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燮元,原名懋賞,字懋和,號恒嶽,一號石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紹興府山陰縣人,明朝後期名臣,軍事家。曆官大理評事、蘇州知府、廣東提學副使等職,任內平反冤獄,革除民弊,又撫定織工事變。後為奉養父母而棄官家居十年,其後被起複為陝西按察使、四川左布政使。受命征討奢安之亂,底定西南,累加至兵部尚書兼督貴州、雲南、廣西諸軍務,賜尚方劍,再進少師、左柱國。病逝,年七十三,初諡襄毅,後改諡忠定。


    朱燮元,其祖上世居於浙江紹興府山陰縣的白洋裏,母親趙氏生三子,朱燮元是趙氏最小的兒子,朱燮元中舉後,曾應紹興知府蕭良幹的延請,入官署教授諸子經書兩年。山陰江北四都頻遭水患,蕭良幹采納朱燮元的建議,親臨沿海察勘,遂於白洋山右建山西閘,以殺西小江上流水勢而補三江之不足,瀕海數十萬居民都賴以為安,朱燮元曾於安昌勒碑,以記述此事。


    朱燮元登進士第,被授官大理評事。當時,山西豪紳劉申等橫行鄉裏,既而事發,此案係獄十年不決,朱燮元受理此案,不為權貴所請,詳細調查之後定案斷決,平反者達到三百餘人。


    朱燮元出任蘇州知府。蘇州財賦甲天下,邑縣、府吏多有漏弊,乃於府庫中編列各縣之名,但凡鄉邑的賦輸送到的,就令該縣官入庫,自行封識此賦。等到支解進京後,再讓某位官員親自開驗,全程不讓府吏插手,屬邑中自此也沒有了借漏耗之名濫取民財的情況。礦稅使孫隆在蘇州橫征暴斂,激起葛成為首的萬餘織工群起抗暴,其時朱燮元已升為四川按察司副使,束裝待行。諸大吏驚慌失措,飛檄請朱燮元平亂,朱燮元以“兵以禦外寇者”,“且眾怒難犯”為由,反對用兵鎮壓,以恩義勸諭解散,葛成挺身投案。


    永寧土司奢崇明部下樊龍、樊虎殺重慶巡撫徐可求等,占據重慶,奪取遵義。隨後,奢崇明僣稱偽號,舉所部及蠻部數萬,分道進攻,叛軍連破四十一州縣,水陸並進,包圍成都。蜀王朱至澍邀請即將入朝覲見的朱燮元留下治軍,朝廷聞訊,當即升授朱燮元為僉都禦史、巡撫四川,河南巡撫張我續總督四川、貴州、雲南、湖廣軍。


    當時,成都隻有兩千兵力,糧餉又嚴重不足,朱燮元先是檄召石砫、羅綱、龍安、鬆、茂等道兵力火速來援,又將成都城附近兩百裏的粟收入城中,布置下屬分守四麵。叛軍以障革包裹竹牌,鉤梯攀登城牆,並壘砌土山,建設蓬蓽,用弩箭向守軍發動攻擊。朱燮元指揮守軍以火器退敵,並派人決都江堰水灌注城壕,迫使叛軍修橋,減緩攻勢,隨後誅殺城中通敵的叛徒,召募死士焚毀叛軍在城外的望樓,擊殺首領三人。


    不久,援軍逐漸趕來,並多有捷報,但叛軍的勢力也日漸壯大。一次,突然有數千叛軍跟隨一座“長五十丈”的呂公車抵達城下,因其形體巨大,使得守城軍民極為驚恐,朱燮元一麵鎮靜人心,一麵利用呂公車行動笨重,易受攻擊的弱點,調動巨木作為機關,“轉索發炮,飛千鈞石”,又用大炮轟擊拖車的牛,群牛受驚逃散,叛軍敗退。


