命,會同八地軍隊,取兵進五路、步步為營的戰爭策略,將李大鑾起義軍壓縮至黃崗山地區;當義軍需要供給之時,鄧子龍又密令數十騎,假扮商人,混入義軍老營,實行中間開花,迫使義軍轉移,然後殲擊。在鄧子龍的指揮下,曆時三年多的李大鑾起義被平定,李大鑾、楊青山戰死。
緬甸木邦部落侵犯雲南,萬曆帝派鄧子龍駐兵永昌,時緬甸首領莽應裏勾結灣甸土知州景宗真兄弟四處劫掠,攻打姚關。鄧子龍率領軍隊於攀枝花和緬甸軍隊激烈戰鬥,成功擊退緬甸軍隊,此後趁勝追擊,直搗敵巢,活捉緬甸軍一眾首腦,因此升任副總兵。隨後鄧子龍又協助高國春擊敗進犯猛密的緬甸人,使得邊境蠻人歸附明朝。
在緬甸入侵後,永昌、騰衝二地開始招兵,但新兵多是流氓地痞,以這些新兵組成騰衝營和姚安營,由同樣抗緬有功的劉綎統領騰衝營,鄧子龍則管轄姚安營。結果鄧子龍、劉綎互相不服,兩營發生暴力衝突,萬曆帝因二將皆有功而視之不見。
後來,劉綎被罷免,騰衝營新首領劉天俸又被抓捕,於是鄧子龍兼管兩營,但鄧子龍偏袒自己老部下姚安營,苦的累的騰衝營做,吃飯時姚安營是騰衝營的兩倍,結果姚安營養成驕奢的習慣,因索要軍餉不成而造反,叛軍畢竟是職業軍人,一路直打省城,一路燒殺搶掠,最後由巡撫蕭彥調土漢兵夾擊之方才平定,不過鄧子龍卻因此被剝職入獄。鄧子龍入獄期間,猛廣土官思仁跟他的嫂子甘線姑通奸,想娶她做妻子,沒有成功,後來思仁跟他的同夥丙測一起叛逃緬甸,多次引導緬甸進犯內地。
鄧子龍被審訊時,孟養賊思個叛亂,巡撫吳定讓鄧子龍戴罪立功受到萬曆帝的允許,隨後鄧子龍在吳定的統領下大敗普應春、霸生叛軍,以此為戰功官複原職。然而不久之後,鄧子龍又被彈劾罷官回家。
兵部上書讓鄧子龍任副總兵、統帥水軍出征朝鮮,經明神宗同意後,鄧子龍跟隨陳璘東征。時麻貴、李如鬆等人已將日軍擊潰,日軍準備渡海逃回日本,鄧子龍和朝鮮將領李舜臣率水軍千餘人在釜山海麵上迎擊日軍,這就是著名的“露梁海戰”。
戰鬥中,鄧子龍精忠耿耿,雖已年過七十,仍領二百人向日軍衝鋒,想奪得首功,殺敵無數,然而別的船將火器誤投到了鄧子龍的船中,因船起火,日軍趁機反撲,鄧子龍力戰而亡,前來救援的李舜臣也共同死亡。
神宗對東征朝鮮的將士論功行賞,贈鄧子龍都督僉事,有一子因此為官,朝鮮還修建廟宇紀念他,朝鮮正祖後來發現《明史》之中的廟祀朝鮮並沒有執行,於是下令將鄧子龍的牌位,立於康津誕報廟中,與陳璘等將一體祭祀。
鄧子龍,江西豐城人,中武舉後,江西有強盜肆虐,搶劫樟樹鎮,鄧子龍應官府征召,討平賊兵,此後累積戰功,升任廣東把總。
萬曆年間,鄧子龍跟隨大帥張元勳先後討平了山賊、巨盜賴元爵、陳金鶯、羅紹清等,其中賊首黃高暉逃跑,被鄧子龍從深山中生擒,因此,鄧子龍又升任銅鼓石守備,隨後又被提拔代理都指揮僉事,掌管浙江都司。結果有好事者聲稱要剝奪他的官職,萬曆帝認為鄧子龍罪行較輕,正好麻陽民金道侶等結夥作亂,於是讓鄧子龍前去征討,子龍不負眾望,將其擊破並解散金道侶團夥,接著五開衛士兵胡若盧等人,率眾叛亂被鄧子龍以“聲東擊西”之計策消滅。
