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尚誌,號雲穀,臂力絕人,能舉千斤,軍中號為“駱千斤”,浙江紹興府餘姚人,明朝抗倭名將,“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之後,出生於浙江餘姚駱家灣村,秉性質實,勇力善鬥。身為武將,駱尚誌既非軍籍世職,也非武舉出身,更不是捐納升級,他完全靠實打實的拚殺才從行伍之間逐漸脫穎而出。


    在萬曆朝鮮戰爭爆發前,駱尚誌以原官欽差浙直、調兵神機營左參將入朝作戰。豐臣秀吉悍然發動侵朝戰爭,倭寇一路所向披靡,連克釜山、王京、開城、平壤等地,朝鮮國土大部淪喪。國王李昖棄京北逃義州,接連向明朝求援,明廷立即派兵援朝。明廷令遼東發兵兩支為先遣隊,後續大軍隨後跟進。駱尚誌率南兵600餘人隨防海禦倭總兵官李如鬆所率援朝明軍數萬人,日夜兼程,奔赴朝鮮,東渡鴨綠江,留屯義州江上,隨時準備作戰。


    明軍開始分三路進攻平壤城,這時盤踞平壤的是倭軍精銳小西行長的部隊,約有三萬人,據城死守。明軍奮勇圍攻,雙方戰鬥異常激烈,駱尚誌所率領的南兵,是明朝東征軍中最具戰鬥力的士兵,勇銳無比,善用火箭、大炮、刀槍之技,有著豐富的抗倭作戰經驗。隨著主帥李如鬆一聲令下,金鼓大作,喊殺四起,一時勁弩齊發,巨炮齊轟,火焰蔽空,震天動地。倭寇的火繩槍雖然略優於明軍火銃,但他們卻沒有威力強大的火炮,明軍火炮射出的鉛彈不斷落入敵陣,給倭寇造成很大殺傷。


    倭寇戰鬥力非常頑強,拚命死守,火器兵手執火繩槍雨點般射向近距離攻城的明軍,明軍略微受阻,後續攻擊部隊繼續攻城。當時,戰況十分慘烈,駱尚誌身先士卒,被創血戰,他冒著炮林彈雨,手持長戟從含球門縱身攀堞而上,胸部被鉛子擊中,血流殷踵,仍然督軍不休,奮勇殺敵,愈戰愈勇。主將如此,何況士卒,他部下的六百南兵無不以一當百,前仆後繼,成為攻下第二個城門的部隊。朝鮮《宣祖實錄》中皆歎服“南兵輕勇敢戰,故得捷賴此輩”,激戰不到中午,倭寇紛紛逃竄,明軍一舉收複平壤。


    戰後請功之時,明軍主帥李如鬆卻出於派係原因,加意偏袒北軍,將先登破城首功全記在楊元、李如柏頭上,駱尚誌僅得賞銀二十兩,加副總兵職銜。事已至此,駱尚誌無意也無力再去爭功,隻是一心在漢城靜養戰傷。


    期間他曾多次探訪朝鮮領議政柳成龍,與其商議教練軍卒、防備賊患之事,駱尚誌建議將降倭的朝鮮人組織起來,教習操練,防備將來倭寇再犯。柳成龍立即上書國王,朝鮮為此專門成立一個新的練兵機構——訓練都監,從而興起練兵之事。隨後,駱尚誌應柳成龍之請,選派軍中南校10人向朝鮮軍隊傳授槍、劍、狼筅等武技以及“鴛鴦陣法”、“辛酉刀法”,甚至親自到軍中舞劍用槍,悉心教授。後來,在朝鮮李朝國王重視下,將此繪圖配文,編成《武藝圖譜通誌》,刊刻行世,其中有不少中國已經失傳的內容因之賴以保存,有些還保存在韓國的花郎道、弓道等民族體育形式中。


    此外,駱尚誌又建議朝鮮開采銀礦,與遼東通商互惠,為朝鮮強國富民積極出謀劃策。駱、柳二人麵談不盡,繼以書信往還,在韓國還保存著當年駱尚誌寫給柳成龍的8通信劄原件,柳成龍的《西崖集》中則收錄了三通與駱尚誌的書信。


    駱尚誌傷勢已經恢複,便再次領兵轉展全羅、南原、慶州、處州、光陽、尚州、順天等處備禦戰守,風餐露宿,“辛苦最久,倍出諸營”。駱尚誌帶領近五百名南兵撤還回國,駐紮薊州,後累擢神樞營右副將、左軍都督府都督僉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1三國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1三國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