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孟男,字元嗣,今中牟縣三官廟鄉土牆村人,考中進士時年31歲,出任廣平府推官,後又升遷為刑部員外郎、尚書寶丞、太常寺卿、大理寺卿、南京工部右侍郎、南京工部尚書、南京戶部尚書等職。由於張孟男為人正直,不畏權勢,而且勤於政事,政績卓著,因此,他去世之後,被朝廷追封為太子太保。


    張孟男,少聰敏,有膽識,在縣城郊外寺院內讀書,往返路徑偏僻,行人視為畏途,白天亦少行人,經常在夜間獨自往返,毫不介意,足見他胸襟開闊,氣度不凡。


    中進士後任廣平府推官,廣平府多豪紳惡霸、貪墨皂隸,他們舞文弄墨,把持詞訟,坑害鄉民,使案積難結。張孟男到任後,深入了解,公平定案,一日之間結大案數十起,吏民歎服。後被調京任給事中,不肯逢迎權貴,被外調陝西,任漢中同知,因京中輿論不滿,又改調順天府治中,後升刑部員外郎,轉禮部員外郎,後升尚寶丞。


    內閣大學士高拱為內閣首輔的時候,張孟男正在京城任職,張孟男和高拱不僅是上下級的關係,還是親戚,高拱是張孟男的嫡親姑丈。當時,高拱身為宰相,並兼任吏部尚書,為百官之首,執掌著百官的選拔和任用大權,聲勢顯赫,權力極大,許多人巴結都來不及。而張孟男雖然和高拱是非常親近的親戚關係,卻從來不對高拱阿諛奉承,拍馬逢迎,也從不依賴於他,每次和高拱相見的時候,張孟男隻談公事,從不涉及個人私事。


    張孟男的行為,使高拱有些不滿,他誤以為是張孟男對自己太傲慢無禮,心中非常反感。所以,在高拱掌管吏部的時候,連續5年,張孟男沒有得到升遷,這是高拱的意思,他想以此來挫一挫張孟男的銳氣。對於這些,張孟男並未放在心上,他依然勤懇辦事,正直做人。後來,高拱被罷官,遣回新鄭故裏,臨辭京回鄉的時候,那些平時巴結高拱的拍馬之徒,唯恐受到牽連,都遠遠躲開,沒有一人前來探望、相送。高拱體會到了世態炎涼,可張孟男卻不計較個人利害,親自到高拱的家裏為高拱整理行裝,並在郊外設宴為高拱餞行。高拱十分欽佩張孟男的高潔人格,他舉杯暢飲,連連對張孟男說,自己雖然為三朝元老,但在張孟男的麵前自愧不如,感到汗顏。


    張居正接遷大學士,升張孟男為太仆少卿,張孟男仍一心奉公,不趨附張居正的權勢,故四年又不得升遷。張居正勢敗罷相,張孟男不為所累,朝廷嘉獎其耿直之風,晉升為太常寺卿,後又相繼升大理寺卿,南京工部右侍郎。不久,被召回北京帶本職兼掌通政司事,四年連升四級。


    萬曆帝迷信神佛,深居宮中,八個月不問政事,張孟男冒死上奏,痛陳利害,皇帝從諫複朝。當年冬,改任戶部左侍郎,不久升南京工部尚書,未到任改南京戶部尚書。當時,南京國庫空虛,張孟男接任後,大力整頓,不到二年,倉廩存糧由僅足二年之需,積累到足夠七年之用。他對當時的朝廷征收礦稅等弊政多次上書直陳,均被皇帝擱置不問,因而引病辭官,連辭四次才被批準。鄉居五年,被召回京複官,又多次上書,請求朝廷多行善政,仍不被采納,直至病故,終年72歲,皇帝封贈其為太子太保。


    張孟男,終生為人正直坦蕩,始終不依附權貴,深得人們的敬仰,高拱罷相之後,張居正出任宰相,他器重張孟男為人正派,就升任他為太仆少卿。盡管如此,張孟男依然一心勤於公事,不對張居正趨炎附勢,因此又被張居正懷恨在心,又是連續5年不給張孟男升遷。


    後來,張居正又被罷官,張孟男對他仍然一如既往,態度真誠,使其深受感動,張孟男的高風亮節和正直人格受到了人們的推崇和讚譽,被傳為佳話,流傳至今,張孟男不但政績卓著,也善詩詞,但傳世的不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1三國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1三國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