鄧子龍奉江西巡撫潘季馴、兵巡金事周恩敬命,會同八地軍隊,取兵進五路、步步為營的戰爭策略,將李大鑾起義軍壓縮至黃崗山地區;當義軍需要供給之時,鄧子龍又密令數十騎,假扮商人,混入義軍老營,實行中間開花,迫使義軍轉移,然後殲擊。在鄧子龍的指揮下,曆時三年多的李大鑾起義被平定,李大鑾、楊青山戰死。
緬甸木邦部落侵犯雲南,萬曆帝派鄧子龍駐兵永昌,時緬甸首領莽應裏勾結灣甸土知州景宗真兄弟四處劫掠,攻打姚關。鄧子龍率領軍隊於攀枝花和緬甸軍隊激烈戰鬥,成功擊退緬甸軍隊,此後趁勝追擊,直搗敵巢,活捉緬甸軍一眾首腦,因此升任副總兵。隨後鄧子龍又協助高國春擊敗進犯猛密的緬甸人,使得邊境蠻人歸附明朝。
在緬甸入侵後,永昌、騰衝二地開始招兵,但新兵多是流氓地痞,以這些新兵組成騰衝營和姚安營,由同樣抗緬有功的劉綎統領騰衝營,鄧子龍則管轄姚安營。結果鄧子龍、劉綎互相不服,兩營發生暴力衝突,萬曆帝因二將皆有功而視之不見。
後來,劉綎被罷免,騰衝營新首領劉天俸又被抓捕,於是鄧子龍兼管兩營,但鄧子龍偏袒自己老部下姚安營,苦的累的騰衝營做,吃飯時姚安營是騰衝營的兩倍,結果姚安營養成驕奢的習慣,因索要軍餉不成而造反,叛軍畢竟是職業軍人,一路直打省城,一路燒殺搶掠,最後由巡撫蕭彥調土漢兵夾擊之方才平定,不過鄧子龍卻因此被剝職入獄。鄧子龍入獄期間,猛廣土官思仁跟他的嫂子甘線姑通奸,想娶她做妻子,沒有成功,後來思仁跟他的同夥丙測一起叛逃緬甸,多次引導緬甸進犯內地。
鄧子龍被審訊時,孟養賊思個叛亂,巡撫吳定讓鄧子龍戴罪立功受到萬曆帝的允許,隨後鄧子龍在吳定的統領下大敗普應春、霸生叛軍,以此為戰功官複原職。然而不久之後,鄧子龍又被彈劾罷官回家。
兵部上書讓鄧子龍任副總兵、統帥水軍出征朝鮮,經明神宗同意後,鄧子龍跟隨陳璘東征。時麻貴、李如鬆等人已將日軍擊潰,日軍準備渡海逃回日本,鄧子龍和朝鮮將領李舜臣率水軍千餘人在釜山海麵上迎擊日軍,這就是著名的“露梁海戰”。
戰鬥中,鄧子龍精忠耿耿,雖已年過七十,仍領二百人向日軍衝鋒,想奪得首功,殺敵無數,然而別的船將火器誤投到了鄧子龍的船中,因船起火,日軍趁機反撲,鄧子龍力戰而亡,前來救援的李舜臣也共同死亡。
神宗對東征朝鮮的將士論功行賞,贈鄧子龍都督僉事,有一子因此為官,朝鮮還修建廟宇紀念他,朝鮮正祖後來發現《明史》之中的廟祀朝鮮並沒有執行,於是下令將鄧子龍的牌位,立於康津誕報廟中,與陳璘等將一體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