    之後,朱燮元通過被叛軍俘獲的諸生招降了叛將羅象乾,並以誠相待,羅象乾感激不已,在此後不斷將叛軍的情報告知明軍。朱燮元於是派部將詐降,引誘奢崇明來到城下,奢崇明發覺伏兵,當即逃脫,羅象乾放火奪取敵營。奢崇明父子敗走瀘州,羅象乾率部投降,成都之圍,曆時一百零二日,自此解除。成都解圍後,張我續所部抵達,各部配合收複四川的州、縣、衛所共四十多處,副使徐如珂與石柱宣撫使秦良玉等攻克重慶,擊斬樊龍,朱燮元所派部將也相繼收複建武、長寧及瀘州等地。


    然而,奢崇明死灰複燃,聯合貴州水西土司安邦彥再次起兵犯黔。朝廷錄朱燮元守城之功,加其為兵部侍郎,總督四川及湖廣荊、嶽、鄖、襄、陝西漢中五府軍務,兼巡撫四川,以總督貴州軍務楊述中接替張我續,進擊奢安之亂。但因朱燮元、楊述中分閫治軍,川、貴之間各自為政,故使亂軍勢力愈發壯大。


    朱燮元為徹底鏟除奢氏,召集諸軍,自長寧連破麻塘坎、觀音庵、青山崖、天蓬洞諸砦,與秦良玉所部合兵直取永寧。在土地坎擊破奢寅,追擊至老軍營、涼傘鋪,殺樊虎,又窮追於橫山,入青崗坪,直抵永寧城下,一舉攻克,降服叛軍兩萬人。同時,副總兵秦衍祚等也收複遵義。奢崇明父子逃入紅崖大囤,被明軍攻破,連拔天台、白崖、楠木諸囤,撫定紅潦等四十八砦。奢崇明逃入舊藺州城,又遭羅象乾驅逐,率殘部逃奔水西龍場客仲壩,投靠倚其妹奢社輝。


    此時,安邦彥收到奢崇明的求救訊息,派小股部隊試探性進攻遵義、永寧,被朱燮元擊退。隨後,總兵官李維新等連破客仲巢、龍場,奢崇明父子竄逃深箐,其妻安氏、弟弟奢崇輝被俘,朝廷錄功,進授朱燮元為右都禦史兼兵部左侍郎。


    為平奢氏之亂,四川聚兵十六萬,土、漢兵各占一半,作為主要戰鬥力的土兵又驕橫無禮、不肯盡力,官軍養寇自利,貽誤戰機,使奢氏之亂遲遲未定。奢崇明父子被驅逐出後,朱燮元認為四川已無賊寇,便不再窮追,方窘甚,燮元以蜀已無賊,遂不窮追。永寧衛的收複,使明廷實際上拓地千裏,朱燮元將最富庶的土地交還永寧衛,其餘土地則分設四十八屯,賜給平叛有功者,命他們按時向官府進獻歲賦,稱為“屯將”,統一隸屬於敘州府增設的一位同知管理;移敘州兵備道於衛城,與貴州參將共同駐守,自此之後,四川安定。


    四川亂事雖已平息,但貴州的安邦彥之亂卻愈加劇烈,貴州陷落,巡撫王三善全軍覆沒。次年,大將魯欽、貴州總督蔡複一相繼兵敗身死,明廷認為貴州屢敗在於川軍未予協助,於是將川、貴督府合並,升授朱燮元為兵部尚書,兼督雲南、貴州、廣西軍務,賜尚方劍,移鎮遵義。


    安邦彥乘朱燮元赴重慶、官軍未動之機,分別派兵入侵雲南及遵義,負責攻打永寧的奢寅被朱燮元收買的阿引刺殺。奢寅死後,奢崇明年邁無能,安邦彥也願意接受招撫,朱燮元便將此事奏稟朝廷,派參將楊明輝前往招撫。朱燮元因父親去世而離職服喪,由偏沅巡撫閔夢得接替職務,閔夢得到任不久,便被召回,改由兵部尚書張鶴鳴接替。張鶴鳴未抵達前,楊明輝根據製書,隻說招撫安邦彥之子安位,卻未提及赦免安邦彥。安邦彥大怒,殺死楊明輝,重新備戰,而張鶴鳴視師一年,無所作為,使水西安氏得以養精蓄銳。


    朝廷起複朱燮元為兵部尚書,總督雲南、貴州、四川、湖廣、廣西軍務兼貴州巡撫,根據之前的功勞,進官少保,世蔭錦衣衛指揮使。移駐貴竹司,招流移,廣開墾,恢複經濟;據險要,立營壘,充實軍伍,一改此前“裏井蕭條,……山穀悉苗仲,而將士多殺降報功,苗不附”的狀況。


    朱燮元命雲南方麵出兵烏撒府,四川方麵則出兵永寧,自畢節而下,朱燮元則率主力親駐陸廣,威脅大方。貴州總兵許成名等由永寧出兵,收複赤水衛,揭開了與叛軍主力決戰的序幕。安邦彥自號“四裔大長老”,奢崇明稱“大梁王”,分兵守陸廣、鴨池、三岔等要地,並進逼遵義,合兵十萬進擊赤水。朱燮元授計許成名佯敗,誘敵至永寧一帶,先後在五峰山、桃紅壩、鵝項嶺,大敗叛軍,斬首數萬級,安邦彥、奢崇明敗死,叛軍主力基本消滅,明思宗聞訊大喜。烏撒土官安效良死後,其妻安氏招來原沾益土官安遠之弟安邊,安邊頑抗不服,被朱燮元驅逐,“遂複烏撒”。


    安邦彥等敗退水西而死,安位率餘部繼續頑抗,朱燮元認為叛亂基本平息,不願再大動幹戈,於是遣使招降安位。但安位猶豫不決,朱燮元遂采取“四麵迭攻,漸次蕩滌”的作戰方針,屯兵險要,四麵包圍,逐步壓縮,絕其資儲”的方法加以逼迫,經過一百多天的圍剿,斬叛軍萬餘人。安位終於遣使乞降,平叛戰爭結束,貴州亦恢複安寧,朱燮元於是獻善後奏疏,請求將新收土地封予封有功將士,得到允準。


    奢安叛亂的平定,四川諸將被認為功勞最多,但在處置川貴之爭時,朱燮元卻偏袒貴州諸將,因此受到四川巡按禦史馬如蛟的彈劾,朱燮元遂極力請辭,被思宗極力挽留。朱燮元派兵討平定番、鎮寧等地的苗人叛亂,順勢修通威清等上六衛及平越、清平、偏橋、鎮遠等四衛共一千六百餘裏的道路,沿途修繕堡寨,設置遊徼。同時將原貴州宣慰司同知宋嗣殷的領地“洪邊十二馬頭”改土歸流,設立開州,奏請恢複原施秉縣,招徠流民,以充實戶口。


    雲南阿迷州土官普名聲作亂,震動遠近,雲南將官無法抵禦,朱燮元派兵出擊,成功將其招撫。之後,朱燮元與四川總兵侯良柱爭執龍場設官問題,互相攻訐。四川巡按禦史劉宗祥也以朱燮元“受賄,龍場、永寧不置邑衛”等事彈劾他“欺罔”之罪。思宗因此責備朱燮元,朱燮元上疏自辯,並認為水西已經歸附,則不必再做徒勞功,激怒各土司。思宗覽奏,仍未同意,直到後來遣使就地勘察,方才允準。


    事後,明廷論桃紅壩等地戰勝叛軍之功,加授朱燮元為少師,允許其家世蔭錦衣指揮使。後因一品六年滿,加左柱國,再據平叛功,晉升為世蔭錦衣指揮僉事。安位死且無嗣,諸部紛爭,朱燮元建議分割水西之地,授諸渠長及有功漢人,允許其人世代承襲,至此,西南遂底定。朱燮元所招撫的部分土官發動叛亂,奉命平叛的方國安等軍兵敗,朱燮元受牽連被貶官一秩,但此次叛亂在不久後亦被平定。


    朱燮元在任上逝世,享年七十三歲,朝廷賜祭九壇,並賜墓於九裏山,最初獲諡號為“襄毅”,後改諡“忠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史事講將1三國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夏半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夏半生並收藏史事講將1三國明最新章節